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的生活艺术学探讨

时间:2022-04-12 03:07:21

导语:思想家的生活艺术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家的生活艺术学探讨

一、赫费对生活艺术的解读

赫费认为,生活艺术探寻的不是关于事实情况的知识,它涉及的是一种技能,一种尽人皆知的生活技能。在赫费看来,生活艺术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第一,它是非专业的、广谱的,涉及生活的全部。专业性、规则性、可传授性及可习得性这些基本概念只是部分地适用于生活艺术。通常的一些技艺实践局限于某一专业,生活艺术则不同,它涉及所有专业及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二,生活艺术不受制于文化及时代。一些专业知识会老化,但生活艺术则不同,一些前人的生活建议凭借正确的阐释,当今依然像几个世纪前那样地令人信服。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之一是不断有新发现及发明来替代原先的发现,生活艺术却并非如此,它适用于任何文化与时代。正因为生活艺术具有上述特点,赫费强调这种非同一般的技艺需要一种同样是非同一般的传授及习得形式。别的许多技艺可在一些相应的学校习得,然而却没有一所专门传授生活技艺的学校。掌握生活艺术者虽然可以被称为生活艺术大师,但他无法确保自身过上幸福生活,更不用说确保他人过上幸福生活。人们更不会相信依靠一些生活艺术书籍而过上幸福生活。此外,在赫费的视野中,以原则为重的生活艺术,有别于理论哲学,应被称为实践哲学。理论哲学认为在人的生活之上和之外所建构的世界才是真实、完满的。赫费把其生活艺术称之为实践哲学,为的是让哲学研究的对象从与人无关的彼岸世界回到人的现实生活的此岸世界,将自然、理性与人的活动凝为一体。他的生活艺术学以哲学的途径,即采用概念、认证及反思等形式服务于生活实践。他指出,一种注重原则的生活艺术学应始于幸福概念,由此发展出一些合乎道德的准则,借助这些准则提出一些预计能带来幸福的生活策略,并指出实施这些策略的通用性的方法及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障碍。

换言之,生活艺术教给人们有益的生活策略,使人们能在相对永恒的环境中运用生活技巧找到更多的幸福感。但赫费明确指出,具体的行动与否应该由行为者自行决定,生活艺术不提供相对具体的规则,只提供一个框架。个体可根据自己的天赋、状况、文化环境等因素采取他认为合适的行为。获得幸福的关键是具有自我思考、自我澄清的能力,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此外,还必须正确地评估周边环境,并具备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之能力。有些人抱怨在期望与现实中实现了的幸福之间存在着鸿沟,为克服这一鸿沟,赫费提出一种“双重策略”:或者降低对幸福的期望,或者扩大幸福实现的门槛。赫费的生活艺术学注重在提高业绩前,首先降低对幸福的期望。这种生活策略能使人们尽管并非生活在极乐世界的情况下,仍能过上一种幸福生活。综观赫费生活艺术学的源头及他对生活艺术的梳理与阐发,不难发现,赫费生活艺术学的重点,不是建构体系化的抽象理论,而是探索人们该如何思考自身的生存问题:我们自身究竟是谁?为什么如此思想、行为和生活?我们有没有别的可能的模式或方式改进我们自身的思想、行为和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当代人应当追求的?他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多元多维的思考分析,以其深邃的思维构建了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关于生活艺术的学说。

二、赫费生活艺术学的特点分析

根据以上赫费对生活艺术的阐述,不难发现,赫费的生活艺术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首先,赫费的生活艺术学借鉴了心理分析学、诠释学等西方现代人文科学的方法,并把生活艺术与元哲学问题关联起来,从哲学存在论的角度理解生活,从而使生活艺术从认识论的阐释框架转向生存论的阐释框架,恢复了形而上学与人的生存本性之本质关联。其次,在思维方式上,赫费的生活艺术学有别于传统的生存学说。传统的生存学说往往把“生存”当作一个名词来理解,对它作孤立的静止的抽象的分析与概括。这种实体性的对象性的思维造成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等诸多二元对立的矛盾。赫费的生活艺术学破除了此种实体性的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模式,以生存一元论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借助生存中各个因素间相互联系和多元共生的辩证思维,说明人的生命不仅具有可以无限伸展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达到非凡的张力与和谐,并依据主体间性理论,以实践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人的生存展开多层多维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种体现新的思维范式的生存哲学,彰显了其对生存独特的运思及哲学反思。第二,赫费的生活艺术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古代的生活艺术,如斯多亚派的“按照自然生活”学说及中国的“天人合一”“天地合德”思想的发展。“按照自然生活”是斯多亚派为一种成功的生活提出的口号。这一口号要求人们顺从宇宙的普遍法则。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人的理性确定性及世界的理性秩序必须协调一致。“天人合一”“天地合德”是中国先哲对人的生存方式所作的深入思考,是中国传统道德思想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即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交融与发展。它不但为人伦道德找到了深远的根源,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根据。今天,我们所热衷讨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可以从“天人合一”中找到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根据。但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只是一般性地为二者间的和谐相处提供了本体论上的根据,没有为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找到一种具体途径,且就天与人的关系而言,在肯定天的绝对性、至上性的前提下讨论天与人的关系,其结果必然是人局限于自然的规定之中,人消融于天。

从赫费对生活艺术的解读中可以看出他把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思想理解为一种实用性的生活定位,这种定位引领人们生活,使人的生活愿望、需求及素质与外部条件及自身的能力协调一致,即人与自然达成和谐。但赫费对斯多亚派的“协调一致”学说及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做了新的阐释,在赫费的生活艺术中,他强调个体不仅要与外界的各种规定协调一致,同时也要把自己当作开放的可改变的个体,在各个生活阶段依据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策略。因而人们可以把他的生活艺术学称为符合实际情况的生存哲学,即把对生活的基本定位与较大程度的自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赫费也意识到,一方面生活现实在不断地改变,另一方面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在持续进行,完全协调一致最终是实现不了的。但人们在不断地向其迈进。唯有凭借自我与世界、意愿与能力间的持续协调,人们方能过上一种较为成功的生活。这便是赫费生活艺术学所再现出来的斯多亚派的协调一致思想及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是其生活艺术的意蕴所在,换言之,赫费的生活艺术要求人们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潜能,既与世界融为一体,又维护自己的完整性,既注重对人的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又注重实现幸福活动的客体对现实活动主体的规定性,并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技术、技巧与策略让自然这一客体符合个体的一些需要。正如他在书中所言:“自然界原本是自在之物,人类从无知到有知,自在之物便转化为事实领域,主体以‘统觉’统率这一知识经验领域,不仅意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人类本质,而且能反思事实世界的种种联系,并以一定观点为视角,依据事实材料,应用逻辑思维来把握事实世界,在该世界中寻找到适用于人的需要的现实可能性,并创造条件使之化为现实,为个体所用”。

第三,赫费的生活艺术学是一种生存美学。在美学史上,“美”指的是一件作品的完满形式。但在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中,“美”指的是具有实践智慧的人借助于德行以及针对生活的具体情形适时调整生活策略,并用审美标准对自己的生活加以锤炼、锻造,从而把自己的日常生命活动和社会实践变成一个具有美学价值,符合某种风格准则的艺术品,它凸显了一种人的自我相关性,是人的生存体验性的敞开,同时也是人的生存领悟性的敞开,是人学本体论的终极性范畴,是比实践更为本源的东西。因而可以说,赫费的生活艺术学是一种深入到个体人生境遇层面的生存性的人文美学。它把人的个体生存价值及其意义在审美和艺术的研究中明确地摆在了中心地位,以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为逻辑起点,诠释生存方式、生存过程、生存意义等。自然,在此过程中,理性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那便是克服生活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使生活更为圆满,从而使幸福最大化。

有鉴于此,我们可把赫费的生活艺术学视为对生存的一种命令:“如此塑造你的生活,使你的整个生活过程谱写出一首富有魅力的诗性般生存的赞歌,成为具有美学价值和特定伦理气韵的艺术作品,使它能得到认可!”第四,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体现了对生存的一种反思性关系。赫费在其著作中指出:“从生存视域看,生活艺术是对人类生存境遇及存在方式的反省和解蔽”。可见,他的生活艺术学所要透视和把握的,便是人的有意义的生存或人的本真的生存何以可能的根据,因而它对生活本质的回应是自觉的、能动的。他倡导生存不应仅活着,也不应机械地或像动物那样地重复旧日子,应对人的实实在在的生活进行超越。他要求个体自觉地思考跟生活实践相关的种种因素,如人的生存根基、生存方式、生存境遇、生存理念、生存价值等。经过一系列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质疑活动,概括出成功与失败的方法、条件、理念、方式、手段等,知悉如何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情况下用适当的手段做适当的事情,以为自身谋取幸福。有鉴于此,可以说,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体现了当代生存研究的一个新路向:在他的生活艺术学中,现实的生活世界离开了它单纯的物性和感性维度,成了生活艺术的基本理论视界;人这一主体也在其生存活动中,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本质规定性,为人的“合乎人性”的“本真”生存提供了根本性的思维和理念。另一方面,哲学也不再仅仅停留在玄思的层面,而是切入生活实际,从人生真谛方面,对人进行内在性的反思,从而实现了哲学对生活本质及其人文背景的真正还原,也为哲学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话语空间和全新的文化生活实践。第五,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中的个体是具体的、实践中的、不可替代的“自我”。赫费用现象学所倡导的“面向事物本身”的方法面对现实的具体的人的生存本身,追问“人的生存如何可能”这个最本质的理性支点问题,由此对本质论的“存在”范畴进行了现象学的还原。“生存是自我生成、自我敞开的存在,是个体不断地实现着某种可能、不断地生发着某种意义的整个生命和生活”。

这些独特的个体在各自际遇里的生存实践,构成了赫费生活艺术学的研究重点。因而他的生活艺术学提供了不同于康德“绝对命令”的另一种伦理尺度。对于康德而言,重要的是找出适用于每个人的道德准则;对赫费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个体如何寻求通向美好生活的途径,或者说,赫费关心的是每个个体在面对世界、人生过程中如何不断地深化、构成自己。但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不提出一种对每个人均适用的规范性风格,而是强调一种非格式化和非系统化的生命展现风格,强调个体的生活是一种有待创造和有待实现的潜在的生存形式,这说明了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体现的是一种前后关系变量,这种关系的基调已明确界定,而这种变量实际的内容得由个体在一个给定的社会习惯的框架内确定,它不能机械地、借助演绎确定,应与社会现实及个体实际情况的多样性维系在一起。在这点上,赫费完善了西方哲学的研究思路。“自我生成性”作为人学的研究支点,在西方哲学史上一直给予了较多的探讨:西方哲学的源头是自然哲学,它将物性直接等同于人性,这种将人视作自然存在物的研究思路,在中世纪被推到了极端,神性代替了物性。近代哲学虽然让人的关系重新回到了人自身,然而又以形上理性捆绑住了活生生的人。现代哲学以悬置形上理性为突破口,最终也没有摆脱理性的桎梏,相反却陷入了非理性的神秘体证。后现代主义哲学虽拒斥、消解一切理性,强调人的自我生成,但反对人在社会实践中生成。可见,这些哲学确立的研究支点均不是个体具体的生存实践,没有从个体的生活实际去诠释人的生存,去思考人与自身、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因而称不上是一种实践性的生存理论。

三、赫费的生活艺术学的现实意义

赫费强调生活艺术对生活实践的引领作用这一点相当符合当今伦理学的发展要求,因为,生活艺术出于如下两个原因在当今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首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削弱了一种天然的群体伦理的一致性。群体道德对个体的制约越来越小,个体处于一种日趋增大的定向的迷茫及决策压力之中。此外,生活的框架与生活风格并不像传统社会那样一成不变,个体对如何过生活方面的咨询需求变得越来越大,此种需求涉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如在学业及职业选择、择偶或结交朋友这些人生的关键时刻,非常需要生活智慧。生活艺术学可引导人们对生活开展积极的思索,不盲目地顺从既定的一些规定,努力寻求可达到目的的途径,并从生活是否完美的角度对此进行权衡。其次,当今的多元化社会中,个体的自由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与此同时生活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此外,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及虚拟生存也对人的现实生存提出了挑战,因而作为哲学的生活艺术学必须在生活艺术研究及生活艺术的多元化方面更为专业化,以帮助人们征服生活中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赫费的生活艺术学能给人们在这方面提供启迪,我们可把它作为思考如何过一种充满意义的幸福生活的一个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规划我们的人生:首先应该遵循幸福的普遍原则,使自己对幸福的主观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其次必须正确选择,使自己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相符;最后必须培养和发掘自身的创造性,借助于此,过上一种成功及幸福的生活是很有可能的。如今,随着生存问题的解决,我国逐渐进入消费社会。但是人自己也成了物的“奴隶”,丧失了主动性和自主性,成为一个被物化的主体。赫费的生活艺术学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唤醒沉睡的主体的自我意识,使人在现实生活中自主反思、自主恢复,最后达到自我超越,因而赫费的生活艺术学也有助于“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在当代社会的落实。

作者:沈国琴单位: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