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四个不等式
时间:2022-02-06 08:40:52
导语:浅谈阅读教学四个不等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主体活动不等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强调对话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也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新的意义。而这种自主学习的活动,应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感悟、对话交流,读出疑问,读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获得知识的收获,思的启迪、美的熏陶、情的感染、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
二.随心所欲不等于多元理解
众所周知,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诱导学生去理解文本中蕴藏的奥妙,学生的认识是“统一”的,很少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空间。因而新课程标准中格外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指出学生对文本的反应应当是多元的、个性化的。的确,语文作为一种人文性学科,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由于个性的差异而往往会出现多种答案,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一种结论,提倡多角度探索事物的本质,是完全必要的。同时,“以学习者的个体经验为出发点的建构,必定带有差异的色彩”。因此,与文本“对话”当然就不是针对某个言语现象,追求一致的理解与表达,而是“从这个言语世界诱发缤份的内心感受。”然而,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对此产生了曲解,将阅读理解、感受的“多元性”异化为随心所欲的思维,甚至是脱离文本的“胡思乱想”。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教例《狼和小羊》教学要结束时,教师让学生思考:狼扑向小羊后,结果会怎样?虽然课文的作者没有写明意图:凶残的狼把小羊吃掉了,但从文势上看,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毕竟没有直接写出结果,就留下了空白,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便出现了多元化的思考、想象:有的说,恰巧这时猎人来了,枪响狼毙命了;有的说,狼扑过去,小羊机智地一闪,狼不防,一头撞在小羊身后的一块大石上,一命呜呼;有的说小羊巧妙周旋,把狼引进陷阱里等等。这样的阅读理解的多元化,实际是对作者的主观意旨、文本的真正内涵不切实把握,既不尊重作者,也不尊重自己。因为虽然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但这仅是类型认识上的区别,人物行为、人物性格细节认识上的区别,对人物、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应当是没有异议的,或是差不多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所谓对阅读内容多元性的反应,指的是“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对文本进行切实的体察、体验、体会,才能与文本进行高质量的对话,发生真正交流。阅读应尊重多元性,张扬读者个性,但也要避免偏见、随心所欲,而教师应扶正指误,纠正“新鲜的错误”,不能听之任之。同时,我认为理解多元化还需要建立在合情、合理乃至科学的基础上,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和“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摈弃分析不等于否定赏析
《语文课堂标准》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感悟能力。那么局部的精彩的赏析是不是都不要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精彩片断的赏析不等于繁琐分析,强调语感的培养及整体把握,不是说不搞一点分析。问题是这种分析应该是科学的,精彩片断的赏析应与整体把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先来看一位教师教学《荷花》的片断: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察觉到“冒”字特别美,就已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学生分别换成了长、钻、伸、露、探、冲)师:作者没有用这些词,而用“冒”,肯定有他的用意。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才可以叫“冒”出来。(生分别说出使劲地、不停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喜气洋洋地……)师: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再来读读、悟悟。(生读)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这个片断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写得比较优美的句子,抓住“冒”字,分析比较,进行深入细致的揣摩、品味,感受了语言之美、文章意境之美,感悟了作者用词之精妙,领会了语言之韵味,促进了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这种赏析实际上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的一次心灵的对话。语文教学要从实板理解走向弹性感悟,从肢解分析走向整体性感受。但精彩片断的赏析,局部的揣摩品味,不等于将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不同于传统的冗长、繁琐的语言分析,而是以“含英咀华,涵泳真情”为宗旨,投入地倾听文本的声音,真挚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成为“一种精神的相遇”,“一种被吸引的创造”。
四.自由选择不等于自主选择
在目前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自由,特别是有了自主选择的自由,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灯。课堂上,“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学哪一段”、“你喜欢背哪一段”等标志新课程精神的教学用语及做法成为“流行曲”。这确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识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高,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和对学生个体生命的高度关注。但自主选择不是自由选择,教学中有些自主选择的学习方式,应值得我们去关注、思考和研究。
作者:韩斌 单位:甘肃省会宁县中川镇中心小学
- 上一篇: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 下一篇: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