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材编配探析
时间:2022-06-13 02:48:28
导语:小学音乐教材编配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谱面分析
任何音乐的制作和编配都要建立在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编配歌曲前,首先应该对谱面进行认真分析。谱面的分析过程为:了解乐曲创作背景确定风格,熟悉旋律、编配和声,分析歌曲结构。
1、了解创作背景,确定乐曲风格。利用网络,检索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容,能够帮助我们确定作品的风格,甚至还要查阅作者的简介。常见的儿童歌曲风格有:咏念性风格、进行曲风格、舞蹈性风格、抒情性风格等等。童谣风格是类似说唱和表现各种生活情趣的儿童歌曲,多以民族小打乐器为主要伴奏方式,模拟边拍手边按节奏咏念的形式。咏念内容多为合辙压韵的童谣或古诗词。北京童谣《打花巴掌》(二上一单元)《谜语童谣》(二下五单元)《看大戏》(六单元)、《小儿垂钓》(三上六单元)就属于此类。进行曲原为军队中整步伐、壮军威、鼓士气的队列音乐,往往给人以朝气蓬勃、情绪激昂的感觉。此类风格的歌曲通常强弱分明、节拍规整、结构方正。速度一般为中速或稍快,节拍一般是2/4、4/4拍子等。《火车开啦》(二上四单元)属于此类。舞蹈性风格歌曲在儿童歌曲中最为常见。其主要特点就是生动活泼,自身带有很强的律动感,结构相对规整,有特定的节奏音型。常用的节拍有2/4、3/4、4/4、3/8、6/8拍子等。速度一般为中速稍快或者快速,表现欢快、轻松愉快的气氛。《小乌鸦爱妈妈》(二上二单元)、《报春》(二下一单元)和《白鸽》(三上三单元)和属于此类。抒情性风格歌曲气息宽广、激昂,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自由舒展,富于表现情感上的细腻变化。速度多为中速或者慢速。《草原上》(二上六单元)《、箫》(二下七单元)和《游子吟》(三上五单元)等都属于此类。
2、熟悉旋律,编配和声。确定作品风格后,开始进入歌曲和声编配了。和声是建立在旋律基础上的,能够给音乐增加发展的动力和迷人的色彩。儿童歌曲的和声编配以增加动力的功能性和声(I,IV,V)为主,少量用到色彩性和声做装饰,色彩性和声可以使歌曲生动活泼,更具可听性。和声层可以由多种乐器担任,每种乐器演奏的节奏音型要与歌曲的情绪相吻合。例如《白鸽(》三上三单元),歌曲的整体情绪是活泼有朝气的,C大调,和声全部为功能性编配。和声层由马林巴、吉他两种乐器担任,马林巴以富有弹性地八分与十六分音符承担了旋律和和声的双重任务,吉他的扫弦则承担了填充内声部的作用。
3、歌曲结构分析。对歌曲结构进行分析也是我们制作儿童歌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决定歌曲伴奏的配器方式。儿童歌曲通常以情绪作为结构划分依据,主要有两种结构:(1)统一性结构:整体情绪一致或递进。譬如云南哈尼族民歌《其多列》(二上五单元)就是统一性结构,歌曲分为三段,那么就意味着三段之间的配器方式可以统一不变,原样重复三遍即可。(2)对比性结构:有两个(或更多)段落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情绪结构较为简单,多为统一性结构,几乎没有对比性结构。但是,为了增加示范歌曲的趣味性与变化性,我们可以在情绪统一的基础上,根据歌词,同样的旋律灵活运用不同的配器方式来增加情绪变化。如《白云》(二上四单元)在示范歌曲中进行了四遍重复,但是二、四两遍的配器与其他两遍相比是有变化的,改变主奏乐器与添加副旋律等等都是常用手法。
二、伴奏编配
在伴奏编配中,如何使儿童歌曲形象鲜明,充满童趣?笔者认为,在编配中有以下常用手法:
1、拟物音色的应用:儿童歌曲中经常出现具体的物品形象:小鸟、火车等等。我们要尽量选用类似的音色和设计巧妙的音型来模拟他们。如在《报春》中单簧管断奏和主旋律吉他用对答的形式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注意单簧管声部的前倚音节奏型,它很好的加强了歌曲的跳跃性与活泼情绪(图1)。《火车开啦》中用军鼓和电吉他的十六分音符快速演奏来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图2)等等。
2、象征性造型音色应用:有些物品本身没有声音,我们就要用特定的音色和音型为它们造型,用声音来象征它们。如《小鞋匠》中用小打乐器象征敲鞋叮叮咚咚的声音,注意体会小打乐器的声像③是在左右不停的变化的,造成打击乐到处都是的感觉,极大的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白云》中用电子梦幻笛来象征白云,用竖琴演奏分解和弦琶音来象征风声(图3),且竖琴的音量也是在变化的,仿佛感觉风也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了,白云在天上走走停停。
3、情绪渲染音色的应用:有些歌曲需要营造某种情绪,我们可以用时尚的电子音色来渲染,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如《草原上》用电子吹管类音色来营造宽广、安静悠扬的草原氛围。《我们唱歌做游戏》中运用电贝司的演奏来渲染快乐的情绪,时尚感十足。《火车开啦》中用电子合成音色来渲染火车的动感。编配时还应注意节奏部分尽量简单,要少切分、少附点。制作合成的伴奏要带上主旋律,前奏进入主歌部分要有明确的点或音响标志,便于儿童跟唱。我们还可以利用自动编配软件如Bandinabox,与Garageband或Logic等软件素材库中各种模板、Loop等来帮助我们编配,可以拓展我们的创作思路,提高编配的效率。
三、录音
录音需要在具有隔音的专业录音棚进行,避免收录到不必要的噪音。音乐教材的范唱录音要请到与书目年级相仿的小学生进行录唱。具体人数6-8人为宜,但最好不要少于6人,这样便于录音时对他们进行分组。男女人数尽量要求平衡。
1、录音制式。儿童歌曲演唱形式多为齐唱或轮唱,人声要求要有群感。录音制式具体为:AB制式,两只话筒间距为40-60cm,都为心型指向。
2、加倍录音。儿童歌曲人声录音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声音单薄、发“散”、不集中。解决这个问题在于两点:一是加倍录音的次数,二是声像的摆位。为了保证人声的厚实度,儿童歌曲的最好有8名儿童,分为两组,每组各4人,至少录3遍;如果有6名人,两边各3人,至少录4遍。每一轨都要提前调试,保证电平饱满但不失真。更为重要的是,要合理布局轨道相位,使得各个方位都有分布,如图4:
3、伴奏移调。在录音前,有时我们自己会突然发现导出的伴奏调太高或者太低,超出了儿童的演唱音域。如果不能调整,人声录音将无法进行。这时,我们只
需要在音频轨道里插入移调效果器对导出的伴奏进行移调即可解决。笔者常用的是Waves效果器里的SoundShifterPitch(图5),音质几乎没有损失。调节Semitones(半音)参数即可。
四、合成
合成是把人声和伴奏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示范文件。合成的要求是以艺术性为前提,人声清晰圆润,伴奏饱满,各要素之间要保持平衡。主要在于各类音频效果器的调制与使用:
1、压缩器。合成经常遇到人声音量出不来、忽大忽小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用到压缩器。通常我们给所有人声轨道插入压缩器:Waves的C1。主要调节三个参数,Threshold(门限)、Ratio(压缩比)和Output(输出)。调节这三个参数可以使得人声饱满、音量平均。如图6:
2、混响器。为了合成时有最大的创作空间,录音棚多数为强吸声环境。因此录制出来的人声多为干声,几乎没有混响,听上去显得干涩且不圆润。这时我们要给所有人声轨道添加混响器,给人声制造一个空间。添加混响效果器的方法与其他效果器不同,要把所有人声轨道统一发送给一轨辅助轨(AUX轨),在辅助轨上插入混响器。调制后的人声应圆润透彻而且具有温暖感。主要调节参数:混响时间和发送量。
3、均衡器。合成中经常会出现人声闷、没有光泽、清晰度不够导致语义不清楚的现象,这时需要通过施加均衡器来改变。从2KHz左右开始适当提升高频(图8)。注意只需要在部分人声轨道进行EQ调整即可达到目的,不需要对所有人声轨道施加EQ,以免高频及总体电平过量。调整后的人声应明亮且清晰。
4、限制器。在合成过程中,电平过载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我们经常要使用限制器来对电平进行限制。因笔者使用的是Logic平台,在分轨上限制电平时,我会插入Logic平台自带的限制器:Dynamics-Limiter(图9)。在总线上限制电平时,可在总线上插入Waves的L2(图10),使得总电平不超过0dB。
五、结语
优秀的“教材范唱歌曲”是当代音乐教学中必要的辅助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真实可感的音乐音响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培养孩子们的情趣以及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其情感体验,陶冶其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伴侣”,善于利用它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对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组织生动的音乐课实践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马继超工作单位: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 上一篇: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作的思考
- 下一篇:基层工会维权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