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25 03:35:19
导语: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小教专业承担着培养具有深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这一职责。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类课程体系对发展小教专业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也对其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取得小学数学教师职业资格证具有保障作用。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知识
现阶段我国培养小学教师的院校主要有两类:一是师范类本科院校;二是高职专科院校(包括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校和含于职业技术学院的初等教育院系)。两类培养机构均设立小学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小教专业),分别培养本、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其中,有些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分学科方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有些院校则分为文科、理科方向;而有些院校不分方向,培养全科教师[1]。高职院校因学制为三年,小教专业一般不分学科方向,开设课程门类比较多,加之小教专业大多数学生高考时为文科生,数学知识基础普遍较弱。基于上述原因,高职小教专业开设数学类课程的现状为:有些院校几乎不开数学类课程,有些虽开数学类课程,但门类少、结构不合理、时段不恰当的问题较为突出,致使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源头上存在着学科严重失衡的弊端。这与国家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发展方向存在着较大的偏差,也使该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学生后续发展和招考就业。破解这一困扰高职小教专业发展的难题,需要从课程设置这个根本上去解决。鉴于高职小教专业承担培养具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这一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小教专业数学类课程的设置,建构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符合学生实际的数学课程体系是当务之急。本文提出对该专业数学课程体系建构的方案,以期引发同行共同研究。
1体系构建
1.1背景分析
2014年3月,教育部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要求“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随后,国家启动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经过专家团队的努力,建构了三个维度、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素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于2016年9月正式。这一框架的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核心素养已成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2018年年初,凝练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数学核心素养(MathematicalKeyLiteracy,MKL)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3]。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已全面进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作为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师教育机构顺应这一教育变革,全面系统研读国家最新的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的时代背景和国家标准,落实新时代核心素养视域下职前教师的培养成为各级教师教育院校重大而又紧迫的课题和任务。未来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储备充足的本体性知识———数学知识,又要拥有丰富的条件性知识———数学学科教学知识(Mathemat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MPCK),也就是“关于数学内容‘教学化的知识”,它是数学教师独有的专业知识领域,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成分。基于“MKL+MPCK”两个维度的价值取向,建构高职小教专业数学类课程体系,补齐人才培养的短板,按照国家人才培养规格培养合格小学教师,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基础教育培养后备力量。
1.2制订方案
精心研读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重要文献资料,厘清相关概念,把握理论体系和实质,为本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进一步调查研究分析小教专业学生的数学现状及发展需求,通过2016~2018级三级学生写的“酸甜苦辣话数学”“集思广益谈教学”“回望数学抒心声”,反馈了有关数学课程和教学方面的诸多信息,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拟定课程方案奠定了良好基础。听取毕业生、小学数学教师和研究小学教育的专家对于开设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获取信息的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准确全面的支持信息。2019年8月,在前几年扎实试验的基础上,经过课题组成员集体讨论、周密思考,拟定了《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设置方案》,并在2019级小教专业学生中正式实施。主要内容如下。1.2.1课程设置的原则(1)强化课程的综合性增设“高等数学”,该课程既包括通常的一元微积分知识,也包括概率统计初步、线性代数简介、数学文化等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深刻理解小学数学内容提供高观点,也为学生就业、深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平台。“小学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由原“初等数论”与“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整合而成,减少了交叉,实现两门课程的高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既包括“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也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这些内容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训练了主要的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为教师资格证面试、招考试讲奠定基础。(2)强化课程的连贯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统筹安排高职三年的数学类课程,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从学生一进校顺着高中数学的基础,大一就接着学习“高等数学”,再到大二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小学数学教学法”,一直到大三的“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解题研究”等,保持对数学的学习不间断。(3)强化课程的选择性根据“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要求,完善课程选修机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既有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的通识修养课“高等数学”、专业基础课“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数学思想方法”、专业核心课“小学数学教学法”这四门课程,又有为准备当小学数学教师的部分学生而开设的专业拓展课“小学数学研究”“小学数学解题研究”还有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而开设的选修课“数学建模”。1.2.2课程安排表课程安排如表1所示。
2初步成效
从2018年年初开始,针对我院小教专业的实际,按照“调整课程,精选教材,改进教法”的思路逐步展开,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各方面反馈较好。在已学完全部数学课程的2016~2018级学生写的学后感“回望数学抒心声”中,大多数学生对开设的课程比较满意,学生毕业时教师资格证(小学数学)的获取率稳步提升,从2015级的16.5%到2016级的23.7%再到2017级的31.7%。由此可见,数学类课程的科学设置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作用,对其数学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以及取得职业资格证具有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梁贯成.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刘红祥 朱明侠 郭小菊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 下一篇:新媒体时代漫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