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10篇

时间:2022-12-08 10:31:08

导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讨10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1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往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很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只是注重教学内容的灌输,不能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成效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小学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很难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周围存在的事物所吸引。死板的教学模式总是很难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颠覆学生的主体地位,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需要考虑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动漫对于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教师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动漫图片,或者直接应用动漫的背景音乐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促进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促进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指的就是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与学生更多的关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音乐属于一种人文性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对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的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感受到音乐创作人想要表达的思想。人文情怀与音乐教学课堂的融合,会构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更为良好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同时,学生课堂上对音乐进行聆听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这样的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学生可以更为良好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同时,对于教学内容还会存在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童年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自己童年的故事,应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能够发生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也会感觉教师非常的和蔼可亲,课堂教学成效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3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建议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建议,而不是硬性的去要求学生做什么,这样才能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行呈现。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依据自己编制的教学计划,按步旧颁的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小学学生虽然还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但是学生已经具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思想,教师硬性的要求会导致学生对教学存在一定的厌烦心理,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配合教师。教师需要将教学中存在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建议,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建议就是让学生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也会认真的对待教师的建议,并且按照自己的思维做出判断,听从教师给予的建议,步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去,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可以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例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教材,教师在教唱《我是草原小牧民》这一歌曲时,教师可以这样的讲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这首歌曲,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先试听一下,你们觉得好么?然后教师再为你们演唱”。

4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予学生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需要将更多的时间交予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渐渐也会爱上音乐课堂。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可以设置歌唱比赛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首歌曲,然后到讲台上为学生进行演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师不要对学生给予太多的限制。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边唱歌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画。同时,也可以采取两人合唱的形式进行歌唱,当学生演唱完毕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民主票选的方式,选出他们认为表现最为优异的同学。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可以询问学生们有没有喜爱的歌曲,教师可以应用课堂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播放,还可以教学生如何延长他们所喜爱的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打破教材内容的束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才是音乐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将人文情怀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教师要将对学生的硬性要求转变为建议,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更多的课堂时间交予学生,使得小学音乐教学课堂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

作者:王霖霖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实验中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构建策略

一、构建课堂氛围的意义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轻松以及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舒心的情绪,思想也会活跃,学习的积极性很容易被带动起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会因此蕴含生命力和活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将获得良好的互动,学生的音乐潜能会很容易被释放。此外,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尊重学生特点和性格,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其发挥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发展潜能。只有注重课堂氛围构建,重视实践以及学生参与在课堂氛围构建以及课程教学结果分析中的作用,才能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实现教育价值。

二、具体策略探究

(一)改善学习方法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好奇心重的优势,探讨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的关键。可以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轻松的氛围,具体来说可以把故事、游戏甚至图画等都引进教学,把音乐传统而基本的技能融入教学,学生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把故事引入课堂音乐教学是指可以将教材内容变成故事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教学生动,而且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的,这样的课堂将会使学生很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把游戏引进音乐课堂,是指将不同节奏描述成不同的动作,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更容易投入到学习中来。此外,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规则,开发音乐方面的组织感悟能力,使音乐学习的过程生动和具体。

(二)结合多媒体提供更多素材

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而言,需要一个具有指挥作用的载体,多媒体工具的出现发挥了这个作用,随着其发展程度的深入,多媒体逐渐成为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活动是指,将生动有趣的教学素材在多媒体设备中适度展示出来,这一辅助手段不仅能够借助良好的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进而实现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放映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使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氛围活跃。

(三)融入生活元素

在音乐课堂上融入生活元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应当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生活的体验,其次是运用生活中的道具进行课堂教学。结合小学生活泼的特点,音乐课堂应当完全融入生动的生活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教授的内容。例如在教授《外婆的澎湖湾》这类歌曲的时候,就可以让他们先回忆一下外婆的音容笑貌,并由之体会音乐中包含的情感,这样歌曲与生活就能够完美融合。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歌词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效率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取以上措施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对提高教学质量都有较为直观的作用和较为明显的意义。因此,为了发挥音乐课堂教学对小学生的作用,开发其潜能,激发小学生学习热情,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作者:孙现锋 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学课堂氛围的构建

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是学生音乐艺术学习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养成,因此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很有必要,而活跃良好的课堂氛围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基础和重要途径。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双向的促进作用。首先,气氛活跃的课堂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距离,减少师生之间隔阂,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到教师所营造的音乐学校氛围中,与音乐艺术融为一体,唤醒所有的感官细胞,沉浸在音乐的艺术熏陶中,享受极致的音乐快感。其次,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更能凸显学生主体性特征,为学生打造更加自由化的活动天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养成提供广阔平台。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将抽象枯燥的音乐具体生动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体验音乐的无穷乐趣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教学质量随之得到提升。

二、小学音乐活跃课堂氛围的构建策略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营造活跃氛围

小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其具有活泼好动、自制力弱、好奇心强等特征,枯燥的音乐内容与音乐课堂难免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如果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因素,让学生于熟悉和生动的生活情境中体验音乐的趣味,课堂氛围会迅速高涨,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微妙感受,音乐的魅力在生活现象的表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音乐学习巧妙结合,将音乐教学生活化,教会学生用生活的思维学习与感悟音乐很重要。例如,在《小星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们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星星的形状和样貌凭印象画下来,并在自己绘画的旁边用简单的文字来描述星星的特征。这样在《小星星》歌词的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使学生们将歌词与自身心目中生活中的星星联系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很快了解歌词的意义,同时也极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音乐学习效果。

2.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丰富音乐素材

多媒体是小学音乐课堂不可多得的辅助工具,是构建和谐活跃课堂氛围的必备手段,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势,丰富音乐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可以为小学音乐教学注入更加新鲜、营养的教学元素,充分满足学生对音乐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动画等途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视听享受,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在欢呼雀跃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与感悟,同时提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唐僧骑马咚得咚》的实践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对《西游记》唐僧和三个徒弟西天取经故事的极大兴趣,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中“唐僧骑马”的相关画面,并播放一小段视频,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继而播放《唐僧骑马咚得咚》的音乐,学生看着有趣的视频,听着美妙的音乐,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状态,兴趣完全被激发,学习气氛浓郁,教学效果也出奇地好。

3.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重等特征使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性格特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营造活跃生气的音乐课堂氛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法、故事法、表演法成为常见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小学生天生爱动,爱表现,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提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机会,于是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表演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表演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将唱歌与表演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感知音乐内涵的同时,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更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在《狮子舞绣球》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歌词想象狮子舞绣球的动作,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与表演,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机盎然的课堂氛围。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多元化的新型社会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在内的多元才能是社会对智能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途径与方法打造轻松活跃的音乐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审美力,使其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飞速提升。

作者:厉莹 单位:昆山市高科园城北中心小学

第四篇: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究,并对不懂得问题进行主动提问,能够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而对于不感兴趣的知识,即使教师进行强制性的要求,他们也不能深入探究,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师直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环节,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他们喜欢的歌曲,如《小燕子》《小螺号》等歌曲,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分析歌曲中的曲调、演奏乐器、音乐节拍等,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在和谐、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给他们创设一个和谐、活跃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能够轻松的进行知识探究,使思维积极运转,并能大胆的把自己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体会说出来。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是灌输和接受的教学关系,而是出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某个音乐知识进行讨论,在积极的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使学生积极的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关心学生,用亲切的微笑和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积极的进行知识探究。

三、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促进思维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充分的想象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倾听歌曲时根据歌曲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学生对歌曲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更好的理解了歌曲内容。例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让学生先认真倾听歌曲,在倾听的过程中让他们进行想象。在歌曲声中,学生好像进入到了歌词中的小船上,充分体验了歌词表达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出来的景物进行绘画创作,他们都积极的把自己的想象展现到了图画中。通过想象,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并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乐理知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将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联系,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可以和其他学科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音乐和语文学科的联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和音乐相关的知识,如诗歌、话剧、戏曲等。在音乐教学中,把音乐和语文知识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音乐的节拍和节奏可以数学学科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计算节奏和节拍,让他们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音乐教学还可以和体育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体育运用,能够让他们清楚的了解音乐的节奏,掌握音乐演唱的速度。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元素,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新颖的教学中进行探究,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欣赏时能够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和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有效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的音乐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五、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提高他们音乐素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音乐乐理知识,还要让他们进行音乐体验。学生只有具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真正地从内心深处爱上音乐,才。只有热爱音乐才能在学习音乐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和探究,也才能在音乐创造出获得极大的满足,也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所以说音乐体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勤加练习,学会体验音乐。唱歌是音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家都知道能够唱歌不代表就是会唱歌,作为音乐教师,要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追求演唱歌曲的内涵。教师在让学生演唱歌曲时,要让学生充满情怀,要指导学生一边演唱一边在心里描绘出歌曲所描绘出的画面,把自己想象其中,让学生可以在心中全面融入到歌曲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的演唱充满感情,有生命和活力。在体验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了音乐中丰富的音乐知识,同时,在体验过程中,还能够让他们产生美的享受,陶冶他们情操,使学生的音乐素质获得全面提升。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音乐知识的探究,掌握音乐乐理知识。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时,要改变传统音乐教学中枯燥的讲解,把音乐知识融入到多种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极大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要掌握更多音乐知识的欲望,从而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他们音乐素质的不断提高。

作者:李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一、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感受学习环境的温馨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老师的认可、同学的评价格外在意,从某种程度上说,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兴趣和潜能。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学习氛围的创设,让学生满怀激情地开展音乐学习。笔者在教学工作中首先营造一种亲近感,和学生说话讲课保持语气的温和,和颜悦色对待学生。学生在音乐课上感受到老师更像指导他们乐理知识、教给他们唱歌技巧的朋友,这对学生而言能够起到较好的激趣作用。其次,笔者动员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因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身的生理条件不尽相同,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出现一些难度也是正常现象。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你帮我、我帮你,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对学生也是一次团结友爱的教育,让他们感受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大家是多么的友好相处,营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另外,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经常鼓励学生,他们节奏把握得准、音色好、唱得出感情等等,这些都作为对学生表扬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了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内心更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动力,对学习的热情更加投入,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二、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要适应学生身心特点,能够满足小学生活泼的性格、探究的欲望。有些教师直接采取手把手教学的方法,虽然看似较为有效,而实际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空间。笔者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开放拓展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首先,笔者在进行演唱技巧教学示范之后,更多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分成四人小组相互唱一唱,指点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并帮助纠正,以及让小组之间形成竞争。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之后,会更加认真地感悟演唱的技巧技法,从节奏的把握、高低音的处理以及一些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都能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大的进步。其次,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取信息化手段增强学生感悟能力,通过播放与歌曲展示内容相一致的MPV画面,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沉浸到所描绘的美丽场景之中、浓厚氛围之中,达到了身心合一的效果。另外,笔者还鼓励学生进行角色反串,代替教师走上讲台,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乐理知识、练习演唱技巧,甚至组织小组之间演唱比赛活动等等。这样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激情,无论是走上讲台的学生,还是参与互动的学生,对这样的新颖教学模式都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兴趣。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模式也能够较好地体现对音乐教学的促进功能。

三、重视激励评价让学生增强音乐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承担着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功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首先,教师要正视学生存在的差异,音乐学习成效和学生生理条件、悟性程度、勤奋效果等方面息息相关,特别是基础条件。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状况,分别设定相应的学习与训练要求,不能一刀切,要兼顾差异,让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相匹配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学生完成各自目标任务之后,要进行充分的鼓励,采用正面评价激励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要体现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以及其他方式评价相结合,全方位激励学生。例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表现较为突出,教师可以通过校讯通平台和家长共享学生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的成长进步融入家庭的幸福之中。老师的肯定与家长的认可,可以使学生内心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这对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既要在公开场合大加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同时也要在私下交流时进行鼓励,让学生提高音乐学习兴趣。

四、发掘作品内涵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各学科教学共同承担的任务,音乐教学应当发挥其自身优势,在歌曲的演唱中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陶冶,受到爱国主义的深刻教育。例如在《七子之歌》教学中,教师选取这首歌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优美的旋律、感悟歌词的优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创作的背景,了解澳门以及香港、台湾问题的由来。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播放港澳回归震撼人心的场景,向学生讲述中国屈辱的近代史,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赶跑侵略者、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的伟大壮举,让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这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将会得到显著增强。再比如《江姐》主题曲《红梅赞》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以及影片所反映的时代、反映的历史,反映的一批优秀中华儿女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革命先烈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事迹中增强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树立为祖国崛起、中华民族强大而努力学习的思想。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既要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也要重视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学空间的拓展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学生创造更富吸引力、更富趣味性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朱彤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第六篇:民族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的传承

一、音乐教学体系中的课程体系设计

课程体系:一个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

1.小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

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小,心智和身体发育还不完善,所以不能很好地理解非物质文化的内涵,所以在学习中我会加入一些简单的地方旋律教学不涉及过深的文化教学,如在课前发声中,我通过用《杨柳青》中的第二乐句练声,通过民间音乐练习甩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中年级(三至四年级)

中年级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可以组建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学校地处阳澄湖畔,有浓浓的江南文化,因此我校还开设了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在这里组建评弹兴趣小组,兴趣小组的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民间音乐更多,如《姑苏好风光》、《无锡景》等江南小调。

3.小学高年级(五至六年级)

高年级的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还没有到变声期,这个时候在课堂上教唱一些民族、地方音乐歌曲是非常容易的事,并且可以学习一些地方特色舞蹈。如在五年级音乐《我的家在日喀则》,在这节课中我并没有按照原始课程一拿曲子就唱,而是通过藏舞的基本步带他们“走进”日喀则,并且把酥油桶带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舞蹈中,一节课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了藏族舞蹈及藏族音乐的魅力。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民族、地方音乐内容

1.学唱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方言歌曲

方言歌曲教学是非常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虽然全国都在说普通话,但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独特的语言文化。教学方言歌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同学们了解地方的语言文化,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特色,感受为什么民歌用本地方言演唱会更加有韵味,更加好听。方言与民歌有水乳交融的特殊关系,传统民歌多采用方言演唱。就拿学习扬州地方音乐《一根丝线牵过河》(秧田歌•撒趟子撩在外)举例,其中“么”(ma)的运用就是特有的地方语气词,如果全曲把“么”去掉,那么这首曲子就会完全失去独特韵味;学唱时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学唱江苏民歌《一根丝线牵过河》旋律的同时,体验到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2.学跳少数民族和地方特色舞蹈

奥尔夫说:“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要载歌载舞,单纯的声乐教学、欣赏教学只会使课堂过于僵化,因此可以教学有特色的民族舞蹈体会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我们可以通过舞蹈带入教学,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舞蹈文化,如教学彝族舞曲《阿细跳月》时,老师可以带着同学们学习彝族的民族舞蹈,使同学们感受彝族人民的热情奔放,教学《孔雀舞》时,老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学习一些基本的孔雀舞手势,带领同学们感受孔雀舞特有的高贵气质。如班上有朝鲜族同学,我们在教《阿里郎》这首乐曲时,邀请她穿上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配合乐曲跳朝鲜族的民族舞蹈。通过舞蹈教学达到互动和加深学习体验的目的。

3.组建艺术特长班,组织民族乐团

我校拿出高年级一个班组建成特色班级,从小学习一门民族乐器陶笛,并且开设古筝、二胡等民族乐器课程。此外我们找出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并培养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建民族乐团,民族乐团的组织建立符合教育部新课标对音乐实践的要求。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组织民族乐团排练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乐曲,如描绘江苏风光的《姑苏行》器乐合奏;如描绘湘江景色的《春到湘江》器乐小合奏;如描绘草原蒙古族的《赛马》二胡重奏;还有广东特色音乐《步步高》器乐合奏,等等。我们组织乐团参加学校里的演出汇报,也参加校外社会组织的各种比赛,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其实就是在传播我们的民族、地方音乐文化,就是在潜移默化地传递音乐文化。以上介绍的各种方法都是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内容的运用实现的。音乐教学不仅是通过唱歌跳舞知道一些简单的音乐常识,而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同学们体悟到一种民族认同感,让同学们了解自己民族、地方的音乐文化,让同学们了解音乐文化,培养同学们对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包容,引领同学们感悟到音乐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

作者:马莉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第七篇: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

一、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利于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例如,内地歌手高枫的《大中国》采取了北方秧歌音调和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素材,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广泛流行开来,从七八十岁的老人到七八岁的儿童,都能唱上几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课堂上闭口不唱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2.可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和时效性不足的特点

打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书上的确有我们已经认为是流行音乐的歌曲,如,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国内优秀的创作歌曲《同一首歌》《大中国》等,这些歌曲内容健康明朗,歌词清新活泼,旋律优美动听,的确是优秀的流行音乐代表作,但回顾这几首流行歌曲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好像都已经是20世纪流行的音乐了,而学生渴望的流行音乐是时下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

二、流行音乐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1.品味流行音乐旋律,获得音乐审美体验

小学高段学生喜欢听的课外流行歌曲大多旋律优美、节奏多变、篇幅短小、风格新颖,很能引起他们的共鸣,能非常自然地带给他们音乐审美的体验。比如林俊杰的《江南》,十分形象地刻画出了江南水乡美丽的人文景观,令人心生向往。这些歌曲都能成功地把他们的对流行歌曲的注意力从那些描写情爱的歌词转移到了对音乐旋律的欣赏上。

2.挑选流行音乐内容,渗透情感道德教育

(1)亲情、友情和对人类的博爱。如,韩红的《天亮了》———表述了父母在灾难中为了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2)爱祖国、爱家乡。如,孙楠的《红旗飘飘》———高亢嘹亮,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对五星红旗的热爱。(3)磨砺意志、实现理想。如,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教会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事物。

3.链接流行传统音乐,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面对民族、古典和流行音乐,我们要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守旧,想方设法把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牧歌》是一首内蒙古民歌,采用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展示了内蒙古草原辽阔美丽、牛羊成群的壮美景象。但是由于这首乐曲是纯人声演唱,没有伴奏,且曲调悠长,学生会觉得气氛比较沉闷。为了改善这种现象,我在中间穿插了同样具有内蒙风格的流行歌曲———腾格尔的《天堂》。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极具现代感的伴奏效果,那跌宕起伏的蒙古音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听觉。总之,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在各种音乐活动中不断培养发展而生成的,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能力。

作者:唐小香 单位:福建省长泰县陶荣小学

第八篇: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路径初探

一、引言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情感表达的途径。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采用审美教育方式,就是将音乐教育理念建立在美育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培养小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情操。特别是彝族少数民族地区,诸如彝族村落,受到当地教育环境的局限和传统思想的束缚,使得彝族乡村教学更为重视文化课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小学生难以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要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就要注重美育教育,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按照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小学教育中,要将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就要将审美理念贯穿于音乐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但是,目前的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学情况不同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教育没有与本民族相融合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是建立在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的,音乐教学中往往会选择经典歌曲而没有从特定的民族背景出发选择教育题材。音乐是极具感染力的,脱离了时代背景,很难令小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内涵,难以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彝族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的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对本地区的音乐资源加以开发,导致音乐教学的内容缺少民族性,由此而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更不利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二)重视音乐技能教育而忽视了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彝族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自然环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音乐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彝族乡村在开展音乐教育过程中,更为形式化和技能化,以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没有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且忽视了对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知识面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自觉地根据教师所传授的音乐知识加以延展,导致音乐知识被动接受,音乐技能被动学习,由此而难以培养小学生的音乐解读能力。

三、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内心情感的释放。主体对于音乐要细心揣摩,将音乐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融合,才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内在涵义。彝族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要将审美教育渗透于小学音乐教育之中,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引导小学生透过乡情而提升音乐情感,对于音乐加以真正领悟。

(一)选择音乐教学内容要注重当地民族文化

彝族地区是独具民族风情的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普遍具有民族乐感。彝族乡村小学开展音乐教学,要将本民族的审美取向引入其中,积极地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对于本民族音乐进行深刻解读,并感受其中的美感。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融合可以推动少数民族音乐教育更为切合实际,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文化,彝族的民族音乐是本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从民族的角度实施音乐教育,以音乐教育促进文化发展,有利于彝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民族音乐的感染下,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就会与音乐相融合,使得民族音乐由意向转向具体事物,创造性地形成意境,由此而使得小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二)根据学习内容创设音乐情境

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并不具备有良好的音乐教学条件,如果选择九年义务制教育小学音乐教材中所提供的音乐教学资料,很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且无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展开教学。要提升彝族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就要从其特殊环境出发,创设音乐情境,将彝族音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最原始、最纯净对于音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资料,以实现自然与音乐的融合。采用自然回归教学法,就是将音乐当地环境充分融合,采用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理解音乐,而使得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从听觉到视觉,小学生对音乐更形成画面感,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美的意境。当音乐被注入到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就会逐渐地渗透于心灵深处。相反,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音乐教学方式,就会导致音乐在小学生的意念中丑化,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了使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就要从彝族的民族文化角度出发,对于音乐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让学生更多地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中所渗透的情感,以发挥音乐净化心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促进彝族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不仅是文化课,也是情感的体验,更是文化的传承。对于彝族地区的小学教育而言,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性,更有利于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起来,引导小学生从生活环境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内涵。这就需要从美育的视角对彝族小学音乐教育途径以探索,以获得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作者:唐毅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民族小学

第九篇:小学音乐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小学音乐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生理特点,通过专业的心理教育方法,来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而作为当前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也是提升小学生美育与德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当前诸多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都已经能够证实,音乐对于帮助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以及负面情绪,在实现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及课堂上的音乐教育内容,对于提升和发展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欣赏和感悟能力、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和陶冶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笔者曾经对执教学生当中的六位性格较为内敛、不善言辞、甚至有些孤僻的学生做过特别观察,邀请其中三人加入学校的音乐兴趣小组,在小组活动当中参与过合唱演出、舞蹈表演等。经过数月,根据班级内同学以及班主任的反馈,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学生其心理状态转变的较为良好,对比未曾经过音乐活动熏陶的学生,差距甚为明显。

二、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音乐课堂所创设的审美情境中实现心灵的净化。教师和学生在较为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当中,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音乐审美心态,这种心态是出于对音乐学习的期待、渴望的情绪。比如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绪表现能力,通过演唱不同风格、蕴含不同情感意义的歌曲,学生的感情观和情感认知也会在不同价格程度上得到丰富。比如在学习《国歌》等节奏鲜明有力、歌词凝练而奋进的歌曲类型时,学生会在无形之中被激发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及勇往直前的态度风貌;在学习演唱诸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舒缓流畅类的歌曲时,学生会在柔和的音乐旋律当中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积极热忱与向往,音乐作品中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不仅会为学生带来美好的心灵感受,还能使其对未来生活与学习充满无限期待与憧憬,为之带来巨大的鼓舞与精神力量。因此笔者在进行这种情感色彩非常鲜明的课堂教学内容时,会主动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交予学生,让其在主动欣赏、自我感知的同时,探寻音乐深处的情感体验,适度的展开提问或者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心理建设氛围。在多样化的人际关系中,良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理想教育模式的重要基础与平台。对当今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言,其趣味性以及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广大教师在展开教育、构建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环境的积极性、健康性和接纳性。具体地说,就是以良好的道德修养、稳定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以真实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同时鉴于小学生普遍处于心里较为脆弱、自尊心较强的年龄阶段,教师在展开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信任,都是尊重人格,培养其健康、积极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随之构建平等、和谐、稳定的课堂氛围,在不断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多的从思想感情、行为意识上,带动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投入到对于音乐的学习进程当中。

(三)积极拓展和丰富与音乐相关的各类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锻炼心理、进行学习实践。课外音乐活动是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延续、补充和内容拓展,不仅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拓展和丰富课余生活,为其音乐才能的发挥进一步提供平台的重要手段,亦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如合唱比赛要求的是声音的共性,要求每一个参与的学生其发音的力度强弱、口型以及换气的力量保持一致,形成声音上的统一和整齐,而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必须拥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在相互关心、相互协作的过程中,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将集体的荣誉置于最高地位,所有人为了比赛而努力。另外,在进行器乐类比赛或者舞蹈演出等相关活动时,需要学生必须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登上舞台时,状态好、不紧张,发挥出平日学习和练习的最佳水平,而且无论是音乐比赛还是音乐表演,过程当中都需要与人交流、不断学习和巩固知识,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状态和交际心理也会随之形成,只要教师加以有效和积极的引导,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推进。

三、结语

作为一门情感艺术,音乐对于陶冶情操、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认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就我国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只有基于学生的发展特点,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才能最大限度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健康的成长状态当中,为其日后的学习与发展积蓄能量。

作者:张静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第十篇: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运用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重要性

激励性原则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榜样激励、成功激励等,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自我的长足发展。

(一)增强学生信心,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

小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自身是快乐愉悦的,他们认为音乐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的适当激励可以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从而较快的接受新的知识。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训斥或者讽刺学生,那么小学生可能就会对音乐学习产生恐惧,对音乐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最终取得完全相反的教学效果。另外,音乐教师对学习较差的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避免将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进行比较从而使得他们的自卑感更强。因此,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学生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的积极动力。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激励性原则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的恶意竞争,避免学生嫉妒心理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三)发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兴趣

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激发和发掘学生潜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心理特征,运用正确的鼓励方式进行发展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质,最终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四)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运用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给予学生一定的成就感和尊重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深刻感受对音乐美的认识的同时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促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的运用

(一)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方面的运用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是对音乐知识的重复讲解,这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应进行知识讲解过程中应当运用激励性原则增强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求知欲。首先,教师在进行课本知识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赛来实现激励学生学习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歌唱比赛,由于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及对比赛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比赛的公正性,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经历激励学生。比如,教师可以在进行授课之前唱一首自己创作的歌曲,学生在对音乐学习中的成果有所体验后就会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就会明白通过自己的学习最终他们也可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因此,老师适当的竞争激励和成功激励可以激发学生不断主动追求,坚持不懈最终实现音乐梦想。

(二)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互动过程中的运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运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兴趣,发掘学生的音乐才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第一,教师的语言激励效果更直接有效。教师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语言鼓励和支持,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中建立对音乐的兴趣和信心,发挥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第二,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神态等行为来向学生表达感知音乐。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互动,多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通过这一互动学生可以感知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更加努力的进行学习,最终实现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运用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这对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三)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榜样激励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初级阶段,比较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模仿和崇拜心理。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运用榜样对小学生进行激励教学。教师在选取榜样时应当注意榜样与学生学习特点的结合,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榜样。比起陌生遥远的音乐名家可能自己身边熟悉的同学更能激发学生信心,学生也可以更容易的以身边的榜样为参照,更加积极努力的进行学习,最终实现循序渐进的自我音乐能力提高。

三、结语

充分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激励性原则对于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音乐课堂应当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恰当有效的使用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最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

作者:徐敏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