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最优化模式分析

时间:2022-12-21 11:18:50

导语: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最优化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最优化模式分析

1构建面向就业的专业设置

我校开设园艺、计算机、会计等9个专业,从近几年的招生来看,就读我校学生主要集中在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专业,其他专业较冷门,而幼儿教育专业近年及未来几年需求量较大,但是学校没有开设。造成这种情况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市场观念,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为更好地实现“就业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当今社会掌握机电设备安装和维护的专业人员的需求和要求的特点、知识、能力和质量,在访问一些著名的企业和许多机电专家后,我们做了一个对象为机电设备制造商、销售和维修方近200多人,涉及40多家公司厂企,包括高、中、基层领导和所有员工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机电公司劳动需求,各种机械和电气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招聘员工的基本要求是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是大多数企业的首选对象。为此,2012年我校适当调整专业,以会计、机电设备安装和维修、制冷和空调运行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四个专业作为核心专业拟重点扶持,同时针对我县生源的要求,2015年拟新增幼儿教育专业或者寻求与城市学校合作办学,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2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模块式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核心。每个专业课程、训练直接关系到学生直接上岗和后续发展。我们借鉴他校实践经验,大胆将课程体系整合成基础教育课模块、专业核心课模块、专业课拓展模块三大模块。根据“必须”、“足够好”优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工作过程,对就业的原则,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研究,第二学期结束时为初级证书作为起点,然后为中级证书,毕业前实现双证书教育。对于第一学期新生,我们选择基础教育模块学习,穿插计算机、英语、语文、德育之类的公共课,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基础。第二学期开始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学习各种各样的理论、技能和设备维护,掌握各种技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技能培训。学生确认符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一个专业(或更多)方向上努力完成任务,根据需求选择技术的工作过程,并通过实际的设计问题,巩固理论知识,实现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学习。培养学生专注运用知识促使任务完成的能力,而不是专注于知识的记忆习惯,并强调学生的具体的、完整的、全面的工作,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促使专业的增长,与此同时,专业能力的形成造就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在第三年,学生到企业实践。由学校教师驻厂管理。

3建立就业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主要参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和上海通用青年培训课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学习过程中,在项目教学方法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为目标,采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用手、心和大脑学习。在专业技能方面,事务能力和社会均衡发展,一改以往教师讲知识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行为导向教学策略支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这一模型,我们首先为每个课程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制定可行的基本要求并明确定义。让学生记录项目完成后的过程,让学生自我评估。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分为几组,和其中一组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坐标空间。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独立设计规划和实施工作,遇到问题互相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会感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评估阶段,我们设计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定量评价每一个学生,每一次的形式完成项目评估、确定评估结果。让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团队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广泛讨论,寻求解决方案,并最终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训练后,学生们掌握了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沟通和协调能力,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4深化改革专业课教学,建构适合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的最优化模式

4.1传统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上,往往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老师只要按照大纲完成教材上课任务,照本宣科,考查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也只是考查书本知识,没有实践操作考核。而传统会计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会计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准备课程、如何准备报告,但在使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业务和会计的问题上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只是掌握一些简单的账务处理和工作方法,缺乏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不强,不能满足企业的工作要求。

2)其次,课程的设置内容重复、过于理论化。如传统会计专业课程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存在许多重复的教学内容。我校会计专业作为一个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计税基础”和“经济法”等系统教学的专业,因老师之间缺乏沟通,不同的教师使用不同的教科书往往浪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会计教材的设置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适应,一些课程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围,且课程本身实用性不强,导致毕业后基本用不到课程中的知识内容。

4.2专业课程教学最优化实验与研究措施

我们围绕就业为导向,根据岗位所需的能力提高质量,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教学实施模式,提升就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建立一个结合行业和教育的长效机制。

1)坚持“需要”“足够用”的原则整合专业课程。即在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条件下保证必修课程,突出发展方向的专业课程“纯”“活”,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根据各个专业结构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区域,建立全面的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一是核心课程。比如机电专业主要有机械制图等8门核心课程,空调制冷专业有电工基础等7门核心课程,电子电器专业有电子技能等8门核心课程,而会计专业有会计核算等9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用于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技能。二是限选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及知识范围,使其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广泛地从社会和经济的角度处理问题。三是调试课程,主要开设心理学、礼仪学、德育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及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如何使用知识去处理企业纷繁的事务。

2)以就业为导向清晰定位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能胜任技术应用、智能操作和普通技能工作岗位的初级“蓝领”,实现就业岗位的重心“下移”,比如会计专业则以培养审计、统计、收银员为主,满足劳动力市场的客观需求。努力培养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抓住实践教学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一是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具体通过三种方式:一是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压缩理论课,比例可以控制在1:1甚至2:1,有效地使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培训缩短调整时间的过程;二是实践类课程公开、独立检查;三是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训练,提倡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突出学生自己操作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快速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但要注意防止模仿。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我校现建立4个校外实训基地,有玉林市之荣板业有限公司、广西春茂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及光明机械厂及广西汽牛机械公司,二年级学生第二学期到合作企业实习,由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理论与技能学习,学生接受的是一种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学生职业实践的工作经验增多,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了解岗位的社会属性。同时2013年学校投资在县城设点成立一间修理店,对外承领家电等维修业务,派2名专业老师轮班坐镇指导学生,并另派1名老师专门负责管理,制冷空调、机电及电子专业学生二年级学生轮班到店进行维修实践或上门服务,这真实的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我们2011级空调制冷班及2012级机电专业学生在三年级顶岗实习阶段非常受工厂的欢迎。二是整合教学结构。我们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技能教室,要求科任老师转变教学观念,采用更现代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模式融入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仿真实训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展示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交互式教学切切实实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究、操作、实习、主动感悟、内化,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主体性和老师主导性两者的交融整合,以形成教学生多方面正确发展的良好态势。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资格考试。资格证是学生职场的敲门砖,这些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主动联系相关资源部门提供必要的帮助,组织学生参加取得初级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实践证明。参加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有很大帮助,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效果初见端倪,二年级学生参加资格证书考试报考率达到75%,通过率达到82%。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一直是世界上各国所探索的教育模式,我们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找寻更适合我校职业教学和学生就业的方法,这也是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方向。

作者:周静惠 单位:广西兴业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