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探讨

时间:2022-03-11 08:49:38

导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探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合唱教学引导与学生的练习,需要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需要专门研究合唱教学,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需要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探讨合唱教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其次,教师需要认识到合唱教学的开展意义。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分析小学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小学生心理与合唱教学

1.小学生心理。首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较强,心理稳定性相对有限。相对学生个体状况,在群体中学生更易受到群体氛围的影响,会遵守群体的习惯以及行为规则。首先,合唱教学能够满足群体性学习环境的需求,促进学生遵守群体的行为规则,完成合唱的练习任务;其次,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较为旺盛的交流与表达愿望,然而语言能力有限,许多情况下学生真实的情感难以得到充分表达。歌唱的过程是一种情感抒发的过程。因而,在群体情感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情感能够得以抒发。2.合唱的概念与特点。简单意义上的合唱是指一种集体演唱。因此,课堂中学生的各类集体演唱练习均可以称为合唱。为了提升合唱的音乐艺术效果,在演唱过程中需要进行声部的划分,即需要将不同音色特点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声部中,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声部,分别是低声部、中声部以及高声部。在不同声部的配合下,进行差异化的表演,不同声部演唱的内容可能存在差异,如某一部分专门由低声部完成,另一部分的内容则由高声部完成。同时,各声部的演唱方法与演唱技巧也会存在差异。教师可以将合唱中的声部划分与分层教学进行类比,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在集体音乐教学以及非专业性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

二、合唱教学的开展意义

1.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都有了更多的重视。在音乐学科中,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则包括了音乐理解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学习态度、审美认知、文化体验五个方面。合唱教学能够满足各类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际的歌唱学习、练习中可以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体验,使音乐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例如,在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歌唱学习的内容包括许多民族歌曲,学生在学唱与合唱练习中可以充分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形成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具体认知。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合唱教学与一般的音乐歌唱练习是存在差异的,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展示自我的声音特质,同时也要与其他同学形成一种配合。例如,在合唱中接续唱法的应用是较为常见的,在关注本声部歌唱内容的同时,学生也要聆听其他声部同学的演唱内容,确保顺利地完成歌唱中的接续,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初期的团队意识有积极作用。3.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与情感控制能力发展较慢,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抒情的途径。在音乐课堂的合唱练习中,学生可以进行相对自由的情感抒情表达,音乐的曲调与歌词中都富含着情感内涵。从学生心理发展上来看,这种情感抒发与表达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需要分别从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学生三个角度观察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不足。观察小学音乐课本可知,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体验欣赏音乐、了解音乐文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乐器。但是,合唱教学仅仅是音乐教学内容中的构成部分,在教师认知的影响下,合唱教学的内容可能会受到其他教学内容的挤压,教学时间较少,说明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2.合唱教学模式单一。许多教师并未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声部进行合唱教学引导,而是仅仅要求学生统一进行歌唱练习。在此情况下,合唱的艺术表现力会有所降低,学生也难以感受到合唱的魅力。另外,音乐课堂的环境也限制了合唱教学形式的发展,这会影响合唱效果以及学生对自己声部特点的认识。3.学生对合唱缺乏热情。观察学生的合唱行为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的歌唱热情不足,甚至一些学生在合唱中仅展示口型,并未真实发音。这与教学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认识相关,教师需要分析学生的心理,选择适当的调整策略。

四、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优化合唱教学模式,合理划分声部。首先,教师需要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声部的划分。不同学生的音色特点存在差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单独歌唱,结合学生的音色将其划分在不同的声部中。主要分为三个声部:包括高声部、中声部以及低声部。在班级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仅分为两个声部也可以适应教学需求。在训练声部的过程中,需采取单独训练的方式,要求一个声部根据教师的教学要求进行合唱练习,其他声部则可以聆听。通过这一过程,各声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本声部的演唱任务与演唱特点,也可以详细了解其他声部的状况。各类歌曲的初期学习阶段,都可以采取这种单独训练的方式,在学生基本掌握演唱内容后,就可以开始合唱训练。为了使学生反思合唱中各声部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录音的方式录制学生的演唱内容。2.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心理需求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合唱教学更为有效。首先,在选择合唱歌曲内容时,教师可以不限于课本中的歌曲内容。例如,可以选择热播电视剧或者动画片的主题曲,这些歌曲本身就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随之有所提升。为了选择适合合唱的歌曲,教师可以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如可以根据班级中学生的投票选择合唱歌曲;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自我展示的需求,合唱是一种集体性的歌唱,学生的个性表现相对不明显。因此,在合唱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独唱片段,要求学生按照顺序分别完成独唱的展示。这种方式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展示需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3.重视教学总结与教学研究。在教学总结与教学研究中,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以及教学内容展开。首先,在学生的合唱训练中,演唱能力会逐渐提升。为了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可以提升合唱训练以及合唱表演的难度,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能力提升;其次,歌曲演唱的难度以及歌曲演唱中应用的技巧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对演唱内容进行适度的研究,根据具体的歌曲安排合唱教学的练习方式以及练习时长。例如,在《梨园英秀,谁说女子不如男》这节课程的演唱练习中,由于演唱的内容属于戏曲,唱词与发音都有着明显的特色,学习难度大。在学生不熟悉河南地区方言的情况下,难度尤其明显。所以,在教唱歌曲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对学生进行方言训练,通过分步训练的方式降低演唱难度。

五、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合唱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教师需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合唱教学应用的必要性;其次,教师要分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总之,教学是围绕学生主体学习需求开展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当的合唱教学策略。

作者:廉蕾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头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