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时间:2022-08-21 02:49:26

导语: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摘要: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朗读同时也是学生对文章、文本理解和产生感悟的主要体现形式。而在如今的教育中,我们通过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情况发现,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遍偏弱,因此,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学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朗读的意义和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功能,并对朗读训练的要求和原则进行了分析,以期实现语文朗读训练的有效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朗读训练

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文本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在教学小学语文科目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朗读教学,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读”,“读”是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其一定的重视[1]。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提高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一大关键,也是值得探讨的一大教学问题。

一、朗读的意义所在

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文本语言转化成有声语言的过程。小学生利用朗读,可以进一步实现处理信息、发展思维、认识世界等功能,是一种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是极其重要的训练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寻、着力研究的重点问题。

二、阅读教学中朗读训练的功能

(一)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阶段,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稳定性较差,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健全,自控能力还未完全形成。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部分学生对书本中的知识一知半解,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课本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有限,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对阅读教学内容掌握得不全面,而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以辅导的形式进行参与,指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和停顿等技巧,能更好地将学生引导到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来,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二)朗读训练能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人与人日常的沟通,就是一种语言表达。人的表达分为两种方式: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不管是这二者之中的哪一种,都要求用词准确、语句流畅、语句清晰等。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进行素材积累的同时,积累语言材料。随着朗读训练的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断提高。(三)朗读训练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本中的文章,可以在课文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朗读训练的要求

(一)正确地进行朗读。首先,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将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确、清晰;对于声母、韵母都要格外注意,音调也要标准到位。其次,朗读要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颠倒句子、不重复朗读以及不拖尾韵,特别是在课文中出现的儿化音、多音字的变调,在朗读时要朗读准确。(二)流利地进行朗读。小学生在进行朗读时经常出现无法流利朗读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小学生在进行朗读时,通常是将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打断,一字一顿进行阅读,而不是以词语或者短语为单位进行停顿;第二,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极容易心理紧张,所以会用手指着课本文章的字进行朗读,也容易造成顿读。学生在没有将每个字都辨认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朗读,就会出现读错字、加字、丢字的现象,学生在意识到错误想要改正时,就很自然地造成朗读的中断。所以,想要学生流利地进行朗读,教师就要扩大学生的“视音距”,要在朗读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先用眼睛看一遍然后再进行阅读,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其理解能力和视读能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朗读中会逐渐开始以词句为单位,朗读的流利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三)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在进行正确朗读和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能将句子和词语的重音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对于语法和逻辑停顿能进行适当的处理,将语速和节奏调整到自然合适的状态,进而朗读出句子不同的语气和语调。有感情地朗读作为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四、朗读训练的原则

(一)层次性。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育,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受家庭、学习基础等影响,每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朗读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执行有层次的朗读训练教学。(二)整体性。朗读训练也是听、说、读、写的一个整体性的训练过程,要全面地运用语文基础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教师要处理好朗读训练和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的关系,从而将朗读训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就其整体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朗读和理解的关系。对课文的理解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前提,在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含义后,学生才能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第二,朗读和讲解的关系。朗读和讲解是阅读教学主要运用的教学方式,从某种角度上理解,朗读就是更深入、生动的讲解。第三,朗读和默读的关系。默读是阅读的另一种形式,默读时不用将文章的字句读出来,只要将符号单位转化为意识单位即可,所以默读比朗读的速度要快。(三)实效型。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特点设定合适的朗读训练教学方案。在确定正确的教学方式后,教师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指导,避免学生出现盲目阅读。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文章,并对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有自己的感悟,从而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小学语文学科,其要求小学生能对语文课文进行正确流利的朗读,而评级朗读的标准,教师可以从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考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朗读训练教学方案,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有效化。

[参考文献]

[1]杜访.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吉林教育,2013(13):126.

作者:孟海云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贾家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