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
时间:2022-03-21 02:55:43
导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教学流程,比如说,首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段,讨论是总分总的段落形式,还是总分的段落形式;再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段落或者主题句;最后让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重视讲、问,这就导致学生感到阅读非常枯燥无味,就会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其实在茶余饭后,读书看报应当是一种享受,应该让人觉得身心放松,但是为什么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够让学生产生这种感觉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读书看报较为自由,都是自己想怎么阅读都行,怎么去想象都可以,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就能够让人自得其乐。但是语文阅读教学就没有做到这一点,学生大多都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怎么阅读,阅读多少时间等都由语文教师掌控,这样一来,就导致学生的阅读非常被动,就如同为了老师而读书一样,从而不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阅读的趣味[1]。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乐于阅读。例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就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进行朗诵或者浏览,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去提出疑问,发表自己的感受。在课文的阅读方法上,笔者也会尊重学生的意见,是由老师来读还是由学生来读,都由他们来决定。例如,在《桂林山水》教学中,学生觉得录音读更有感觉,通过配上婉转悠扬的音乐,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感,就能够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性之外,还需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只有当学生对一项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才乐意参与其中,进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对阅读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欲望有许多种,如以下几种:巧设悬念、设置疑问、多媒体教学等。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前去探究,如,对于孩子的第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产生两种不同的评价呢?你们又是怎么去看待这个评价的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认真阅读课文,寻找困惑于自己的问题。那么通过阅读之后,学生心中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再让学生去讨论交流,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有的学生就说,母亲说得很好,这样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而有的学生则说,父亲太过严厉,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但是也有学生说父母的评价很有必要,母亲给予孩子必要的自信,而父亲则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更能够激励孩子进步与发展[2]。这种巧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就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探究之中。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多媒体集图片、文字、视频于一体,能够将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爱上阅读。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能够在网上下载相应的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这些视频,就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中。如,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三国演义》中下载相关的片段,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精彩的视频,就会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这样他们的阅读欲望以及阅读效果也就有了极大的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法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知道,当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他们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就会更高。如,在《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饰诸葛亮、鲁肃、周瑜以及曹操的角色,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学生都会主动地阅读文章,以了解自己所饰演人物的特征[3]。那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效率。总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关键要看教师如何去运用。
三、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够一味地去灌输自己的想法,或者让学生屈从于作者的观点,而是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敢于质疑权威。当前,许多学生都存在着一个不好的现象,那就是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较弱,他们更多地依靠教师去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而且在这种学习状态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大受影响。要想改变这一现象,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质疑,因为学生有疑惑,那么就表明他们投入阅读之中了,对于没有深入阅读的学生,他们很难产生疑惑。当学生产生疑惑之后,教师可以引导该学生去寻找答案,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去回答,这样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阅读效果。通常来说,质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就对文章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学生对疑难的发掘也不可能是一次完成。如,在讲述《鸟的天堂》时,通过质疑,一些学生了解了树的静态,了解了鸟的动态,这只是一个浅层次的理解。此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通过景物的描写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通过对文章的进一步阅读,学生就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写树与写鸟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树能够衬托鸟,为鸟提供栖息场所,而鸟也能够衬托树,能够让树增辉,进而让学生了解了互相衬托的关系,这样一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阅读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观察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如果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再加上不错的推理能力,那么他们的阅读能力就会比较强,就能够对阅读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地解答。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缺乏观察事物的意识,他们的感知能力较为粗浅。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如,在《回声》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回声较为抽象,如果教师仅仅凭借自己的口头讲述则很难让学生理解。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新楼房里大吼一声,这样学生就能够听到自己的回声,或者用锤子敲击铁块,也能够产生回声。当学生理解了回声的含义之后,再引导他们进入课堂的阅读中,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受到生活中一些现象看似普通,但是却蕴含着如此深奥的道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观察以及判断的重要性。例如,在《刻舟求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船舷上刻下记号,是否能够将剑捞上来?学生经过思考,再自己推断,就会发现当剑掉下去之后,就沉入到掉落的地方不会移动,而船则是处于行驶的状态,是不断移动的,所以是不能够找到剑的。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要善于思考、善于推理,这样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新课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以及体验。诚然,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知识经验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的认知以及体验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促进其个性化发展[5]。如,《匆匆》一课教学中,针对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究,探究文章是否对该问题做出了回答。一些学生认为,在课文的第二段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因为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日子无声无息地消失了;而有一些学生认为,在文章的第三段,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回答,因为作者具体写出了日子是这样的稍纵即逝。但是,有一些学生就不赞同这种看法,他们认为课文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因为在文章的第二段以及第三段,作者仅仅是叙述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例子,但是却没有说明“为什么”。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且在文章的前后进行了重复地问,其实不是疑问,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回答,笔者并没有做过多的干涉,而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相互探讨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还能够发散学生的个性思维,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新课改的提出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不利局面,促进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掌握阅读的主动权,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的疑问,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永会.个性化阅读教学新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10):213.
[2]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69-70.
[3]吴燕清.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4(10):179.
[4]芮雯.基于读者剧场,谈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之路[J].赤子(上中旬),2017(2):263.
[5]赵楠.如何在新课标下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210.
作者:刘玉华 单位:山西省高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 上一篇:阅读与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 下一篇:教学管理基本内容和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