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中普通话推广问题研究
时间:2022-12-21 11:09:27
导语:学校教学中普通话推广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普通话的基本构成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使我国的政治、文化以及经济更加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的顺利建设,把汉族的共同语言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并进行广泛的推广,从而形成了普通话。因此,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言,大力推行普通话具有现实的意义,这对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交流与统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普通话推广历程及意义
(一)普通话推广历程
我国的推普工作是从1955年开始的。1955年10月,相继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通过了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议。张奚若和罗常培、吕叔湘分别作的《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的专题报告,对有关问题的讨论进行了总结。1956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以副总理为主任委员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2月6日,国务院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对全国的推广普通话作了全面部署,并明确要求各省市也应成立推广普通话委员会。1958年1月,总理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报告,确定了我国当前的文字改革任务,阐明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政策。同年2月,主席指出:“一切干部要学普通话。”与此同时,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也要求“积极推广普通话”,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热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使用统一的语言,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更成了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1986年国家把普通话推广列入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第一要务,1992年对普通话的推广进行确定,不断强化政府行为,把普及的范围进行扩大,使全民的普通话应用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并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二)普通话推广的意义
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共同语言。语言是各个民族之间交流和维系感情的纽带,普通话的推广进一步的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从政治层面来看,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统一的普通话推广使在官方场合和正式的交流中有统一的规范用语,他使上传下达、使彼此的正常沟通成为可能,能很好地促进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都有其现实意义;从经济的层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袁商品的流通需求加大,商业交往日益的紧密,对统一大市场的需求也日益的迫切,普通话的推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企业在交流中引进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有利于人才在地区间的流动,有利于员工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了员工的企业适应性,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随着今天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提升中国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促进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输出,已经迫在眉睫,普通话的推广将进一步的加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的影响力,促进文化事业的长足进步。
三、普通话推广基地
推广普通话,学校、党政机关、广播电视和公共服务行业是四个重要的领域,其中学校的基础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普及普通话和提高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水平的根本途径。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劳动者和人才,就要注意其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需从娃娃开始抓起,从小培养娃娃们说普通话的习惯,使其在孩童时代就树立起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文规定小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就是说小学语文教育阶段要教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学会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表达意思;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在小学普通话教学应认真贯彻和实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有关这方面的精神与规定,使儿童掌握其终身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对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所形成的普通话能力进行巩固,并纠正其错误的地方,如发音,用词等等。同时,中学阶段是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形成的语言能力并使之继续发展提高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必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学语文教学要注意巩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的汉语拼音,并运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初中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同时逐步提高学生自由交谈的普通话水平。高等院校是国家的重要的教育基地,对社会语言文字状况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进入高等院校后,更应当对学生在中小阶段形成的语言能力进行强化和保持,为形成学校系统的推广普通话的良性循环作出贡献,为学校发挥其在推普工作中的基础作用作出贡献。
四、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一直以来,我国的小学生一入学就要先学一段时间的汉语拼音,然后在应用所学的汉语拼音去学汉字,目前全国多数学校选用的语文教材就是这样编写的。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然而,现今存在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或按26个字母在英语字母表中的名称去读,或按字母在声母表和韵母表中的名称去读。其原因为有不少的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字母表中字母的汉语拼音读法,或根本不知道《汉语拼音方案》中的26个拉丁字母还有字母表名称。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一方面绝大多数小学没有按法定名称去读;另一方面,原定的字母表中的名称又没有宣布失去法定效力,这样做也完成不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既定的总目标,自然也没有真正发挥出学校在推普工作中基础作用。因此,必须克服这一误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就要学好《汉语拼音方案》,必须教会学生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二)重外语轻母语
长期以来,大学生重外语轻母语,母语运用中错别字多、用词不当、语法不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国家语委《语文建设》杂志社为配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开展,在相关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下,举办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作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大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同时,还应当积极建立有利于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推普工作的社团活动,如演讲与口才学会等。在大力倡导培养国际化人才,期待着新世纪的人才能精通多门外语的同时,还应当保持和提高其最根本的母语意识与母语素养。
(三)一切为了测试,抑制了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
当前,激发高校师范院校生学习普通话的动力主要还是实用目的即普通话等级测试。通过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应等级就拿不到教师资格证。受实用动机的驱使,师范院校把普通话教学的着眼点一味放在测试上,而忽略了普通话交际能力的培养,多数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缺乏正确的认识,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导致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不足,普遍存在着“学了不用,测后不管”和“教学”“测试”与“应用”脱节的现象。因此,围绕测试通过后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
五、结语
综上所述,普通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它不仅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适应语言的发展。要认识到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性,要提高每个民族和地区人们的普通话水平,协调好普通话与各地方言的交流和沟通。要实现“下个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的目标,离不开学校在推普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形成学校系统的推广普通话的良好循环,加快实现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服务。
作者:刘慧 李玺 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文法系 赣州市水南小学
- 上一篇:民生资金任务进展及政策落实情况汇报
- 下一篇:加强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