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教学与体会

时间:2022-04-29 03:01:52

导语: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教学与体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医五官科学课程教学与体会

1突出两种观念

中医五官科学是基于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思维方法,对人体五官的生理和病理进行了系统阐释,突出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但是,从现代临床实际考虑,五官科的疾病诊断都是建立在对五官的精微结构剖析和整体功能检测的基础之上,五官科疾病的治疗也多依赖于精细的外科手术。因此,我们认为中医五官科学的教学应从学科自身特点出发,重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突出临床思维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临床,准确地把握发挥中医临床治疗优势的五官科病种,扬长避短、彰显特色。重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就是在保持中医理论体系完整性和延续性的基础上,针对头面五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概述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引入现代五官诊查技术,在明确五官疾病主要病理改变的基础上,比较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有优势和劣势,从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面瘫,属于中耳炎并发症就应该当机立断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属于贝尔氏麻痹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鼻出血,出血剧烈且有发生休克的危险,则采用填塞止血法能有效止血;止血之后则可辨病、辨证施治。突出临床思维的训练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后期临床课程时,要改变过去学习基础课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即:“概念—病机—表现—辨证—治疗—调护”模式),从临床实际情况出发,以患者主诉症状为切入点,分析机理、落实病证、辨证施治,逐步形成临床思维新模式,以适应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的需求。

2推崇两种方法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两种观念对临床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并在学习中体会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性、掌握临床思维的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我们重点引入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是根据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师的思维模式(即:依据主诉设定可能的诊断—通过询问、检查排除或筛选初步诊断—综合各方因素精选治疗方案—动态观察,调整治疗方法、确立最后诊断),打破教材固有格式,首先以症状为出发点,探讨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为确立诊断奠定基础;其次以疾病为导向,综合考虑影响因素,精心设计治疗方案,研究疾病演化规律、准确进行预后判断。探究式教学法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精讲系统,重点探究”的模式对中医五官科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在简要回顾五官生理病理知识的基础上,把临床上五官常见的问题作为探究主题。例如:眼科中的“云翳”、“内障”;耳科中的“耳聋”、“眩晕”、“面瘫”;鼻科中的“鼻塞”、“鼻涕异常”、“鼻出血”;咽喉科中的“喉痹”、“喉喑”、“喉阻塞”、“打鼾”等常见症状的临床分析、相关病证的诊断与辨识、治疗方案的优选。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本门课程的适用知识体系基本构建,临床思维的基本模式也会随之固化。

3达到两种效果

随着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僵局,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释放。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临床最常遇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就是过去所学知识的再现和重组,温习过去的知识使大家建立了新的适用性知识体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使学生增添了走上临床岗位的自信。教学互动自然、融洽,学生学习自觉、主动,一种师生共同期盼的新型课堂教学氛围自然形成。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讨、研究,开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路。过去的学习定式是:课堂听讲—课后复习—期末应试—教材入柜。然而,随着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探讨式教学法的引入,研究每一个问题需要涉及过去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重新翻书就是常事,主动查阅也成必须,学习的目的明确了、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油然而生。例如:关于“耳聋”的探讨,就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药理、中医基础、方药和中医内科等多门课程知识,涉及一般检查、听功能检查和耳科手术等多种诊疗技术。

4取得两个突破

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要突破教材的局限和考试的定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统编教材作蓝本,按照新教学法的要求精心制作实用的教案和课件。在五官的每一科中,选择一个代表性问题做全面示范性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若干重点问题,提示分析路径、解决思路,在学生自主温习、查询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课堂讨论,最终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教材不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已经转化为教学的参考资料。教学的改革必然牵动考核方式的改革,我们的考试方式随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引入,也采取了大胆的改革尝试。试行了论文撰写、问题分析和病案分析等多种形式,综合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将试卷内容设定为:重点问题分析+典型病案分析。经问卷调查和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对采用新教学方法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6.3%、90.1%;接受新教学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提高15%左右。

5结语

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医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永恒主题。在中医药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同课程有着各自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方法就不能强求一律。中医临床课是探讨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后康复规律的学科,前期的临床课(内、外科)要通过系统讲授,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规律性认识,同时引入针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干预理念;而后期临床课(妇、儿、五官科)如果仍然以系统讲授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会感觉“重复、乏味、效果差”;教师的“教”也很难进入状态、充满激情。我们尝试应用模拟临床思维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我们深知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许多不足之处仍需不断完善,只有创新、进取,才会不辱使命。

本文作者:徐永和王乐平宿敏工作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