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班化模式研究

时间:2022-12-28 02:52:38

导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班化模式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班化模式研究

1转换教育理念

如今,在新的高考政策下,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已成为参加高考的一块敲门砖,所以逐渐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但如果我们教师不转换教学理念,仍按照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每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难以得到有效激发;如果仅仅是班级人数少了,教师教学观念不转换,那就不能称之为“小班化”教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仅是掌握基本操作的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和合作,能养成解决实际问题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认知和情感能力的发展。教学评价也应围绕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组织,重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灵活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

2科学分组,动态座位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上课地点不同,信息技术课一般安排在微机房,我们给学生安排的座位也与教室里不同,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动态安排座位。根据教室的布局,我们将教室计算机安排成4纵列,将学生分成4小组,每组当中的成员先由学生自由组合,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微调。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2.1按学生兴趣进行分组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将知识和能力等程度不相同、但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分成一组,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图文混排》这一章节时,教师不像以往按照教科书上采用的“绿色家园”为主线,让学生按照这个主题完成作品,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每组自选一个主题,然后学生根据所选的主题,主动进行素材的搜集,版面的布局等。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互动频繁,基本上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令人满意的作品。不少作品主题突出,图文混排合理,色彩搭配较好,每幅作品都闪耀着集体的智慧。相同的兴趣,相同的爱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小组合作的优势充分彰显。

2.2按学生自身素质进行分组

由于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和自身的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在学习中的表现也不相同。大多情况下,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融入各种教学活动,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因为胆怯、羞涩和不自信等因素,不能有效地参与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尽量做到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小组,这样一来,相互之间会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一般来说,给每组安排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安排一位学习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学生。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修的内容(Word、Excel部分)特别是Word这部分内容,绝大部分学生已掌握得很到位,极少数学生可能会对某些知识点有些遗忘,这时如果教师还像介绍一款新软件那样从基础开始传授,会浪费大部分学生的时间,而且也无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用该种互帮的合作学习模式,让对这部分内容学得较好的学生来帮助辅导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这比完全通过教师来讲授,教学效果更显著。我们的座位并非一成不变的。有时候,学生会对固定的分组产生抵触情绪,我们也会根据课程的内容更换组员。这样,学生在新的小组中能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3因材施教,促进学生间协同合作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不仅仅是单独的个体,我们生活在大社会中,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生存的基本要素。学生在学校里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更要学会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师,应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过程。

3.1明确教学目标,精心备课

教师在教学之前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备课,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布置给学生的任务一定要有层次性,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的价值。设置的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设计合作环节时,也要预算好小组合作所需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Excel表格的图形化》这一章节,笔者是通过这样几个环节来给学生分配任务的。首先大家观看几张不同类型的图表,总结出常用几种类型图表的特征,然后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图表类型进行图表的制作,接着自己摸索如何对图表进行修饰,最后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通过以上4个任务,让学生由浅入深,慢慢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

3.2明确学习任务

一节成功的授课,并不是教师能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掌握到什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本次的任务是什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尤为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经常不听清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只顾忙自己的事情。所以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千万不要通过口头的方式传递下去,这种方式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全记住。所以,一般情况下,笔者都是直接将任务转换成文字描述,任务内容尽量细化,并发送给每个学生。如果有对任务不清楚的,会让学生再次描述一次,加深对任务的理解,这样确保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之前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这对小组合作学习极为重要。如在《认识数据库》这一章节,学生很容易简单地认为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就是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即可,但如果仅从这一目标入手,学生很难有效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将这节的任务进行了细化:①先观察两款软件(Excel、Access),指出两款软件的区别(从图标、扩展名、软件基本要素,软件的功能及表之间的关联这几个方面);②了解“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③通过家庭的族谱图来了解Access中表与表之间的关联问题。

4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化、灵活化、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一般采用书面考试与上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书面考试比较便于操作,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的掌握情况,通过一定形式的书面考试还是挺有必要的。书面考试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也是给教师提供教学效果反馈的一种直接方式。但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在试卷测试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相应的操作测试。上机测试也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测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机测试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考核项目,规范地独立完成,因此也比较直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上机测试仅仅是检测学生的操作能力,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控整个教学活动,甚至对学生难以给出一个全面的评价。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着重培养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用信息科学的观念来思考、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更注重过程性评价,逐步树立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评价观,确保评价对教学“全过程”的促进作用。

4.1作品评价法

作品评价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完成相应的作品,根据学生所提交的作品对学生的认知、技信息技术课程主要还是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能和情感等方面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本的操作技能,每一章节都需要学生能独立或通过合作完成相应的作品。教师应重点鼓励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在评价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类型作品的创作,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给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点评或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住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评价只是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地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这次作品的总结,更是下一次完成作品的导向和动力。通过多次的作品制作,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观念来处理和解决问题,制作的作品也将越来越优质,教师也可以通过作品来看到他们成长的足迹。

4.2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兴评价方式,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平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作品、活动记录和评价等资料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析,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情况,了解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过程,从多角度多侧面掌握教学信息,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为现在实施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的人数不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及时记录学生课堂活动的各种表现,如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否帮助学生共同提高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成长记录袋,教师也要及时作出公正评价并做好记录。成长记录袋的内容不是学生单方面的资料库,也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活动过程的结晶和成果的积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采用电子方式而非纸质,可以更好、更快速地进行添加与修改。小班化教学仅是通过“小班化”这一平台,以现代教育理念为载体,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将会大幅度提升。

作者:丁红美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