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分析

时间:2022-08-26 03:07:36

导语:信息化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化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分析

一、传统钳工技能教学存在的问题

综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传统的钳工技能教学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学环境不够理想。钳工技能教学是一门基于实操的学科,大部分课程内容会涉及实际操作环节,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应该进行实际操作,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方可真正学好这门学科。虽然传统教学也不缺乏实操环境,但环境并不好,比如钳工室充斥着锉削、锯削、钻削、錾削等各种杂音,有的学生难免会“浑水摸鱼”,也很难静下心思考,更别提应用理论知识了,这种学习环境限制了钳工技能教学效率的提升。二是学习强度大。钳工实训课一般都是半天连堂上课,授课时间过长,学生体力消耗大,且容易产生倦怠心理。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不高。三是学生求知欲较低。钳工技能实操工具一般包括锯、錾子、锉刀、钻头等,在学生眼里,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操作工具,缺乏挑战性,自然也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过于基础的实训教学也无法满足高级技术的发展要求,不适合现代制造的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钳工教学实训中的助力作用

正是因为钳工技能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将信息技术融入钳工技能教学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以及笔者教学实际而言,信息技术对钳工技能教学主要有如下助力作用。第一,信息技术可以为钳工技能教学带来更多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利用互联网下载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既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同时也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展开线上交流,分享教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学生则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教师沟通和交流,及时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寻求帮助,从而提高自身学习效率。第二,信息技术用以支撑网上课程。比如微课、慕课等线上课堂教学形式,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路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大有裨益。例如针对钳工教学中重难点知识,我们可以直接将操作过程录制成一段微视频,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后退和快进,还可以倍数播放。这种网课的形式能够满足各个层次学生需要,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刀切”现象,同时还弱化了传统教师示范教学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第三,信息技术支撑多媒体教学。在钳工理论课上,我们可以播放钳工技术在高新科技中的应用新闻、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认识到钳工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实训课上,可以多媒体展示钳工实操步骤、模拟操作过程,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进行实际操作,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操效率,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四,信息技术推动智能车间发展。传统的机械操作主要依靠人,但智能车间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减少对人的依赖作用,减少操作环节,弱化操作难度。这既有利于教师管理实训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综上而言,信息技术引入钳工技能教学不仅有利于唤醒学生主动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钳工实训教学焕然一新。

三、信息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提升的建议

尽管信息技术对于钳工技能教学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但这都是建立在我们教师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下。鉴于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着手,真正提高信息技术在钳工技能教学中的助力作用。首先,创新教学模式。要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我们首先就要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水平。比如合理应用微课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用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微课则用于课后学习,指导学生预习、复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又比如合理应用互联网拓展学习资源,结合学生发展需要、教材内容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改进教学方案,丰富课程内容,牢牢结合市场需求去制定钳工教学实训内容。其次,开发模拟实训软件平台。钳工技能这门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训两大板块,针对实训内容,我们可以开发实训教学软件,利用学习软件实训在线教学,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进行钳工操作。利用软件也可以与企业开展合作,将企业生产线模拟仿真纳入在线教学课程中,使学生能够对先进的知识进行接触,这样就能够实现对信息化技术的高效利用。通过对钳工教学实训中的软件和硬件同时进行改进,就能培养出具备高技能水平的现代钳工。

四、结语

一言蔽之,信息技术是推动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一只手”,我们教师应该借助这只手,为学生建设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娟,王建忠.中职钳工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4):32-34.

[2]巫恒兵.提高钳工技能训练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7(8).

作者:虞国军 单位: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