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艺术教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2-03-04 02:44:05
导语:互联网时代艺术教学实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基于课程教育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与新变化,以美术与设计专业的视角,阐述当前国内艺术类专业多元化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理念。
关键词:互联网,艺术教学,教学实践
中国艺术教育的变革之路一直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烙下了浓重的时代烙印。早在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便开始了艺术教育的思索与变革之路,无数教育家、艺术家以毕生精力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培养扶植了一大批美术人才。例如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他早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便提出∶“文化进步的国民,既然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他发表文章《以美育代宗教说》,寄托希望于优秀的美育教育来陶冶人们的心灵与感情,把美育作为改造国民精神、唤醒民众斗争意识的一种手段。但是这一学说的提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脱离了现实,实现的可能性是不大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也提出类似观点,他则强调艺术教育在“新民”、情感教育和趣味教育等很多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寄希望于艺术教育对国民素质提升后所打下的基础。在他们的影响之下,画家、教育家徐悲鸿提出艺术创作应该提高到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上面来。随后一系列美术学院应运而生,在中国新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鲁迅艺术学院不断发展,重视艺术创作与现实革命斗争中的密切联系,深入到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第一线从事创作的实践。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艺术教育
到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高校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作为高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艺术与设计类专业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到来的当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思政教学与实践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立足于新时代的发展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堂的重大意义。这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充分重视各类高校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探索新的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新路线。艺术类课程作为承载美学、文学、艺术学的综合学科,为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提供了广阔平台。高校艺术课堂的思政教育,要求我们在学生课程创作中,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自身专业和学科特点,挖掘创新发展传统文化的新思路,并引导同学走进社会,让作品紧扣时代新脉搏。这些都为思政元素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元化的植入角度和深入的内涵寓意。思政教育课程与艺术专业课程的结合主旨在于能够呼应专业教学纲领,反映专业教学主旨、促进专业教学实施以及提高专业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将专业课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专业课程实践中让学生们加深了解国家政策,正确认识国家发展的良好趋势,树立民族复兴信心,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明确个人的奋斗目标,为学生未来人生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立足于新时代,我们应该发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引导学生创作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实践
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变革的难点在于教师如何深度挖掘艺术类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从哪些具体方面将思政教育与艺术设计相结合。例如在色彩知识讲授中,红色可以与爱国主义情怀相关联;自然美讲解中,自然美与和谐社会建设、环境保护相关联;艺术成就讲解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情怀,在艺术设计创作中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正面、乐观,职业价值观意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注重“课程思政”融入艺术类课程中方法的引导,不可生搬硬套的说服式教育,应追求潜移默化式的思政课程教学效果。高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可以说是息息相关,在提升艺术类教师的思政内涵的同时,学校也需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政策保障以及思政课堂教育学习支持,通过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带领教师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精神主旨,不断加强政治学习、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为服务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深挖思政教育与艺术专业的可融合点,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新时代热点,关注当下社会动向,了解祖国建设情况,在不断将知识体系综合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树立起民族复兴的信心和伟大梦想。才能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树立民族和文化自信,完成德才兼备的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只有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提升了,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够更多的挖掘出艺术类课程中相关的思政课堂教育元素,才能保障思政课程的顺利开展。红色设计思政教育——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红色设计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设计通过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与建设历程中的奋斗史,通过现代设计的形态与手法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是反映红色精神的设计承载物。红色题材的艺术性不可复制,并且它有着独到的文化性,这赋予了红色题材设计不可替代的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红色设计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叙事方式,代表着一个时代审美特征的集中体现和精神凝聚。文创、漫画、出版物等方面的设计领域都是与红色可以相互融合的创意点,近几年立足以红色文化的出版物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已经成熟的文字书籍进行改编并且通过丰富的画面表现形式和书籍设计形式所呈现的红色设计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视觉盛宴,使读者更加受到精神上的感染。因此,研究和探索红色主题的漫画作品创作非常具有时代意义。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该学校早在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便把学校的文化特色凝结为“传承传播中华印刷文明、创新发展红色出版文化”。插图与绘画是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特色专业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以插画作为结合点,让学生作品呈现出艺术和社会时事之间相互碰撞的美,也使学生对中国梦的文化背景和其代表的含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师生们将社会题材应用于插画的艺术创作,把当代的社会性内容作为插画艺术表现的主体,使插画的人文色彩更加浓郁,同时充分运用中国元素符合读者的视觉感受。在插图的类型中社会类题材插图是插图领域应该涵盖的一种重要的分支,如何打破以往社会性插画表现过于千篇一律的问题,并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地传达社会时事的生动性和可读性,都值得我们高校艺术工作者的深入思考。2020年,北京印刷学院师生渡过了一个特殊的学期,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与二级学院积极配合之下,师生积极探索,创作了一系列反映新时代、追求中国梦的红色主题作品。老师们通过毕业创作,带领同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引导同学们将当代的社会性题材和插画艺术创作相结合,呈现出艺术和社会时事之间相互碰撞的美,也使读者对中国梦的文化背景和其代表的含义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艺术学院师生在突出学科布局和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疫情和迎接冬奥会等新时代重大事件,完成了一批优秀作品,有效引领青年学生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同向同行,培养了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家国情怀。以红色文化为重要内容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也更加有责任、有义务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高校学子专业特长去创新和发展红色设计。
3结语
高校教师需要从实际教学出发,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作为我们高校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少年中国说》一直激励着无数青少年学子奋激勃发,怀揣个人理想与新时代中国梦的信念,勉励着青少年用智慧、激情、热血报效祖国。青年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作为高校教师与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在高校这个影响青年一代一生的殿堂,帮助青年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并且引导他们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彬彬.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理探微[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4):84-86.
作者:杨大禹 晏斯宇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上一篇:学术道德建设下艺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 下一篇: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师生关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