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线上共育活动问题及展望

时间:2022-03-03 08:27:31

导语:幼儿园线上共育活动问题及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园线上共育活动问题及展望

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推迟中小学、幼儿园等学校春季开学时间。2020年2月12日,《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随之下发。一时间,全国各地教育部门开始部署、实施线上教学工作。很多幼儿园为了加强与幼儿的联系,促进家园共育,纷纷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发布了一系列线上课程和教学资源。但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弱,根本不足以独立完成课程的学习,所以这些课程和资源的学习对象实际为幼儿家长。因此,总的来说,这是一场以“家园共育"为出发点的线上教学活动,也就是本文所说的“线上共育”。

一、幼儿园"线上共育"研究的特殊意义

由于之前关于线上教学的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高校等领域,所以幼儿园的线上教学实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什么形式的线上教学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课程内容适合在线上搭建?幼儿园老师在制作线上课程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家长在学习这些资源的过程中会面临哪些问题?这些都是幼儿园线上共育研究亟待解决的。通过对幼儿园已有的线上资源进行分析和总结,一方面,可以为社会重大突发事件时期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留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可以极大地丰富与幼儿园线上教学这个命题相关的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另外,每年的秋季学段处于流感频发期,为了避免交叉传染,半个班甚至全班停课的情况时有发生,那么这个阶段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应如何开展,这也关系着幼儿园自身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以“家园共育”为出发点进行线上教育教学具有现实基础和需要。

二、幼儿园“线上共育”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线上课程建设不够系统和全面

根据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进行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但通过各幼儿园已发布的一些线上内容来看,各幼儿园线上课程内容的选择普遍集中在科学和艺术两个领域,而有关语言、社会和健康这三个领域的线上教学内容相对来说较少。

(二)线上课程制作的模式及方法单一

由于幼儿园缺乏系统的线上教学经验,所以幼儿园在制作线上课程时所采用的模式及方法比较单一。调査显示,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教师制作线上课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教师通过腾讯会议等APP集体确定教学主题后,将该内容的课程制作交由某位老师完成;另一种方式则是直接将某时段的课程制作任务分派给一位老师,由这位教师自行确定授课主题并进行课程的拍摄和制作,录制完成后发送给相关负责人发布。而以中国大学MOOC网上的课程为例,每门课程背后都有相应的制作团队,流程如下:首先由团队共同确定教学计划以及主题的教学设计,然后内部分工合作完成资料的查找与整理、音视频剪辑、PPT制作、作业设计以及最终的课程录制这五个模块的工作。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团队分工建课可以提供相对科学的线上课程制作,而不只是简单地把线下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搬到网络上。

(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从《教育信息化2.0》的发布到2020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的印发,均明确提出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课程的后期制作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综合运用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计算机处理技术。通过对幼儿园线上课程的观察梳理,发现各幼儿园发布的线上课程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制作方式单一和后期处理效果欠佳的问题,如大部分的课程制作仅通过录屏或手机拍摄完成,缺乏必要的素材编辑和处理环节。

(四)幼儿家长共育困难

一方面,受幼儿园教师课程的摄录限制。以手工艺品的课程内容为例,教师在拍摄时机位的选择有问题,对重难点的制作环节没有聚焦,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文字说明,所以家长最终看到的效果就是镜头一闪而过。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大部分幼儿园选择通过微信平台来进行课程的发布,而没有选择蓝墨云班课、学习通等专业的教学软件,从而使线上课程只有展示和呈现功能,整个教学也只是一个向家长单向输出的过程,不能完整实现家园双向的沟通和反馈,自然也就缺少必要的教学评价环节。

三、学前教育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展望

(一)信息化教学是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要求持续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前教育的信息化是面对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以及新一代幼儿教师的成长,信息技术的运用已强势渗透到学前教育领域,这也就意味着学前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将迎来大变化大发展,信息化教学与学前教育的深度融合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二)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学前教育教师应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信息化教学从来都不是盲目的电子化。信息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通过环境、资源和应用等方面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理念在幼儿园同样适用。当下信息化教学所取得的日渐成熟的理念、模式等成果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和积累形成的。如信息化教学中较为经典的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及方法绝大部分就是在之前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究式教学等教育研究基础上形成的。另外,结合学前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幼儿教学也不能过度“电子化”。所以综合这两方面得知,幼儿园的信息化并不是只能通过电子化来实现,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好系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即能突出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提高幼儿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设计。

(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是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早在2013年10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要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结合幼儿园的工作实际以及幼儿本身认知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教学活动需要用到大量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从这个角度而言,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要比初高中教师更高,但现实情况恰恰相反。所以,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成为影响学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以及“互联网+教育”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幼儿教师能否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快速找到系统而专业的教学资源,都将决定幼儿教师能否为幼儿创设更多元和更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

四、结语

幼儿园“线上共育”活动的开展,对学前教育研究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可以说是学前教育领域完整意义上关于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探索和实践,也将为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

作者:金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