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10篇
时间:2022-11-25 02:02:10
导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讨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认识语文阅读教学
由于初中受中考影响,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会以传授知识、为考试结果为重心来进行教学,过分的追求“技能”训练,太过于知识导向。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大多数会采用从文章的结构来解析课文,为累计语文知识而进行教学,教师的关注点会过分集中在对文本教法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教”的作用,基本上以“讲授型”和“讲问型”为主,教师整体教学思路会根据文章思路而定,而学生的思路则是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进行,教学只起到教的作用,没有起到学的作用。这样一来,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愿意细读钻研,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差,知识面狭窄,思路狭隘。所以,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方法
第一,整体感知要做好思维训练工作。初中语文课本内容通过让学生通读的形式,先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认知度,学生通读一遍后,虽然对文章有了初步概念,但是实际上还是茫然的,无法达到整体感知,这时候教师要带领大家进行整体感知,进行思维训练。比如,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的篇幅比较长,要想让学生一下子整体感知到全文内容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要从思维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先把握文章的重点,怎么开头与结尾,中间怎么过渡,再详细深入,看情节怎么展开,通过这样的一个思路引导方式,让学生对整个文章有了整体的认知,这也就是鲁迅先生写这个文章的思路。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写这个文章的思路,再逐渐深入分析。此外,教师可以多扩充课外优秀作品的听读实训,让学生一边欣赏优秀作品,一边思考和感受,了解及发现作者的思路,感知文中的情感,实现整体感知。第二,要重视导读方法的引导。当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不解,如果没有有效的整体感知,学生无法对文章、作者有情感上的共鸣,当进行问题探究的时候,也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需要训练学生的导读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比如,在《社戏》这堂课程教学的时候,文章的最后一句,从文本上看,作者是真的想表达那爷的戏很好看,那夜的豆很好吃吗,其实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是表面意思,而是要表达自己的童年的美好,那学生怎么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呢,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人物角度进行导读,再逐步展开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导读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有了问题探究的思路,也能够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第三,要加强语言揣摩的定向训练。要加强定向阅读训练,提升语言揣摩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关注文采,让学生感悟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这个训练可以通过让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通过欣赏美文,从美文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二是要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美意,如在进行人教版语文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教学时,文章中所描写的父亲爬过铁道给朱自清买橘子的一幕,字里行间中能够表达出父爱的伟大以及朱自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入情感的去欣赏,去挖掘作者的内心情感,才能获得深刻的感悟。第四,要多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阅读教学。多媒体可以播放视频、图片、文字、音乐,能够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欲望。比如,在进行文章朗诵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感,有代入感的进行朗读,让阅读教学效果更好。也可以播放相关的图片,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第五,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授为主,很少会在乎学生的想法,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因此,需要转变这种关系,要确保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权威至上的观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与阅读视野,让学生养成爱读书、喜欢读书的习惯,最终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奠定终身读书的基础。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教育,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兴趣的培养,提升学习主动性,构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才能够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
作者:黄泽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杜莉.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09).
[2]张法平.从阅读教学的困惑试论教学思路的新突破[J].中学教学参考,2014,(04).
[3]聂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谈略读课文教学的困惑、思考与对策[J].语文学刊,2014,(03).231
第二篇: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探讨
散文是重要的文学体裁,凭借其优美而简练的语言以及极富内涵的思想意境,在促进人性开化与提高审美意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做好散文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已然成为当前基础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尝试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初中语文叙事散文在今后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今后的改进与提升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在探讨叙事性散文在教学实施过程所需要关注的方向与问题之前,有必要从宏观上来探讨初中语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从而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首先,初中语文阅读材料的主旨特色明显。从当前的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的课程设计标准来看,具有比较突出的主旨特色。无论是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还是在阅读内容的编排方面都是牢牢把握主旋律这一重要的底色的。例如,在八年级上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的主要关注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社会群体之间的友爱与和平等等。通过这种旗帜鲜明的主旨性阅读教学可以为初中语文学习者三观的科学建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阅读材料的广泛性。随着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解放课堂,解放学生的想象力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这一环境与趋势的推动下,初中语文在阅读材料方面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特点。例如,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有中国古典的小说,诗词也有很多欧美大家的代表作品。在这种不断趋于丰富的阅读材料中,初中语文学习者在提升阅读能力,开拓阅读视野等方面获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最后,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启蒙性。阅读是学习者与作者对话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一个作品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加之,初中语文学习者在语文知识储备与语文阅读相关的素养积累方面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在这种条件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则需要从学习者现有的语文能力与水平出发,在阅读的基础性以及阅读的启蒙性方面予以更大层面的关注。
二、叙事性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教学要求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阅读对象不同,其所实施的阅读策略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散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叙事散文阅读教学需要立足于其自身的体系与特点,才能达到预期的阅读教学效果。一方面,叙事散文的特点。从文学体裁的层面来看,叙事散文是散文这一体裁的主要分支。作为散文的一种变体,叙事散文兼具了散文与记叙文的双重特点。具体来讲,与抒情类的散文不同,叙事散文有着自己的故事情节及发展脉络。读者在进行叙事散文阅读的过程当中会比较清晰的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与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叙事散文的上乘之作。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父子情。另外,因为是散文的一种分支,所以,叙事散文在语言方面比较简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大量的修辞手法的使用,也没有戏剧型的语言。朴实无华应该是叙事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当然,叙事的目的是为了抒情,在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之后,作者会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进行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形散而神不散使散文特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彰显。应该说,无论是直接的抒情还是间接的叙事,散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思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一点也是在今后的散文阅读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另一方面,叙事性散文的教学要求。在进行叙事性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遵循一般意义上的教学规律之外,还需要从叙事性散文的自身特点出发,来进行针对性的适应与调整。从阅读教学的实践层面来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阅读教学的情感性。这一点在整个叙事性散文教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谓的情感性是指在叙事散文故事或情节的背后,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与挖掘作者背后的精神世界。只有从源头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走向,在相关语篇的赏析与解读方面才会具有更大层面的可操作性。其次,阅读教学的开放性。从阅读的基本诉求来看,在叙事性散文的阅读中感知语言的美妙与生活的美好是一个基本的落脚点。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是一个基本的也是一个必然的诉求。阅读教学的开放性意味着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发散与想象空间。同时,允许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与领悟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做出不一样的解读。这一点在今天的创新型社会的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最后,阅读教学的批判性。从文学审美的层面出发,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当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主观意念及客观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从正面与负面两个方向来进行表达。因此,在进行叙事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在吸收作品所要表达的正向内容与思想的同时,也要摒弃那些与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不一致的内容。通过这种带有一定的批判性的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或者减少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
三、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上文中,简要从理论层面围绕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以及叙事性散文的主要属性特征与教学要求进行了分析。为了从具体的层面来探讨叙事性散文的具体教学实施策略。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斑羚飞渡》为例来探讨其具体的实施路径。首先,在教学之前,语文教师让学生观看了一小节纪录片。该记录片主要讲述了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的大规模迁徙。羊群浩浩荡荡,从荒漠走向草原。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位于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的袭击,也会有恶劣的自然条件的肆虐。在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有的斑羚倒下了,有的斑羚受伤了等等。但是,无论外在的挑战如何让他们止步,他们依然向前,向着他们的目的地前进。通过这种视频的先期导入,帮助学生对于斑羚这种动物有一个整体层面的认知。其次,在学生观看完关于斑羚的短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划出最为打动自己的文章段落。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彼此分享对于这篇文章最大的感悟。在进行分享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主要负责观察与引导。同时,小组在进行讨论的过程当中,要进行必要的记录,尤其是关于文中不理解的部分要进行记录,从而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解答与补充。再次,教师进行讲解。作为整个叙事散文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并不是传统上的一言堂与满堂灌,相反的,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一方面,从语言层面与学生一起欣赏这篇文章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另一方面,也是散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课后作业。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短短的课上教学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课文讲解之后,语文教师还应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来继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围绕本节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来强化与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另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让学生观看最新上映的电影《我们出生在这里》。通过这种课外作业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对于这篇文章作者情感的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以不加重学生的阅读及学习负担为主要的前提。
四、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的教学方法探讨
上文中,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探讨了叙事性散文的具体实施路径。当然,围绕教学路径的探讨还有很多。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方法的探讨。首先,多媒体教学。在进行叙事性散文的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例如,借助互联网丰富的视频或者音频资源,帮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从视觉以及听觉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刺激与影响。经过教学研究发现,在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这种多媒体教学媒介的使用。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整个教学多媒体的使用过程当中,要避免媒介的滥用,要在科学的原则的基础上,为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效果的提升服务。其次,小组教学。在上文的案例分析中,简单地介绍了小组教学的应用。从实施效果上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裨益还是很大的,值得在今后的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教学中进行借鉴与使用。在实施小组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课堂管理的工作,因为初中生的自律意识与水平还不是很高,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纪律约束。另一方面,要注重小组教学实施的环节。也就是说,在进行小组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者的角色。根据小组学习与互动的效果来进行选择性的互动。尤其是围绕学生在小组讨论等诸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与情况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应对与处理,从而避免正常阅读教学秩序打断。最后,发现教学法。这里的发现教学法是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学习者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相反的,是一个主动的思维构建的过程中。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抛出几个思考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去寻找答案。这种发现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当中,要注意问题的选择以及良好的发现学习环境及氛围的营造。在这种主动的思维构建过程当中,学生在叙事性散文语篇理解能力,作者情感表达的感知等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的提升与飞跃。在这种方法的助力下,包括叙事性散文在内的诸多阅读教学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叙事性散文作为散文的一种,具有自身的一些特色与魅力。通过必要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领略叙事性散文所具有的文学魅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语文的教学特点及要求,然后,通过教学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最后,在借鉴相关研究文献与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初中语文叙事性散文阅读教学今后的方法。随着阅读教学意义的不断凸显,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将会更加完善与深入,希望本文能对该层面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魏关霖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夏红星.叙事学对于实现文学作品教学目标的意义[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6).
[2]王丽艳.充分利用中学图书馆资源促进语文教学[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3]田家.游戏教学法在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石英.新课程下的现代散文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1).
[5]郭慧霞.浅谈散文中美的欣赏[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6)
第三篇: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讨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一项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学生是否有兴趣,教师只是在讲台一味地进行讲解,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的结果只会大大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体验式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充分使用体验式阅读教学模式,并且最大程度发挥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作用。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初中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情感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阅读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内心情感积累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够带领学生更好地去感受和理解语文知识,进而进行掌握。在体验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之间有效、平等地交流和互动,积极指导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为学生创造和谐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资料,将文章的情境进行模拟,以熏陶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的内心在多媒体的直观感受下受到触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建立起新知识。比如,在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济南冬天的图片或者电影片段,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感受到了真实的济南的冬天的场景。再截取几个其他地方冬天的图片或电影,让学生进行比较,比较之后,再对课文进行教学,这样,就会较好地加深学生的感受。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且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冬天的特点进行描绘,同时将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充分抒发出来。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共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文章中那些人物或者事件产生共鸣,从而从情感上对学生产生震撼,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中去,充分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不断进行体验与思考,才会使阅读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在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特别注重想象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中角色的设定,对于每一个角色在文中所代表的意义都要有不同的体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的体验感得到加强。特别是对那些描写人物、事件或有一定背景的文章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角色进行一个设定,通过他们自己的想象与演绎去理解和感受文中人物的特点,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比如,在对《皇帝的新装》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努力想象做皇帝的感觉,或者学生在扮演皇帝、小孩、大臣、市民等几个角色之后,通过对话形式来感受和想象“实话”的力量。同时,学生在扮演过程中也可以体验到文章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起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三、读写结合,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得到各种情感体验,开阔思维,语言的应用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这些通过写作可以充分地表现出来。同时,体验式的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在生活中也同样可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体验,将文章的讲解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从生活中去体验语文知识,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增添学习的乐趣。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将学生带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去进行写作,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在写作中提升阅读。此外,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能够彼此加深对体验的理解,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于文章中很多优美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作者引用南宋诗僧志南的名句,形象生动的写出春风的温暖细腻。又用母亲的手来比喻春风的温柔,让读者亲切地感受到了春风如母亲般的关怀。从触觉、嗅觉等多个方面写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让人陶醉。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句式进行仿写,并且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写写其他季节。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中实现不断进步与发展。
作者:鲁亚敏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第十三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霞.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探析[J].教师,2013(9).
[2]李佛秀.初中语文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2(11).
第四篇:初中语文科目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现阶段,语文阅读主要是由课堂和课文以及师生三者共同组合而言,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课文作为交流介质,在课堂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知识,对学生感知能力和读写能力进行有效强化,进而提高学生自身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讲,阅读教学能将学生带入新的世界,从中发展自我,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里,阅读教学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一、利用问题的设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将问题融入其中,通过问题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通常来讲,教师都是利用问题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应按照学生自身情况,并结合文章特点和知识等,向学生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而且对学生改善自身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并且向学生设定相关问题,如文章作者主要是通过哪些形容词,对百草园进行详细描述的,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或者作者是利用哪些手法,来对百草园中的事物进行描述?当这些问题设定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找出正确答案。若是问题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解答,而问题如果较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来完成。这一方法除了可以加强学生阅读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该文章内容,真正了解作者所想表达的思想,强化学生自身阅读素养。所以,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相关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更深入了解教师所讲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点加强学生文章的鉴赏能力
在初中语文科目教学中,对于阅读教学来讲,课文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学生只有真正融入其中,才能从中体验到文章的韵味。一个优秀的文章,是作者将生活情境、思想情感进行有机结合,属于作者情思与文思的结晶。初中语文课文中,包含许多优秀作品,所以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对文章进行自主鉴赏,与作者在思想上达到共鸣,是目前加强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关键所在。换言之,阅读教学中对课文进行鉴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阅读教学的作用,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较低的现状,这一现象是阻碍阅读教学的主要因素,对阅读教学的开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具体改善,可以利用朗读和默读、分组读以及齐读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鉴赏课文的乐趣,在对课文进行品读后,还能激发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陶冶情操。在对课文鉴赏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阅读感悟及时表述处理,每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同,得出的感悟也会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自身体验进行分享,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鉴赏能力,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三、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实现对生活实践的应用
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利用相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将学生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尽快达到最佳阅读状态。而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只有真正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自身价值,并对相关作品进行讲解时,保持情感饱满的状态,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真正掌握课文中心内容,特别是动人情节,教师应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真正了解该作品的思想情感,从而认真完成阅读。在教师对文章《背影》进行讲解时,教师需要用正确的语调和情感,对作品背景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如朱自清生平事迹等,教师在充分调动自身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更好表述《背影》动人的内容,完成情感范读。而教师通过该方法的讲解和范读,使学生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展现出课文不同的魅力,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实现对生活实践的应用,养成学生阅读的爱好,对阅读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事业更好发展。
四、结语
总结上文,在初中语文中开展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并选择正确手段,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鉴赏和研读,真正了解课文知识内容。另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设定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问题解答能力,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使学生成为综合性人才,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莫仁银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城北中学
参考文献:
[1]刘莉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4(8).
[2]罗菊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8).
[3]史雪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探讨[J].新课程•上旬,2014(4).
第五篇:“主问题”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主要的竞争元素,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学科,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语文教学成为教育界最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程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只是阅读教学这一方面,还有写作、口语交际等五个方面,但现实中的语文教学课程表现出中小学语文教学绝大多数的课时都花在阅读教学上,也就是一篇篇课文的教学,阅读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中心点。所以,对于在一线进行语文课堂教学的老师来说,简明的教学设计、高效的教学效果、实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活跃的课堂氛围是一名语文教师所一生追求的,而更多的教育研究者更加注重语文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越来越追求细节问题的设计。现今更多语文教师期盼艺术地进行课堂教学细节设计,让学生在细节的设计引导下进行课堂活动,在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细节问题之一,设问是贯穿课堂教学的全程,对课堂教学成效有直接关联,“主问题”的设计能够对语文课堂教学设问的过程进行有机整合,对课堂整体教学形成串联的模式,让“主问题”对课文形成主导,牵动教学各个环节。
一、初中语文“主问题”概念界定
(一)“主问题”的内涵
余映潮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基于关键问题的重要作用,余映潮老师提出“主问题”这一概念,并且受到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的青睐,迅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应用,在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取得了成功,具体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主问题”的概念众说纷纭,综其根本主问题就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提出的能够对课文有引导作用的关键问题,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使得学生的思路跟随教师所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思考、讨论、理解以及创新,以解决课堂教学碎问、偏问、多问等问题,让课堂有序进行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只是一种教学的策略,还应该是一种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讲,“主问题”是双边对话的一种新的学习样式。从实践角度来讲,主问题就是能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融合进教学文本的中心内容的一种有效的对话方式。
(二)初中语文“主问题”设计的含义
要想科学准确地对初中语文“主问题”设计进行定义,首先,我们要对“主问题”设计进行定义,然后了解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的界定以及初中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特点进行融合设置“主问题”。“主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细微问题,隶属于语文教学设计问题设计中,属于细节的设计。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前的准备,是教师利用一些比较系统的方法、理论以及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中的目标、内容、过程等的系统规划,是语文教师遵照初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中语文的教学标准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合理分配与策划,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学习目标。“主问题”的设计是语文教学设计的分支,目的是为了创设更好的提问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主问题”设计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学设计的知识对阅读课堂教学需要提出的“主问题”进行有计划的设计的过程。语文这一学科是我国的母语学科,是各级学科学习的基础,它体现我国的文化,表明语文的人文性。语文教学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共同服务于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任务。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的语言教学和书面教学,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初中学生的普遍特点是在身心都处在发展时期,是人格成型期,属于半成熟的状态,在初中的时期是他们人生的重要的转型期。语文教学既要考虑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还要考虑他们的人格塑造,他们心理变化,价值观的养成都需要语文教学的调节。初中语文“主问题”的设计也需要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主问题”来引领课堂,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初中语文“主问题”设计的意义
“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师准备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主问题”的提出能够对课堂有引导的作用,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牵引作用,是所谓的“挈领而顿,百毛皆顿”。“主问题”的设计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主问题的角度美好又切实可用,“主问题”的设计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问题的巧妙性、独特性、创新性,每一篇课文中提出的“主问题”都能够覆盖众多的细碎问题,它使得学生无法立刻得出结论,说出是否,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如下意义:
(一)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现今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是衡量一名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主问题”能够节省更多不必要的问答时间,使课堂中无效的问题、细小的问题以及一些偏离教学目标的问题减少,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思考重要问题的时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
(二)有利于文本整体解读
语文阅读教学中所提出的“主问题”是贯穿课文全篇的,所以,“主问题”就具有统领课文全篇的作用。由于主问题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应用到课文解读中使课文避免了被杂乱的问题肢解,使得课文的重点和中心有效的被学生掌握,在阅读中形成整体阅读、快速阅读的好习惯,使得文本的解读更加整体化、有效化,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也掌握了在整体阅读中找到有效的信息的方法。
(三)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现今,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有不适合学生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认知性阅读融合语文教参,使得教学的效率低下,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对知识掌握能力不强。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主问题”使得教师要有厚实的专业技能基础,并对语文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才能够设计出美妙的“主问题”,此外还需要教师有创新的精神,对传统教学设计的改进并创新才会有独到的“主问题”来引领课堂。设计有效的“主问题”的同时教师也能够综合地、立体地、多侧面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教学,学生在对特定文章进行分析鉴赏时,首要的是要有一套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起到支撑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语文教学来说是很重要的,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过程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主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学会更好的思维,主问题的层次性、梯度性以及深度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五)有利于把握文章要点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设置的教学目标通常是课文的重点即需要学生掌握的要点,而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运用提问的形式来完成。“主问题”的设计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而设置的,是与教学目标相符的,并且是直接联系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利用主问题来牵动整个文章的理解,让学生根据主问题的内容找出文章中重点的部分,进行分析、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整个课文要点的把握,这是其他副问题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主问题”设计的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能够凝练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教学的过程,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对话”教学,“主问题”通常能够包含一连串的教学内容,能够串起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珠串,在简明深刻的教学模式下摇曳出更多精彩的教学浪花。在语文教学中“主问题”都应用在一下三个阶段:
(一)在文章分析的感知阶段
在刚刚进行课文教学的阶段运用“主问题”,能够迅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习的兴趣,对课文进行思考,认真地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牵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课文的质量,集中学生阅读注意力,并且能够使学生思考的层次加深。
(二)在文章分析的品析阶段
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学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品读鉴赏文章具体的语句。在课文的品析阶段运用“主问题”,能够使课堂的教学形成活动板块的模式,使得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更加深入,形成由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使课堂表现得更加富有张力,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三)在文章分析的深化阶段
课堂教学进入到深化阶段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课文中感受到与自身相符的人生感悟或者获取更深入的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情感,通过分析、理解课文内容,获取作者的情感体验,在此阶段设置“主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的讨论,深化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创造,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不再一平如水,课堂高潮不断推动,教学教果显著提升。
(四)在文章分析的收束阶段
课堂教学的结束标志着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并不代表学生学习的结束。一节有成效的语文课堂,在课堂教学的收束时期会设置悬念,让学生深入思考,对全文进行反思。在文章分析的收束阶段教师引入“主问题”,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细节,能够使课堂意犹未尽,让学生依然沉浸在文本中结而不尽,对课文流连忘返,四、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而教学内容与过程只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学习而不是交给学生什么或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做。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去接受教师知识的传授并有效的理解教授的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只是为学生设置“主问题”,还要教会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设置的“主问题”作为教学中心,设置这样的主问题的作用等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顺利展开和完成课堂教学,需要有效地组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好。在“主问题”的应用下,教师与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学会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
作者:李爽 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教育,2008(3).
[2]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3]余映潮.“主问题”的教学魅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1(2).
[4]王玉辉,王雅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六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观念需要更新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相对较少,而课堂中的大多数时间则被教师所占用,受这一教学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没有充分把握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初中语文阅读活动量不够是初中语文教学观念陈旧的主要体现,初中生的阅读量不够容易导致初中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积淀,进而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功底,比如学生的语文阅读量少,就会影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导致初中生难以正确锻炼自身语言能力。
(二)语文阅读内容选择不够合理
由于一些初中学校的阅读教学条件相对有限,导致许多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面系统的进行语言阅读内容的选择,而只是简单将语文课本作为阅读资源,进而导致语文阅读就是将语文课文的重点放到语文阅读课堂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效果发挥出来,只是全面控制学生的阅读行为,甚至对阅读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肢解,最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些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内容讲解的过程中,会对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分解,比如会将一篇文章分为多个课时,并且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还会只是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而忽视其他内容,这就会直接影响到阅读内容的完整性,还会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的主旨,会导致得学生失去对语文阅读的积极性。
(三)阅读环节缺乏对生活实践的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脱节,不能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阅读安排。通常情况下,阅读理解是一种根植于客观实际的阅读,并且在阅读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这些深层次的内涵往往来源于生活和社会,故而只有具备一定的社会阅历,才能更好的体会阅读中的感情。另外,一些语文教师重视考点内容,利用阅读方式来让学生进行反复记忆,比如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片断和名言,却忽略了对阅读内容中的情感的表达和理解,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情感的培养和提高,也不能满足学生阅读学习的需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建议措施
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建议结合具体现状,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加强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确保阅读教学的独立性
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确保阅读教学的独立性,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突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独立性,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尤其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学生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阅读环境,才能让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自我的提高。比如在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通过开放式的辩论,来提高学生对于文章内涵的体会。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阅读文章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阅读环境氛围
阅读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阅读教学环境的营造,充分考虑学生阅读兴趣。注意掌握学生们所喜欢的书籍,注意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强迫学生对某些问题答案进行寻找,而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素材。同时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阅读环境,通过营造积极的阅读教学气氛,可以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为学生留出大量阅读时间,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才能让学生深入到阅读教学中,进而更好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语文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充分保障学生的阅读自主权,让学生合理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阅读方式和内容,辅以合理的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发展。
(三)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章中获得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们能够在阅读中实现提高。所以为了有效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要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合理运用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来搜集阅读素材,进一步丰富阅读内容。同时语文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合理开展主题性的阅读活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言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为此要结合具体现状,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作者:李杰 单位:西昌市兴胜初中
参考文献:
[1]谢华玲.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08(06)
[2]李保兰.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12)
[3]樊学信.也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对策[J].高中古代论辩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2011(8)
[4]许敏敏.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1(2)
第七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对策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绊脚石。下面,我们将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师点拨过多,学生见解太少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点拨过多,学生见解太少。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并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习惯了被动接受,不愿思考问题,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常常是一味地陈述,或者直接把答案给学生,这会削弱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导致学生不会形成自己的见解,更不会提高阅读能力。有部分老师喜欢按照考试分类来对阅读教学进行分类,将文章“肢解”成几部分,然后逐步分析,这种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缺乏对整体的把握。原本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但是这种教师一味地讲述,会使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衰退。
(二)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学生阅读经典较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电子书、微阅读等阅读形式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大冲击。学生们对经典书籍的兴趣减少,而很多网络出版物质量不高,对于鉴赏能力并不成熟的初中生来说,必然面临选择的困惑和阅读的盲从。而电子书以及各种微阅读形式,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很多学生在阅读之后往往并没有吸收到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一些“鸡肋式”的文章会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产生一些负面的作用,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缺乏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过去,书籍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人们常常从小开始阅读中外名著,学习四书五经。而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多样化,多种方式相比之下,书籍阅读就显得枯燥乏味。那些以视听刺激为主的信息接受方式使我们的学生语言感受能力退化,从而削弱了他们对文学阅读的兴趣,并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这些“文化快餐”缺少文学阅读时的感受、想象、审美和创造,是无法替代文学阅读的,但是对阅读的冲击程度却是令人震惊的。
(三)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化现象比较普遍
很多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常常会将课文进行肢解,这就会导致对课文的分析比较凌乱、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通过死记硬背记住了文章的若干部分,而忽略了对文章的理解,对情感的领悟,对语言的品读,使原本优美的课文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机械的知识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经常教给学生一些所谓的“答题技巧”,如,文章开头的一句或一段,在结构上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文章中间某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最后一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与题目相照应。这些方法,学生在答题时往往很实用,即使没有很好地读懂文章,也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这就导致阅读教学更倾向模式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化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降低,对文章没有深刻的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学生很难在阅读时领悟文章中的情感和韵味。
二、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根据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决。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直接关系着整篇课文的重难点的确定,也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教学目标细分为课程目标、学生学习目标等,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过于激进,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比如把《祝福》的教学目标定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这比定为“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更具体、明确、直接,更容易把握文脉,理解主旨。还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仅仅以自己的教学计划为基础,没有体现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成绩等因素,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早读或者阅读课上,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文章或经典名著片段。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己进行钻研,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就会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专注听课。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互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大多数教师一般是在划分文章段落之后,就对各部分的语句进行理解分析。我们也可以在传统教授方式的基础上尝试改变。譬如让学生仔细阅读文中人物的语言,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进行分角色朗读,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形象。
(三)重视课外延伸阅读
虽说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却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既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也要进行课外的拓展阅读,让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虽然课本知识涉猎很广,但是仍然存在着局限性。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摘抄优美的句子,揣摩字句的内涵,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为学生的写作积累一些素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名著都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因此,让学生适当地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阅读过之后,可以让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把自己在阅读中的问题以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四)积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学好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阅读也是一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筛选的基础上,增加课文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并背诵优美句子,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文学素养也逐步提升。
三、结语
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见,阅读对学生是多么重要。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同时也为高中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策略。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作者:王娇娇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8).
[2]史振泉,韩克思.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廖述海.初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
第八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并且这也是落实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关于转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实现有效的师生阅读互动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当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树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之中。因此,教师需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互动与民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与合作。例如,在进行阅读素材推荐的教学和交流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我为大家荐好书”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大约一周的时间准备之后,在课堂上互相推荐学生认为对自己的文化积淀和素养提升有积极作用的书籍。介绍的内容可以包括书籍的主要内容和对自己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介绍图书中的精彩选段内容让师生对该书籍产生兴趣和无尽的联想。诸如,笔者的学生在介绍《百年孤独》时,便通过文章选段和自我点评的阅读与介绍,激发学生对于马孔多居民奇特的风俗习惯和何去何从的兴趣,然后笔者和全班学生共同探讨该书的优劣,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推荐。诸如,该书具有奇幻新颖的优点,以及文章内容有些荒谬晦涩的不足。使得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自己不可多得的阅读选择,而有的学生则认为可以适当放弃。在这样互动下,教师将优秀的图书潜移默化地推荐给学生,学生也在教师的互动和引导中对读书产生了兴趣,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课堂的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关注阅读提问的方式方法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效率的高低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性质和提问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步骤,更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利用课堂提问,可以充分地发挥师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各自作用。并且恰当的提问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提问控制课堂的进程,改变学生被动聆听的状况,拥有了自己的思想、自主的思考和品味。比如,在讲解九年级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学生在预习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发生过哪些变化?学生会很快从文中找到答案,比如“好心的于勒”“那个要饭的”“这个东西”。教师不妨以此为问题的核心和课堂的基准,让学生深入研究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不断变化的原因,以及如何侧面反映于勒的地位和身份变化的客观事实。之后立刻追问:作者对于这些称呼的描写,其用意何在?进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即讽刺阶级社会中人与人因为金钱而发生远近亲疏的自私和虚荣。所以说,教师掌握正确的阅读提问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策略。通过上例就可看出,仅仅一个主线问题就能把整篇文章巧妙地贯穿起来,并且整个阅读过程也由此问题进行引导,实现“执一而驭万”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三、设计合适的阅读难度级别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目标是理解。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文章的理解和阅读的方式也有着不同。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引导和归纳,将学生在阅读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归纳和综合,之后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和要求,并让学生进行解决和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的阅读拥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实现从阅读到鉴赏,从评价到创新的全过程。进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够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拥有真正的阅读收获。诸如,在学习七年级文章《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就可以按三个不同的难度级别进行阅读教学。在第一个级别,也就是最基础的级别,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掌握文中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并了解这些方法对于写作能够起到怎样的效果。第二个级别,即中等级别,教师应当引领学生感悟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所在,并通过自由朗读或配乐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画面、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家乡的热爱。第三个级别,即高等级别,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充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内容可以涉及自己家乡的冬天,或者自己曾游览过的某个景点景色。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的级别难度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级阅读的要求,进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拥有收获,提高阅读的自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之中。总的来说,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对于健全人格、升华心灵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进而为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劲波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八中学
参考文献:
[1]陶龙粉.浅谈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4).
[2]杨浩.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语文学习(教师版),2012(3).
第九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内容过于局限
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大多数的教师仍然是局限于课堂所学的知识。我们要理解阅读的真正内涵是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学生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造成了语文阅读课程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初中学校设置语文阅读课程成为形同虚设,甚至有的同学会重点看课堂的知识,这就偏离了语文阅读课程教学的初衷。
(二)游离知识之外
语文阅读课程应当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通过一星期的语文课程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当前的语文阅读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游离于知识和能力之外的教学,并没有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情感和价值观充分的理解,学生对于阅读课程的理解也是一头雾水,造成学生对阅读应掌握的知识迷茫。(三)阅读过于形式很多教师都是为了阅读而阅读,自主阅读变成了盲目的阅读,没有任何的目的性。这就造成了阅读过于形式化,学生的阅读水平也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另外老师在作为引路人的角色上没有发挥应有的引导作用,也就进一步导致了阅读的氛围不好,阅读课程达不到相应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拓宽阅读内容渠道
初中学生的课堂知识本来就比较重,不能安排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不是很高,但是学生的想象力是比较高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掌握学生的这一个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阅读情景的创造,不拘泥于学习课本,但是也要和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息息相关,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对于《西游记》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先观察影片,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得以展现。学生就会对其中的情节所吸引,然后学生通过对影片的观看和自己阅读作品,通过双方面的学习,对比两者之间的差距,这样阅读的氛围才能得到良好的呈现。另外,学校也应该丰富学生的阅读活动,可以开设一些“中外名著栏”,配一些学生们的必读名著,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来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把这些读物有针对性地分类,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去阅读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书籍,这样一来,不但保证了阅读内容的丰富,而且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扩展。
(二)阅读与教学相结合
语文阅读课程的策略实施和实际阅读教学情况要紧密结合,首先要制定详细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语文阅读目标,并且符合当代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并且在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就一定要制定详尽的阅读计划和目标,这是有效提升阅读的重要途径。重要的是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阅读教学的时间,课堂阅读的时间是有限制的,因此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不能过快,否则学生就会因为阅读任务过重而潦草结束阅读任务,同样达不到阅读的效果,与其这样,不如布置的语文课程作业稍微少一点,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在安排阅读任务的时候也一定要精挑细选,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阅读兴趣得以提升。例如,在学习《真正的英雄》之前,教师可以先以“英雄”作为整堂课的引子,向学生发出提问“你觉得什么样的人物才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呢?”“你觉得英雄有什么特点?”“美国总统里根对英雄有什么看法呢?”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看法去进行阅读,把阅读和教学结合起来,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学生的兴趣促进了新知识的构建。
(三)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在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自主阅读充分的重视,并且帮助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阅读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观察,学生所选择的阅读方法是否适合他的学习。在学生阅读中遇到问题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实质性的解决方案,让学生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心,让学生对于阅读课充满兴趣,产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如在图画中”的美感,他们会借助多媒体或课外读物来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而另外一些同学,可以通过文字的优美描述,来体会出假山的堆叠,重峦叠嶂,高树与低树的俯仰生姿,他们沉浸在文字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让画面更加美好,而不是拘泥于图片的描述,教师要发现两种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指导教学。总之,阅读方法的培养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掌握知识的多少寻找恰当的方法。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乐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利用好语文阅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只有从多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才有促进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作者:黄淑玲 单位:吉林省洮南市第七中学
第十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标改革给我国的教育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藏区初中语文汉语阅读教学而言,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较以往得到明显的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严重阻碍了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阻碍国家的发展。本文就现阶段藏区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思维的培养的现状以及推进藏族地区初中语文汉语阅读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作分析,希望对于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藏族地区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藏族地区多数教师注重形式而忽视教学的本质。在藏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只是采用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的方式教学,且只是粗略的讲解,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散。尤其是对于藏族地区语文教学中,汉语言并非是藏族地区的第一语言,而是作为第二语言被人们所熟知,因此,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难度更加大,要求更加高。此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多数教师认为学生的问题思维模式的培养只要采用问题教学的教学模式就可以实现,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是采用问答单一的模式教学,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的教学大多只是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在教学中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严重阻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
1.激发藏族地区初中学生对汉语阅读的学习兴趣。对于藏族地区的初中学生而言,由于汉语是藏族的第二语言,以至于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并没有关注。此外,由于初中生是刚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尤其是藏族学生而言,在小学中接触最多的语言就是藏语,因此,在初中接触语文阅读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且具有挑战性,因此,教师需要从最基础的语文汉语阅读教起,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汉语的功底,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功底制定自己的授课计划,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更加需要教师尊重藏族地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教会学生汉语阅读的基础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汉语阅读中,学生由于对所阅读的课外感兴趣,会主动去阅读,遇到自己不会的汉字会主动询问,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对于藏族地区的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而且有利于地区之间的团结,符合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要求,对我国的国家安稳以及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教学,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藏族地区初中语文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到经济发展的限制,课堂的结束就意味着授课的结束,学生有问题也只能是在下一节课再提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新兴技术的推广下,这种情况完全可以避免,例如,在藏族地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阅读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利用学校现有的电子白板,提出阅读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如在《珍珠鸟》这一课中,对学生进行提问:珍珠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那些语句表现出它们的特征?为什么它不怕作者?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找到对应的语句和答案,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教师再就学生的回答引发思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当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或者和同学进行探讨,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我国的教育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当前我国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要发展,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全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要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技术产品,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全面促进我国初中教育教学的发展。此外,藏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藏族地区汉语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于国家文化的融合以及国家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发展等都有及其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作者:潘自录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冻列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恩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2.
[2]杨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时代教育,2015,04:2.
[3]韩宝委.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课外语文,2015,02:3.
- 上一篇:高职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 下一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