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论文6篇
时间:2022-10-12 04:02:18
导语: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互动,在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使他们掌握音乐乐理知识的同时,提高音乐的节奏感和赏析能力,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使新课改下的创新课堂取得实效。
一、创设趣味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教学,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采用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通过欣赏美妙的音乐提高音乐赏析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在快乐的音乐学习中获得成长,实现高效的教学。在进行音乐创新教学时,教师不仅要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还要注重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使课堂教学在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知识的探究中。例如,在教学《祖国、祖国我爱你》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播放他们熟悉的《五星红旗》《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祖国你好》等歌曲。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他们积极的进行歌曲学唱,促进了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趣味、丰富、生动于一体的教学课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过程中进行积极的人机互动,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提升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把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还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趣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知识的探究中,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三、结合音乐表演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不仅要让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分析演奏音乐的乐器,还要增强他们的音乐体验,让他们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内容和情感。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赏析能力,教师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之后,让他们结合表演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表演音乐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分成小组对音乐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进行表演情节的编排。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他们对音乐的独特感受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在教学《嘎嘎小鸭子》时,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音乐表演的动作编排。通过小组成员的努力,每个小组形象生动的对歌曲内容进行了表演,加深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创造力都获得了提高。
四、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单纯理论知识的灌输。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解决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在生活化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能积极的发挥已有的音乐知识,结合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探究,使课堂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在设计生活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来选择生活素材,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妈妈》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家乡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接着,教师给学生展示被人们破坏的自然环境。通过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学生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和感染下,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使音乐教学和生活有效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小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胜心,在课堂学习中也是如此,他们渴望自己的付出和努力能受到教师的肯定。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课堂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的动力,使他们始终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综合能力。在评价时,教师要采用丰富的评价语言。例如,你嗓子真甜,你的竖笛吹得真棒,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你很勇敢等等。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发自真心的进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布置的学习活动中,在探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除了对学生进行课堂即时评价外,教师还要针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阶段性评价,使学生通过对比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激励,为他们进行积极的音乐学习提供了精神动力。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旋转舞台”“新星擂台”“音乐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音乐档案袋”,把学生的成功进步都记录下来。在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下,学生感受到了音乐学习的乐趣,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在音乐课堂上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对音乐知识的探究。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教师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关注,并对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呈现活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作者:彭云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要想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弄清楚是什么限制了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有针对性地打开禁锢创新教学的枷锁,真正实现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和音乐元素创新等多元化的创新教育。音乐课虽然是一门“副科”,但不代表不重要,不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忽视。音乐素养对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是“素质教育”提倡的教育精神。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
音乐教学不是歌唱技巧的训练指导,而是基本乐理知识、音乐鉴赏、歌曲创作背景、简单乐器等内容的综合教学。即便是一个五音不全、不会唱歌的学生,也不妨碍其对歌曲的理解。音乐教学的宗旨是针对小学年龄段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无论是音乐课教学还是创新教学,都要围绕这一宗旨展开。
1.限制小学音乐教学创新的原因
1.1对音乐教学的理解片面
目前小学生家长多是“70后”、“80后”,受过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整体素质较高,能够很好地理解音乐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作用,多支持孩子学习音乐。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概念的理解有误,以为学音乐就是学唱歌,会不会唱歌无所谓。甚至还有的家长受到电视上很多选秀节目的影响,偏激地认为要想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只有“选秀”这一条路可行,因此刻意阻拦孩子学音乐,扼杀孩子的音乐兴趣和天赋。对老师来说,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改善音乐教学素材,创新音乐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而未成年人的各方各面都需要听从家长的意见和安排。如果学生家长对音乐教学不予支持和理解,那么势必会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进展和创新。
1.2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
音乐课作为一门“副科”,没有考试压力,课程安排为每周一节或两节,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纪律相对松散,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高。如今各种“补习班”、“学习班”盛行,很多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孩子报名上“作文班”、“数学班”等,极少有家长愿意专门为孩子报名学习音乐。不是没有意识,而是不够重视。另外,学校组织的各种文艺活动、演出节目的排练也被纳入音乐课堂中,逐渐让音乐教学初衷变质,音乐课慢慢变成“面子”课程,只为参加各种文艺演出和比赛,取得好名次,而为学校增光添彩。如果不能从观念态度上正视音乐教学,那么教学创新便无从谈起。另外,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对音乐教学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音乐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再好的思想和创意,如果不能得到重视和肯定,也无法实现。久而久之,必定影响音乐教学质量,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会有所下降。
2.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方向
创新教育不能天马行空、漫无目的,既要借鉴以往教学经验,又不能受到经验约束。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艺术,因此,要把音乐教学升华成艺术教学,而不仅是一项教学任务,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的魅力。
2.1音乐概念的创新
传统观念中,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是歌曲和乐器的表现形式。实际上,所有物体发出的令人感到轻松愉快的声音都是音乐,如风吹树叶,潮涨潮落。老师向学生讲解音乐概念时,不能仅限于教材中的理论概念,要让学生知道音乐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如可以对学生说:“妈妈炒菜做饭时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声音,是劳动的音乐,爱的音乐。”要把音乐概念生动化、生活化、艺术化,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感情的。再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静静聆听在风的吹拂下,树木花草发出的声音,让学生有一种意识:音乐是有生命的。通过创新的音乐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感受中对音乐产生好奇和兴趣,在平常学习和生活中寻找音乐、发现音乐,从而热爱音乐。
2.2音乐形式的创新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多为老师弹琴,学生唱歌。老师先唱一遍,再一句一句教给学生唱,然后讲一下歌曲的背景和感情等,教学内容不会出于音乐教材之外,教学手法不会太旧,但也不会太新。这样的音乐教学比较中庸,学生对音乐课虽然不会失望,但也没有太大期望。如今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太多,见得太多,听得太多,很难有什么会让他们觉得新奇。基于这个特点,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想办法把普通的音乐用不普通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歌曲的选择上,可以适当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如那首耳熟能详的《小苹果》学生几乎都会唱。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用《小苹果》的旋律进行歌词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3音乐情境的创新
音乐是有灵性的,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环境中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也不一样。音乐教学中,老师不能太死板,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某首歌应该怎么唱,带入怎样的感情,很容易把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禁锢在固定的模式里,就像命题作文一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有学生都带着同样的感情唱同一首歌,很容易让学生厌倦。老师应该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和感情演绎歌曲及乐器,在演绎中理解和体验音乐传递给人的思想和精神。演绎完之后,老师应该和学生互动交流,一起分享对音乐的理解。演唱一首歌曲,弹奏某种乐器,没有对与错、好与坏,只要融入学生自己的感情和思想,音乐教学就是有价值的。任何领域的创新都会面临风险,唯有教学创新不能失败,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学生。创新教育不是实验,而是实践,小学音乐创新是把艺术文化落实在教育教学的创新中,让学生在音乐的魅力中健康成长。
作者:李娜 单位:日照高新区中学
参考文献:
[1]杜海燕.分析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J].才智,2013,(11):57-57.
[2]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B版,2014,(2):221-221.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育奥尔夫教学法的创新运用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可以概括为:单一、封闭、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单纯地唱会一首歌或者欣赏一首乐曲。长期以此进行课堂教学,只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当今的素质教育提出,学生应作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而奥尔夫教学法,提倡的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儿童自身出发”开放式的教育理念。他的教育理念正好与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符合。
一、奥尔夫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1.追求音乐的“原本性”。奥尔夫认为,人类生来就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如唱歌、跳舞就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他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人的感性认知,表达人类最初的愿望,他还强调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学习成为非常愉快的一件事,而不能成为一种学习负担。如果学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发的接受音乐,渴望音乐,那么关于音乐课堂中的所有知识都很容易被他们所接受。
2.强调音乐的综合性。奥尔夫还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动”。他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除了要唱以外,还要结合自己的肢体,如手、脚、身体来表达对歌曲的理解或者内心的情感感受。奥尔夫不仅教学生识谱唱歌,也让他们演奏一些简单的乐器,再结合诗歌、舞蹈等来进行音乐活动。3.关注音乐的创造性。奥尔夫认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总能看到牙牙学语的孩童听到音乐后的反应:手舞足蹈,边唱边跳。即兴创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能反应。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就是让孩子回归人本。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即兴创编。如根据乐曲的节奏或情绪,选择适当的乐器进行即兴伴奏,没有乐器时,引导他们主动地去创造、发挥想象,用手、脚等肢体进行即兴表演。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应用
1.即兴表演,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一大特点就是即兴表演。然而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具有天生的创造音乐的能力。当孩子们听到一段音乐时,可以凭着自己的感受将音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一年级小朋友在欣赏小提琴独奏《野蜂飞舞》时,我先让他们猜想这段音乐模仿的是哪种小动物,再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野蜂,可以用身体或者是身体的某个部位,模仿它们是如何飞舞的;在演唱歌曲《小猴子》时,单凭歌唱是不能很好地表现小猴子活泼、可爱、淘气这一形象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歌曲的间奏处模仿猴子,可以是神情,也可以是某一动作。由此让他们在音乐的表达中去充分挖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2.节奏训练,强化节奏的积极作用。奥尔夫认为,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就是节奏,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却脱离不了节奏。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节奏训练是非常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单纯,具有很强的直感,但是节奏训练又比较枯燥,学生一般不感兴趣。如果此时不注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去听和练,那么效果肯定不佳。奥尔夫是如何训练孩童的节奏的呢?他从孩子们熟知的童谣诗歌入手,让孩子们从一些简单的诗歌中提取节奏,最初由简单的二拍子或三拍子构成节奏型,作为节奏学习的起点。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习入学以来的第一首歌曲《快乐的音乐娃》时,我就将歌曲的歌词编成了一首童谣,并用小方格将字与字之间隔开,让学生跟着老师看图谱读歌词,孩子们都表示很好奇、很有趣。就这样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歌曲的节奏,在无形中掌握了歌曲的节奏。
3.活动体验,享受音乐的审美过程。奥尔夫的教学方法提倡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并不像传统的音乐课强调在一节课上要明确唱会一首歌。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完整地唱会歌曲及掌握知识,而忽略了音乐教学过程本身,然而这种教学方法是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体验和学习音乐。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乐意与自己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情境游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被广泛运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它的乐趣。奥尔夫提出要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尝试将音乐的一些小知识点贯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得到学习和训练,寓教于乐。如一年级小朋友在学习歌曲《太阳》时,我就以猜谜的形式导入:“一位老公公,有朝一日不见它,不是刮风就下雨”。这样的形式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授一年级小朋友“音的高低”这一知识点时,我从小动物的叫声如手,让学生分别模仿小猫和小牛的叫声,再播放小猫和牛的声音片段,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受音的高低。同时,奥尔夫强调音乐游戏的设计是建立在音乐目的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纯粹的玩乐。教师一定要清楚设计该游戏训练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技能,培养的是学生哪一方面的情感。追求趣味性的同时,更要考虑孩子的情绪,注重教学设计环节的科学性。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他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中以学习结果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音乐学习的过程性、灵活性、即兴性和原创性。奥尔夫教学的本质,即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作者:蒋冬英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识谱教学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学仍以简单的传授音乐技巧为主,没有将审美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即便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上述种种原因都阻碍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识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1.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音乐技巧基础之上融合一些识谱教学,使学生的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识谱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魅力。例如,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或动画片曲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选择与教学曲目相似的动画片曲目,带动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识谱教学中。
3.创新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品格的形成,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识读乐谱,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代表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对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制作教学课件强化识谱训练
小学生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加强对学生基础的训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吸引力强、效率高的课件。只有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才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小象”,该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但旋律比较固定,教师就可以利用旋律固定的优势,将固定的旋律截取出来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反复的欣赏和练习学生会将固定的旋律牢记于心,这样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难度较低。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通过肢体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愉快的活泼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学生在学习“卖报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伴唱,通过对主旋律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该歌曲的唱法,该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生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新课改也对小学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如,在对苏教版中“数蛤蟆”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旋律和音调出现了多次转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向学生全面展示该首歌曲所涉及的音符,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了解大跳音的路线及特点,从而有效降低该首歌曲学习的难度。
3.适当引用模仿教学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想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从模仿开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性开展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音乐创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由于该首歌曲属于陕北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同时歌曲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所以可以利用该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学唱之前将旋律打乱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旋律重新排列,将排列好的旋律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或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乐谱的学习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乐谱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乐谱。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曲目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通过引入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该首曲目的兴趣。学生在基本掌握演唱方法之后再进行识谱教学,则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该首歌曲演唱的技巧,同时也能达到音乐识谱教学的目的,对其他音乐识谱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努力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加强学生对识谱的记忆力。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读曲谱,同时还要在实际音乐活动中运用乐谱,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乐谱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健全。
作者:赵梦秋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晨阳学校
参考文献:
[1]潘火英.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Z1).
[2]杨松花.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初探[J].北方音乐,2012(11).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阶段各学科教学中地位比较特殊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塑造学生的艺术气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另外,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音乐教学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而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所有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达到的教学目标。因此,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浅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创新;策略探讨
经过诸多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这门学科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鉴于此,作为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师应该牢牢地把握这门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以音乐学科的课程教学为基础,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如何有效地运用音乐教学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开始,因为自主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学生真正地能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索求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因为很多教师过于追求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而过分地占有课堂,学生在课堂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势必会产生思维上的惰性,不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音乐教学本身就是需要学生自主地体验和感受,例如,对于一部音乐作品的赏析和学习,如果教师把所有的答案和教学目标都全部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的感受就完全是从外而内接受而来,而不是从内而外的产生出来。因此,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音乐这门学科的独有特点来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来,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主体意识的作用之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的创新尝试。
二、发挥音乐的无限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音乐是一门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完全地将音乐进行知识化和技能化,忽略了音乐自身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出现程式化和机械化,教师过于重视对于乐理知识和节奏知识的讲述,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这就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兴趣退化的现象,而兴趣的退化则必然会导致其自主创新欲望的淡化直至消失。因此,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发挥音乐的感染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从而激起学生想要自主进行音乐学习的欲望,然后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如,对于一首歌曲的学习,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整首歌曲,然后再让学生感受这首歌曲创作时作者的心境和整首歌曲所表达出来的真挚情感,学生在充分地了解和掌握之后,势必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属于自己的对于这首歌的感受,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这种感受表达出来,可以是在原曲之上的改编,也可以是自行的创作,这样看似不经意的过程却是学生自主创新火花的闪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在教师的不断激发之下迸发出想要进行自主创新的欲望,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原有的教学空间限制
所谓的教学空间限制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文字和语言所能达到的范围,由于小学生在想象力和生活阅历方面的限制,使教师很难在课堂中运用文字和语言来无限地扩大教学的空间,因为学生无法想象得到他们所没有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事情和场景,而音乐的表现力和深邃的意境又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来突破教学的空间限制,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解放,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承载量大和形象直观的特点来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插上一对翅膀,让学生能够在音乐所缔造的奇幻空间之中自由地翱翔,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的观看不仅能够加深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多地激起其自主创新的欲望,让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想要用音乐进行自我表达的欲望,而这一切都是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之所在。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学生音乐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音乐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音乐这门学科的教学优势,努力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将原本束缚在学生心灵和思维上的枷锁摘除,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地音乐学习中逐步地提高其自主创新的意识,并让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者:李妍婷 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曙光小学
参考文献:
尹爱青.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9.
第六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
音乐作为一门感性学科,能够将人们的心理情感等表现出来,它也是一门理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理论性,将特殊的非语义作为特点,利用音符的排列创造满足人的遐想,通过与音乐的接触能够使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性时期,是人品质形成的关键性时期,对于音乐也比较敏感,是人思维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小学音乐教育应注重审美教育,提高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以及发散性思维,强化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需要做到以因材施教,同时它又与其他学科不同,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天赋。有些孩子从小就五音不全,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一对一进行教学,弥补和纠正学生的音乐不足。使学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得以树立,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音乐乐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亲自接触乐器,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每一个音符的不同,从而对音符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对音乐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自己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得以缩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使音乐学习更加简单。对于天赋差,掌握比较慢的学生,教师不能只是批评,这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多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及教育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敏感性,让学生快速地成长与进步。此外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学生的寓教于乐,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化、形象化的特点,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使音乐教学顺利开展,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其实是很简单的。一旦学生形成了创新性思维,不仅有助于音乐教学的学习,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创造以想象力作为基础,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才能够为创新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实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与提升。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实物、图片等手段,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想象,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比如在学习《玩具兵进行曲》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大阅兵的视频,学生们会被大阅兵的场面所深深吸引,学生看得十分有兴致,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让学生依据音乐的内容与情绪进行自由的想象,比如玩具走方队、拿枪等,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以及提示下,让学生进行想象创作,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会提高,能够想象创造出很多的动作和情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三、以歌曲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强化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歌曲作为案例和范本,在指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歌曲形式进行模仿创作表演,充分发挥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其开动脑筋,大胆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比如在学习《对鲜花》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编写歌词,学生的积极性会比较高,愿意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够编出更多歌词,并指导学生进行演唱,如有学生利用牵牛花、满天星等花进行创作,牵牛花像大喇叭,满天星像天空中的闪亮的星星,按照课本中的歌词形式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更容易记忆,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再如学习《动物说话》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模仿其它小动物的声音,并唱一唱,让学生自己编写歌词,通过编写创作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创新思维能力
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挖掘,并且有助于学生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在学习《敲起我的小木鼓》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乐曲运用自己的肢体进行乐曲内容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佤族的鼓乐风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想法,更好地认识音乐作品。与此同时,在音乐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特殊的乐器,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从而形成不同的乐曲,在乐曲演奏中让学生摆动身体、挥舞双臂等,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的创作灵感得以激发。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学生的思维变化,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提高对音乐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合作互动中提升学生的潜在能力。总之,小学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开展音乐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提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深入思考和研究,能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强化创新思维。
作者:邵荣 单位:江苏阜宁县实验小学
- 上一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论文7篇
- 下一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困境及对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