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02-12 03:06:18
导语: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讨论课的分类
讨论课的研究者对于讨论课做了一些分类,比如阎丽杰做了如下四种分类:第一种方式是自由讨论.教师事先不布置问题,只让学生有思想准备,自己寻找问题和资料.学生的自由讨论有一定范围.第二种讨论方式是有题目地讨论问题.教师事先布置好问题,事先告诉同学们,让学生看书查资料,做好充分准备.第三种讨论方式是分伙以辩论赛的形式讨论.在讨论问题过程中,对同一个问题出现不同的两派,这样可以分伙以辩论赛的形式讨论.第四种讨论方式是按座次发言讨论.这种讨论方式的优点是讨论范围广泛,各自畅所欲言,尤其是让胆量小的同学有发言的机会.其缺点是讨论场面不热烈,准备好的想发言的同学受限制.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将讨论课分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以教师为中心的讨论,教师是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讨论主要以学生为主,问题和议论也更多地向着学生而非老师.熊华军将讨论课分成“放任”型讨论课、“控制”型讨论课“、问题”型讨论课.宋杰,给出了讨论课的四种方式,一、智力竞赛式.二、分组推荐式.三、抽签答题式.四、演讲答辩式.以之可以将讨论课分为四类.总体上这些分类比较凌乱,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
2讨论课的设计有不少教学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对讨论课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孙民介绍了台湾老师的一种做法,每轮课有四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讨论篇目由教师选定,然后学生在图书馆里借助各种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提出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就共性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随时点拨.然后,学生再回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形成小论文.第二次举行讨论便是观点的交锋.课下学生修改论文,教师把论文成绩记录在案,作为这一科的部分成绩.王彩玲将讨论课分为三段,一、讨论前的准备;二、讨论中的环节;三、讨论后的总结.孙民在汉语言文学课堂上做了尝试,他的总结是,首先选题得当,难易适中.其次,指导阅读要跟上.指导阅读的第二步,拟定讨论题.论课一般由科代表主持.这样,教师可专心听取发言,思考如何因势利导.教师可以随时点拨,但最后的总结却是至关重要的.总结要侧重在讨论的共性问题上,同时兼顾发言者的个性.要对发言者外在的缺失,如表述方式、举止仪表等方面加以指导.教师总结性的发言应富有启发性,建设性,前瞻性,切忌一味指责、批评,更不能讥讽嘲笑.樊端成与樊兰兴将讨论课设计成如下几个步骤:第一,精心选择和设计讨论题目.讨论题目的选择要遵循如下原则:(1)尽量选择既符合教学目的要求,又具有实际意义或一定的理论思考性的问题.(2)选择既对教师有意义,又对学生有意义,而且最好是学生能有机会提出新的答案的问题.讨论题目选择好之后,还要精心设计,一是尽量体现问题的民主性,设计出容易产生分歧引起争论的题目,为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在讨论中提高认识.二是尽量体现出问题答案的多面性,使学生在谈自己的感觉和理解时,不会存在怕答错的顾虑,做到畅所欲言.第二,布置讨论任务.布置讨论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资料,并要求他们写好讨论稿,必要时可考虑强调讨论成绩.第三,努力创造讨论中的民主气氛.一是直接为不主动讲话或插不上话的学生创造机会,二是分组讨论,让同学们自由组合.吴价宝从自己从事的工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个7个步骤的讨论课的操作方式:第一,精心选择课堂讨论的问题.问题一般应符合4个特征:一是问题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用在刀刃上.二是问题的争议性.被讨论的问题不应只有唯一的答案,应通过广泛而激烈的观点交锋,让学生自己作出正确的判断.三是问题的可发掘性.被讨论的问题应该通过学生查阅文献、开展调查来获取素材,不应是学生拍拍脑袋就能乱侃一通的话题.四是问题的兴趣性.第二,提前向学生下达任务第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辅助条件.包括向学生开出必要的参考文献、向学生提供社会调查单位及其联系方式等.第四,让学生提前进行团队学习和交流.具体做法是:(1)在下达任务时,既给每个学生下达又给学生自主组成的团队下达;(2)学生自主组成的学习团队,其规模一般不超过10人;(3)在课外,团队成员在团队内部进行充分交流,并写出团队讨论报告;(4)由团队成员推荐团队发言人,由其代表所在的团队成员在大会上进行公开交流.第五,大会交流,学生自评与互评.第六、教师作出高屋建瓴式的总结.第七,及时向学生互评成绩.雷安军在法学讨论课上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第一,精心设计题目.第二,分配题目.第三,主持讨论,循循善诱.这些讨论课的实践者和研究者,大都是从讨论课的实践中的时间序列来加以分析的,一般可以将之分为讨论前的准备,讨论中的主持,和讨论后的总结与反馈这几个环节.
3讨论课的实践
从现有文献来看,有一些老师对讨论课做了比较深入的个案研究,比如熊华军以武汉大学彭富春教授的课堂为例,分析了其“无原则的批判”式的讨论课的意义.另外讨论课也在诸多的学科专业上做了尝试,陈平雁等在医学统计学进行了讨论课的实验,赵瑞峰在邓小平理论这门课上做了讨论课的实验,朱峰在政治理论课上采用了讨论课的形式,赵德利等在写作课上采用了讨论课的形式,李颉在大学英语阅读课上尝试了讨论课的做法,雷安军在法学课上尝试了讨论课的做法,巫丽芸将讨论课运用到地理经济学的课程上.可以看出讨论课已经广泛地运用到诸多学科中来,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用得比自然科学要多一些.
4小结
讨论课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至今在教学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都还不够深入,缺乏人类学与统计实证主义等比较高水平的研究.这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开拓.
作者:王艳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 上一篇:儿科护理学教学策略分析
- 下一篇:多媒体在职校教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