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分析

时间:2022-07-01 10:18:14

导语: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散文是一种风格优美、题材丰富、布局灵活的文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刻体验,增强其审美理解力,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

散文是初中阅读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文体,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助散文来抒发情感。散文形式简单,意境优美,注重结构布局和艺术手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神圣的文学殿堂[1]。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展开分析,重点阐述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及策略,希望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有所助益。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符合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学大纲的要求。2000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使其形成健全人格。初中散文的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当代作者对社会的情感表达。大部分散文都与历史文化有关,因而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同时,散文中优美语句的赏析,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散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性阅读教学与散文的情感表达相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审美性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心理结构的健康发展。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和和谐性,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编写的目的。(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抒发学生个性情感。虽然散文与诗歌、戏剧、小说等其他文章体裁形式不同,但是作为一种文体,它具有与诗歌、小说等文体从物质获取到生活体验的特点。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审美的教学体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意识。这不仅对其他文体教学具有同样的理解和建构功能,还能促进整个阅读教学效果的提高。审美阅读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媒介,对学生来讲大有益处。学生可以在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在课堂进行审美阅读时,对于不了解的内容,可以提前熟悉,课后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只有通过多看、多读,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通过表达抒发自己的个性情感。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逐渐渐少,而散文具备费时少、易读懂的特性,因此,散文阅读非常适合中学生。(三)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初中生的心理发育还不完善,对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而他们的抽象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得到显著提高。在学习和讨论中,学生开始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他们需要探索真理,但有时他们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和主观。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审美性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反省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着眼于文本的主要特征,主要探索作家的自我生存体验、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生活体验、深刻的哲学思考和自由的公开辩论,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学生有面对这些优美散文语句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也渴望丰富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抵御外界的不利影响。

二、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策略

(一)体会作者情感,感悟散文抒情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的占比较大,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散文审美性阅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散文是作者主观意识的见解,大部分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来叙写。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体会作者表达的独特情感。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转身后留下的那抹背影,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这种情感深入人心。学生在阅读时,也会不禁勾起对自己父亲乃至亲人的回忆,这便是散文的魅力所在。当领悟到作者的心境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感同身受。因此,我们只有慢慢地走进文本,才能感受散文《背影》的抒情之美。作为初中教师,我们一方面需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掌握作者的创作背景,使其更好地深入散文学习中;另一方面要注意阅读和背诵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中的作用。在散文朗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来强调文章语句的表达情感,从而明确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审美性判断能力。(二)注重身临其境,感触散文外在美。散文审美性阅读应在培养学生学习散文外在美的同时,使学生感受散文所包含的内在情感。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文本内容,增加对文章修辞文采、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视频、图片等内容,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并创造贴近生活场景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在如花一般灿烂的年龄,他们应有着至真至情最纯真的心理,正如文中的紫藤萝一样。在教授这一课时,笔者所在学校就有这么一处动人的紫藤萝花廊,彼时正逢花开时节,于是,课余时间笔者带着学生游弋廊下,书中那深深浅浅、流光溢彩的紫色就活现在眼前,芬芳扑鼻。如此,课堂上再次走进文本时,学生也就能化难为易,更好地体会作者情感的升华,对人生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理性认识。(三)引领学生感受、领略散文内在美。1.读思相融共长,走进文章意境。在高质量散文中,作者会运用“因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这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读者需要用心思考,才能发现散文的美。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散文的意境,与作者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散文《白杨礼赞》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为什么第二段却宕开一笔,抛弃白杨,转入对高原场景的描写?让学生结合语境发挥想象力。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白杨礼赞》中描绘的情景,并对白杨的形象进行进一步的升华,从而使学生感受白杨精神的内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思考、探究、领悟,逐渐融入文章的意境,感受散文带来的含蓄、深沉之美。2.揣摩写作手法,内化写作能力。散文不但结构独特,而且写作手法巧妙。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生动微妙的自然场景和生活场景中。在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紧扣文本,阅读相关描述,以提炼写作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综上所述,散文是一种风格优美、题材丰富、布局灵活的文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散文教学,加强学生对散文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深入思考,从文字到内涵,从修辞到美学,逐步探索散文的奥秘,使学生在散文阅读和写作中获得独到的见解,通过学习散文提高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双喜.初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刍议[J].甘肃教育,2017(09):57.

作者:池\敏 单位: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