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有效教学探索
时间:2022-05-18 10:30:10
导语:机电专业有效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机电专业作为我国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与输送基地,应积极顺应新课标课改的大环境,全面创新教学手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教学”视域下的机电专业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对“有效教学”视域下机电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进行了研究,为机电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有效教学;机电专业;工程能力
“有效教学”突出了现代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条件。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高素质的机电专业人才,所谓高素质的机电专业人才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和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提升机电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有效教学理论概述
自社会注重教育以来,对教育者而言,其教学工作的重点便集中于有效教学,他们陆续在有效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然而,从教学理念角度而言,有效教学的发展时间依然十分短暂,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效教学也并未获得较多的应用。各国学者均陆续开展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共涉及两种类型。第一类,教学是否有效地量并非从单一角度便能有效衡量的,而应基于三个层面,分别为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换言之,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以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为依据,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最短的教学投入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并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活动。第二类,教学有效性的衡量是基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同时,对其发展情况综合评估的条件下进行的。对此,从三方面详细定义了“教学有效性”:其一,有效教学的目的主要基于一点,即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学生的有效发展,而此目的也是评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指标。其二,对于有效教学,其出发点主要是学生求知欲的激发,期望有效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三,从有效教学的本质而言,应尽可能采取有效方法与手段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使学生具有更高的学习效率。本质上,这种观点的核心主要指学生,将学生视为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全面而详细地考虑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需求,然而,从某种角度而言,该定义并未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以充分考虑。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有效教学定义中的第一种,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有效教学”视域下机电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2机电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内在机理分析
教师是否对所授知识具有全面的认知与了解,对有效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教师的教学水平外,教学环境、学生等多种因素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效教学产生影响,为了研究有效教学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间的关系,首先应假定只有教学对有效教学产生影响,而其他影响因素则暂视为稳定因素,因此对有效教师的研究是探索有效教学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关系的关键。2.1有效教学的实施基于有效教师。传统情况下,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好教师”一词,而美国教师专家加里.D,鲍里奇博士则陆续提出了“有效教师”,同时,相关研究中也充分考虑了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影响。故而,所谓有效教师,主要是可以构建“影响学生认知的、情感的、表现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模式”的教师。针对有效教师,在充分尊重上述定义的基础上,中职机电教育还考虑了其他方面,即以中职机电专业的全体学生为基础,凡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具有有利引导作用,推动学生不断发展的、可以实现高效地知识教学的,则视为有效教师,这类教师多为双师型教师。2.2有效教师的形成基于有效知识。从价值意义角度而言,知识的存在必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有一定的价值。然而,教师知识还可进行细分,基于教学论意义而言,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有效知识;第二类,无效知识。对于前者,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可对相关知识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同时,此部分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故,有效知识是使学生获得有效提升的知识。根据一系列教学实践可知,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否具有有效性主要在于一点,即教师是否具备有效知识。若教师具备有效知识,则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有所累积,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推动学生的有利发展。故,衡量有效教师的一项基本指标则是教师有效知识量的多少。2.3有效知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教学有效性原则可知,教师是否具有有效知识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有效知识,若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前并不具备,即便可以精确无误地实施教学,也并无任何有利效果,这被视为“教学污染现象”,此时,教师在课堂中耗费的时间越多,则表明无效教学程度越深。故而,教师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并非是知识量的多少,而是是否具有有效知识。人们学习知识的目的主要是想掌握一项特定的功能,而若想十分熟练地掌握此项功能,则必定需要掌握与其相匹配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展开教学活动前,首先应构建相对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形成有效知识,才能最终实现有效教学。2.4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有效教学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上述内容的详细分析可知,教师是否可以就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有效教学具有一定的条件,其首先应掌握相对而言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具显著性,教学应对教学内容具有充分而全面的认知,故,教师应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据教学有效性原则可知,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较为全面,知识结构相对合理时,他们才能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向学生讲解知识,并通过各层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并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因此,对教师而言,其展开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主要基于一点,即教师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3有效教学视域下机电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策略
3.1以项目为驱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为了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教师十分有必要通过具体项目来帮助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工程的应用性、综合性、复杂性和创造性特征,决定了工程能力应当具备5个基本要素: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系统思维、综合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关注和注重对本专业学生学习、应用、思维、实践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不断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方法,被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于其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这类学习方法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将机电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强调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融入复杂、真实的工程项目中。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工程能力,让学生直面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真实性工程问题,使学生能潜入教材或书本背后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通过这类教学设计,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参与和完成真实工程的项目设计,完美地将学习环境与工程现场相结合,不仅能够保证学生深入了解机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能将知识与未来工作所需的技术紧密连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3.2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为了提升机电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学校还应该建立具有示范性的机电专业工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训平台,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以及当地企业文化,进行校企合作,使得学校的机电工程实训基地更加多元化和完善化。比如,教师可以与企业工程师联合共同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各层次实践教学项目和工程案例库,通过企业真实的工程项目提炼工程项目课题,包括技改课题、新产品研发课题等真实的工程项目,从而使得机电专业的实验课程更加真实、有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指导,为机电学生分享企业真实工程项目的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工程项目的实施,让学生接触前沿工程科技,从设计方案、技术路线、制作工艺、技术文件等方面全面为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3.3加强实训场地建设。机电专业课程是一类注重操作能力的课程,想要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就要加强实训场地的建设。比如,课程很大比重需要学生利用器材进行操作,根据课程改革需要,整合学校资源,建成机电专业群课程共享的实训基地,学校可通过器材计划购置和校企共建、引企入校的方法来充实实训设备。教师可以聚集各方力量收集具有代表性的机电工程器材放入硬件展示柜,让学生对其发展史有直观认识。同时,学校在构建机电专业实训场地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构建工程项目“孵化”实践基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学习和实践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工程能力,发展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并为此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同时,还要通过“校政行企”四位一体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生的工程项目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到最为真实的工程项目设置和相关专业基础,从而全面提高“有效教学”视域下机电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各个院校机电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实训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效教学”视域下机电专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是与其专业特点、行业发展密不可分的。教师要在稳抓学生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为学生不断渗透机电行业的发展特点、审美走向、新型科技应用等相关的内容。通过以项目为驱动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场地建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感知,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倪敬,吴俊辰,孙珺.机电专业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244-245.
[2]李铁钢,张陈,王志成.应用型本科机电专业工程能力培养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6):121-123.
[3]赵汗青,刘玉波,李海燕,王学惠.以培养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机电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36-137.
作者:陆应胜 单位:江苏省射阳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有效教学分析
-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课堂有效性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