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9篇
时间:2022-07-28 10:27:20
导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从教学课程出发,以教学课程为教学的总纲,制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收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既不能高了也不能低了。如果教学目标高了,脱离了学习的实际,目标就无法实现;如果教学目标低了,学生很难有学习的兴趣,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最后,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实际,即要准确、具体、适度。准确是指教学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发展。具体是指教学目标要表达清楚,不能太笼统。例如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等,这一类的教学目标就太笼统,放在任何一篇文章中都可以使用,并且教师也很难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适度是指教学目标要难度适中,符合小学生的水平,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适度也可以指对每篇文章制定的教学目标的个数要适度,不能够太多同时也不能太少,太多太少都会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2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进行教学,因此要给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好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既符合课程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首先,适当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发展有用的内容。每篇文章都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语言和文字,同时每篇文章也都有自己的主旨思想内容,所以教师要精心的选择,选出对学生有用文章。其次,对已经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根据课文内容,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补充相应的一些课外材料,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最后,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要适中。教师选定的教学内容一定要难度适中,太难了,学生不容易理解;太容易了,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立足学生现有知识。同时,教学内容要围绕小学语文教材展开但是也不能太拘泥于教材。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的容易又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
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学方法要符合语文的教学实际。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语文的特点、语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等展开。其次,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师的特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所有人适应的。再次,教师在教授小学生阅读课时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适时的给学生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练习等。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疲劳,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利用教室里的设备、资源等。现在一般的教室里都会有多媒体等,教师在教授学生阅读课时可以适当的利用这些设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4要有生动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制定好,教学方法选择好,然后需要的就是教学过程。首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个班级里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一样,教师在教学时,教学设计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其次,课堂时间分配要合理。每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既不能太满,也不能太散,同时还要突出重点。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既可以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思考、想象等,也可以制定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文章中,充分的理解文章。
5要有巧妙的教学评价
一节语文阅读课上完后,教师要对这节课进行适当的评价。在评价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变成问题,提问学生,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进行语言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课在语文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适当运用,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作者:胡晓洲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20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学习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课堂上的任务,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学习的模式。合作学习中学生常常分工明确,完成各自所承担任务之后,大家一起进行总结协商。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活跃,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都被调动起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比较高,所以课堂氛围比较高涨。教师在合作学习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目的明确的合作学习,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和布置任务,以集体活动的方式大面积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学生能够受到鼓励,在集体活动的环境中实现个人能力的不断成长,个人品质的不断完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阅读基本水平,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的兴趣。小学的阅读阅读教学主要是课内语文阅读教学和课外语文阅读教学,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是比较基础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达到教学目的,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积极性,在不断地鼓励和引导之下,实现学生对于阅读的领悟。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积极性的融入阅读学习之中,通过集体的互相协助学习最终实现学习能力的成长。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能够创新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活跃课堂的氛围。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结合起来,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活跃课堂氛围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方式创新就要是小组教学的展开。小组教学又称为小组合作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将课堂上的学生分为独立的几个小组,针对同一个问题每个小组来合作完成,小组的成为都要为这个问题来进行努力,在不断地综合各个小组成员的意见之后,每个小组将各自的成果向大家展现,这种教学方式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开展和实践。比如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课外阅读书的评选活动中,教师将整个课堂上的学生分成小组,小组结合各位组员的阅读书推荐篇目,老师进行课堂评选的过程中,提出小组对于阅读评选过程中的意见,这样保证了学生观点的真实完整展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得到很多的提高。
2.教学技巧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技巧性。第一、鼓励性。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阅读的教学提升学生基本的阅读文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于发言,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氛围的激励中,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二、合作性。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学生间分工明确的合作化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开手让小组完成合作学习。但是又不能够完全放开,小学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独立的完成小组的活动,教师要给小组合作学习留足活动的自由性能够,但是在小组组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促进小组合作教学的实现。
3.活动组织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活动组织就是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不管是知识的讨论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是以小组的成员为单位实现的。小组的成员主要是教师的分组或者是以学生座位前后相邻作为一个整体,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而且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顺畅的完成。但是调查发现,很多的合作学习分成的小组在学习中主要是聊天,浪费了小组合作教学的机会,所以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在小组中选择负责人作为小组的组长。在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小组组长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最后大家实现观点的总结,这样保证了小组学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开展和实践。活动组织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呈现多样化的方式,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小组合作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升学习。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于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展开分析,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提出观点和意见,希望能够和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实现合作学习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广泛开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刘卫平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亿利东方学校
第三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创设对话情景,激发阅读兴趣,促使学生走向文本
1.艺术渲染,营造对话氛围。对那些文字优美、以境取胜的文章,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用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激发学生走近文本的愿望,诱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渴望。教师对多媒体课件要进行艺术处理,留有想象空白,留有悬念,更具想象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意境中,用心品味,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
2.问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发性的问题、开放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二、尊重个性体验,激发对话愿望,促使学生走入文本
1.尊重学生,激发潜能。尊重学生既要尊重的个体差异,也要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感受。生本思想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学生这个群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认知能力差异、性格的差异、生活经历的差异、生活环境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在价值取向、阅读能力、情感体验是存在差异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珍视每一个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样去尊重学生,才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
2.自我体验,交流共享。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的阅读体验。“蜻蜓点水”式的文本阅读,换来的只能是学生肤浅的认知,其对话交流只能是浅层次的、低级的。所以,老师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倾心阅读、潜心思考,真真正正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和情感交融,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的文本解读,才能为小组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话的宗旨就是要呼唤学生的主体参与。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生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训练重点,老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小组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小组的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
3.选点品读,解读文本。文本解读有其内在规律。教师首先找寻到深入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针对不同类型课文、单元训练重点,选取课文的重点段、关键处、深刻处等“有嚼头”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地阅读。选点品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1)抓住“题眼”品读。一般来说,文题就是文眼,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聚焦点。教学时,从剖析文题入手,抓住文题中的核心词、关键词。文题切入,直奔文章重点,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这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点。例如。四年级上册《观潮》,重在一个“观”字,落在一个“潮”字,对应的重点段是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2)抓住“感点”品读。打动人的,永远是真情实感,直击人心最软处的那一点。以情感人的文章,要抓住最震撼人心,感动人的“感点”。《老人与海鸥》全文共18个自然段,最感人的是第15、16自然段中的一段文字。这段话,通过对海鸥眷念老人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让人震撼。其它的段落是为这个“感点”铺垫、预热、造势的。老人喂海鸥就是“次重点”,加以照应就可以了。
(3)抓住“交汇点”品读。一堂语文课应该是作者的写作思路,编者的编辑思路,学生的认知思路的和谐统一。编辑思路,体现在语文学段要求、编写体系和训练重点里。单元主题教学法,就必须从编者的编辑意图出发,审读教材,抓住编者的编辑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的交汇点,这就是最具阅读价值之处。如单元主题是“感受父母之爱”。单元训练重点是体会“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那么,《地震中的父与子》的12~15自然段,集中描写了这位父亲在废墟中抢救儿子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编者思路与作者的思路集中交汇在这几个自然段里。这几段就是这篇文章最具阅读价值点。
(4)抓住“升华点”品读。一篇文章,各个段落对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不是平起平坐的,总有一些段落,集中突出中心,升华主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作者对于父母之爱深切感悟的话:“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最具阅读价值点。
(5)抓住“制高点”品读。故事情节起伏跌宕的文章,都会有“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过程。作为读者,就不需要逐句逐段地分析讲解。而要抓住事情发展的“制高点”进行解读,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如《景阳冈》,就要抓住“武松打虎”这个“制高点”。文章的8~10自然段,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是最具阅读价值的。
(6)抓住“核心词”品读。有的文章,文章的题目看不出重点,只是写作范围。但在文章里会用一个核心词突出重点。这个核心词就是最具阅读价值的。如《猫》全文就围绕猫的“古怪”性格来写的;《白鹅》,全文围绕白鹅“高傲”来写。
三、拓展阅读内容,激发阅读愿望,促使学生走出文本
在单元主题阅读中要做到单元阅读,整体感悟,以读引读,以一篇课内的课文带动多篇课外相关文章的阅读。众所周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应致力于构建开放式、多渠道、全方位的大语文教学体系。对文本的拓展性阅读,是激发学生走出文本的有效途径。
作者:何术丽 单位:河北省围场县山湾子学区山湾子小学
第四篇: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的教学设施及老师的教学方法亦逐步迈向现代化。老师可以凭借网络的长处,随机应变地运用网络,利用网络阅读的教学形式,以网络环境作为主要的阅读教学平台,进而使学生在互联网上阅读大量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文章,使他们获得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蛇与庄稼》这一文时,老师可以从两方面运用网络进行阅读教学。其一,要求学生应用互联网来搜集蛇与庄稼之间联系的有关信息;其二,更深一层启发学生对动物的庄稼之间微妙关系展开剖析体会。接着,再要求学生依据自己所搜集的相应信息画出猫和田鼠及土蜂之间的生物链,然后对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展开思考归纳。然后再要求学生经过互联网来学会阅读部分的相应信息,接着老师再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信息的交流活动,最终达成资源共享。采用网络阅读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尽可能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主体性,从而推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得到飞跃的发展。
二、有效的阅读教学过程
所谓的阅读教学,不是老师单方面地给学生传播知识,而应当注重的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授课过程中,老师不但需给学生选取有效的阅读方法,还需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文章内容恰当地把握分寸,灵活地组织教学。
1.精心打造开课导语,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良好的导语可以创设疑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好像一把打开新课的金钥匙。在学习新课时,老师通常要从课题抑或是中心内容入手设计导语,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中重点及难点,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文时,老师可以在阅读之前这样设计开课导语:“大家有谁见过真正的大海?大家喜欢海洋吗?”同学们听到后,兴趣兴趣盎然,积极举手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见过真正的大海,它十分广阔,海水很蓝,很漂亮。”还有的学生说:“但是大海有时也十分危险,遇到台风天气时会将邻近所有的船只卷进去。”这时,老师可以依据学生所说的答案展开总结,说:“是的,海洋变幻无常,高深莫测,然而还是有很多人深信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是什么因素呢?现在同学们就跟我一起来阅读课文吧,一同来掀开此谜团吧。”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投入课文阅读中去。
2.部分理解,细读精读
阅读的理解过程则是须要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其一,学生一定要通晓语言表达的内容;其二,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应用语言,而且还需让学生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一字一句地细读课文,把没法理解的词语及句子用笔画出来,此后,再将文字层次划分,使学生有效地理解了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准。
三、小结
总之,阅读理解的能力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需注重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唯有让学生更好地展开阅读才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好根基,才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冯益生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第四小学校
第五篇: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一、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思维培养的作用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是使学生只注意于教师讲述的文字材料。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则要求恰当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思维素材,发挥小学生长于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起到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在阅读的各个教学阶段中,围绕着四个层次的理解目标,主要发挥以下的特定作用;(1)创设情境,感染学生,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达到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积极思维,入情、入境的目的。(2)解决教学重难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句子是当前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而恰当地选用电教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3)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与集中,促进学生拓思、深思,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如注意图像片和文字片的结合运用。运用图像片可以促进学生联想、想象,拓宽思路,使思维体现出多样性、变通性,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2.强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主探究是该教学模式的目标之一。在预习自学阶段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粗知文意和词句:在自主探究阶段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各段,自己搜寻资料,挖掘句段的内涵;在意义建构阶段,要求学生在充分悟读的基础上,通过和教师以及其他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发表创新的见解,完成意义建构。这样,每个环节中,学生都独立地阅读、思考,能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语文探究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1.巩固基础知识,减少阅读障碍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是识字与认词,学生只有在熟悉字和词后才能流利地阅读课文,并且也能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思想。探究阅读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课文中生僻的字词,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确保学生认识课文中的词语,才能使学生提高阅读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课文中生僻的词语时,还要注意结合课文的语境进行讲解。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探究阅读的起点。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前,要根据阅读内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文本的目标。例如,在学习课文《克隆之谜》时,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提出一些问题:什么是克隆?克隆可以分为哪几种?克隆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你能举例说说你所知道的克隆事例吗?此外,教师自己还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阅览与课文相关的生物学文献,查找课文中出现的克隆羊“多利”的介绍短片,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和拓展,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戈永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第六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重要意义
1.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水平。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培养其写作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熟练地将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见、所想及所听通过语言文字展示出来,事实上,由于经历储备、年龄思维及语言积累的限制,导致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存在缺乏创造力、写作素材、想象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阅读贫乏造成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适当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以便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进而接触更多的读物,最终实现提升学生阅读质量及数量的目的,而学生在阅读中也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利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某些作品或文本具有极高的兴致,才会激发阅读兴趣,进而在浓厚的氛围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此外,还应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其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感兴趣的文本,以激发自身的读书兴趣,进而让课堂焕发新的活力,所以,拓展阅读范围能促使阅读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另外,拓展阅读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原因是其具有独特的性质,拓展阅读是课堂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这就使其形式更加开放、灵活,进而让学生不受限制的提高阅读效果。
3.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阅读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思想和情操的,每份作品蕴含的内涵都不相同,且展示的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但又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度相对较高的道德体系。小学语文拓展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文本,还能使其在阅读中陶冶道德情操,且学生能在大量的阅读中找到榜样,进而树立自己的远大志向和理想。另外,学生在深入阅读、增加阅读量的过程中,能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体系,进而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加价值观,最终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4.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新课改明确指出,积累丰富的语言是语文阅读的前提条件,但就目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单单依靠教材或课堂阅读无法满足积累丰富语言的要求。为了达到新课改提出的阅读量要求,各学校和语文教师应积极拓展教材阅读,并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丰富的阅读资源和空间,以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阅读走向现实生活,进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生积累丰富语言的前提与基础是丰富的阅读范围护阅读内容,类型、风格不同的读物可使学生点滴的积累语言,进而丰富其语言材料,最终达到新课改要求的语言积累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
拓展阅读教学并非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教师作为点拨者和引导者,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的全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阅读模式教学策略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指导阅读评价,彻底落实检查。阅读是系统读书的过程,特别是课外的拓展性阅读,没有课堂模式有效的评价和引导,使得阅读评价需采用多种形式,那么学校或教师就需制定比较系统的阅读评价机制,并落实检查,进而及时、有效的指导阅读评价,而阅读检查通常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检查。另外,课外拓展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沟通、交流,并相互评价,进而使他们在阅读中享受成就感与乐趣。
2.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内容。文本在阅读中代表视野,即一个文本就是一种视野,若学生单一使用一种视野进行阅读,则会限制学生体验、解读独特性、多元化的阅读文本,而科学、适当的拓展阅读,会促使学生灵活解读文本。一般情况下,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包括:第一,拓展学生的阅读障碍点,以使学生通过正确的引导,能够顺利进行阅读,同时会产生独特的感悟和见解,例如,为了解难释疑和深入理解进行的阅读拓展等。第二,在学生关键的身心发展环节实施阅读拓展,以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例如,为了开阔视野和激发情感进行的阅读拓展等。第三,拓展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便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兴趣,例如,为了培养创新和追本溯源进行的阅读拓展等。
3.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展示阅读成果。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活动,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交流与互动机会,进而让学生真正体会阅读的乐趣。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选用以下活动方式教学:组织亲子互动的读书活动、利用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阅读、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举办展示阅读成果的比赛等。不管选择哪种活动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并提高其阅读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家校配合,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家庭环境是影响学生的主要因素,因而教师应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使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介绍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同时尽量改变家长成绩第一的落后思想。大力提倡、鼓励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在阅读中交流各自的感悟、启发。此外,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时,还应制定阅读计划,并在家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以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5.为学生创建阅读条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资源足够丰富时,才能实施拓展阅读,因而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不断添加和更新图书,为顺利实施拓展阅读提供了保障。且学校应大力建设符合小学阅读需求的图书体系,进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大的阅读空间,最终让学校图书馆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家园和宝藏。从班级的角度讲,应创建班级内部图书角,以便学生即借即读,进而使学生一直处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而创建图书角的常用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存放、捐献图书,以使班级图书形成良性流动。以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与引导,将课外阅读融入小学语文的教学计划中,以使课外阅读可在教学体系内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
总之,若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实施拓展阅读模式的教学策略,必须要经过反复尝试和改革。只有语文教师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求知欲及兴趣,以便深入理解、思考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阅读的意识,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使教学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作者:苏军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良邑学区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在博览中获得积累
增加阅读量能够帮助小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健全美德,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增长智力。这既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语言的累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过程,积累的内容是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文学常识,如文字、词汇、造句、段落、篇章、修辞、语法等,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和阅读课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足以满足文学积累的需要的。因此,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语言积累的必然要求。课外阅读是一种积累和沉淀。只有增加学生阅读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学生才能够积累下丰富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二、在语文阅读中学会思考
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提升语文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随着我国全面实行减负,学生拥有比以前更加充裕的课余时间,而却很少有学生将课余时间运用在课外阅读上。因此我们应该在做好语文课堂阅读教务工作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行为。为了让从分发挥课外阅读对于课堂阅读的辅助作用,加深学生对课文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小学教师应该在进行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也能提升教学效率。
三、学而能用之
阅读对于写作具有辅助作用。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并对这些积累进行理解和归纳,结合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空间和阅历等因素的限制,并不能拥有很好的视野和能力来获取写作素材。写作素材累积的稀少,导致小学生作文总是内容空泛、平淡无味。学生在写作方面无法得到成就感,对写作的兴趣就会下降。针对小学生写作难、不爱写的问题,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跟培养学生的写作经验。而单纯依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能完成这项工作的,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较为广泛地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书籍,为学生提供文学素材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着重推荐中外名著名篇,使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精华的阅读,更加有效地进行积累。学生通过对名篇的阅读和鉴赏,可以开阔视野,获得文学素养的提升,感受到语文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由于阅读量的增大,创作素材不断累积,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审美格局是有差异,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有目的性的阅读可以对学生文学视野、文学感悟、意识形态、道德品行起到针对性的培养和提升。学生通过有选择性的文学名著阅读和鉴赏,可以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流派的文学作品,养成对不同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差异性的尊重、理解和接纳。学会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同作品中表现出是非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是学生理解文学作品内涵、作品人物性格特点,了解作品的审美格局、感受作品文学魅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对名著进行阅读鉴赏行为的过程中,也能促进学生对想象力、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门重要课题,同样也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一项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作为小学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堂阅读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课外读物进行有针对性的、目的性的阅读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和文学包容性。
作者:陈朝凤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阅读常态课呈现的课堂形态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准,指向不明。很多教师对教材解读甚少,根本不能从通过语言获取信息、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分析概括表达方法、利用文本创设语境训练表达、评价鉴赏等六个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课堂上的目标碎片化,没有核心目标,把课程目标当成教学目标,目标的达成度不高。
2.没有真正体现“语用”。由于缺乏系统的语用观,对于语用,课堂上出现顾此失彼、忽左忽右、忽高忽低、以偏概全的情形。于是,课堂呈现的是要么不伦不类,要么似像非像,要么成为了空中楼阁。
3.缺少价值引领。笔者看到,有的对于经典课文处理不当,不能很好地进行“定篇”来让学生学,从典范的文学作品到生活化的实践,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被教师忽略,缺少了价值引领;或上成思品课,对学生的价值的引领贴标签和喊口号。
4.没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满堂灌的趋势。教师牢牢掌握着评价权,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一种被动地位。学生在课堂中不“疑”,就不知学生学习的“起”点,而学生的“疑”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
二、阅读常态课呈现的课堂形态的原因分析
1.课标精神把握不准,解读教材不到位。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标准的概念,不能将课程标准转化为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准,哪些是内容目标,哪些是能力目标,哪些是知识目标,因此确定的教学内容也不准。一堂课,这也想教给学生,那也想教给学生,结果是学生什么都没有收获。
2.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在课堂中的关系没有处理好。教师在课前要和教材谈一场“恋爱”,根据课标要求,确定好教学内容,然后再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得深钻教材,充分了解学情,再根据课标、文本体式及课后习题确定学法。课堂中,老师要抽身而出,让学生与教材来一场“恋爱”。但是我看到的课堂情形是:教师、教材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师为主角,教师是配角,学生被动学习。
3.任务指向不明,思维驱动不足。由于缺少明确的任务指向,缺少能奋力搅动学生思维、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设计来进行驱动,导致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无效益。要让学生学得有效益,教师要精心预设,要有具体的问题的引领,要有有价值的问题的发掘,这样的基础之上再把默读、圈点、批画、勾注作为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4.教师没有充分体现“让学”。山区偏远学校的阅读教学课堂顽固存在着“被动接受”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很多教师不爱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死教书,教死书。唯一改变的是由“满堂讲”发展到“满堂问”,但这里“讲”和“问”的主体都是教师,从来轮不到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让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哪里寻得见“让学”的影子,没有看到学生的小脸在课堂中笑起来。
三、阅读常态课的教学策略
要让我们的常态课有生机,充分体现“让学”的教学理念,教学评价指向要从根本上改变。阅读常态课的有效教学应该是老师教学生怎样学,学生学会后慢慢培养出自学能力。
1.让我们的课堂目标“准”起来。要做到目标准,王荣生教授在讲解课程论时,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方法。一是要准确把握阶段目标。如朗读,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分别有不同的要求。思霞老师在解读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时指出:不读错字,不添字,不颠倒字,用普通话读叫正确;不破句,读的速度近乎于平时说话的速度叫流利;重音、停、语调把握好,借助语调表现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叫有感情。然后在教学中指向明确地引导学生去读。支玉恒老师提出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高年级默读要有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二是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融合,非本体性知识是在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过程渗透,这样我们的语文课才真正有语文味。
2.让我们的课堂“读”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读课文呢?我想,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才会有动力。比如朗读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朗读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思考:邓小平爷爷是怎样植树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思考:这棵柏树为什么叫做“小平树”?“亲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亲手”造一个句子?带着问题朗读课文可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课文。让学生口动起来,脑也转起来。
3.让我们的课堂“疑”起来。我们可以构建一种学生质疑(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解疑(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线的课堂,可以解决当下教师“满堂灌”抱着学生走、“满堂问”牵着学生走的难堪局面。一是先读后问:改变传统“先教后学”的僵化程序为“先学后教”。学生自学在先,引导学生自己去识字学词、读通课文,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疑难,逐步培养学生敏锐的问题意识。二是互读解问,这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时归并问题,对于那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去解决,对于那些自己无法完成的问题,才可以提交到全班来探究。三是解读,教师将问题聚焦后形成主问题,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能是“点”,不能用“给”。学生在这种学习的方式下,才能感到读的味道是多么的美妙。只有让学生尝到读的味道,他们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四是品读,教师设计支架,引导学生品赏语言,在学习致用中解决问题,从启发学生感受、品赏语言形式入手,有机地融入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使语文课不失“学语习文”的本分。五是思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还得带着更多的新问题出教室,点燃起更炽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相机设计支架,让学生思考在读了本课后还有什么问题,引发他们的深入探究。
4.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当下的课堂,要“活”起来并不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堂教学的起点要低一点、层次轻一点,梯度要明显,要螺旋上升达成核心目标。方法活一点,把黑板交给学生,把评价交给学生,把问题的产生权和解决权交给学生。与孩子走近一点,并关注他们的阅读心理,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给支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评价准一点,不要吝啬赏识激励,这是学生持续产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准确把握课标,确定教学内容,指向学科特征的“语用”和指向学本立场的“让学”要到位,做好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只有把学科特征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完美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作者:罗先荣 陈迪春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一、注重语文教材中的读与写的整合
大家都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经过众多学者和专家们审核,研讨与精心挑选的作品,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代表着各自的特点和具有时代代表性。因此我们教师认真抓住教材,分析教材,理解教材,联系教材,通过教材中体现出来的优美语句让学生充分吸收,从而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
1.从阅读材料中的符号入手分析细节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这样的情况,阅读材料中所体现的某个事情的细节和词语比较优美的时候,学生都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或者产生联想,或者引起学生的一些回忆和想象。下面我具体列举一个语文片段:如《小珊迪》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并轧坏了身子,他悲伤地说:“说不定他会死的……”这句话就是情感的触发点。在课文中作者在这个关键的地方用了省略号,省略号的运用让学生想到了很多,也分析了很多,联想了很多,无形中把学生带入了我们所学文章的情境中来,这样学生才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意思,才能从中得到深刻的领悟。实例中的阅读材料多处用了省略号,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的停留,希望能够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文章中的这一空白却正是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他的伤势有多重,他是怎样拖着身子回来的,他伤的这么重是如何承受的,他有时如何屏住疼痛过夜的,等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来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2.深入分析重点段落意义
重点段落的分析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他能够一针见血的让学生理解课文的精髓所在。因此如何找到重点段落和分析好重点段落十分关键。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有这样一个自然段中的四句话十分关键,第一句是概括写鸟的天下是哪里。具体又从三个小的方面来证实这一观点,从鸟多,蛋多,鸟粪多来说明鸟的天下是西沙群岛。这种看似简单的写法,实际上非常容易让学生一下子就看懂,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我每次遇到这样的课文范例的时候都是及时地让学生自己在文章再找一段话来进行分析和讨论,让他们自己说出感受和原因,这样就能够达到思路清晰条理明确。学生们也体会到了分析的乐趣和收获,也知道以后的作文遇到这样的情景时如何描写。针对这样的场景,我及时讨论之后随机指导他们把刚才所说的内容写下来,效果很好。通过触景生情的讲述和引导,学生能够非常成功的写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举一反三的与范文相比拟。这样做法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们教师能够给学生自己模仿和创新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思想上有自己的空降,学生有例可仿,以后的写作自然就能够事半功倍了。
3.学会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通常我们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经常遇到学生的词语非常少,没有能够细致描写和生动刻画事物的词语或是句子,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的同时也让学生当堂进行写作练习,进而加强记忆达到熟练。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于此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和句子的有效方法,不能乱用,要分类和分内容,学会精挑细选,能够做到恰当使用,正确表达。
二、构建优秀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与读相对应的就是“写”,写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的时候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入手和开头。所以在课堂上要及时进行写的练习,哪怕是一小段的自我写作,时间长了也能够积累和鼓励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学生有好的想法要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学生的见闻和感想以文字的形式罗列出来,让学生有自己表达方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种类的方式促进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使读写之间互相沟通。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作用的。
作者:张春红 单位:吉林省双辽市兴隆镇中心小学校
- 上一篇:小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 下一篇:事业单位上半年工作总结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