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策略

时间:2022-03-16 11:05:23

导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策略

伴随社会发展,小学信息化技术的教学重要性渐渐得到强化,和传统学科比起来,课程有着较强的技术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精神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在进行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时,要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一、把学生当做主体,认真、精心设计相关任务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有极强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上机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任务主要指的是把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设计为一系列学习实践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游戏,通过游戏教学法实施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金山打字通》玩键盘游戏,然后对学生游戏成绩进行评估。尤其在抓小偷与青蛙过河等游戏中,学生会发现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有熟练的指法。然后教师再对指法练习要点进行讲解,同时让学生全面认识键盘上每个键盘键,以提高学生打字的速度。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趣味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教学的环境进行创新

小学是学生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生对周边事物与生活充满了想象力与好奇心。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不容易受规则限制,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想法。而保护与尊重小学生,是现代化教学理论中需要倡导的内容,所以小学信息化的技术教学设置需要创造一种发展思维、鼓励创造与独立思考的环境。例如:制作板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解放学生思想,启发学生思维,使得学生能够亲身实践,自由想象与发挥。在信息技术课前,教师给学生指定一个板报主题的内容,再让学生自己去挑选、搜集与整理相关资料,根据内容不断进行编排、取舍与整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互相讨论板报制作的程序,以便不断完善与补充,归纳创作的过程。教师还要挑选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板报特点与样式。最后让学生按照规定主题,制作板报,提高学生动手与操作的能力。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由于每一个学生教育背景与成长环境存在差异,学生的知识储备、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个性与特征,从学生实际能力的层次着手,制定教学的对策,充分发挥出学生个体特征,以推动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例如:在计算机课外兴趣的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层次与多方面计算机的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不断操作与练习,使他们充分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动手、勤动手、敢动脑、勤动脑,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四、充分结合校内与校外教学,加强培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小学学习中,由于校园生活相对封闭,很多学生会产生错觉:所学知识没用,无法用到社会上。这种错觉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充分应用所学信息技术的知识,结合实际生活和理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进行信息网络学习时,教师可先提问:大家了解网络么?喜不喜欢上网?有没有见过朋友、父母上网?学习互联网有什么作用?通过提出这些与生活比较贴近的问题,会让学生积极地讨论,这时教师可以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学习互联网知识?这样不经意地引入教学的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会学生保存网页的信息、输入法使用、网页收藏与网页搜索以后,再布置相关主题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去完成。主题内容主要包含寓言故事、益智游戏、动画片与流行歌曲搜索等,并且保存在文件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互联网便捷的特点,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总而言之,虽然动手操作的方法没有统一的要求与统一的模式,但是并不是就能草率了事、随心所欲与信手拈来。尤其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不断地理解与应用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作者:施星星 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东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