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6 11:21:38

导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分析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1.内涵。养成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思维及语言等习惯,这也是一种帮助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方式。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组成之一,习惯养成往往是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积累而成,其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重要性。养成教育与幼儿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幼儿来讲,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自己主动去学习,致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无法激发学习热情;而如果他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那他也不会主动劳动,也无法感受劳动的艰辛,更不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最终导致将享乐做为人生一大目标,并逐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由此可知,养成教育已经成为整个教育过程的重中之重。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其主要目的,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更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发展。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1.立足一日活动,渗透养成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一日活动是一个极为有利的培养契机,因此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环节的不同渗透相应的行为习惯内容。如在晨间接待环节,教师迎接幼儿及家长时态度要积极热情,要用礼貌用语与幼儿相互问候,以此促使幼儿对日常礼貌用语的掌握与使用,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文明礼貌的习惯;在晨间锻炼过程中,教师带领幼儿锻炼的同时,还要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既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又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在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幼儿进行餐前教育,并让幼儿在用餐过程中保持安静,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用餐等生活习惯。2.关注区域活动,促进养成教育。区域活动有助于释放幼儿天性。为幼儿提供尽情发挥的舞台,既能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求,还能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角色区域,教师可以在幼儿确定要扮演的角色之后,引导他们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其对活动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以此促进幼儿合作意识的养成;在科学区域,教师可以激发幼儿的自主参与意识,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协商,从而促进幼儿养成规范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区域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让他们将所用的各项物品放回原位,这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巩固作用。3.借助绘本与儿歌,深化养成教育。当前,深受幼儿欢迎与喜爱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及途径,有助于调动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幼儿园教学中,绘本阅读与儿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由于儿歌简单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儿歌教学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要求及影响渗透其中,或直接将其编制成儿歌,以此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绘本阅读在幼儿园中受到众多幼儿的欢迎,因此教师也可以多选择一些讲述良好行为习惯的绘本,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别让鸽子太晚睡》《鳄鱼怕怕,牙医怕怕》等,供幼儿阅读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上述内容之外,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家庭是幼儿长期生活的地方,是幼儿生活习惯能否持之以恒坚持下去的主要动力。因此,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应该共同合作,以此巩固幼儿在幼儿园所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幼儿园可举办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加家长与幼儿以及幼儿园三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家长会,便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而增进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等。

“播下一个活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得知,一个好的习惯不论大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基于此,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必须要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家校合作,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以此为幼儿日后的全面发展做好进一步的铺垫。

作者:安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