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预防医学教改思路

时间:2022-05-21 06:39:38

导语:护理预防医学教改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护理预防医学教改思路

1教学内容的改革

1.1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材共有两类:一是《卫生学》教材,包括环境卫生、劳动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统计学和卫生组织保健,其体系是沿用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科体系,是“卫生专业的大拼盘”;二是《预防医学》教材,包括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和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卫生专业体系,围绕“群体—环境—健康”的基本观念将各有关内容重新融合[1]。但无论是哪种专业通用的教材,因不同章节的课时限制都不能完全体现专业特点。就护理专业而言,因不能完全体现护理的特点,无法满足因护理模式转变而导致的护理对预防医学知识的新需求,因此,预防医学课程的设置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使预防医学课程能“突出护理、结合实践、服务临床”[2]。

1.2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调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09年1月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所以就目前而言,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今后的主要就业岗位在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此,为贯彻“立足社区”的方针,实现培养社区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我校根据本课程性质以及社区护士工作岗位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需求,坚持“必须、够用、实用”的原则,将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大部分:社区居住环境卫生指导、社区公共营养与饮食卫生指南、慢性病病人社区保健方法、特殊人群社区健康保健方法、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社区公共卫生调查方法。着重加强了对健康教育、卫生保健、营养指导等贴近医疗实践及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的讲解,增加了全科医学中社区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删减或整合了一些理论性比较强但实用性不强的内容,从而使整个教学体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之后,原有的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要求,我校正在按课程标准自编讲义。这样调整的原因是由于学时有限,无法将各章内容面面俱到,另一方面是有些内容与基层护理工作关系不大,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通过这样的调整使教师在教学中强化了护理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对把学生培养成集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能提供综合性卫生服务的护理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方法的改革

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不但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还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技巧。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讲授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同时,由于学科特点,预防医学内容繁多,理论抽象。这两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3]。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突破旧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增加可操作性,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大专层次的学生来说,更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心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我们在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中引入相关的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从而将“教”、“学”、“做”相结合,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

2.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教师应以学习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将每个相对独立的学习任务作为一个教学项目,从信息的收集和查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让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发挥自身潜力的空间,拓展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学到相关知识。

2.2案例导入式教学法

以案例导入进行教学或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我校预防医学教研室目前大力推行的重要而实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职业病案例讨论、食物中毒案例讨论等。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思考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知识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2.3社区实践教学法

以社区教学基地为依托,将一些涉及社区的具体教学项目和任务,如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社区卫生调查、社区健康教育等,直接在社区完成。通过社区实践使教学和实践进行了很好的接轨。

2.4问题驱动式教学法

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是我校教师在教学中较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设计1~2个相关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导入学习内容,并在讲授过程中一直贯穿这一线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教学方法较适用于高职高专层次的学生,可明显提高课堂效果。

2.5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有专题小组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法等,即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就某一选题进行资料的收集和讨论,如对环境保护专题的讨论。

2.6模拟现场教学法

为巩固理论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我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模拟场景教学,如模拟食物中毒现场,让学生进行处理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3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直以来,预防医学的考核基本上采用以期末结课考试为主的传统考试方式,在内容上偏重于对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为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预防医学的考核方法应从单一的传统考试向多元化考试转化,从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转向考核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对预防医学的考核采用了期末考试和平时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前者指期末的理论笔试,占总成绩的70%,且试卷中适当增加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多项选择题及论述分析题的比重;后者主要通过案例讨论、膳食调查和评价、卫生统计分析、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30%。也就是说,不能只凭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成绩优劣的依据,应顺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

4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实践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研究显示,社区实践性教学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能,对促进社区居民健康有积极作用[4]。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在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包括健康宣教、社区卫生调查、建立社区健康档案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好地从事医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尚不完善,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是我校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荣素英冯晓昕工作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