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思考10篇

时间:2022-06-13 11:30:51

导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思考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思考10篇

第一篇

一、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深入了解目前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主体、时间、内容、方式方法、过程、效果、标准等,分析其中的变化与不足之处,并对这些变化和不足所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为促进学生音乐学习、改进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教师更有效地制定评价方案提供依据,为教育者建构完善的音乐评价体系提供基点。

二、设计与实施

本文在对有关小学音乐学习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研究思路与实施方法,分别从九个维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效果、评价的标准)设计了《小学音乐学习评价》学生问卷调查表,相应的也从八个维度(评价的认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结果及评价的反思),设计了《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教师访谈提纲,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统计收集了有关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数据与文字资料,其中对教师进行访谈的文字资料作为质性研究资料,进一步充实数据研究的结果。样本主要从某重点小学随机抽取了120名4-6年级的学生,人数分布为四、五、六年级各40人,其中男女各半,共计120人。通过对120名学生进行《小学音乐学习评价》问卷调查,对其授课教师进行个案访谈,收集相应的数据。再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下面将呈现对数据χ2检验后的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中涉及的维度———评价的必要性、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时间、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方法、评价的过程、评价的效果及评价的标准九个维度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评价的必要性

根据问卷中学生在音乐学习评价必要性方面的选择情况,对必要性选择的数据分别进行三种情况(很有必要—可评可不评—没有必要)的分析,X2检验结果见表1。表1的χ2检验结果表明,在有无必要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时,120名被试中有76人(63.3%)选择很有必要进行音乐学习评价;有41人(34.2%)选择中立可评价可不评价;只有3人,占总人数的2.5%选择另外一个极端,表明没有必要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对这三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显示卡方检验十分显著,χ2=6.650a,p<0.001。这说明,几乎所有被试都认为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进行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评价的目的

根据学生对学习评价目的的选择情况,对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目的的数据分别进行4种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2。表2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目的的数据分析注:*p<0.05;**p<0.01;***p<0.001表2结果表明,120名被试中有59名(49.2%)被试选择音乐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关注优点与不足,进而发展音乐能力;有40名(33.3%)的被试选择评价的目的是了解潜能、激发兴趣;而只有占很小比例(5.8%)和(11.7%)的被试选择教师评价的目的是选拔特长生和发现不足督促学习。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评的目的旨在关注学生的发展,而并非功利性的选拔特长生或一味地注重学习,与此同时χ2=57.533a***,p<0.001,显示选项之间的差异达到了十分显著的水平。

3、评价的主体

根据学生对学习评价主体中现有评价人员和希望评价人员的选择情况,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主体的数据分别进行5种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3。在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中,现实生活中对学生音乐评价的主体人员主要是教师,频率78次,占到总体的65.0%,虽然也有同学之间的互评,但是只占到27次即22.5%,而家长、自己以及其他人参与评价的比率更是为数甚微,同时卡方检验的结果显示差异极其显著,可见教师在小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而与此相应的,关于学生希望参与评价的主体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希望的评价主体中同学和家长的频率有明显的上升,居于前两位。所占比例分别是39(32.5%)、29(24.2%),希望自己可以参与评价的愿望也比较强烈,而教师的比例有所下降。数据可以反映出在现实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面前,学生更期望评价的主体可以实现教师、家长、自身以及同伴的多元化多网互评形式。

4、评价的时间及内容

从学生对学习评价的时间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在所涉及问题的选择情况中,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时间和内容的数据分别进行5种情况的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4。表4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考评,其比例相当高占到总体的87.5%,而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每单元结束时的评价可谓微乎其微。卡方检验的结果为p=<0.001,差异极其显著。说明在每学期结束时教师的评价以绝对的优势占据音乐教学评价的主导。关于评价所注重的内容,我们从表4中也可以分析出来,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表现力、音乐学习态度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培养,三者的比例分别占到39.2%、30.0%、19.2%,且卡方检验差异显著。说明教师注重的评价内容有很大的转变,从以往的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转变到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学习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新课改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主要表现在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在评价中要求尊重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表现力、想象力与创造力。

5、评价的方式方法

根据学生在音乐学习评价方式方法中的选择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数据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5。从表5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中主要采用演唱或表演为主和按需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其相应的比例分别是47.5%、25.8%,且选项间的卡方检验显著,说明教师在对学生音乐学习中的评价方法也趋向多元化。针对有些同学说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上音乐课的说法,笔者也对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5%达到显著水平的学生不赞同这一说法,也有相当一部分(19.2%)学生对此观点持说不清楚的状态。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不难看出,持不赞同这一观点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评价方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持赞同观点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形式普通、单一、没有兴趣、课程本身也很无趣。接着比较一下表5中第4、5点的评价工具,教师使用的评价工具最多的是现场表演,而学生希望的考评方式也是现场唱歌表演,由此看来,与有所规限的评价形式相比,学生更喜欢自由、自主、能够凸显自身特长的评价方式。

6、评价的过程

根据学生在音乐评价过程对自己表现的选择情况,对2个问题分别进行了三种情况的统计,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数据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6。从表6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当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88%的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19%的学生没有什么感觉,13%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或有被监督的感觉。不难看出,在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在评价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表现是愉悦的,这说明被试所在的学校音乐学习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身心愉悦地感知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也有一少部分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或被监督的情绪,这说明统一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个体的心理特征及性格爱好,运用多元多样的评价方法,使被评价者不至于产生厌恶、排斥的感觉,否则,所谓的评价只是面子工程,效果可能是适得其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多元智能理论在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因此在问题2的结果中可见,当学生对一段音乐进行解释时88.3%的学生肯定教师是主张多种解释的,而非以往的必须要和教师说的一致。说明教师在音乐评价的过程中,不论成熟与否,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

7、评价的效果

根据学生对音乐评价效果中4个问题的选择情况,进行数据统计,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效果进行分析,χ2检验结果见表7。表7的分析结果表明,问题1中学生认为音乐测验或考试的分数能够反映自己学习的真实情况的占32.5%,认为可以反映一部分的占62.5%,还有5.0%的学生认为测验或考试的分数根本不能反映自身学习的真实情况。问题2中,在音乐考评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吗?79.2%的学生认为可以充分展示,20.8%的学生认为不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问题3中56.7%的学生认为教师只了解一点自己的音乐特长,29.2%的学生认为教师完全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还有14.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不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从问题4中得出,46.7%的学生认为音乐考评对自己的音乐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45.0%的学生认为,只有少许的指导作用,而也有少许比例的学生认为没有指导作用或不知道有没有作用。可见,有大部分学生认为音乐测验或考试分数不能够完全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对自己音乐特长的了解也不全面,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样导致评价的结果不能有效可靠地反映学生的自身情况。

8、评价的标准

根据学生对教师所使用的音乐评价标准的了解与参与制定情况,设计了2个问题进行选择,进而对选择情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如表8。表8的结果显示,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占到50.0%,而当问及学生是否参与了评价标准制定的时候,有59.2%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综合两个评价项目中关于评价标准的调查,表明学生很少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也没有对评价的标准作一个详细的解释,这样才导致学生对自己评价的标准认识不清。

四、讨论及反思

从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小学音乐评价的现状主要呈现如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第一,小学音乐学习的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对学生音乐评价的主体人员是教师,频率78次,占到总体的65.0%,其他主体虽然也有参与,但是参与评价的比率特别低,可见教师在小学音乐学习评价中的绝对主体地位。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来看,评价主体应该多元化,这样可以避免评价的单一与不确定性,而对于学生自身的情况,教师了解的不一定是全面的,家长、自己和同伴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了解可能比教师更全、系统。因此家长、同伴、自身也应该作为评价的必要主体。而且正如学生所望,在现实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形式面前,学生更希望评价的主体可以多元化。即教师、家长、自己、同伴都可以参与进来,且占有一定的比重,真正实现教师、家长、自身以及同伴的多元化多网评价形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真切、公平、全面。

第二,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时间不灵活,对过程性评价重视不够,且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教师主要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其比例相当高占到总体的87.5%,而在学习过程中以及每单元结束时的过程性评价往往被忽视,这样极易陷入片面化的误区。作为教师不应该只重视结果,而应该将学生放在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初始状态以及之后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转变都应该纳入教师评价考量的范围。因此,在评价的时间选择上就不应该局限在学期末,而应随着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时动态地给予评价。

第三,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内容开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关于评价所注重的内容,从表4中可以分析出,教师更加注重音乐表现力、音乐学习态度和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培养。说明小学音乐教师在评价内容上,从以往的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转变到注重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的学习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根据对音乐教师的个案访谈,新课改对他们的影响特别大,不仅扭转了以往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而且将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评价中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用发现的眼光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第四,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过程趋于常态化数据显示,当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88%的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也存在19%的学生没有什么感觉,13%的学生感觉紧张、害怕或有被监督的感觉。不难看出,在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大部分学生的心理表现并非像我们之前所了解的紧张害怕,而是基本趋于常态化。这说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更多地融入了情境化与人性化的元素,这样被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松心情,从容地面对测验或考试,在音乐中轻松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也有少部分的学生在评价时表现出紧张、害怕或被监督的情绪,这也正好说明了人各有异,爱好与利弊皆不相同,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和规则要求学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关注到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创设常态化的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展示自我风采。

第五,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效果缺乏时效性关于评价的效果,认为仅可以反映一部分的占总人数的62.5%,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测验或考试的分数根本不能反映自身学习的真实情况。因为56.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完全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特长,有14.2%的学生则认为教师不了解自己的音乐特长。所以在只了解一点或不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评价的效果缺乏时效性。对于缺乏时效性的评价,相应的指导也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了。而音乐学习评价的效果是帮助学生分析和诊断音乐学习的现状、充分挖掘学生音乐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小学生音乐学习的时效性,是促进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有利保障。因此,学生学习评价的好坏,可以让学生意识到音乐学习是否具有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进而影响音乐学习的兴趣。

第六,小学音乐学习评价标准的公开透明性尚不足从50.0%的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的结果来看,学生对于所谓的评价标准缺乏了解。也因为有59.2%的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可以明了地看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对评价标准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那么出现学生不太清楚教师用什么标准来评价自己就很容易理解了。学生作为被评价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标准的制定,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想法和因素。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会对标准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公开透明的。总结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实境况,显而易见,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过程中目标、方式方法、评价主体、内容和时间、评价的标准存在单一化的现象,不能够针对个性差异,提供有效的评价;评价的效果不理想,表现在对学生的指导作用不够具体明确,缺乏时效性;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还存在紧张害怕的心理,教师应该注重常态化的评价,注重调试学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关于小学音乐学习评价的研究之路还很漫长,我们要潜心对音乐评价进行研究,建构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音乐学习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作者:刘彦江工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第二篇

一、对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认识

通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系统中,使其与小学音乐教学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有机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共同为完成小学音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即: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与小学音乐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全面深层次解析、梳理、化解与原有音乐教学形式、方法、手段、环境的矛盾:改变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生成新的教与学环境与方式的一个抛弃旧的、发扬优秀的、推陈出新的变革过程。

二、影响整合的基本因素探索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的整合相关因素较多,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深化了认识。

1.根本地转变教育观念

实行整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转变教育观念,需要融入素质教育和主体性教育思想,树立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媒体观、评价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角色应由原来的教唱,转变成为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地位应由原来处于被动学唱,转变成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媒体应由原来作为教师教的辅助工具转变成学生学习音乐的工具,教学方法由原来的单纯教唱,转变成“情景创设”、“主动欣赏感受”、“协作学习”和“自主建构意义”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教学评价应由原来唱歌考试,转变成综合音乐素质的分项观察、调查、考核、测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教学模式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构建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2.信息化处理教学内容

实行整合,音乐教学内容应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充分地再现出来,并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活动过程。我们通过对音乐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让音乐教材内容多媒体化、情景化;并从姊妹艺术、边缘学科中挖掘,体现音乐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抓好了适应音乐素质教育的知识、技术、能力目标的重新定位,以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为前提,设计了学习主题,确定了新的教学策略、过程、结构,特别是创设了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的新型音乐学习环境,建构了促进学生欣赏、探讨、学创、表演音乐的良好氛围。如,在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时,在运用录音让学生抽象感受音乐和展开自由想像的基础上,再结合音乐运用多媒体再现音乐情境,营造音乐气氛,使学生随着音乐旋律的推进,感受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喜悦画面,并与自己的抽象感受和想像相比较,促进感受、想像的进一步深化和思维的多元化,更好地把握音乐形象,促进了学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3.打造新型教与学方式

实行整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①重新认识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新认识人类学习活动的内在规律,教的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与同伴、与教师交流互动学习,建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②培养了基于情景创设的音乐教学策略,抓好了基于“学”的环境系统的设计,根据音乐教学活动主题,创设适宜的真实的音乐艺术情景,展现鲜明、完美的音乐艺术形象,建构了生动、丰富、有效的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③搞好了教与学活动方式的设计,采取“三个结合”,即集中教学、小组协作学习、个别学习相结合;视、唱、奏、听、赏、创、演相结合:坐、站、律动、表演的动与静相结合,建构了学习音乐的情景化、多样化、立体化空间。

三、基于整合环境的教学模式

我们经过研究实践,建构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的新的教学模式——基于情景创设的小学音乐“欣赏一表演”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理论、音乐学习理论以及教学设计、模式设计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和学习资源支持下,形成的小学音乐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之间较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模式的结构流程是“欣赏一探讨一学创—表演”四步。模式的四步流程贯穿了学生体验音乐的不同进程,体现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不同阶段。

1.欣赏

学生在多媒体创设情景的支持下,通过听、看、想律动等形式,初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此时,教师提出适当问题,作好诱导,使学生在浓厚兴趣中有指向有目的地主动聆听、主动思考,对音乐内容形成感性认识和初始表象,对音乐形象有梗概把握,激发学生进一步自主探讨音乐的兴趣。

2.探讨

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或小组讨论提出问题或对老师所提问题作答,使学生自主深入地理解音乐、研究音乐、建构新知,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这里,既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又体现了合作学习、研究学习。

3.学创

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单元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个人或分组自主设计选择表演(处理)音乐的形式,并进行创编练。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时的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参与其中。

4.表演

学生(有时和教师一起)将学创的结果展示出来,在表演中再体验音乐,深化欣赏,感受成功,树立自信心,形成教学高潮。小学音乐“欣赏一表演”教学模式融入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双主性”特色,又发挥了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强大功能,教学中,教师角色发生转变,学生地位发生转变,教学过程发生转变,媒体作用发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发生转变,课堂信息量增多,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充分展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学科整合带来的良好教育效益。

作者:陈太香工作单位:江苏省太仓市荣文学校

第三篇

一、视听结合

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具体直观。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在组织教学时,尽量借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幻灯片、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其欣赏兴趣,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中来。在欣赏《小青蛙》时,采用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出示夜色茫茫的田野,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地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在绿色的田野里歌唱、欢舞的情景。这样有效地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了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让学生边看“动画片”边欣赏音乐,既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又有利于了解作品内容。又如有一堂欣赏《野蜂飞舞》的课,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静静的听,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画笔把它画下来。学生听后,伴随着音乐马上画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的作品出来了,他们有的画了一群蜜蜂在百花丛中飞舞,有的画的是蜜蜂在蜂箱中飞舞,还有一个同学画的是一个小孩把马蜂窝捅了,马蜂满天飞舞等等。每一张图画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再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二、动听结合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着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做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有些音乐作品具有叙事性,让学生在音乐故事中进入角色去欣赏作品,对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有很大的帮助。如在学习《可爱的一家》一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成“爷爷、爸爸、妈妈、姐姐、妹妹、哥哥、弟弟”,让学生在这种亲情的交流中,去感受家的爱,从而更进一步加深对家的理解,对爱的理解。音乐可以用舞蹈来表现,音乐与舞蹈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亲密无间。舞蹈失去音乐也会变得索然无味。教材中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编创舞蹈,表现作品的内容与情绪。再如《牧民之歌》,男生可以学骑马、甩鞭的动作,表现牧民骑着马在大草原上驰骋。女生可以跳起优美的蒙古族舞蹈,把欢腾的草原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在开心的舞蹈中感受了音乐作品的内涵,消除了他们对欣赏课的乏味感,从而喜欢上音乐欣赏课。

三、联想与创造结合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里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把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写下来。例如,欣赏口笛演奏曲《苗岭的早晨》,在听音乐时要求学生把他们听音乐时的感受和想象用文字写出来,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篇短文,只要能表达出你对音乐的感受就行了。初听乐曲之后,学生感受了口笛所表现的优美意境,反复聆听之后,学生的即兴作文也出炉了。有同学写到:“天亮了,苗岭的景色依稀可辨,小鸟在树上吱吱的歌唱,人们从睡梦中醒来,伴着小鸟的歌声开始了他们新的一天。”音乐的美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说明他们已感受到了音乐表现。再如欣赏《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曲家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音乐欣赏教学三结合,仅仅是笔者近几年音乐教学的一点体会,虽然收到了一些效果,但还尚待进一步实践完善。总之,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

作者:林展兴工作单位: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英才小学

第四篇

一、通晓歌曲大概,便于学生理解

我们在学习一首新的歌曲之时往往要对这首歌曲先有一定的了解,这时老师通常使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先聆听这首歌曲,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这首歌曲的大概印象,但一般有经验的音乐教师都会知道,单凭听力去听歌曲而达到熟悉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使这首歌曲在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但在实际的演唱中也会出现相差甚远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自己的音乐水平有限,无法使脑海中的音高与现实中的音高相统一等,这时就需要老师教习试唱的方法来达到让学生通晓歌曲的目的,因为试唱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学生在试唱的过程中,耳朵会听到自己所发出的声音,这时他(她)能够与正确的音乐旋律进行比对,进而改正自己错误的地方,能够让学生对歌曲的认知更加准确,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

二、简单模仿,便于歌曲的学习

试唱的过程其实并不是老师真正意义上的去教习歌曲,它所在的时间段大致应该在老师教习唱歌之前,它是一个让学生在聆听完歌曲并对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后再继续深入学习的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具体实践发现不足之处与错误的地方,并可以在记忆中记录下来,等到真正跟老师学习唱歌时再逐一比对,然后再把不对的地方改正,这显然是更加便于歌曲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加快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趣味性大,便于学生喜爱音乐

其实,整个试唱的过程是非常有趣的,学生通过试唱不仅可以测试自己的音准度,还可以相互之间进行小范围的比赛,如果一个学生的音高特别精准那么就是赢家,这种带有小小竞争意识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进取心,进而为了把歌曲学好一定会更加认真地听讲,这样可谓是一举两得。小学音乐中的试唱是学唱歌曲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握好这个环节,教学歌曲才会变得游刃有余,学生也会变得更为有兴趣,所以,老师应该牢牢把握这一环节,争取把课堂变得更加灵活,让教学变得更加严谨!

作者:刘志敏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清河镇中心小学

第五篇

音乐是活动性、实践性的过程。无论是音乐表演还是音乐欣赏,其实都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对于音乐美的感知、鉴赏、理解和表现必须通过亲身感受体验才能实现。重视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认真研究教材及经典作品,是搞好节奏意识教学的基础。小学低年级以《数鸭子》为例,乐曲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节奏拍打,二是演唱部分。第一部分首先是对节奏的模仿和理解部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久地集中在抽象呆板的节奏符号上,只有利用有趣的、形象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有效地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生活中形象鲜明的声音,变成生动有趣的节奏训练,让善于模仿的儿童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将:X%X%|XX%X|念成:ga%ga|gaga%ga|同时加上拍手训练,让学生把节奏练习结合在生活里,在节奏意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拍击手、肩、臂、腰、脚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产生不同节奏,请学生把节奏像照镜子一样重复一遍,把单项活动变成多项活动,既丰富节奏内涵,又增强趣味性。又如:××%%××|×%××|×-||拍手拍膝盖踏脚打肩拍手。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充分利用和融会舞蹈、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增强艺术欣赏效果,是改善音乐节奏意识课堂的有效途径。学生的兴趣广泛,但不能持久;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却又不愿意下工夫学习。他们只对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学,基本上处于不自觉的、被动的学习阶段。音乐节奏意识教学的内容,涉及各种音型、长短,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相关的艺术形式增强节奏意识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学效果,并利用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实践能力。一是在节奏意识教学中运用舞蹈的这种艺术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节奏的理解。比如《新疆是个好地方》这首歌曲中感受新疆民歌ו×××|×××|的舞蹈性节奏及手鼓×××××的固定伴奏音型,引导学生把歌曲演唱形式中的固定节奏音型弄清楚、搞明白,并请某些同学随着歌声起舞,随着节奏律动,在“耳闻”、“目睹”、“歌舞”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连绵不断的天山山脉、宽广清澈的塔里木河、吐鲁番的香甜葡萄,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人的纵情欢唱,让学生在体验新疆特色节奏的同时,大大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二是在音乐节奏教学过程中,运用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使学生的听觉、感知节奏意识得到增强。戏曲分类颇多,曲调婉转,跳度很大,节奏相对较复杂。比如教学小学十册中“欣赏京韵”中选自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都有一课红亮的心》,节奏较难掌握,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唱,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节奏意识的潜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京剧中慢长锤的念法:呛切台切|呛切台切|。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将情、景、音乐、节奏交融在一起,学生在感受作品所描绘的情景时就有了更深的节奏意识体会。同时在自由探索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充分运用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实施节奏意识的教学。

音乐节奏意识教学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要培养良好的节奏意识能力,需要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步形成。首先,在小学音乐节奏意识教学中节拍感是帮助学生理解节奏、组织节奏、表现节奏的重要手段。比如学生学习一首曲子时,都要做出节拍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分辨乐曲的拍号。教师应让学生感受节拍的特点,分辨乐曲的拍号,然后要求学生拍谱子中的强拍,如:2/4X0|X0|X0|X0|强拍指双手敲击,空拍双手摊开。接着要求学生拍谱子的弱拍,如:2/40X|0X|0X|0X|空拍休止符双手摊开,弱拍手指点击手心。强拍(包含次强拍时)如:4/4XXXXX|XXXXX|双手击掌强拍,次强拍左右手分别拍腿。练习强拍后的后半拍,如:谱子4/4030020|030020|拍成4/40X00X0|0X00X0|后半拍双手击掌。经常做以上节拍练习,增强学生节拍律动的认识和理解,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节拍感,而且能培养学生完整听辩乐曲的好习惯。其次,在训练节奏感时,我们要循序渐进。节奏结构千百万化,但是只要掌握技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练习就不难掌握。我们可用以下几个步骤解决。步骤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未组合的节奏。如:3/4XXXX———然后让学生听老师击拍或者口读来辨别,根据拍号划分节奏。也可以变换各种组合形式,加强对学生节奏变化的反映,提高对不同节奏的组合、感受和记忆能力。步骤二: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进行节奏组合的散板式音调时,让学生根据拍号、听琴划出节奏和小节线,练习时候对于同音调可以多种节奏形式出现,通过训练增强节奏的组合能力。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能性又有整体性的学科。音乐节奏意识教学兼顾了以上内容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节奏意识培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可以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结合节奏意识中“教”与“学”的桥梁,可以有效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时间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特点。

作者:王佳工作单位:临海小学

第六篇

一、歌曲中调号内容

在音乐中,经常会用到的调号共有十五种,包括七种降调、七个升调和一个基本调组成。七种降调有bA调、bB调、bC调、bD调、bE调、F调、bG调。七种升调有A调、B调、#C调、D调、G调、E调、#F调。一个基本调为C调。每个调都会有调号,在音乐教学中要快速的教授和识别这些调号,要让学生能通过规律来顺利记住。音乐教师要需找出降调和升调的特点,在降调中BEADGCF的顺序是一个逐渐降低的过程,在升调中正好相反FCGDAEB逐渐升高。同时需要特别注意降调中向下数纯五度音和升调的向上数纯五度音。了解这些调号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和应用这些调号[2]。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调号的学习都是比较死板,而且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掌握和记住调号的非常少,都是学完也就忘了。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对于调号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对学生在音符的掌握上还是在以后对音乐的欣赏和了解中,调号的准确把握是尤为关键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效和准确理解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调号的教学方法

1、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决定着学生对这门课程掌握的多少,通过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兴趣,加强歌曲调号的教学研究,对于学生顺利了解和读懂调号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不一样,不同年龄段对不同形式的音乐都存在差异,所以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年龄层次,对不同歌曲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号教学的思路要不同。同时教师要根据学校的音乐乐器等条件,规划不同的教学方式,可以先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兴趣,再根据适当时机教授歌曲的调号知识。这不仅加强学生对课程的爱好,而且能更好的掌握调号的学习。调号的教学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教学形式来反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活跃课堂氛围,学习更加的高效。

2、口诀记忆法学习歌曲调号。在提高了学上对音乐可的兴趣后,要真正让学生理解懂得歌曲调号的内容还要采取一些教学方法,其中口诀记忆法是歌曲调号教学中的最简便方法,也是学生学习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主要是把歌曲调号分成几组,编成通俗易懂、节奏简单的儿歌或者顺口溜,让小学学生记忆。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对于调号的理解还不是很完全和很透彻,通过儿歌及顺口溜的形式能让其深刻记忆,以便随着年龄增加而不断的理解歌曲的调号。儿歌或顺口溜的方式例如,降调:一将F二降B、三降E来四降A、五降D后六降G,第七降号是降C。这种方式简洁明了,小学生便于记忆[2]。

3、升四降三数手指法学习歌曲调号。小学生对于调号学习的另一种方法是升四降三数手指的方法,这便于学生能随时随刻的利用手指来了解调号的内容。下面通过对升调学习的例子来反映这种学习方法,把一只手的手掌面向自己,伸出四只手指,依照小指头、无名指、中指和食指的顺序把歌曲升调号依次定位C、D、E、F,轮到G时再回到数小指,循环一圈数,数到小指的调号就是升记号,此时G是一个升记号,再接着数A、B、C、D,到D时又是两个升记号,依次数四个指头,可以记住升调号[3]。依照这种方法降调号采用三个指头进行,从而就能快捷的学习歌曲调号。

三、总结

歌曲的调号,作为音乐的组成部分,是音乐准确把握的一个关键。对于小学学生在音乐上的学习,虽然对音乐调号善不能完全理解,但对于年龄的增长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加强,调号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音乐学习氛围,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活跃课堂气氛来增加学生调号的学习,把调号学习的口诀记忆法和升四降三数手指法让学生掌握。为下步对音量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打下扎实基础。本文介绍小学音乐调号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调号内容的把握,研究歌曲调号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思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和加强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作者:郑殷工作单位:福建省福州市达明小学

第七篇

一、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针对班级强调动态化管理,它是在明确目的的要求下,音乐教师通过对一些措施和手段的采用,与全班同学一起对班级资源实行控制、协调、组织、计划,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组织管理过程。在小学教学中,班级管理状况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课程教学质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班级管理也是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班级管理中音乐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专业能力,才能保障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但在我国小学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却时常存在一些各种各样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小学班级管理水平,使小学班级管理出现低程度、低效化管理。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独断专行、有偏有倚,管理缺乏民主和活力等。对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得出,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素养不强难以对班级管理各方面的需求做出充分的满足是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水平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及能力素养。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有效的赢得班级学生的信服和敬佩,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亲和力及魅力外,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班级管理及教学能力,学习吸纳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并且音乐教师还要对其所教授的专业有着较深的造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教学思想才能够很好的展现出来。具体来说,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内容上,加强对于专业性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在深度上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对其所教授科目的内容从整体上进行透彻而深入的了解,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探索课程发展前景。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还要不断的提升其自身的班级管理能力,通过对班级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为班级制定出合理的管理目标,倡导学生参与管理,与学生一起来完善班级管理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加强小学音乐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加强小学音乐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水平较高的社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小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其想象力和模仿能力都较强,而小学音乐教师是最接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人,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成长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小学音乐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不仅要高于普通任课教师,在为学生“解惑”、“授业”的同时,还要担负起“传道”的重任,将一些做人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音乐教师教师应注重在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方面,对自身进行提高。其次,要求小学音乐教师教师要具有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精神。小学音乐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与其他普通老师相比,音乐教师要将更多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学生身上。这是因为,作为统筹管理一个班级的音乐教师来说,其工作职责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了管理、育人、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如若不能将大量的精力都注入到对学生无私奉献中,是难以担负起音乐教师这一工作重任的。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就要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能够在工作中默默的为学生付出。最后,新课改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具备与时展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包括现代育人观、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等。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工作中树立起科学的、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观。

作者:罗鑫工作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中心校

第八篇

一、让充分的课前准备成为有效教学的基础

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提倡开发利用教学资源,而教材是教学资源中非常重要的。要想提高音乐课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研究文本并充分理解,整合教学目标,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确定教学的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哪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会构成挑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策略以便帮助学生解决可能遇到的困难;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给学生,让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个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所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让发挥学生主体性成为有效教学的前提

现代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教学格局,音乐教学不再局限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三、让恰当的教学方法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也会被深深感染,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

2.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

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课堂评价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四、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入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们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体验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竞赛等形式,丰富学生的音乐实践经验,从而教会学生将音乐融汇到生活当中,让丰富的实践能力成为有效教学的保障。总之在新课改的教育形势下,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付出努力。

作者:康乐工作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第五小学

第九篇

1现状分析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接触的多为优秀的儿歌、地方民歌、世界名曲、器乐曲等,对流行歌曲领域涉入甚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流行音乐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如今流行音乐能适应时展的步伐,与最时尚、最流行的物质紧密相连,很受大众的欢迎,学生在生活中能很自然地接触到流行歌曲,一些优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励志的流行歌曲正被小学生喜爱和传唱,小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影响,甚至有学生提出建议,希望在音乐课中开展流行歌曲演唱会,以个人和组合的方式大胆轻松地演唱自己喜欢和自己编排的流行歌曲,可见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吸引力。

2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有时,我在课堂中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留点时间,给学生很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表演,增加能动的空间和乐趣,从中得到放松与享受。有的学生会上台弹奏钢琴、电子琴;有的学生会跳上一段赏心悦目的舞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上台深情地演唱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此时,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演唱作品把好健康、积极向上的关,切忌让一些低俗的音乐或不适合儿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音乐进入课堂)。一次,一个班上成绩落后,受学生冷眼的学生有机会上台表演,他胆怯的低着头上了“舞台”,我给他竖起大拇指,鼓励他认真表演,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行,于是,他抬起头,紧握拳头,投入地演唱着一首动漫电影《赛尔号》的主题曲,即当下流行音乐歌手张杰演唱的《这里是传奇的赛尔号》,只见他不时地挥动着拳头,表演非常投入,演唱到最后,同学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一起唱起来,随即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也许是他第一次得到全班同学的表扬,他激动的眼神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乐开了花的他深深地给我和同学们鞠了一躬,蹦蹦跳跳地回到座位上端正地坐着认真地听起课来。这次流行音乐的展示活动,大大激发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获得了审美愉悦体验,在音乐中找到了乐趣所在,并在以后的各科学习中,他改变很大,能大胆举手发言,展示自我,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鼓舞。可见,优秀的流行音乐也有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自信心的有利作用。

2.2教育思想、净化心灵

思想教育是一项专门的具有特殊性的教育工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在学校,每一门学科都有教育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的义务和责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充分运用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特点,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自强、自立等,将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在一次音乐拓展教学活动中,为了能让学生感受到大爱的力量,让学生拥有一颗博爱之心,我便有效地利用了流行歌曲的魅力,将这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大家知道,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中华儿女们至今不能忘怀,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用各种方式帮助受灾群众度过难关,一首首优秀的励志的音乐作品相继问世。如著名音乐人、歌手韩红演唱的《天亮了》就很震撼学生的心灵。当学生了解音乐背景之后,再静心听这首音乐,看到地震的残忍场面,听到歌手诠释的音乐高潮部分:“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时,孩子们自发的手手相牵,全体起立深情演唱,用无形的歌声为汶川地震中受灾群众加油呐喊,我们都被这深情的歌声所感动,泪水沾满了双眼,我想,此时孩子们小小的心灵一定受到了触动,已经深刻领悟到了大爱无边的道理。因此,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以其生动性、通俗易懂性,在拉近它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审美距离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对人的教育功能。

2.3拓宽视野、陶冶情操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新程标准》的四个教学领域中,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排在音乐教学领域的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它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在大量吸收中外音乐经典作品的同时,能学习感受和鉴赏一些优秀的,对少儿有益的流行音乐声乐、器乐作品,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流行歌曲具有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等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和传唱,如动听的《隐形的翅膀》《左手右手》《萤火虫》;励志的《怒放的生命》《向前闯》《我要飞得更高》;亲切的《吉祥三宝》《爸爸去哪儿》等等都是学生超喜爱的流行歌曲,对于这些流行歌曲的感受和鉴赏,不但适应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而且拓宽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视野,让学生在流行音乐中感受到很多古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作品中不一样的音乐精髓,身心更加愉悦,轻松自在。

3结语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流行音乐作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其审美功能、教育功能是不容忽视的。想一想,在我们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真不能单一的强调高雅音乐、古典音乐,而忽视了流行音乐对于小学生的影响力,而我们音乐教师则更不要片面地贬义地理解流行歌曲,排斥流行歌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而是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深入挖掘和筛选更多优秀的励志的流行歌曲,充分发挥这些流行歌曲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有利作用,尽量弥补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环境严重脱节的现象,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

作者:梅丽工作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鸡公岭小学

第十篇

一、柯达伊简介

柯达伊是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1882年柯达伊出生于布达佩斯,他成长在一个有着良好艺术修养的家庭,从小接受各种音乐的熏陶,学习并精通多种器乐的演奏。从中学时代起,柯达伊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1905年,柯达伊开始去匈牙利各地收集民谣,由此,他渐渐发觉需要通过改善歌唱的品质、训练优秀的音乐教师来提升匈牙利人民的音乐水准。1925年,柯达伊在一系列的文章和演讲当中,阐述了他自己的音乐教育观点,并且他开始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来针对青少年音乐教育进行研究。1929年,他决定让音乐成为教育课程的一部分。在他的努力和倡导之下,音乐课终于成为了匈牙利各类学校的重要课程之一。柯达伊去世于1967年3月6日,他将自己的学识无私的传授给后人,培养了很多杰出的音乐人才。柯达伊音乐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都是十分明确,他坚持让音乐属于每个人。

二、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特点

柯达伊一直不断借鉴外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再结合本国的实际,使柯达伊教学法在短短几年迅速成长为世界三大教育体系之一。他的音乐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歌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柯达伊认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音乐,都应该让他们先从歌唱开始。人声是最自然最容易掌握的音乐,因此歌唱是大家共同参与、容易掌握的音乐活动,我认为也是普及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歌唱可以让孩子们有效的掌握、提高节奏,速度,律动感,情感处理等能力。

(二)民族音乐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柯达伊的音乐教育观念中注重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认为,学校应该结合民族和地域教育为主。学习民族音乐不仅是对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还是音乐教育良好的素材。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理解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团结精神,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和表现力。柯达伊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为他在匈牙利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柯达伊教学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赋予趣味的游戏形式,形式多样的表演为特色,是一套快乐的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调唱名法:又称移动DO唱名法,使孩子能够很清晰的知道音程关系,并且能够随时转调,帮助孩子们准确掌握识谱,音准等能力。

2.节奏读法:节奏读法就是用某个词给节奏配上音响效果,在去掉音高关系的时候,便于读出节奏中每个音的时值,各个不同时值的节奏都有一个相对的名称。同时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律动感,是音乐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3.字母谱:就是在音相对应的位置写出唱名的第一个字母。对于刚接触音乐、接触五线谱的孩子起到有效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孩子们认识音程关系、建立调式音阶等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乐谱,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轻松。字母谱只需让孩子们熟悉的掌握七个音的唱名即可。

4.手势:柯达伊手势包括七个基本音级。通过柯达伊形象的手势使抽象的音高更加直观和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在这训练活动中,不需要任何乐器的伴奏,只需要让孩子们集中精神注意老师的手势,在脑海中想着音高与嘴型,把音准确的唱出来。手势让音变得更具体化,形成了一种视觉效果,通过直观的手势变化来进行音乐。由于音符不同,手势自然也不同,再配合不同的位置,让孩子们对于音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使得学生对音符和相对音高都产生了一定的联想,让他们觉得这并不困难,不会对其产生排斥心理。

5.固定音名唱法:每个音都用其固定音名来唱,这与首调唱名法是截然不同的。学钢琴的同学很多都是固定音高,他们的音很准确。

三、柯达伊教学法在世界的发展

柯达伊教学法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影响力。1964年在布达佩斯国际音乐教育大会中柯达伊当选为学生会的主席。第一个引进柯达伊教学法的国家是爱沙尼亚。在亚洲,日本是第二个以会员的形式加入柯达伊学会的国家。还有在加拿大,柯达伊教学法已经成为师范学院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柯达伊把毕生的经历都放在了研究教育事业上,都奉献给了振兴民族音乐上。

四、柯达伊教学法在我国推广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深入改革,国内音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内容及其水平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国许多音乐前辈在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引进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学法有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经过长年的探索和研究,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教师有意无意的在教学中运用到柯达伊教学方法。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科书,其中有些内容借鉴了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歌唱是不需要任何经济条件的限制,可以让每一个人都享受音乐,能够实现柯达伊教育思想“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的原则。其次,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音乐文化。民族音乐的教育是柯达伊教育思想的核心。我国的民族音乐种例如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社会风貌、地理环境等,把民族音乐运用到教学当中去,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音乐风格。最后,从古至今我国很多音乐都运用的是“五声音阶”,这与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五声音阶”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柯达伊教育体系对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启示

第一,我们要重视并普及儿童音乐教育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童年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若能接受良好的音乐文化教育,就有可能培养出一个音乐家。音乐学习应当从小开始,处在6-1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能力是非常强,此时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反映灵敏,模仿能力强,让他们接受科学、系统、快乐带有趣味的音乐启蒙教育,对他们今后的音乐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应当注重本民族的音乐教育。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重西洋音乐,轻民族音乐”的现象,长此以往下去,我们民族的音乐特色会消失。

第三,柯达伊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最适合不过了。其中柯达伊手势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准确的把握音高。柯达伊教学法是快乐的教学法,能让学生们在学习音乐教学上可以感受到愉悦的心情。音乐教学中一定要运用适合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比那些生搬硬套按照音乐理论、逻辑顺序进行教学的效果要好的多。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循序渐进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综上所述,柯达伊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使音乐感染每一个人,这一理论对我们进一步明确适合我国国情教学方法具有重要启示。学习和借鉴柯达伊教育体系,就必须摆脱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研究世界上各种先进的教学法,学习其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更要研究如何为我所用。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习先进教学法,并且要把其精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同时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有效的提高小学音乐教育和全民音乐素养。事实证明,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推行柯达伊教学法非常必要,相信总有一天,歌唱会是我们每一个人运用自如的美丽语言。

作者:郭倩工作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