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论文6篇
时间:2022-03-23 10:17:11
导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分析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阅读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知识内容枯燥难懂,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新的教学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时代特征,这就给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合适的解决措施,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下面做具体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小学教育是学生的基础性教育,而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同时又是学习当中的难点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做好阅读教学至关重要,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目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以此提高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1]。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育学和心理学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帮助教学课堂丰富多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方法仍然较为单一,这也是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对于语文阅读的教授还是沿用之前的流程:先由教师范读,再讲解生字、语句以及段落,最后再讲课文大意和分段讲析。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本身就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这种授课模式更使得阅读教学成果难以达到预定目标。(二)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普遍还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辅。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不高,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吃力,学生的配合度不高。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不高,所以在教学中不会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领悟,一旦课堂教学氛围不佳就会直接影响课后巩固的效果。尤其是新课改推行的时期,语文阅读的要求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三)教师的教学态度有待转变。语文阅读的学习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高低十分重要。结合小学生目前的身心特点,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做好学生学习心理的疏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劳心劳力,也因此有的老师会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而教师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氛围,学生自然也会受到消极情绪的感染致使学习主动性不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究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一定要扭转教学观念,树立好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现代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搞懂内容背后所要传达的信息和内涵,还要透过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体验感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利用正确的语句和段落形式尽情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人,鼓励其积极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感悟。教师与学生还要加强沟通,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积极构建和谐愉快的沟通机制,以此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3]。(二)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提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诵读阅读,其中包括背诵和朗读文章中的字词句等内容。虽然死记硬背看起来比较刻板乏味,但确实对于记忆文章内容有一定的帮助。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其中背诵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内容的把握上更富有预见性和长远性。其次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上,教师要范读,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进而更愿意主动去理解文章大意和内涵。最后,阅读教学并不是一概而论的,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想象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有所专长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三)完善阅读教学的流程。阅读教学的展开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目标,这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制定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主要有教学内容、达到的层次、掌握技能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等等。阅读内容的选择一定有现实意义,选择含有基础性能力和节能的阅读内容作为大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知道,语文阅读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可动手操作的实践性知识。所以要想让阅读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就要将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拓展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可以多方面的加深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和不断探索。阅读教学并不仅仅指的是阅读,更多的是对阅读内容的获取以及知识的传授,多进行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总之,要想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就要创新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保证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鑫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219-219.
[2]曹相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亚太教育,2016,(02):199-199.
[3]李金亮.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学周刊,2016,32(32):152-153.
[4]郭子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120-120.
作者:王璐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九小学
第二篇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开阔眼界,还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较为刻板,都是教师带领学生按部就班地通过阅读去解答问题,没有真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阅读兴趣。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改变以往生硬、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习自主、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领悟到文章的深层涵义,受到启发,从而达到课堂上的高效阅读。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一、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不足
1.阅读教学的目标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都是为了应对语文考试,教师过分强调阅读的“考试目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如何做题的技巧,忽视了阅读的人文目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激发小学生对文学、语文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过于功利性的考试目标会让学生产生阅读的不深刻和应付心理,教师不明确的教学方针会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单纯地依赖教材,阅读材料有限,不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2.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单调刻板。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单纯地解读课文,根据阅读习题传授学生做题的技巧,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单向的阅读知识传授,较为刻板。学生由于生活经历较少,教师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所谓的重点内容。学生不能对文章中的描写有深刻的切身感受和理解,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教师单调的阅读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能增加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这种单调刻板的阅读教学氛围中,学生并没有进行思考和感悟,教学效果不够理想。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距离感,甚至对阅读产生反感和畏惧感。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对策
1.丰富阅读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新课程背景下,要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充分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和选择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小视频或者小动画展示给学生,有趣的画面和动听的声音可以很好地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将学生很好地引入阅读学习的氛围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利用互联网找一些“晏子使楚”相关的电影、电视剧视频片段,在阅读教学开始的时候展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家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再进行阅读教学,学生会学得更认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会更深刻。2.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学生的眼界。阅读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只有大量地涉猎阅读材料,才能不断地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培养语文素养。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不能仅以考试为目标,传授给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而是要带领和引导学生不断地通过阅读涉猎语文知识,让学生翱翔在文学知识的殿堂里。课本和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篇幅有限,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更丰富的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打下基础。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更多的怀念鲁迅先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些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到更多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爱国精神,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中阅读内容的理解,在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增加情感体悟,培养语文素养。3.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增加自主阅读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科学灵活的阅读方法才能引导学生不仅爱读,更要读得更好,收获更多。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必须重视指导阅读方法。好的阅读方法包括:联系上下文、做批注、分角色朗读、写心得体会、精读结合略读等。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这些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实践阅读。例如,在进行《画杨桃》这篇课文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各个角色的心理过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朗读父亲、老师、同学的对话,并引导学生把人物的性格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把握文中各个人物的特点、心理变化,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感情。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和记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戴艳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解析[J].人生十六七,2016(35).
[2]夏静.改善情境,畅享悦读:新课改背景下改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22).
作者:赵莹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区临沂杭头小学
第三篇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程注重对小学生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重视学生的识字、理解和写作,忽略了审美的构建。为了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构建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全面分析了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遇到的问题,提出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人教版
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如何阅读,如何构建审美能力已经成为大众研究的主要问题。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教师更要注重其审美能力的构建。小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构建,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其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构建审美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在日常的阅读课程中逐步训练,才能逐渐增加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出现的问题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有的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但效果并不好。首先,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提升,阅读质量不高,阅读速度较慢;学生没有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课上表现并不积极。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多是因为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教师在阅读课上便把自己对文章的体验全数告知学生,很多学生的感悟与教师的理解并不相同,教师并没有让其表达出来,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不再表述自己的想法,渐渐地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更别说在阅读中构建审美了。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几点构建阅读审美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二、在小学阅读课堂构建审美的策略
1.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利用自己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教师作为课程的引领者,很多学生都会对教师产生崇拜感。教师要注意分析阅读作品中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设计,将这些东西传递给学生。小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但是真正的美是拥有打动人心的作用的。构建审美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能随时随地传播自己美好的阅读体验,就能不断吸引学生积极参加阅读课程。比如教师阅读教学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话浅显易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赖和赞美,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旁征博引,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引出其他歌颂伟大母亲的诗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图画的感知能力远远高于文字,所以增加图片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现代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阅读课程的魅力。运用技术描绘出真实的情景,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字中的情感诉求。例如,教师在讲述《海燕》这篇文章时,完全可以播放一个波涛汹涌的大海,狂风肆虐,雷声和闪电交替的画面。教师借此机会提问: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还会出门游玩吗?学生的回答是不会出门,在家待着就好。而这只海燕却在勇敢地搏击风浪,它是不是非常勇敢,非常无畏?当然,也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它非要这时候出来,它完全可以安全的呆在巢中?教师解释,有的时候环境并不可能改变,呆在鸟巢中面临的就是死亡。学生更能体会为了生存,海燕必须勇敢。教师也可以用优美的声音朗读,学生还能在头脑中构建画面,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3.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完成师生情感交流。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本来就是一个平等交流沟通的所在。教师可以将自己所读的文章心得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旦出现问题,可以由全体成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形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在学习完《称象》这个文章之后,教师主动提出:“用石头太麻烦了,我可以用石灰。”学生也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有的学生表示可以用牛,因为牛的重量比较大。其他学生对此进行反驳:牛会乱动,一下子就会掉进水里。在一次次的激烈讨论中,学生对曹冲的机智有了更深的理解,运用自己的聪明的头脑完成创新。
小学处于学生对事物认识的上升阶段,在这个时期构建审美能力,对其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构建学生的审美,不再只是进行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思想发展。课程标准树立了尊重学生的要求,教师要用尽全力帮助学生构建审美,从而不断地提升小学生的人文底蕴,品鉴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构建的必要性及其特性[J].新课程(小学),2013(9).
[2]胡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构建[J].时代教育,2017.
作者:王辉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三棵榆树镇中心校
第四篇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也帮助学生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都对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创设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通过创设语境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创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情境
九年义务教育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以课本的形式来展现。对教材的理解就是要对教材语言的真正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毕竟很有限,需要教师来引导和指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关于文章的理解加以合理的疏导。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当中设置具体的情境,在理解文本和感受文本的同时,掌握文本语言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好的阅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语境的创设也是一种相对较好的衬托,让学生仔细感受真实的创作者的意图。那么,到底阅读教学的情境该如何创设呢?
一、在文本语言欣赏中创设有效情境
文本是情感的载体,通过感性形象和生动逼真的意象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创造力,学生的相关能力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高。文本的理解是情感的领悟以及价值的体现,让学生有种审美的体验,让他们进入纯美的交流的状态当中,并且产生一种审美的良好情境。当文本的理解可以触及人灵魂的时候,对于美的理解不再是教师给他们强加的附属物。当一种体验成为现实,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将会更强,增强了阅读的兴趣和审美的热情,这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影响的部分。
二、认真品味语言
语文教学的教学语言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师要带领学生领悟和品味教学语言,对文章中的语言内涵加以深刻的分析,带领学生深刻地了解和分析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并且感受文章所要表达的意图。在教师讲授《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采取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和感知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相关的问题,诸如鸟经过几次天堂,以及经过的时候或者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需要思考者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阅读文章的次数,也进一步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某种程度上对阅读能力是一种提高。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尽量采取与课文息息相关,并且很容易找出且能反映文章主体内容的文章,理解文章的观察顺序以及写作方法等,全方位地对文章加以分析,促进文章的合理化表达。如文章当中写到色彩的词,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先找出来,然后通过多媒体,配着相关音乐呈现画面。学生在全景的状态下,对于大自然的感悟就更加深刻,不管是宁静还是不宁静的状态,学生都可以真切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鸟叫声,这样学生对于自然森林是鸟儿的天堂的理解就更加形象了。
三、让学生学会设身处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了解文章而努力,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语言,并且能实时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加以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单纯地将一些图片内容展现给学生,这种语境的展现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让学生能真实地融入教学环境之中,为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形式,并且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以及教学的理解当中。文章的理解需要分析其内涵,让学生的思维进入课堂乃至课本中去,对学生积极性的推动也应该有各自的办法,教师应该在合理引导学生的状态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基础,并且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的情况下,探究和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设计一种很有效的场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和思考,为积极的探索活动开辟新的路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另外,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课文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度。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加以启发,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升,在积极探讨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领悟将会提升。学生应该明确语文的阅读能力必须在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并且实时地展开有兴趣的阅读。实践是提升阅读素养的重要手段,学生会因为教师的引导得到关于环境的认识,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对环境行为更加重视,不会胡乱破坏环境,这也是德育的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创设要提高重视度,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学习的条件,并且注重对文章语言的讲解。教师要设身处地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多样化、有趣且生动的教学,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教学的精彩和语文的乐趣。语文教师要充分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应用语文知识,以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许佩君.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创设[J].新课程导学,2015(6).
[2]谢静.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境的创设[J].科学咨询,2015(8).
作者:张红梅 单位: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大卢小学
第五篇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即课前预习是前提,课堂教学是关键,课外阅读是源泉。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前;课堂;课外
“相符的逻辑、书写、表达能力”是语文课程建设的重点,而从能力角度来看,语文阅读能力是长期培养的,不能一蹴而就,阅读习惯养成取得的效果大概在3~5年才能有质的变化。从复述到词汇替换,从同义词汇替换到复杂词替换,从简单词再到长难句替换简单句,最后到侧重性描写,基本逻辑形成需要的就是时间和有自律性和主动性的学习。遗憾的是,由于语文考试的实际检测能力有限,考试本身无法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重视。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充分把握学生学习重点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提高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水平。
一、课前预习是前提
(一)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在具体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首先,从读音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生字的字音。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使其对文章思路有一个基本认识。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文章时对重点内容进行标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状况。因此,从阅读效率的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高[1]。(二)教师根据预习反馈情况备课。教师除了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外,也要在备课环节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反馈进行备课工作,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这样的一篇课文《我爱我的祖国》,节选片段为“走过的石子路;是我在少年宫乘过的旋转上升的火箭;是营火晚会熊熊燃烧的篝(gou)火……”这里涉及一些陌生字词,学生普遍不认识,并对“篝火”一词的理解有较大出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反馈,对陌生字词进行系统备课,可以通过一些造句游戏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系统地理解文章。
二、课堂教学是关键
(一)全面学习,细心掌握。目前,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耐心而只对文章内容进行粗略的浏览,而不注重对重点词汇的理解,这就造成了一些重要的阅读信息缺失,不利于其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取措施。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大声朗读整篇文章,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重点字、词、句进行系统解读;另外,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可以设定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也会提高阅读水平。(二)丰富教学方法,传授阅读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传授,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指导作用,对文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讲解,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一些以中心句为线索的文章,教师就要积极传授给学生中心句的相关知识;而对于根据关键词进行分析的题目,教师则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并分析关键词。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三)加强合作交流,定期举办个性化阅读比赛。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够事半功倍,在具体的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多创设一些要通过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完成的阅读项目,并举办个性化的阅读比赛。例如,教师积极组织开展情景模式朗读比赛,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文章,也有利于其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外阅读是源泉
(一)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在语文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从实用性角度来看,教师推荐的书籍要与学生所学习的阅读知识相契合,使其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能够学到阅读知识。此外,教师要对课外阅读书籍的具体文章进行有效筛选,使课外阅读书籍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二)广泛开展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除像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外,教师还需组织有效的课外实践活动上。例如,教师在上课之余,举办“好词好句”大赛,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对好词好句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字、词、句的运用能力,从侧面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对阅读知识的认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巧云.浅谈阅读教学的体会[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16.
作者:毛加林 单位:镇安县米粮镇米粮小学
第六篇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小学阶段甚至整个教育系统中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与应用的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上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通过访谈以及亲身的课堂体验,对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概念、依据、类型进行阐解,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方略,以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制定依据
(一)教学策略要从具体学习目标出发。例如,在教学一篇说明文《新型玻璃》时,若教学目标只是想带领学生去认识玻璃,了解种类,那么你就选内容型教学策略;若你的教学目标是希望学生了解文体特征、学习说明文写作方法,那你就选择方法型教学策略,可以选取另外一篇描写玻璃的文章做对比性学习;若你想二者兼得,就选综合型教学策略,先学内容,再教方法。(二)要以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每个教学策略选择的背后都渗透着教育者的教育思想和指导理念。教育理论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而教育理论又指导着教育实践。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正确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的教育规律为指导,选择适当而有效的教学策略。(三)教学策略要符合一定的学习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要符合一定的学习内容,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就是情感朗读法,在教学散文或诗歌时可以使用此种教学策略,但在教学议论文或说明文时就不适用此教学策略。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还是应该注意内容与策略的配合使用。(四)教学策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因此在选择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程度以及已有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教学,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学时需要教师范写、领读,教他们识记每一个字,理解每一个词的词义;而到了中高年级则不需要逐一逐字的去教,只需教给学生方法,只在极个别难的字词进行指导教学。若还是采用低年级的教学策略,一方面容易造成教学浪费;另一方面没有做到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对于学生来讲,他们的学习能力已经得到了发展,低年段的教学策略已经不适应他们了。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特点,了解学生个人。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传递型策略。1.提问策略。语文教师在提问时大概有这么几类:一种是“是不是啊”这种低效的课堂提问;二是启发式提问:“从中你读到了什么?从哪儿读出来的”;三是知识呈现式提问,例“《观书有感》作者是谁?”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多用的是无效的课堂和知识呈现式提问。2.反馈策略。反馈分为两种,课内反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评价语上,学生的回答只有对错之分,而缺乏启发性课后反馈。针对不同内容有不同的反馈形式,在农村小学中最常见的课后反馈策略,一是家庭作业,二是考试。3.学生参与课堂的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中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学,这就需要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是集体讲授的教学策略。(二)教学组织型策略。所谓课堂教学组织,就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各种要素的布置、组合或者联合,另一方面要符合教学知识的序,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语文阅读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宏观与微观的教学策略。对于每堂课的教学组织又可以分为学习动机的激发、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教学中师生具体互动及知识的反馈与评价等方面的策略。(三)教学管理型策略。小学语文课堂管理策略有三类:一是教师掌控型管理,教师是课堂的主人,一切活动以教师的教为主;二是学生自管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一切活动的安排以学生的需要为主;第三类是师生合作型,教学活动以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和体验为主,老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和疏导。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最重要的是看是否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是否增加学生参与的机会,能否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四)教学评价型策略。小学语文课堂中评价类型有真实性评价、启发性评价、激励性评价、赏识性评价等。语文教师对于真实性评价运用得非常自如,而对于其他类型评价的使用则非常少见,甚至没有。教师在进行评价学生时,要注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的时机与效果等。(五)教学反思型策略。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最重要的部分是反思。这里的反思内容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过程紧凑合理、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及与教师的互动是否有效。具体有以下方法:教师自评价,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或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进行反思;学生角度,分析学生的作业、试卷等从中可以得知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或是学生的直接评价;同行评价,可以从同行、领导、专家那儿得到对自己教学的评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孙薇.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语文建设,2017(24).
[2]刘颜.通过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提高低年段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教育观察,2017(18).
[3]王明姗.浅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导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
作者:魏金艳 单位:内蒙古根河市阿龙山小学
- 上一篇:教学管理执行力设计与实现
- 下一篇:电子材料工艺学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