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1-16 08:43:12

导语: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怎样有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音乐审美的全面发展,是广大音乐教师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其中体态律动教学是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音乐课堂中应用体态律动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创新意识,使音乐知识内容具象化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现阶段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体态律动在教学的优势和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音乐教师对律动教学的认知存在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其融入教学方法中。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体态律动应用的分析探讨,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参考。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体态律动在教学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身体律动,来增强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感知。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合理地调整应用,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1]。第一,体态律动具象化的表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学生在身体律动中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节奏带来的美感以及学习音乐的乐趣;第二,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很难集中精神完成学习,而体态律动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教学形式,通过身体对音乐的感知,可以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创新能力,有利于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音乐导入环节通过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态律动应用音乐教学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特点,教师在课堂中开展体态律动教学,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背景,让学生通过肢体律动与节奏的融合内化音乐知识内容,将抽象的音乐元素转变为直观形象的肢体语言,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更具有学习动力,进而快速理解相关音乐知识内容[2]。比如,在教学《玩具兵进行曲》这首歌曲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跟随音乐节奏一起表达歌曲的内容。教学开始前教师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叫什么名字呀?”当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各自扮演玩具的角色,并在欢乐气氛中弹奏《玩具兵进行曲》,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动作,这样在增强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二)音乐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表现力。第一,小学时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第二,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育的关键时期,丰富的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思维的创新发展。比如,在教学《百鸟朝凤》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歌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来模仿各种鸟类动物的样子,使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动作与音乐节奏的融合,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的内容。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鸟类动物都有哪些,同时要对学生提出的建议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演形式。小学生通常对音乐的节奏强弱非常敏感,教师可以使学生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变化。比如,在教学《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通过创设下雨的情境,让学生去感受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节奏感,并指导学生用拍手、拍腿、跺脚或敲击桌子等丰富的体态形式,来表现大雨和小雨落在地上的动作。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明显区分开大雨和小雨的节奏,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晰地分辨出强弱节奏,同时还可以增强律动表演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来理解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而使学生充分理解节奏强弱对音乐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并有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创新实践。(三)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使音乐知识具象化。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形式。小学时期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较为有限,难以理解音乐课堂中体现出的抽象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体态律动节奏感来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综合发展。比如,在音乐课程中学生对音调的理解较为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体态律动教学将音调生动具象地展现给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全面理解。(四)体态律动应用要做到因材施教。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经验非常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和体验音乐,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调动,教师要尽量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歌曲中雨点的关键词,可以用“滴滴嗒嗒”来表示,这样可以增强歌词的形象感和节奏感。此外,在体态律动音乐课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性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确保班级内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我特点,跟随音乐节奏开展体态律动。学生在学习体态律动时,并不需要优美的动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的律动去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例如,在教授关于动物的歌曲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依据教师所说出的动物,模仿具有个性的相关动作。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演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表现出的新奇动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懂得用身体去感受音乐的美,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体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课堂中始终贯穿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体态律动教学强调学生的身体感知,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地体会音乐;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形式,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灵活调整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态律动的教学优势。

[参考文献]

[1]董瑞琦.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学习的有效策略——体态律动[J].辽宁教育,2014(01):66.

[2]姜璐璐.浅谈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35.

作者:谢小青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