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音乐活动的策略
时间:2022-09-11 08:59:20
导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音乐活动的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有效音乐活动为路径的欣赏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通过创设多种适合低段学生求知需求的教学活动和手法,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体现情趣化、整体化、活动化、意义化的教学策略,是促使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必需。
【关键词】小学低段;欣赏教学;有效性音乐活动;教学策略
《音乐课程新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这个学龄段的学生对音乐有着天生的敏感性,对节奏、音色、旋律等都有很强的感受。但是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尚未获得,如果在这个时期没有获得相对应的能力,等到时机一过,便极有可能会失去发展这项天赋的能力。所以这个学段不仅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关键时期,也是影响孩子心灵、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低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音乐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源起
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老师们也在努力探索、积极寻求一种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新型课堂,以期获得教学理念有所更新,教学手段有所创新,课堂呈现方式有所突破。但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老师因为理解的偏颇而走入教学的误区,出现了极端的现象。例如有的教师过分注重“人文化”,忽略了音乐的知识形态和样式本体;有的教师只关注音乐本身,淡化了音乐深刻的文化内涵;有的教师浮在“改革”的表层,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也只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罢了……这些现象使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有所延缓,大大制约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2018年8月本人由于工作原因交流至现单位,担任一二年级音乐教学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组内听课以及教研活动,发现我校低段音乐课存在以下几个现象。首先,音乐课的类型以歌唱课居多,欣赏课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十,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欣赏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教材中有些优秀的欣赏作品只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成了歌唱课的点缀或是附属品;其次,在为数不多的几节欣赏课上,老师们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单一,大多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聆听音乐为主,但于之相关的其他音乐活动较少。虽然有些活动看似热闹,但是活动的有效性却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对音乐欣赏不感兴趣,欣赏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为低段学生量体裁衣,既要精选一部分适合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更要注重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二、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意义
以有效音乐活动为路径的欣赏教学,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感受、欣赏和创造能力。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他们的身心获得了愉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提升,逐步形成音乐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一基础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更是有效活动能否实施和落实的关键条件。作为教师,不能就学科论学科,就活动谈活动,一定要有课程的意识,不能停留在学科表层,应进入学科深层。唯有如此,有效性音乐活动才能落实,欣赏教学才能有效地促成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
三、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教学策略
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有了正确的教学观念,还得进一步把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策略。通过创设多种适合低段学生求知需求的教学活动和手法,巧妙地把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能力。因此,在音乐活动中体现情趣化、整体化、活动化、意义化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必需。(一)情趣化。“情”是指音乐的情感性,“趣”是指学习的兴趣。教学要使情趣交融,使两者有效结合,互相促进;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特征、知识积累,在情感性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灵活地安排音乐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与实践;在音乐活动中师生共同合作,并付诸情感,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情境。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创设有效的音乐情境,如结合生活、利用音乐、选择画面、运用语言、师生互动等。还要用充满趣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来巧妙激发的。在小学低段的音乐欣赏课上,教师更要在激趣上多花精力。虽然看上去只是音乐教学的手段,但是其中要包含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注,没有教育的爱、教育的民主,就不会有教学的智慧。例如一年级上册《玩具进行曲》,考虑到这是孩子们第一节音乐欣赏课,由于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师生之间相互还不太熟悉,于是我让他们带着自己最心爱的玩具来上课。上课伊始,我拿出自己最心爱的玩具,准备和孩子们一起玩玩具。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大家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围成一个大圆,一边听歌曲一边顺时针行走。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脚步也要随之停止。如果走累了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在歌声中玩传递玩具的游戏。我先做了示范,在每一句唱完的时候传给右边的小伙伴,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游戏规则。紧接着我把孩子们分成了四小组,让他们想一想玩具们还能走出哪些不同的图案并且走一走。最后四个小组比一比,哪组设计的图案最有创意,哪组的同学走得最神气。在课上孩子们玩得很尽心,在玩的过程中对音乐恒拍、休止符的体验更深了,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二)整体化。整体化是针对知识的碎片化而言的。强调知识的结构化、整合化,防止知识的孤立化、片面化,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的基本要求。知识只有在联系中才能生长,才会产生新的知识,这就是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的道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确定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解决重难点;并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点整合教学资源、合理进行拓宽,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贯穿其整节课。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计既要注重音乐活动中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问题,又要从课程的角度把知识联系、主题、核心素养进行统整。通过音乐活动这种载体,努力实现音乐学科内知识间的相互融会贯通;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与支撑;音乐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和谐结合,以及音乐学科知识学习与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机统一。(三)活动化。要让学生的思维和所学的知识活起来,那就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因为求知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活动化策略强调的是手脑并用、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低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有别于其他学科,它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有趣味的教学方法,让音乐活动贯穿于学生欣赏音乐的全过程,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老师们既要学习现有的教学法,例如三大音乐教学法即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教学法,又要巧妙地把这些教学法融会贯通,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具体内容创造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法。在低段音乐欣赏课中体态律动法、图谱演示法、听辨对比法,合作探究法、表演法、歌唱法等被音乐教师广泛运用。一名智慧的音乐教师,总是会在自己的课堂上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其之间相互配合,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一年级下册《快乐的啰嗦》,这是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啰嗦”是彝语的译音,可以理解为“彝族”。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看啰嗦(观看舞蹈《快乐的啰嗦》)——听啰嗦(听乐曲《快乐的啰嗦》)——跳啰嗦(学跳甩手啰嗦步)——唱啰嗦(唱歌曲《花儿朵朵》)——辨啰嗦(听辨月琴、琵琶、扬琴三种弹拨乐器的音色)——奏啰嗦(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乐曲伴奏)——赏啰嗦(师生交流感悟)。从以上的教学环节来看,学生参与各个模块的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了乐曲欢快的情绪,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音乐,逐步走近这首民乐经典作品,这使得课堂结构合理,教学氛围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这种以活动贯穿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创设了感知、体验、实践、创造音乐的空间。(四)意义化。其实,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说道:“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在古希腊,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而我国古代关于音乐教育也是极为重视的。在六书中就将音乐教育化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学习领域。在现代社会中,音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音乐教师不是教音乐,而是用音乐教人。有效的音乐活动最终是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层面。如果音乐教师不在人上下功夫,而只是在知识、技能上做文章,那么这样的教学势必是没有灵魂和高度的。意义化策略包括音乐作品本身具有的意义、潜在意义、心理意义和精神意义四个方面。上述三个策略从终极目的讲都是指向意义的,都是让学生获得人生意义、提高生命品质的。
四、有关有效性音乐活动的思考
欣赏教学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流程,低段欣赏教学需要有安静地聆听、理解、反思的过程;需要有学生活跃地参与、体验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具体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决策,使师生在体验、实践中产生交流与对话,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方式在不断改变,这是在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育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思考与实践逐步完善的过程。我相信,音乐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经过老师们的创新和行动,新的美好万物,将会因此而来。
参考文献
[1]蒋维.追寻情雅趣构建高品位的音乐欣赏课堂[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5(3).
作者:周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
- 上一篇:合唱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下一篇:电子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