医疗体制医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2-02-13 09:15:24
导语:医疗体制医学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医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医学生的价值观我国的医疗体制上不完善,高额的医疗费用、保障不完善的病人、供不应求的医疗资源使得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而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着变化。他们尚未进入临床工作,但通过临床实习,对医疗工作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耳濡目染。医学生是医学发展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决定着今后医学的发展,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显得尤为重要。
1.2人文教育医学教育是造就富有情感、富有人文关怀的医生,而我国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严重缺失,这种缺失表现在:一方面课程设计不合理,,医学类课程只增不减,人文教育被严重弱化,人文社科类课程很难列入必修课,导致医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不足,医学实践缺乏人文精神的滋润,忽视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医学继续教育内容仍然以医学知识更新和临床培训为主,也没有将人文教育纳入毕业后医学教育体系中。由此可见,确立人文医学的核心课程,加大人文医学的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力度,是我国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进展与改革策略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制度的创新,制度已不仅局限在为其提供保障层面的作用,更多的重点开始关注如何有效激励与促进科学的快速发展,科学的体制化进程也越来越表现出对制度创新的追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学教学的创新,离不开医疗体制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变化。
2.1医学生价值观教育“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是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工作环境如何恶劣,选择了医务工作,就是选择了“救死扶伤”,任何情况都不改变医学的初衷。作为医学生,应该了解并接受在现有的就医形势下最大程度地治病救人,病人的利益高于一切,将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这是时展所需要的,也是医学发展的趋势。
2.2加强人文教育对于处在自身特殊发展时期的医学生应加强人文伦理教育。医学是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汇渗透的综合学科。现代医学模式强调的是人的整体性,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学会治病,更要学会待人,要同患者进行思想、情感交流,以确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这种医学观的指导下医生可以更深入、更详细地了解病人的各种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佳的防治决策。有研究表明:在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和实习管理工作中,根据不同实习对象的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带教手段,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辅导、咨询及培训等教学活动,提高实习生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注重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问题。
2.3改善教育教学规模医学教育规模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遵循高等医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卫生服务需求和区域卫生规划为引导,以教学正常运行的基本教学条件作保证,统筹规划各学科(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医学教育,科学调控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以20世纪初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医学教育以五年制本科为主体,实施“传统学科式”教学模式的培养,学完规定课程或修满学分,成绩合格准于毕业并授予相应学位,成为医学实用型人才。伴随全球化和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借鉴和消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既要搞精英教育也要搞普及教育。重点医学院校侧重培养科研型或复合型,地方医学院校侧重培养服务地方事业的临床型人才。
2.4重视临床技能实践从教学理念上着手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摒弃“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带领医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践,达到规范技能操作、打牢实践基础的目的。在实训与实习教学环节,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如:成立技能培训中心,自编教材,购置模拟人,录制教学录像,配置直播示教系统和网络平台等,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技能训练体系并有效实施,可有效的促进医学生更好的掌握临床技能,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3小结
医学教育具有办学成本高、学制长、实践性强等特点,这是由医学自身的特殊性和所服务对象、任务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医学教育是终身教育,医生要活到老学到老,永无止境。进一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及地区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将为培养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宽厚、医学理论知识基础知识扎实,临床能力、社会沟通能力强,发展潜力与综合素质高的医学精英人才注入新的生机。
作者:李翠萍周彤康楠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