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隐性德育及显性德育探讨
时间:2022-03-11 09:39:53
导语:幼儿园隐性德育及显性德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以往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常常运用显性德育方式,通过说教灌输的形式向幼儿讲解各种有关道德知识的内容,但是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有限,无法理解一些有难度的德育知识。隐性德育为幼儿园德育教学指明了新的实践方向,它具有灵活性、隐匿性、趣味性的特点,能弥补幼儿园显性德育教学的不足。但是教师运用单一的显性德育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运用单一的隐性德育方式,则无法达到全面覆盖的效果。教师应将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相融合,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注重幼儿园一日活动,促进德育融合实践
幼儿一日活动主要指幼儿在园的所有活动。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时,应注意将德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教师可以在显性德育活动中,加强隐性德育的渗透,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讲授德育知识,直接呈现道德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想品质等内容,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认知。教师还可以在隐性德育实践中,渗透显性德育,为幼儿构建真实的实践教学情境。教师要选取适当的主题,培养幼儿正确的思维观念;组织幼儿参与蕴含深刻道德价值观念的主题活动,构建与幼儿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将幼儿所掌握的德育知识或表现的道德行为作为评估指标。同时,教师可为幼儿创设能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实践活动,传递相应的德育知识,提高幼儿的道德素养,发挥隐性德育作用。教师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将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相融合。例如,当幼儿清早来园,没有主动与教师打招呼时,教师不必急于询问“你怎么不向老师问好?”等问题,教师可主动对幼儿说“小朋友,你好啊”,让幼儿在隐性德育的引导下,自觉回应“老师好”。当幼儿在课堂上与同伴说话而扰乱课堂秩序时,教师可通过暂停教学、轻抚幼儿肩膀等方式,使幼儿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对,渗透隐性德育。当幼儿中午进餐时,教师可要求幼儿保持进餐秩序,引导幼儿在进餐结束后自觉收拾自己的餐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显性德育的教育目标。由于幼儿的自制力较差,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行为,且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难以认识到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把握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渗透的机会,对幼儿进行有效引导,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德育效果。
二、利用人格感染的作用,促进德育融合实践
幼儿园德育是幼儿教师和幼儿进行思想观念互动的过程。对于幼儿来说,学习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幼儿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人格的感染作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发挥模范榜样的力量,进行无声的隐性德育教学。幼儿园教师还要带头践行自身所要求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向幼儿进行显性德育的渗透,以自身示范行为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说服力,让幼儿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同时,幼儿园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人格感染力,实现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相互渗透。例如,幼儿园教师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更新思维观念,严格规范自身行为,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内容,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性格与工作态度,用自身高尚人格进一步感染与引导幼儿,进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观念与行为举止,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幼儿园环境建设,促进德育融合实践
幼儿园环境可以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其中,硬环境主要是幼儿园设置各种具有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设施,而软环境是各种由教师创造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和氛围。比如,朝气蓬勃的校园环境,能使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幼儿园完善的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象征作用,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校园内多样的象征性雕塑和壁画,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环境是影响幼儿德育的主要因素,教师应注重环境建设,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园应结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在园区设置适合幼儿开展实践活动的环境,比如设定植物种植区域、实践互动区域、游戏区域等,以便引导幼儿在不同区域进行实践操作,为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渗透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提高幼儿的组织纪律性。教师应督促幼儿在植物种植区域遵守规则,不破坏一花一草,强化幼儿爱护动植物的意识;教师应在实践互动区域教导幼儿讲文明、懂礼貌,与同伴互动玩耍时懂得谦让;教师应在游戏区域要求幼儿做完游戏后将玩具放到指定位置,使幼儿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提高幼儿的德育意识,展现环境在德育中的促进作用,保障幼儿园德育效果。
四、与家庭教育相互结合,促进德育融合实践
德育的教育过程没有终点,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是幼儿人生德育的起点。幼儿园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强幼儿德育建设工作,发挥家庭教育的育人作用。家庭教育应运用显性德育方式,幼儿园教育运用隐性德育方式,家庭与幼儿园采用相同的德育活动主题,从不同侧重点入手,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幼儿园要重视实践操作与体验感知,家庭要重视理论知识渗透,实现与幼儿园教学工作的相互配合,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幼儿园可组织幼儿参与以显性德育为主题的活动,家庭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相应实践活动,巩固幼儿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辅助幼儿园补充相应知识,促进德育教育的延伸。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我是家长”的实践活动,引导幼儿管理家庭事务,使幼儿在家庭管理实践活动中体验父母上班的辛苦与处理家务的操劳,使幼儿在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的双重渗透下,提升感恩意识。教师也可让家长共同参与德育活动,实现家校联合,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父母的辛苦,强化幼儿的感恩意识,完成德育目标。此外,教师可以“我与祖国共同成长”为主题,在共同区域向幼儿展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让家长渗透相关的爱国知识,提高幼儿的爱国意识,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综上所述,我国幼儿教育需要展现德育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隐性德育和显性德育,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感,使幼儿以乐观的心态内化自身的思想,外化自身的行为,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幼儿园要从德育教育现状入手,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合,改变传统教育方式,运用多元化的渗透路径,激发幼儿的学习意识,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寇骁骁
- 上一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分析
- 下一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