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8:14:27

导语:协作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协作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协作学习的定义

协作式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地实现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在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熟练技能。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的责任,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

二、协作式学习实施的环境条件

均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为学校硬件设施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协作式学习创造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都想尽快掌握操作技巧、提高操作能力,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的帮助,而让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具有实际意义,是实施协作式学习的充分条件。

三、协作式学习实施的基本方式

基于任务的学习广泛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来“驱动”建构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这通常也叫做“任务驱动”。结合“任务驱动”的协作式学习,是以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协作式学习是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两者的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目前,协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建立兴趣小组,组员4名;②任务是为小组精心设计的;③存在依托性;④每位组员要为承担的任务负责任;⑤限定完成的时间;⑥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四、基本任务的协作式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是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让学生探索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充当不同的角色,相互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一般说来,基于任务的协作式学习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设计任务

在基于任务的协作式学习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实际任务。设计合理有效地任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②任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③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④任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⑤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⑥任务的难度要适当;⑦任务之间要有联系;⑧有多条完成任务的途径时,学生可以自己决定。

2.建立小组,明确分工

在整个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四人小组,成员之间最好有差异,能够互补互助。这样有利于每位小组成员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信息。

3.搜集资料,积极协作

任务分工后,小组成员应从不同的渠道,寻找相关资料完成任务,而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引导:①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②要求学生自己探索;③鼓励学生积极协作;④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⑤教师重新角色定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设计、组织、观察、向导的作用;⑥在倡导小组协作式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4.交流体会,引导发言

交流环节可以在基本完成小组任务之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生探索协作过程中,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情况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后进行相互交流;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5.归纳总结,评价成果

学生通过参与协作式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

作者:印香香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