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浅析
时间:2022-08-26 03:04:01
导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浅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针对职业教育而言,因为近些年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关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相关教育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呈现出招生人数多、教学内容创新速度快等特征。在职业教育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个内容繁多且教学内容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因为其中有许多的教学内容存在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特征,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策略
1引言
随着近些年职业教育的持续性发展,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问题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来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发展速度极快的专业,但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问题也显得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教育理念方面一直处于改变状态,教学计划、课程以及教学质量的管理等工作模式都在不断完善。
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相关问题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属于职业院校中服务类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均较强的教学课程,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如电子通讯、信息传输等。目前,许多的职业院校都坚持应用传统教育模式,也就是先开展理论教学,后开展实践性教学,但是这一种教学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主要问题不仅仅在于教学目标的单一性以及趣味性较差,同时还会导致学生的实践性能力与理论知识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1]。在校企合作理念之下,虽然课程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革创新,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1)结构问题。目前,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仍然存在教育结构方面的问题,部分学校刚开始便开展实践性教学,部分学校实践性教学内容过少,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培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脱节的基础上,学生对于部分非常基础的内容都存在明显的学习质量缺陷。(2)内容问题。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问题方面内容属于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虽然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许多课程得到了改进,但是整体来看,教学内容的创新进度并不快,许多教育内容仍然比较陈旧,主要是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作为基础进行教学,这一些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3)教师水平问题。在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之下,教师应更好地适应工与学两个环节,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只具备理论教育能力,在工学结合的同时实践性岗位操作方面的教学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3校企合作模式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结构改革。在以往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科类型课程为主,教学中知识逻辑属于教学核心,这一种教学方式显然与素质培养的教学需求之间存在相互违背的问题,目标并不符合实际需求[2]。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课程的改革方向内容主要是以结构改变为主,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作为核心,突出职业性的能力教育,此时便需要结合工学结合的基础理念,在教学中更好地突出模块化的专业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如图1所示。例如,在总共六个学期的教学中前两个学期开展基础知识与相关实训教学,第三、四学期开展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最后两个学期开展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教学。在组织课程内容的同时,需要以工作任务作为核心,结合相应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突出落实理论与实践性内容的统一,促使课程结构方面突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在毕业后的岗位适应力。3.2内容改革。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期间,内容需要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特征,以工作岗位的引入为原则,尽可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期间,应当从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为主,从岗位的任务领域、工作能力、素养需求等不同角度上急性教学,根据岗位的工作任务选择最佳的教学项目或模块[3]。在内容设计期间,需要结合主线内容与实践性内容两个方面,内容的设计需要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并强化技能训练这一内容,按照职业教育的需求强化校企合作特征。3.3实训环节改进。借助和企业的沟通交流,可以实现对专业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并将教学的关注点从以往的实验项目转变为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将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划分为多个知识点,并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实践性能力体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实践性教学项目支持,并基于不同教学环节与进度,突出基础型、提高型以及挑战型的教学。实训平台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的应用,充分展现实践性能力的培养系统化、连贯性,实训的平台设置和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匹配,可以有效满足不同类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例如认知实践课、课程设计、专业实训、应用科研实验等方面的能力。3.4教师团队的创建。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专业教师的整体人数并不多,其中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基本相当,但是其中只有约50%的教师具备高级职称,同时硕士以上教师的占比并不高。对于企业而言,其中兼职专业教育的教师中约有一半的教师具备技师职称,当前专任教师中每年确保2个月时间在企业中定岗,积累行业的实践性经验。企业中的将兼职教师每年需要有2次培训学习机会,这也是保障教师基础素质水平的关键。另外,根据核心课程的教学需求,根据专业的核心能力模块组件相应的教师团队,可以以研发类、市场类、工程类以及管理类四个方面内容为核心,将教师团队进行分组处理,并以每一个团队中保持1:1的专任、兼职教师比例,构建一个以高级职称教师作为导师、中级职称教师作为骨干以及多种学科背景下的综合性教学团队,保障整体教学质量。另外,在教师团队方面需要做好企业的双向挂职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师定期到企业中挂职定岗的工作模式,企业专家也可以直接到职业学校兼职并双向挂职,为学生提供教学帮助。企业方面需要主动接纳职业学校教师参与岗位实践,给予帮助与支持,并及时派遣专业、技术骨干以及高资历岗位员工到学校兼教,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实习实训为主,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能力。另外,基于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技术水平。在教育管理中可以充分应用校企合作,从不同角度上实现对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培养:(1)行业项目的定岗培训,以开发行业信息化项目的资源方式,促使教师和企业的科研人员一同参与项目的研发过程以及工程交付等不同环节,以实际的岗位与工作实现定岗培训;(2)校企合作工件科研团队,企业的工程师和教师可以一起承担科研项目,并以共同研发科研产品方式为主,提升教师的综合科研技术水平;(3)提升科研培训工作模式。针对高校的师资技术团队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管理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并借助企业的参与实现对师资力量科研管理培训,以暑假为主企业为教师提供科研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从而提升校企合作的综合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的教育理念之下,教育的实践性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较高的培养针对性,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实践性环节的引入,突出实训设备的开发或引入,高度重视实训类课程的开设,强化实训课程教学合理性以及教学任务的可执行性。除此之外,在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例如教学内容超出了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范围。此时便需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地调整、优化教学策略,以人才培养为目的,提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效性,真正为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文忠,张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8,23(1):63-65.
[2]石博雅,肖志涛,郭翠娟,等.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1(36):14-15.
[3]包东辉.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精品,2018,15(8):60.
作者:吴安静 单位:恩施州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微课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践应用
- 下一篇:信息化技术助力钳工技能教学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