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8篇
时间:2022-09-22 10:37:53
导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此,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信息技术教学为核心,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在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对此,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及时发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调整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结构,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实现学生综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结构不合理。新课改后的课程标准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从零开始,而实际应用中由于地域、学习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信息技术教学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各个地区和学校间教学水平不均衡,造成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第二,由于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长时间的被动教学方式,弱化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问老师”的学习习惯,降低了教学质量。第三,由于学生信息基础能力的差异性,统一化教学内容往往无法照顾到全部学生,不利于学生综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采用被动灌输式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造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注意力分散,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偏低,进而无法达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过于重视“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使得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无法贴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而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提高。(三)教学评价较为模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失,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学习结果为教学评价指标,使得评价结果过于片面,降低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整体呈现出功利性,使得课堂教学逐渐向专业培训的方向发展,不利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教学结构,保证教学质量。以下本文以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为例,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各个地区和学生的实际情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层次划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贴合程度,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水平。在导入环节中,教师提出了“在计算机中的图形图像是以文件形式来保存的。请问都有哪些常见的文件格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并演示多媒体作品合成图片,引出主题活动“个性名片”中的“图像信息媒体的加工与表达”的教学内容。在知识探究中,结合高二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从矢量图和位图入手,让学生了解二者的含义与优势,熟练掌握图像采集方式和加工技巧。(二)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讨论,根据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和性格特点合理划分小组,优化小学内部组织结构,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在矢量图教学中提出“随着调节矢量图的缩放、翻转和旋转变化,图形的精细程度是否有变化?图形是否变粗糙?”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提高问题的层次性,在了解矢量图后,提出位图放大前后的对比,研究位图的优点和缺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图像采集和加工,探究采集数据图像信息的几种方法,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三)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目的。为了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师要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丰富教学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性考察,提高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构建教学互评系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评价,结合学生评价的反馈调整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结构,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教学结构,保证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目的等有效措施,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
作者:黄琼 单位:武威市武威第八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海军.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6,(23):185-186.
[2]周耀枫.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2):106.
第二篇: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信息化技术相对普及化的今天,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展现形式,在教学界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微课这种概念新奇的教学模式,我们该怎样加以选择和利用,而微课又将怎样更好地服务于高中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本文将阐述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以及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最后对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优点做一些策略性分析。通过统筹比对,来了解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课应用;高中教学;信息技术
身处高速发展的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决定了我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更加直接、更加便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近几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其中微课教学简洁生动,有视频,有动画,时间精短,这种小而微,短而精的呈现一出现就获得学生广泛的喜爱,教师也寓教于乐,开始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起来得心应手,可以说,微课正引领新一轮的教学方式上的变革。
一、微课的特殊性及意义
(一)微课的特殊性。微课最早兴起与国外,后来被我国教育部门引入回国,得以大力推广和使用,并且效果显著。微课的教学地位主要体现在它以视频为主,让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在以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区别于普通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的特殊性更加明显。首先微课的时间被控制在十分钟以内,所以在微课的视频里,重点非常突出,主题鲜明,一个视屏就阐明一个中心思想[1]。其次,正因为微课时间偏短,所以它比传统信息技术所依赖的设备更低,微课本身的内存较小,携带和展示起来更加方便,也不容易受到破坏。微课的应用完全围绕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微课可以提供学生自我体验的空间,微课制作的初衷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迎合学生的兴趣点,让他们自由发挥。(二)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意义。微课作为新媒体的一部分,是信息技术最前沿的体现,微课教学对整个细信息技术教学的完善和补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应用,能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更为宏观,微课代表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能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长久发展带来利益。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很好的为课堂效率添砖加瓦。相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中传统的课件,通过微课的展示,能有效将教材与故事性的问题相结合,学生的理解将更加轻松。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同种学科之间的衔接,还可将不同学科之间巧妙运用在一起[2]。这样,学生能更好的做到举一反三,而且趣味盎然。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特点还决定了它可以反复学习。不同学生基础不一样,课间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借助微课的应用,课堂上没有完全消化的知识就可以在课余时间得到加深和讨论。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高中是一个马上面临人生转折点的阶段,教师为保证升学率,只注重对考点的掌握和高考题目的捕捉,学生和家长对过分在意高考分数,导致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没有倾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长时间停滞不前,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3]。另外,按照通常高中学校课程排布来看,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一般安排的时间较少,短时间内不能全面地涉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而间断的学习方式,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构架的完整性,这样对教学十分不利。(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从目前来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不少,虽然国家大力提倡,但高中信息技术结构还没有足够完善,体现在课程上不能结合某学科特色,也不能从学生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教材体系。还有就是,广大教师资源中,具有高中信息化教学专业技能的师资力量还很欠缺,造成高中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
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一)微课视频的准备。微课制作之初需要准备录制设备,相机、手机,重点是要确保设备的稳定性,以保证声音大小合适,画面清晰度良好,为之后顺利播放做准备。为制作出合格的微课视频,学校可以组织专业人才,或者在各个领域有特长的老师,组成一个制作团队,协同合作。之后针对前期的摄影,进行剪辑和编排。(二)微课视频内容设计。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所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面,呈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微课时间精短,对高中信息教师更是一种考验,因此,教师更要具有对专业知识的把控能力,将难点有效标注出来,将重点浓缩在微课视频中。微课的内容因为有时间上的限制,所以一个漂亮的“凤头”是很有必要的,一开始就要提起学生的兴趣[4]。在形式上,一个微课分析一个知识点,避免重心过多,保证从头至尾将学生的注意力围绕微课的教学内容。(三)微课可用于远程教育。基于微课制作原理简单,高中教师可以将微课课件分享到网络上,同时鼓励家长一起参与,充当课外微课的辅助教学,这也为学生在课堂外获取知识又多了一条途径。家长也可以保存学校微课教学视频,让孩子在课堂以外,随时随地针对疑点难点反复复习,最后通过在网上互动交流,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这样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验,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教师通过这种互动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为接下来的教学进度提供指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即时有效的教育方式,有其独特的魅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将专业技能融入到质量优良的微课教学制作中去,使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更加深刻。
作者:陈利欧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芙蓉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在生活中涉及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一门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科越来越重要了。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如何搞好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成了重中之重,新时代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样样发展,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按照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自主探究德育教育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首先,高中的信息技术不作为高考大军的重点学习内容,它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几乎没啥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变成了所谓的“副科”,没有作业,没有期中、期末的考试,学生当放松的一门课来看待,老师对其的教学则不够抓紧;第二,便是教学设备以及教学师资的不足,有些农村的高中,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很缺乏,一个学生机房,各个班级轮流着用,得不到适当的教学资源共享,没有让学生自由去机房学习的机会。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来说,老师的专业性不够强,学生得不到足够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最后,课时的不足,对于高中来说,一个星期就一节信息技术课,没有额外的学习辅导。对于信息技术课,老师和学生首先都要对它有一个重视的态度,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学校要引进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设备,并且与各个教育机构得到适时的教育资源共享。同样,引进很多专业性强的计算机教师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个满腹专业知识的教师才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2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的教学特色和特点鲜明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道德教育有独特的优势,要以信息技术教学为载体做好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具有其他学科不具有的互动性强的特点,既有理论课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实现,问题解答的互动,还有上机课上教师与学生在操作上的互动,学生与计算机的人机互动。指引学生上健康网络,过健康生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可能会抵挡不住各种网络诱惑登录非法网站,沉迷于网络游戏,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指引功能,对不良信息进行删除,屏蔽,禁止登录,指导学生登录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益的健康网站,保护高中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受网络污染,身心不受伤害。发挥信息技术第二课堂吸引力,第二课堂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究其原因,第二课堂摆脱了传统课堂死板教条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更能显示出学生的特点,作为课堂的延伸,将教学内容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减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3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探究,如此一来,课堂效率提高了,创造性思维开发出来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变得更加有趣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创新是一个名族不断发展的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新,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做到与众不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在计算机教学中,由于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一些操作问题,可以将用相关知识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从而导出新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自主探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每个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探究欲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综合上文所述,对于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学工作来说,要想把它开展好,首先就要赢在对它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待态度上,态度决定一切,其次要积极响应新课标中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如今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把握好了这些方面,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傅聪福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
第四篇: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
摘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也愈加离不开电子媒体。作为新时代建设的接班人,对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就必不可少。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手段,将其引入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将会更大地促进学生们对电子信息科技的学习与掌握。在本文中,我主要就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改变固有教学模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措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中也是比较受重视的一部分,但在教学时仍存有一些问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一)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比较轻视。虽然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是仍有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这门课程并没有真正重视起来,他们往往觉得利用电子设备学会打字、发邮件等已经足够了。还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运用基础比较薄弱,所以他们认为自己学不懂,听不懂。由此学生们在思想上就并未认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真正的教学意义所在。(二)老师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信息技术教学应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信息技术设备的操作。而有一部分老师却并没有充分定位这一目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在课堂教学时虽然老师将教学内容很仔细很认真的讲了,但并没有与学生形成积极地互动,学生听没听、学会没学会,这些课堂反馈的信息情况老师根本没有办法掌握。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作用
(一)提高课堂上课效率。在组成小组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老师就可以在讲完教学内容之后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研究完成有关内容的作业。让学生们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互动中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促进水平较低的同学进步。对于电子媒体,同学们会因接触的程度不同而导致基础程度水平不同。将学生们进行分组,通过组内的小范围互相的技术指导将更有利于促进相对掌握情况较好的同学对水平较低的同学进行更直接的辅导和帮助。促进集体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小组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措施
(一)分层教学,进行针对性教学。虽然学生们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Word、Office等信息办公软件,但是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有的人对此掌握的相对较好,而有的人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记忆。在此情况下,老师可以先布置一下PPT制作任务,看一看哪些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较好,哪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然后将相对较好和相对较差的同学一起混合进行分组,为了便于交流和管理一般视教学班人数将4~6人分为一组。分好组后,老师先就课本内容针对学生比较薄弱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通过互相协作,提高学生们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学习意识。(二)明确教学目标,易、中、难梯度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重要引导作用,在进行小组模式教学过程时,老师应该循序渐进。比如说在教学统计筛选时,老师应该先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所要统计项目的数据调查。然后制成表格进行资料汇总。这一部分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耗时会比较长。接着,老师就学生统计的资料,给他们一定的条件要求让他们进行筛选。一步步练习,由简入难,让学生们在感觉自己学会了基础上,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三)采取小组奖励制,以竞赛的方式提高参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学并不能仅仅只是通过老师的讲说进行学习,作业练习对于学习信息技术更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的作用。在完成作业时,老师可以采用比赛积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求和、函数计算等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略微有些难以掌握,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老师可以将电子版的成绩单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们做出这一学期的学生成绩综合汇总,即计算出个人的总成绩、平均成绩以及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等,然后再利用计算机绘出个人成绩的变化曲线图以及年级总体的成绩发展趋势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这些内容后,老师可以对各个小组的完成良好情况以及完成作业的速度进行评分。给用时最少、完成状况最好的小组打10分,接着9分,以此类推。最后在期末时统计一下哪一小组的总成绩最低,就让他们给最高分的小组买颗糖。通过比赛竞争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四)重在鼓励,老师应该有意识地注重于教学中心的倾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小组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们,老师应该给予这部分学生更大的重视辅导力度,提高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后促进他们对更多信息知识的学习。科技发展时代潮流下,提高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亦是当今时代教学下不断追求的目标。所以,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要对社会的发展有明确的认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时代的飞速进步。
作者:李银霞 单位: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吴涛.网络环境下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曹世火.小组合作学习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5):64-67.
[3]高燕红.小组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亚太教育,2016,(13):74.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多元评价分析
多元评价区别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性。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倡导培养知识技能、学习能力、个人素养和情感态度等几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信息人才,并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大层面进行教学探究。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2]。所以,结合新课程理念要求,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应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究如何运用多元评价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使人才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满足科学技术发展需求,推动人的多元智能发展。
一、确立多元评价目标,创设合作探究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社会也在朝着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而言,其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有紧密联系。如何借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成为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信息意识的培养成为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而借助对教学目标的多元评价,便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知识和社会发展形势,从而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比如,在“信息及其特征”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以导学方式导入“刘翔的一些新闻报道”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入教学情境,多元化搜集、分析、评价信息。借助小组合作制讨论交流信息的看法,并通过网络搜集有关信息资源,扩大信息架构,组成详细的个人思维导图。学生可以用表格、实例等有效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其次了解信息传播的过程,阅读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培养学生能够借鉴他人观点和经验的能力及迁移能力。教学中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学习目标明确,在教学中可以尝试以小组合作制和任务驱动制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寻求恰当方式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并学会对信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期分析,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参考。在合作探究中,多元主体对信息可能产生多元化的看法和处理方式,通过合作主体之间共享信息,实现信息最大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意识。
二、巧用多元评价方式,结合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在实践技术能力要求上相对较高。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出的计算思维是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必备品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通过实践训练,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创设计算情境,使学生通过处理信息,建立信息结构模型,并通过分析、判断和各种资源设计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方案,最终实现学生计算思维的发散性。比如,在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必修一“编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借助高一数学中QB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前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引导学生掌握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编程学习和操作中的情感态度、价值感和综合表现等,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以作品为平台进行多主体的相互评价。相互评价实践练习中的个性化表现,并评选出表现最优的学生,激励学生间交流心得体会,借助自主评价总结反馈个人计算思维的具体认知。在多元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个体差异,倡导团队合作评价、自我认识、他人评价、综合评价等。以多元化的实践训练,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多学、多练、多思、多评,总结反馈。
三、细化多元评价内容,借助信息资源工具教学,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借助信息资源工具进行教学,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信息阅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教学评价也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对知识型课程、技能型课程及创新作品型课程的评价。在教学中,学生逐渐学会信息资源工具的运用,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升,不论是知识性、技能性,还是创新实践性的信息知识技能都能够得到发展。最终提升信息素养,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3]。比如,对于“知识型信息技术”的教学,通过教师对知识概念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基本信息概念,获取基础知识。但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不应只注重学习成绩和知识结构的体现,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表现也应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有的学生对统一知识点的思维认知不同,实践应用效果也不同,在评价中教师应遵循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心理上的感受,懂得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只是看成绩定品质,应更注重学生个人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技能型创新实践型课程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更应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创新意识、实践总结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将评价内容多元化,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重视多元评价效果,立足信息技术实践发展,树立社会责任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特别是时下流行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而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也造成信息的安全性、私密性和真实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各类信息难以有效辨别,成为“接受信息容易,分辨信息难”的时代。正因如此,人的社会责任感容易受到各界不良信息的动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阶段,培养学生正确分辨信息的能力,合理评价信息的能力成为教学重点。这正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效果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树立进行有效督导。多元评价既包括课堂评价,也包括总结性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及时整理评价结果,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思想动态进行针对性评价。例如,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后独立自主应用信息软件完成创新作品,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充分肯定其作品涉及的知识点和应用技能表现出的创新性,还要对其作品的社会性及人文性做出一个评价与指导,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思维品质。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能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多元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使课程教学适应新课程理念要求,适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适应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通过多元评价的应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能够在多元评价的导向下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激发其信息意识,提升其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所以,多元评价有助于实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有利于激励学生向多元智能方向发展,保证人才发展的全面性和健康性。
作者:周小林 单位: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勇.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12):101-102.
[2]彭勇.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3]赵秋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多元智力评价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第六篇:类比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作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许多专业术语。这些专业术语较为抽象,教师若直接进行讲解,学生会一时难以理解透彻。教师巧妙地借助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类比,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类比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巧设类比情境,启发思维、点燃热情教学实践表明,适宜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让课堂焕发活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中运用类比法,教师应巧设类比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在教学“VB编程”时,笔者提出:“如何导演好一场演出?”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要想导演好一场演出,不仅要选择合适的演员,装扮好角色,还要编写好的剧本,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演出。2.巧用类比迁移,突破重点、化解难点高中信息技术课本的每个章节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化解学习难点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高中信息技术的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若教师直接进行讲解,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类比迁移,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积累,或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类比事件,迁移到新知识的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如在教学“网络TCP/IP协议”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笔者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交通规则作为类比迁移点,举例说:“在我国大陆,当车辆行驶时,需要遵循右侧通行的规则,而在中国香港,则需要遵循左侧通行的规则。这些交通规则就是车辆通行必须遵循的“协议”。只有所有车辆遵循一定的“协议”,交通才能畅通无阻。网络运行亦是如此,在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只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定,才能确保网络的顺畅和稳定。”
二、类比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巧妙运用类比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谨记以下注意事项:第一、类比对象既要简单明了,又要恰当贴切。类比的主要目的是将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内容具体化、枯燥内容生动化,所以类比的对象必须简单明了、清楚明确、恰当贴切,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又要把握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以增强课堂感染力,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类比事物只有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事物为主,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运用类比教学法时,教师列举的类比事物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为主,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从生活挖掘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第三、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类比法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讲解知识点时,教师应尽量讲解透彻。若学生仍无法深入理解,教师再巧借类比法,启发学生思考、认知与自主构建,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类比的对象和事件要与类比的原知识点具有某种相似点或共通处。若它们无共通之处,教师不可随意类比,以免混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类比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巧设类比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巧用类比迁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谢添添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几点建议
摘要: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将在本文就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高中教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建议
当前我国积极提倡素质教育,并致力于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来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重视课堂构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一、重视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重视并发展学生主体作用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学亦是如此,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关注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以粤教版高中必修课程《信息技术基础》为例,笔者在开展教学时,会将当前和信息技术应用与发展息息相关的流行话题、热点话题与同学们共享,以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感悟领会,在进行“信息安全”教学时,笔者跟同学们聊起当前发生频率较高的“诈骗案”,以此为契机,让同学们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在做好信息保密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强化信息辨识能力。这种重视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促进师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注重自身主导作用的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中,老师发挥着关键的策略作用。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老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想尽一切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以粤教版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老师不仅要扮演“程序员”的角色,还需要做好“工程师”工作,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同学们认识语音识别功能,并掌握语音控制电脑的方法,学会编辑文档、启动和应用软件的相关操作,针对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笔者让同学在机房尝试了电脑“手写”以及和机器人聊天等操作,让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三、注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进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老师应重视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创新能力,鼓励并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及时发现问题的同时,能够找到合理的方法有效解决。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老师,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特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其发散思维,具有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粤教版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中涉及了“如何制作电子板报”这一知识点,在开展该教学活动时,比如采用了问题导入法,即如何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之后向同学们展示制作精良的电子板报作品,激发他们学习制作板报的兴趣。接下来则对电子板报的整个制作流程进行梳理与分析;而后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明确具体操作要点:一是版面设计;二是艺术字的插入与应用;三是文本框的插入与应用;四是图片的插入与应用;在讲解完操作要领之后,要求同学们通过小组协作探究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设计并制作电子板报;在最后,让同学们将做好的板报进行展示以及评价,进一步完善海报作品。这种重视实践操作且强调协同操作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实践操作意识,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着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提升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形成教学策略的终极任务。没有一种能力是独立存在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以能力为目标就是要结合实际生活寓能力培养于操作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中。粤教版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第四章“图形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中有一节专门关于“图形图像的加工”的讲解,笔者在进行该节内容教学时,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包含多种图像的画面,然后向同学们抛出一个问题:“要把这个画面中的圆形图案删除,同学们想想应该如何操作呢?”同学们顿时展开集中讨论和深入分析,并最终给出了4种删除方法:第一种,采用清除图像的方法进行清除;第二种,通过橡皮擦进行清除;第三种,通过放大的橡皮擦进行清除;第四种,选中圆形图案并点击删除。在提供的四种删除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便捷实用呢?让同学们针对以上方法分别展开验证,最后同学们一致表示第四种方法较为便捷实用。这种通过实践操作进行验证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作为授课老师,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主导作用,还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协作分析,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与有效组织,在小组合作中形成个人技能,切实提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水平。
作者:王艳 单位: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第八篇:问题情境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运用
一、问题的形成
在问题设计上,应该具备现实性、典型性、开放性。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信息是非常多的,如图像数字化加工、文本信息加工、统计图表、视音频编辑、程序设计、信息集成等。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演示或者讲授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一步步去讲授,不仅时间有限,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从问题的现实性、典型性和开放性三方面考虑,设计好问题。①问题的现实性,就是指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是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真实性问题,这样学生才会觉得问题情境亲切和非常可信;②问题的典型性,是指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能代表这一节课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包含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点;③问题的开放性,就是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决一个问题。如在讲述“图片信息的加工”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学重点应该是“一般获取信息的方法”。在问题设置上,应体现问题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现实性是教师在问题设置上,应关注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只有问题具有真实性,学生才会有可信和亲切的感觉。开放性就是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对一个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学生营造自主思考的空间。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周末假如你和同学一起去郊游,为了郊游的顺利进行,需要准备哪些信息工具,获取哪些信息。”这个问题具有现实性,令学生感觉亲切。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回答必需准备的信息工具包括报纸、网络、121电话查询、电视等,获取的信息包括地铁、自行车、出租车、公交等交通信息以及附近就餐或者自带食物等方面信息。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获取信息的方法,有效达到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问题的呈现
问题的呈现,需要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注重灵活性、新颖性、双向性。教师可以通过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或者网页,把学习问题呈现给学生。在问题呈现的时候,可以选择采用文字材料、视频材料、音频材料、图表中一种媒体或者是组合使用媒体,进行组织和加工。换句话来说,就是用什么工具,先呈现什么问题,后呈现什么问题,呈现问题重点应该放置在什么地方,对学生有什么兴趣和吸引力等。在问题呈现的方式上,以教师描述的方式,还是学生讲述的方式,或者网页及其他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在呈现问题的内容上,应该是故事性或者叙事性,要富有情节性且不宜繁琐、有所重点且不过度去夸张。在呈现学习问题的逻辑上,应考虑到矛盾性,从而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如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网络信息检索所需要的方法,掌握运用搜索引擎去掌握网络信息的具体策略,并根据问题的类型去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教师可以选“比较我国不同地区春节习俗”为主题,在问题呈现方式上选择多样化。如根据学生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先展示学生所在家乡地区春节风俗视频和资料,以及其他地区如东北、南方、西北地区春节风俗视频和资料。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矛盾差异比较,丰富学生知识面,活跃了思维。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比较自己家乡与其他地区的春节文化差异,训练学生采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寻找本地和外地的春节文化风俗,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呈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搜索工具、搜集网络信息、学会提炼关键词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运用搜索工作提取与问题有关信息的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在问题呈现的层次上,可以突出重点难点的方式去呈现,如根据这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思索检索网络信息的方法有哪些?应该检索什么信息?这样,由难到易的层次,有助于学生把握这一节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
为了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善于把握问题情境创设的机遇,这样才能营造以学生为本、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为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时机,去设置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设置上,应该善于捕捉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且巧妙地设置疑难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去探讨问题。教师在把握创设时机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去设计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善于针对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出现的不同表现情况去营造问题情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设置情景: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的时候,也可以在学生学习注意力减弱的时候。如当学生学习注意力减弱的时候,可以采取诱导式的方式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如在学生学习思路受到堵塞的时候,可以创设启发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问题答案,达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的目的。如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注意力受减弱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提问:“如果父母让你们参考其他人举办生日宴会的方式,为你们举办生日宴会,你们将如何用网络去检索这一方面的信息?”这种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自然令学生感兴趣,从而集中了注意力,激发了探究问题的兴趣。如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的时候,教师可以如此创设问题情境:“你检索的信息,关键词在哪儿?”这样,学生就会受到了启发,自觉去思考并寻找出关键词。这样,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讨论问题
教师在呈现问题之后,应引导学生对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看法,充分地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延迟自己对问题的评判和分析,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与见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问题的看法,除了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外,还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答案比较浅显。学生只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去判断问题的表面现象。第二种情况是答案比较偏颇。就是学生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看法上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但无论何种见解和看法,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发表独特且合乎逻辑的看法与见解;无论学生持什么观点,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不受任何约束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催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如在教学“网络信息检索”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探索采用什么方式组织去郊游。学生经过思考,有些说可以在微信上发动网友或者同学一起去;有些说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帖子组织朋友一起去;有些学生建议说可以在QQ上建群组织朋友一起去……通过讨论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言论和见解,激发了创新思维。
总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创新思维,有效达到教学目标,非常值得中学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樊宇峨 单位: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
- 上一篇:中职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 下一篇:中职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