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时间:2022-02-11 04:09:35

导语:问题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问题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由于该课程的理论知识烦琐抽象,内容的实践性又较强,使学生很难掌握和理解,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因此,如何高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合理地改革教学手段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的首要任务。其中,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则是方法之一。本文以《信息的获取》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为例,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并就其内涵、设计原则和应用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问题解决;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要不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模式着眼于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是否对课程学习具有指导和帮助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笔者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问题解决的内涵

问题解决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对学生知识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1]。其强调学生从学习或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从而取代机械被动式学习的不良现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整理资料、分析推理等方式整合有用的信息进行学习。以智能技术为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正享受着智能技术带来的方便,但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智能技术。因此,在《信息的获取》这一章节知识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和快乐外,还应设置大量的问题,提供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匹配的关键字和网址。例如,人工智能目前已经应用在了哪些领域,谈谈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看法,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去体验信息技术的意义,并使用搜索引擎去判断信息的价值。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原则

(一)问题要贴合实际。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快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二)问题要循序渐进。为了能够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步伐,应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对这些小问题的有效解决,逐步实现对大问题的解决。(三)问题要有开放性。追求唯一答案的封闭性问题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教师应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问题要深层次。问题的设置不能过于浅显,不能设置一些记忆性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一种“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心理,让学生能解决但又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解决。(五)问题要有综合性。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涉及多个学科,最好蕴含丰富的知识点和科学理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学科问题”,应最大限度地避免与实际生活需求相脱节的现象。

三、问题解决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二次开发教材。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而学生使用的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已有一段时间了。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很多内容已经过时,并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采用基于网络资源的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方式,整合当前网络上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例如,在教授“确定信息需求”和“设计一个旅行计划”等内容时,要结合当前的主流话题进行整合处理,如什么是大数据技术,最近发表了哪些重要讲话,中国哪个省份的旅游产业收入最高等,并按照兴趣的不同,组织学生选取其中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助于学生了解一些最先进最主流的信息技术资料,并在兴趣探究中掌握课标要求的内容。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就某一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以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的《确定信息来源》这一课为例,笔者就利用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并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搜集信息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的信息搜集方式有哪些?相较于纸质搜集方式,网络搜集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合理合法地搜集信息,笔者还设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是什么”等法制性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此外,为了满足部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还可以就某一节课程以问题的形式进行知识扩充,设计一些课外的延伸话题,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这一课进行讲解时,除了让学生掌握信息的来源、价值、时效性判断和评价信息外,还应设置一个知识拓展环节,如明星代言的广告全部可信吗?如何理解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又是信息的垃圾场?(二)把理论转化为问题。如何上好理论课程一直是信息技术教师最大的难题。而基于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让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转换为一个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去研究和探索。如果是通过个人自主学习就可解决的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及时将学习成果进行分享。例如,在组织学生探究《采集信息》的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采集信息,分别设置了信息采集的流程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信息采集员,你会怎么做等问题。接着根据问题需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及时交流学习感言,每个小组先采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交流,然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的评价和内容补充。通过这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来引导学生掌握新课标要求的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听课,缺乏主动思考和提问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教师事先设定的一步步操作中,如果突然实施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部分学生会感到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经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向,将自主学习的内容做成网站,或提供相应的关键词和网址链接引导学生有效地搜索信息,让学生在内网中学习,并制定一套评价体系来约束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特别是对于一些顽皮的学生,要通过展示好的作品来激励他们,让其体验到利用网络解决问题的乐趣。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设计旅行计划”时,笔者发现某些学生并不感兴趣,于是笔者设计了“我的美丽家乡”“宣传”等多个主题,要求学生按照兴趣自主选择进行探究。

综上所述,问题解决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前,教师应尽可能地收集资料,设计问题,要对每个问题怎么搜集、如何搜索等步骤研究清楚。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解决问题,要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玮.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策略[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7):94-95.

作者:王锦锦 单位:安徽省临泉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