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3-04 02:46:09
导语: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对欧美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国内的高校也开始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学生事务管理是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的,为保证在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在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作用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可以通过抓住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利用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积极美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艺术设计类课程
教学活动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整个教学活动最核心的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学活动平稳有序地开展。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目前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缺少互动交流。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的中小学阶段的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知识和技能的单向输入为主,他们很少养成主动与老师交流的习惯。进入大学学习之后,任课教师的教学、创作和科研任务较重,教师较少有意愿和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学生也缺少与任课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致于课堂教学氛围不够活跃。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艺术设计类大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没有提问、没有互动,也很少有人提出意见的情形。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希望在学习活动中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得到理解和平等对待,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鼓励。如果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师生互动缺失,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学习热情,产生消极怠惰情绪,最终将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二)师生关系不够热络。高校管理上“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教师对待教学通常是抱着“只要不出教学事故,把规定的课程上完就好”的态度,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很少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有的老师上课敷衍了事,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只要能通过考核、拿到学分就万事大吉。兼之艺术类高校的教师,大多富有个性,外表冷峻,也容易给人以拒之千里的冷漠感,进一步拉开了师生距离[1]。(三)师生关系的功利性令人警惕。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是,一方面,老师拼命地,没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不认真上课,有的甚至旷课、逃课,课程结束时,拼命地和老师拉关系、套近乎,企图能通过考核、修得学分。此外,在教学评估中,有的教师怕学生打分低,也会以提高课程成绩为“诱饵”获取学生的优评,造成学生的课业成绩失真。如此一来,教师和学生各有所求,各取所需,损害的却是清清白白的师生关系和高校培养质量。凡此种种,所反映的正是当今艺术类高校中师生关系的功利性[2]。
二、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原因
造成艺术设计类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状态的原因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社会和家庭因素不属于本文探讨的内容,不再赘述。就学校因素而言,高校学生培养的方式、教师的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动机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影响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艺术设计类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课程模块之间缺乏相互的承接关系。有的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知识和技能的单向输入,形成冷漠的师生关系。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容易使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及科研项目上,事实上轻视课堂教学。目前的教学评估方式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评估的成绩会通过加分等方式“收买”学生,这种功利化的评教方式,使得教师更难以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二)教师教学态度方面。艺术设计类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往往占据着主导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有的老师对待教学敷衍了事,或者索性照本宣科。同时,有的学生尚未从“填鸭式”教育模式中跳出来,延续着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这些都使得艺术设计类课堂教学显得机械化、师生关系冷漠。有些艺术设计类教师喜欢利用专业优势在课余时间从事第二职业,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舍本逐末,不能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疏于师生关系的构建,就会极大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3]。新时期,新媒体的普及使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非常需要掌握新媒体及软件技术,而教师却难以给予有效的支持,学生对这种学少所得的状况心存不满,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疏离。(三)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高校扩招以来,教师队伍的增长速度严重落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教师资源日渐紧缺,一名教师需要面对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师生间单独沟通、互动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长期以来,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权利被忽视的状况在高校并未得到根本改善。某些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新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让学生对现有课程产生兴趣,更不要奢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了。
三、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途径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师生间传统的情感关系发生了变化,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深入人心,这使得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师需要重新认识师生之间的关系,用新的视角、多样化的手段、符合时展需要的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应有的职责,“育人”是最终目标。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背景下,将学生事务管理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手段,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课堂教学中的教育、管理、服务职能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融合,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以轻松愉快甚至幽默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启发式的设计案例或提问引起学生思考,以热情包容的心态欢迎学生的反问与质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鼓励启发,少批评指责,以宽容平和的心态来对待他们。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有很多项目实践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主动与学生交流,针对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给出合理可行的建议,帮助他们。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多启发;对于违反课堂管理规定的学生,要冷静从容,摆事实讲道理,以德服人。(二)发挥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在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知识渊博、为人正直,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在教学中公平公正、不滥用权力,培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学生。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途经,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立德树人意识,对建设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师生关系是教学关系,也是人际关系。教师从学习和生活等多方面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使学生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感,能更好地营造出融洽的学习气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要学会利用灵活的工作方式和多样化、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设备。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不再依赖课堂上老师的讲授。随着网络知识链接体系的逐步完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挖掘知识点、拓宽知识面。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讲解,不能局限于黑板板书和PPT演示,还应加入动态影像、设计实物、当场绘制设计图等,全方位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甚至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商店、市场或公司等实体环境中,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来进行教学演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源公开开放的背景下,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胜于对知识的掌握[4]。借助QQ群、微信群等网络工具,根据教学计划的需要编制教学组,可以对上课内容提前做提醒,布置课程准备工作;利用最新的设计动态或资讯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设计创作遇到问题时,能立即找到老师获得帮助。应用网络信息及大数据,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学习效果,这对于教师做好课程管理、制定优质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四)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翻转课堂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视频课程、音频播客、电子书籍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提前预习和消化学习内容,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将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想要了解的知识和提出的疑问,通过课程教学中与教师的互动得到有效解决,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内化吸收[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除了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外,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等都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较为有效的方式。(五)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服务职能。在艺术设计类课堂的教学中,老师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课前备课、教学实施、课堂管理、把握课程进度、帮助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应提高管理和服务意识。学生学习过程中除了有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还会有不同的情绪和学习状态,这些都需要教师能敏锐察觉,及时处理。对于一些紧急事件,也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从容应对,做好处置工作。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授课方式以集中授课为主,课时的安排有理论讲解也有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对作品较为优秀的同学提出表扬,对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鼓励,对进度较为缓慢的同学帮助其找到原因,对大家的设计方案提出改进和指导意见,帮助他们抓住学习要点,迅速提高。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应大力倡导优良的学风,优化学习环境,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道德素养融于日常言行举止中,以期对学生产生影响。如碰到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发生冲突的特殊情况,教师应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在考虑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从严批评、从宽处理,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来处理问题。
四、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学生事务管理内容融于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除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予以关注和维系外,也需要学校管理部门以及相关行政服务机构的通力配合,唯此才能实现整个校园环境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位京京.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9.
[2]段朝辉,洪建中.网络视频课程中师生交互与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的关系: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序列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02):58-65.
[3]徐岚.导师人格与身教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J].教育发展研究,2019(23):34-41.
[4]张雷生.关于韩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3(07):179-183.
[5]张晓梅.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6.
作者:许娜 康英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艺术教学实践分析
- 下一篇: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