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22 10:28:54

导语:高校音乐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音乐教学研究

研究性学习也称之为“探究性学习”,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普遍认可与实施的新型课程模式之一。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从生活、社会与自然中选择与确定的专题实施的研究,且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以问题作为基础,用探究活动作为过程的一种综合性学习。在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其审美意识,提升其探究音乐的能力。尤其是从长远视角去看,研究性学习能够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与形成。

1积极转变理念,提高思想认识

1.1树立自主教育观念。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着重以鼓励、诱导与启发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与独立思想,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确立真实自我与独立人格,鼓励学生积极挖掘自己的潜能及个性,根据自己的能力、意志与兴趣进行学习。[1]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其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高校音乐教师只有树立自主教育观,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创造性地将研究性学习注入音乐教学中。当然,高校音乐教师还必须正确理解与把握研究性学习课程同学科教学间的紧密关系。1.2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素质教育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必须从注重少部分尖子生,逐步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普通高等院校进行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完善的、高尚的人格。在应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且要面向全体学生而非是个别音乐天赋较高的学生,择取适合每名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采用适合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争取发挥每名学生的潜力与水平,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1.3尊重个性化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要求高校音乐教学必须从趋同教育向个性化发展教育进行转变,为音乐传播提供更好的路径与场所,并且授课手段、方法与形式也要具备个性化的特征,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学习确立自己的个性与特色。[2]因此,高校音乐教学要以素质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学会合作,进而创建师生互动式的研究性学习模式。1.4坚持创造教育原则。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从传承教育思想向创造教育理念进行转变。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具有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特殊功能。高校音乐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引其愉悦、主动地进行学习。积极发挥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根据认知的各种渠道在活泼自主、开放综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鼓励帮助和尊重爱护,促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创造自信心,提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因此,坚持创造教育原则有助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高效实施,进而实现高校音乐教学的高质高效推进。

2创新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施与研究型课程不同,较为自由和开放。由于高校音乐教育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课程标准不同,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用研究性学习理念进行课堂教学,将探究精神渗入教学活动中。[3]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教师通常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注入式”教学方法,促使教师与学生构成一种“权威”和“服从”的不平等关系,长此以往就极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甚至抵触心理,这种陈旧的授课方式和学习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动力。因此,创新高校音乐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2.1积极利用“启发式”研究性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方法属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中,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培养其研究性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譬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择取学生比较好奇的话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中,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问题观念,如最喜欢的音乐家是谁?流行音乐的特征是什么?最青睐的音乐作品等,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延伸,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年龄等特征引出课题,如影视音乐和生活、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交响乐和爵士乐等。另外,还能够从音乐学科的知识特性出发探究问题,如音乐的体裁、曲式及调性等,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2.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只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并且属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值得注意的是,制定的研究课题应该由学生合作自主的进行置疑、调查和研究,且在实际探究过程中,音乐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或朋友。在高校音乐教育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对活动的内容、目的及意义进行清晰明确的阐释,以便科学引导学生选择与确定相关研究课题,制定强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方案,并对学习方案进行探究与总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高校音乐教师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予以及时解决,但不能干涉学生的行为与思想,要确立其在学生心中值得信赖的伙伴、朋友角色。[4]比如在研究艺术歌曲或通俗歌曲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或许会出现不感兴趣的现象,此时教师不能一味地予以指责或批评,而应设法让其真正了解艺术歌曲,鼓励其开展相关的调查问卷活动,即走出课堂进行实际调查,对搜集来的数据与结果加以比较,进而作出科学的认知、判断与感悟。在重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表现、鉴赏、想象与感受的同时,高校音乐教师还应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与鼓励,充分挖掘与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健全课程体系,科学设置课程

就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而言,其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音乐课程设置的学科本位思想过重,门类划分过多,强调单科课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与渗透整合力度不足,课程比例有失平衡;二是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现象,以及重单科领域的精细化轻专业技能的通用性与均衡性等问题;三是重专业的学术水平,轻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综合发展。这种缺乏科学性的课程设置,致使高校音乐课程体系比较僵硬化与单一化,导致培养出的音乐教师知识面过于狭窄、规格较为单一、科研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较差等,根本无法满足新时代音乐教学的需要。针对高校音乐课程设置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实际改革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3.1强化综合性课程的设置。研究性学习最突出的特征,是打破了原来以单科为主的传统课程框架,属于一门具有实践性、社会性以及综合性特征的新型课程,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多样化的知识结构。[5]因此,高校音乐课程应不断优化核心的音乐课程,创建实用性强、容量大、少而精的主干课体系;逐步扩大选修课的范围,设置扩展性课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社会与艺术实践,进而构建隐性课程;将核心课程、扩张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全新的充满现代化特征的音乐课程体系。3.2强化理论性课程的设置。长时间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教育理论课程所占据的比重比较小,通常为学科教学法、心理学和教育学这三门理论课程,但随着音乐的持续发展与推进,该理论课程体系无法满足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要求。因而,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对研究性学习加以试行与推广,这是由于研究性学习不管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一种学习手段,都要求音乐教师具备较高的音乐教学技能与理论素养。因此,只有强化理论性课程的设置,才可以促进学生更为高质高效地把握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与意义。3.3强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特征,促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更为多元化。书本已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能获取丰富的知识信息,如利用网络查阅有关学习资料。[6]不仅如此,对于数据整理的研究、资料信息的存储等,都会用到计算机、U盘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增强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设置比例,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水平与能力,大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总而言之,研究性学习是当前世界上诸多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具有实效性与创意性的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要求。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核心,赋予了素质教育以深刻的内涵与突出的时代特征。甚至可以说,研究性学习的诞生是实施教育改革过程中最具革命性的举措之一,其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而且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适应素质教育的新的学习模式。因而,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科学实施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等具有巨大的意义。

作者:李冬冬 单位:许昌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烨.论音乐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的运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2]郑琼梅.音乐在互动式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

[3]田爱香.挑战与回应:研究性学习环境下高师教育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1).

[4]刘雪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网络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5]颜秉顺.研究性学习的意义[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6]张莉.研究性学习:提高大学音乐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J].昌吉学院学报,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