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2-23 10:12:39
导语:书籍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当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的要么收到书籍实用功能的限制,创意思路打不开,要么单纯的追求怪异而没有和书籍内容想协调,创意流于表面上的标新立异。如何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意设计既能被大众接受,又能令人耳目一新。
本文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先学后教、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与社会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工厂实践等多种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在书籍设计课程教学当中,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触:书籍设计涵盖了多门课程的综合内容,版式设计、字体设计、印刷设计、插图设计等,在教授当中既要考虑到书籍的实用功能性,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创意创造的表现和鼓励。学生在老师的这些要求和限制下,很难放开手脚和思维,并且在通常72或64课时下要完成一本书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学生往往各种细节不能仔细推敲,最后应付了事。最后的作业中加入各种花里胡哨的装饰、单纯的追求怪异而没有和书籍内容想协调,创意流于表面上的标新立异。老师们看到这么一摞书籍设计的作业,既感到可笑也同时感到无奈。这单纯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或者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上不适合?我认为书籍设计的教学过程应该重新进行安排、教学模式应该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一、先学后教
书籍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东西,但是我在最初介绍书籍结构、材料等表面日常可见的知识时,学生仍然一脸茫然,像新鲜事物一样。其实是大家在看书时只注意文字内容,不曾注意到书籍设计的相关问题,如果一上课先进行市场调研与考察并不合适,学生并不知道需要注意看些什么,而如果先大量的讲授专业知识不结合市场调查,往往学生又没有直观的感受。并且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研究的能力,在枯燥的课堂讲授中学生会出现烦躁、听不进去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首先讲一下书籍的结构、装订方法、材料等,然后通过对书籍调研,了解市场情况、消费者对书籍的认识和选择情况、精装书籍的构造、纸张等,从课程内容的几个方面对各类书籍的装帧设计进行思考。其次,考察不同书籍的形态带来的书籍翻阅的感受,然后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意产品在创意产业的发展,感受现代书籍设计的新理念。这个环节是自学的过程,我认为也是必须的环节。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这是他们发展的内在动力。但这需要教师去唤醒、引导和调动。在先学后教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水平不同的问题,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等。启发学生创意思维的潜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书籍的装帧、插图、制作、成型的设计表现能力。
二、创新思维方法训练
在书籍装帧设计教学中,引导学生具有更加开阔的的思维,培养学生突破常规、训练学生思维创新的方法,是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学生普遍习惯于用常态逻辑思维方式看待要设计的内容和思考问题,总是拿出脑海中已看见过的千百遍的影像去设计书籍,缺乏有效的开拓新思维的方法。为了快速解决学生思维创新训练问题,让学生用草图、文字快速记录下来最初的灵感,再经过肯定→否定→再肯定的过程,不断地提问自己可不可以把现有的单个元素增加?删减?重复?倒置?局部替换?材料替换?等等问题,来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在草图上不断用联想、推理、添加新的想法内容,并把单一的图形进行延展和变化,将自己想法在反复变化中进一步完善。并用“图文”的方式快速记录自己构想过程的训练,以此可以快速展现思维发展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突破习惯性的束缚,在思维方向上进行指导。在训练中,组织学生互相观摩作品,并相互提出问题,用别人的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打开学生固有的模式。
三、个性化发展
受传统书籍阅读观念和对设计的认识以及经济成本的影响,书籍装帧的课程以前较重视书籍的版面设计,而忽视了书籍的整体艺术形态设计。在目录、书脊、书口、页码等的细节中也缺乏设计感,随着人们情感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已经不能满足旧有的书籍形式和传统的书籍审美习惯,人们渴望见到更加具有创新理念、造型奇特的书籍设计形式。通过设计者个人独特的设计语言,展现独特的性格、爱好、审美等,来表现书籍的内容,并通过材料、工艺等进行耳目一新的设计和不断的尝试,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书籍形态。诚然,鼓励学生发挥个人想象力,天马行空地设计造型夸张、奇特的概念书的确可以开拓其创造性思维,但过于追求“怪异”的形态便失去了书籍的本质。设计的宗旨还是以人为本,书籍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传递信息。不能因为一味追求新奇而造成阅读困难,在书籍装帧设计中还是要追求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在学生作品中,教师经常看到这种极易走向形式主义,而忽视了设计最初本质的情况。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化的同时,要有内容、有本质、避免浮夸和做作,达到真正具有全新视觉冲击力的概念书籍作品。
四、举办学生作品展和读书会
进行师生间和与受众群的互动。目前,高等院校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大多还是停留在校内课堂讲解和练习,相对忽略了与社会消费群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展览中的交流作用等等。因此,建立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开放式、立体化教学模式非常有必要,例如在儿童书籍设计教学中,我们把做好的书籍放到附近的幼儿园里,让孩子自由的选择阅读,学生可以在旁边观看小朋友的阅读反映,并和小朋友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里感受和喜好。这种直接感受自己的作品在受众群体阅读中的反映和喜好程度的互动环节,非常有利于学生设计创作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设计思维能力。适应大众读者的心理精神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在课程结束后,在校园中举办课程作品展览,一方面使作者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在互相观摩的同时也进行了自我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可以给予评价和指导,避免了任课老师指导的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对学生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五、印刷工厂实践
对于印刷工艺和材料的知识只是在课堂上传授是纸上谈兵,远远不够,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深刻体会,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设计与工艺的脱节。只有想法,却不考虑制作的可行性和成本的预算,设计就只能停留在电脑里而没有真正的实施意义。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工厂实践学习,了解书籍装帧设计与印刷工艺的关系,了解现代印刷工艺的发展现状,了解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状况。这些都会启发学生在书籍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深切感知印刷工艺也是书籍设计表现的重要载体。这类工厂实践课程作为书籍装帧设计课程有效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可见,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与社会接轨的教学模式新思路。
六、结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了先学后教、创新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学与社会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开放式多样性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意思维的发展水平,这种多样化、立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们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对于只在课堂上书本上谈设计思维创意来的更加实际和可行。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很多实际的社会经验和实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设计操作能力。
作者:郑海蓉 位: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 上一篇:环保设备公司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 下一篇:集团公司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