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

时间:2022-09-30 09:26:55

导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10篇

第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游戏激趣,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小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则兴趣很有可能在短时间里一落千丈。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把游戏引进课堂。电脑游戏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爱玩、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充满无穷诱惑。教学中,如果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因利势导地把学生潜在的玩性转化为兴趣,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游戏,并利用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例如,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时,有的学生从来没碰过电脑,对键盘、鼠标非常陌生,对于鼠标的一些基本操作,更是难以掌握,再加上鼠标的操作练习是比较枯燥的,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根据这种情况,我把游戏引进课堂中。在学习鼠标各种基本操作时,把枯燥的练习换成让他们玩“扫雷”游戏以练习鼠标的各种操作;或者以玩“纸牌”游戏练习鼠标的拖动。以游戏方式进行教学和练习,一方面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熟练掌握运用键盘和鼠标的技能,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显示,低、中年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则处在萌芽之中。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在低、中年级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较难。但是这些孩子对形象生动、有情节故事或者有强烈色彩的东西充满好奇心。基于这个特点,可以用一些涉及教学的动画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新课的导课中,我把教学内容做成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奇妙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中,这时我再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开展竞赛,强化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各种竞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赛条件下,小学生往往比平时条件下更努力地学习。在竞赛时,小学生总希望争第一,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而电脑游戏根据自身特点,具有极强的趣味性、交互性、挑战性,不但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敏感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课过程中,可以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竞赛,“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成绩优秀的可以得到小礼物,这样他们学习积极性就一下子被提起来,学习兴趣得到强化。这样不定时地进行竞赛活动,既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又激发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练”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我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如:学习键盘基本操作时,组织他们进行键盘录入比赛;画图教学时,评选最佳小画家,并进行展示等。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动手操作性强。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反应性等主观原因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一点就通,而有些学生却表现出对学习有一定的困难,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显了,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感到学有余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如果教学内容稍微加深一点,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认为学不懂而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一次上新课前,都先用同步系统或微课给学生做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便在巡视时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操作时,因为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我便根据操作实际情况,选出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对操作较差的一些学生进行互帮互助,共同学习,不但让优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习困难生因为得到帮助,有了进步,也提高学习兴趣。

五、给予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一点一滴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进步和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可以通过反馈汇报,根据学情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奖励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成就感。例如: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马上会表扬,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声音,或在他的电脑上献上一束鲜花或一阵掌声,受到奖励,学生便兴趣盎然;要是有的学生回答错了,电脑还会在屏幕上显示———“再想想”,同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动脑。又如我在“制作书签”一课教学中,选出一些制作较好的书签,把它们打印出来,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会长久不衰。

作者:陈火德 单位:连城县李彭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探析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激发学习动因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如果能够在这个阶段成功加入欢乐教学的元素,对于接下来整个课堂的气氛烘托都是具有促进作用的。想要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开始学习,仅靠教师的安排与要求是远远不够的。有效激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们的主观需求,对于增加课堂学习乐趣来讲助益颇多。以上是笔者在实际教学当中较多采用的一种课程导入方法,即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时,先向学生们布置一个与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操作任务。通过尝试性的操作,学生们便会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与困难所在。为了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任务,学生们便会很自然地寻求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学习乐趣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学习乐趣

紧随课程导入阶段之后而来的就是主体教学阶段。想要在主体教学过程当中增加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选择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刻板,并没有过多重视对于学生的乐趣激发。同时,学生们在长时间的学习当中也已经习惯了这些固有方式。因此,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在较长一段时间的实际教学探索过程当中,笔者发现了很多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其中,开展游戏活动的形式受到了小学生的欢迎。游戏当中所具备的活跃形式与趣味内容与小学生的心智发育状况十分契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活动,换句话说,将教学活动以游戏形式予以呈现,在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显著。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游戏形式的创新开发,作为一个重点教学课题进行思考。

三、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深化学习效果

在当前的创新性教学环境之下,我们所追求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灵动性课堂。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堂不仅是教师的,更是属于学生们的。只有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课堂,把握时间,才能实现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真正参与,这就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自主探究上。自主探究的形式,能够有效深化学习效果,并且可以让学生在自由思考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为学生设置自主探究的具体内容,应当选择难度适中、思考空间较大的知识点来进行。如果知识难度过大,学生在自主探究当中便会感到困难重重,小学生便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思考空间较大的知识内容,学生集体思考起来,能够提出的观点也更为多元,对于启发学生有效思维来讲很有好处。信息技术课程十分强调实践性与操作性的培养,在这样的知识特点之下,欢乐元素的加入也就容易了很多。小学生往往对于实际操作的内容很感兴趣,教师便可以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提升课堂教学的欢乐程度。我们可以按照阶段对课堂教学进行划分,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别进行思考。不难发现,每个教学阶段都具有开展欢乐教学的充足空间。教师们应当抓住机会高效利用,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打造成学生欢乐学习、身心享受的摇篮。

作者:周晓琴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第三篇:以网络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一、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推进的因素

1.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说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受到其自身个性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好动,意识分散,接受新事物以及新知识的能力有限,因而就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不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自身喜好和情绪影响较大,这就导致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了一定的阻碍。

2.从教学方式的角度来说

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很多的不足。首先,缺乏基础设施,一些地方的学校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其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落后。其次,课堂教学理念落后,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一些学校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再次,虽然有些学校有着充足设施,但是由于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限,从而导致整个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以网络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探究

1.以学生兴趣为主导,多方位思考

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去实践,侧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全面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不断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操作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接受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全面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就是必须满足现阶段社会快速发展对于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比如说,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通过调查学生对于知识种类的兴趣,设置课题的目标。有效提高学生使用网络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以激励机制加以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潜力和自信心。

2.以合理的课程安排为辅助,多角度体验

通过具体的实践,培养学生借助多媒体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应的,这也需要合理、科学的规划小学信息技术结构,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多亲身体验,最终灵活掌握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比如,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学生的亲身经历为教学的基本素材,慢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激发诱导学生对类似课题的学习探究欲望,并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从而锻炼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以责任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

推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反应程度,加强小学生思维意识,培养发散思维,有效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以责任为出发点,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修养。比如,在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根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层次将其分成各个等级,采用分组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推进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与研究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来应对这个趋势,使学生能够从小就接触并适应信息技术,灵活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与学习中获得优势,从而取得较大成就。

作者:王常勇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第四篇:协作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协作式学习的定义

协作式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激励机制下,最大化地实现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在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在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熟练技能。学生之间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资源、共同担负学习的责任,是学生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

二、协作式学习实施的环境条件

均衡创建义务教育学校,为学校硬件设施创造了条件,为学生协作式学习创造了很好的实施环境。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都想尽快掌握操作技巧、提高操作能力,希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的帮助,而让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帮助水平较差的学生共同学习,具有实际意义,是实施协作式学习的充分条件。

三、协作式学习实施的基本方式

基于任务的学习广泛运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它强调把学生的学习设置到复杂、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学生通过完成真实性的“任务”,来“驱动”建构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意义,这通常也叫做“任务驱动”。结合“任务驱动”的协作式学习,是以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而协作式学习是促进学生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法,两者的结合是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目前,协作式学习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的运用,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建立兴趣小组,组员4名;②任务是为小组精心设计的;③存在依托性;④每位组员要为承担的任务负责任;⑤限定完成的时间;⑥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四、基本任务的协作式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工具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基于任务的协作学习,是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让学生探索同一任务的不同方面,充当不同的角色,相互协作交流,最终共同完成任务。一般说来,基于任务的协作式学习过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目标,设计任务

在基于任务的协作式学习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实际任务。设计合理有效地任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任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②任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③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④任务要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⑤任务要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⑥任务的难度要适当;⑦任务之间要有联系;⑧有多条完成任务的途径时,学生可以自己决定。

2.建立小组,明确分工

在整个协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组成四人小组,成员之间最好有差异,能够互补互助。这样有利于每位小组成员获得更多的经验和信息。

3.搜集资料,积极协作

任务分工后,小组成员应从不同的渠道,寻找相关资料完成任务,而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引导:①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②要求学生自己探索;③鼓励学生积极协作;④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⑤教师重新角色定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设计、组织、观察、向导的作用;⑥在倡导小组协作式学习的同时,教师还要强调小组内个人之间的竞争。

4.交流体会,引导发言

交流环节可以在基本完成小组任务之后进行,也可以安排在学生探索协作过程中,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体情况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后进行相互交流;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在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5.归纳总结,评价成果

学生通过参与协作式学习过程,最终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成果。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评价整个学习过程及成果。

作者:印香香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新店镇利群小学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也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学生年龄大小,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信息技术课,对于学生而言,喜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学好信息技术,为我所用,从而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提升自身发展的能力。真正的原因是电脑中的游戏好玩,电影好看,能够通过QQ聊天,能够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一旦让学生学习电脑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没有了。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防止学生在头脑中出现这样的思想极端,要在新课程开始前,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

1.运用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学意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们的伙伴。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以顺应学生的这种要求,在课堂导入中,将计算机新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习文字输入时的指法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无比枯燥的,教师不能上课直入主题,要先给学生讲解指法练习的重要性,然后再给学生讲述如何在键盘上摆放手指,具体输入时要注意哪些要点,最后让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练习。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特别累,也会让学生觉得学习起来很难,从而产生不愿学的抵触情绪,如果教师再强制性地让学生学习多长时间,学生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厌学情绪。如果能够采取游戏导入,先让学生玩打字类的游戏,比如金山打字通之类的软件,再让学生通过这类打字游戏进行比赛,看谁打得快,打得好,打得多,谁的成绩更好。让学生在多次的游戏中逐渐意识到,要想在打字比赛中有好的成绩,取得胜利,以前那种“乱弹琴”式的打字方法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练习好指法,只有练习好指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才能提升打字的速度和准确度。在学生普遍认为必须要学好指法的时候,再回过头来教给学生正确的指法,学生学习就会更加认真,更加卖力。

2.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

既然是信息技术教学,教学中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恰当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给学生演示一些好的作品,展示一些美好的事物,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乐于动手,乐于参与其中,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进一步强化学习的意识和动机,在明确学习目标任务的基础上,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比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中插入图片时,就可以先精心制作好Word插入图片的作品,选择一些以前学生制作出来的作品,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欣赏这些图文并茂的作品,当学生欣赏这些精美的贺卡,欣赏诗配画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赞美的声音,都会提出“自己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吗?要怎样做才行呢?”这样的疑问,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了,我告诉他们这些精美的作品都是运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出来的。并鼓励他们:“要做出这样精美的作品并不难,只要发挥想象力,开动你们的大脑,你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可能还比这些作品更好、更漂亮。”在教师的激励下,在学生内心深处无比旺盛的求知欲望下,学生就会抱着“我也要制作出精美作品”的思想,认真投入到Word的学习中。

二、敢于放手,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要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双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乐于动脑,勤于动手,除了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贯穿这样的理念,要在教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各方面的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害怕学生这点不懂,那点不明白,什么都讲,面面俱到。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做到举一反三,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功能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生如何通过“画图”软件画出矩形,然后再让学生在学会矩形画法的基础上,举一反三,自主探索椭圆和圆角矩形的画法。这样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就能够很好地掌握其他两种图形的画法。比如,教给学生“复制、剪切、粘贴”等时,只需要一次就够了,因为这些操作在各种软件中都差不多。因此,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个性,推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能千篇一律,相互模仿,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与众不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很多,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下这些“空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在这些“空白”中得到体现,让学生独立创作,自由创作,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比如,在“画图”软件中随心所欲的创作,在文字处理软件“Word”和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中倾注自身心血和意识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大量的创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于统一,不能过于细致,在指导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在评价时也要做到灵活多样。

作者:崔金礼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第一小学

第六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探析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评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这种意义上的教学评价通常指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定性评价。有时这种教学评价也可有一定的延伸,例如拓展为教师对学生某种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认可等。另外,教学评价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研究学生的学,还可以研究教师的教。

二、教学评价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评价也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以时间为评价标准,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教学前、教学中以及教学后的评价。以不同对象为评价标准,则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或者以时效为评价标准,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等。可见,学生的教学评价分类虽然很多,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分类是相互交叉且又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由于地区差异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一套完备的评价标准,这就要求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摸索实践。以下结合我校实际,谈谈我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一些措施及方法。

三、教学评价的应用

1.制定规范、细化常规发挥教学评价的督促作用

为了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的上课行为,在学期初就可以与学生“约法三章”,制定《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的记载表。记载表可以由班长或课代表进行记录。记录的内容可以分很多部分。如进出计算机室的规范(有序排队,离开时自觉整理桌椅等),进入计算机房后能自觉练习指法或其他技能(未正式上课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开小差(偷偷玩游戏、上网或打开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程序,或窃窃私语,左顾右盼影响他人学习),操作练习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诸如此类上课规范可分门别类的进行记载。还可以特设加分的项目,如课堂学习参与度、经常性回答问题、作业及时上传等。实践证明,《争做信息技术学习小标兵》记载表的使用,对学生的督促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它可以很好的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纪律,从而保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是在一种散漫、无序的学习氛围中进行。

2.课内开展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发挥教学评价的教学作用

知识、技能、情感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受到有效的激励,这样学生才会保持长久、内在的积极性。当学生学习遇上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以鼓励,“你行的,你再想想,你再试试。”每当学生突破障碍,学有成效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你真棒”“你的动作可真快”“你的作品太有创意了”。及时积极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自信心得以保持,学习动机得以增强,信息技术课堂,学生自然是“趣”在其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也不容忽视,教师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多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活动。例如,当有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片面或错误时,可以让其他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信息作品完成后,可以让学生阐述自己的创作意图,使用到的工具,操作的步骤等,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学生在互评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来思考,要让学生学会取长补短,通过互评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3.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发挥教学评价的强化作用

信息技术课程同其他学科一样,课堂教学固然重要,但测评练习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目前的一些客观因素,在小学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虎头蛇尾”,频现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现象。因此,信息技术教师更要重视自身课程的测评规范,要避免“只学不考”的尴尬现状。小学生天性好强,对考试的结果往往比较在意,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争强好胜的天性,合理适量的进行信息技术测评练习。通过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中找到不足。在进行测评练习时,教师可以借鉴,通过分数或打等级的方式进行。实践告诉我们,重视课堂内外的测评练习,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鞭策、激励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动课堂学习。

4.建立档案袋全面客观的评价

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可以更加全面更系统的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有助于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控,有助于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进步过程、努力程度以及各种信息技能掌握情况。学习档案袋可以包含学生的各种作业,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课堂讨论的组内发言记录,学习后的小论文作业,调查报告,根据所学知识动手自制的PPT演示文稿、Word文档、Scratch动画、Pclogo程序等。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袋,学生可以比较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状况,从而有助于学生自我调控,及时查漏补缺,找到差距,寻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时,学生也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学习的进步之处,获得成功的喜悦。

5.家校联系

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在期末教师可根据一学期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爱好、主要优缺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这些评价来自于平时对课堂的观察和对学生档案袋的分析,本着对学生的坦诚、关怀和尊重,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在学期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档案袋带回家给家长看,并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档案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写一段学习评语。其目的是使家长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有更多的了解,让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通过教师、家长共同的评价,增强教育合力,对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有很多的智慧与技巧,教学评价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将它演绎好,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一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查德清 单位:江苏省陆慕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巧妙编排

一、研究教学大纲,量身定做“动态教学系统”

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堂,如果不注意巧妙编排,容易上成枯燥的计算机课。在课堂教学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适合自己教学特长的教学方案,即量身定做一个“动态的教学系统”。这个“动态的教学系统”是在掌握学生的喜好,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基础上,创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带着好奇、新奇,循序渐进的学习新知。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像讲有趣的故事一样完成学业知识。

二、取个“响当当”的课题名称,引起学生的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

课题名称取的新奇,取的亲切,取的独特,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制作环保公益广告”这课时,课题名称就叫“生命的摇篮”,想通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进一步让学生制作环保公益广告,呼吁人类共同保护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学生通过制作“制作环保公益广告”,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到了学习目标。在学习如何在幻灯片里插入声音这一节课时,我结合学生感兴趣、乐于学的音乐电子相册内容,给本节课起了一个“爱的驿站”的题目,目的是想让学生在有爱与被爱中学习声音的插入。让学生把教学内容设计成“音乐电子相册制作”。让学生在“爱与被爱”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激动,思维也异常的活跃。

三、根据学生心理,巧妙设计导入,把学生快速带进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课做为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尤为重要,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产生兴趣,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导课时就要设计故事的开端,或是悬疑,或是好玩,或是优秀作品欣赏或是让学生来帮忙,都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的良好开端。在“爱的驿站”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做个相册,送给亲爱的妈妈,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爱的驿站”,这个故事情景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也能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快速带进课堂。

四、教学过程巧妙设计,环环相扣,引起学生兴趣

在“爱的驿站”这一课中,我分四个环节来上这一节课,让学生带着完成相册的任务,通过主动地探索、发现来学习新知识,在完成相册制作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第一环节:满怀欣喜赏相册。利用欣赏作品把学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使学生在迫不及待中进行探究学习。第二环节:小试牛刀学方法。在任务设计上,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第三环节:大显身手做相册。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做相册,发挥自己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环节:巧手留爱展相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正确评价他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新的知识。

五、精心设计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离不开课堂实践,如能设计出探险之类的环节,一环套一环,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揭谜底,这符合学生的好奇心理,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应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内容巧妙设计,深入浅出,即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敢创新。将以上五项内容叠加在一起,产生的综合效应就是动态的教学系统。根据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炼内容的精髓,建构必要的知识背景,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使学生能以最少的时间而最大限度的掌握教材内容。

作者:杨艳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第八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可以通过探究式教学模式来实现。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成个体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式自主探究两种形式。如今的信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与学到的小学信息技术来命题,组织学生分析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比如在网上搜索信息资料的过程中,怎样可以提供搜索效率?学生可以独自寻找方法,也可以相互交流,最后将学生得到的方法进行对比,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通过“因材施教”的观念而发展起来的。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分层教学模式能够区分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育,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及不同的考核标准,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受家庭背景的影响,他们之间的计算机基础也不一样,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学习到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同时也能够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到基础的信息技术。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各个地区的学校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来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通过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作者:李瑞霞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伊旗第一小学

第九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把握教学方向

信息化时代使得社会发展有了新的动力,而对于孩子而言信息技术则为他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知识吸收窗口,而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可以让孩子丰富视野。为了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取得成效性首先应该要求老师对课程方向以及教学要求进行充分把握,对教材要点做到“了然于胸”,分清主次以及章节作用,这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能游刃有余,将重点知识充分授予学生,使学生受益。

二、遵从个体差异性

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遵从学生个体差异性特点,充分结合因材施教理念来展开实际教学。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深入了解,从而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有些学生对电脑接触较多,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适当提升难度,让他们能够通过训练对自身技能深化巩固;有些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稍弱,那么可布置相对简单的课业,让他们先理解知识,然后再由浅及深。遵从个体化差异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劲头,让他们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三、采取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

探究式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相比特征明显。探究式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对问题进行解答,并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各抒己见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指出学生思考过程中存在的不全面之处,然后进行细化讲解、巩固,让学生知晓自身的不足并逐渐完善自身思维模式,使其能够逐渐掌握自主学习及思考的方式,这对于学生成长将带来巨大的益处。由于小学信息教学具备了开放性特征,这与探究性教学相契合,例如,在“宇宙探秘网页制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向学生布置网页制作任务,让他们自己去探知一些网页制作方法,若学生自己具备独立制作的能力,可让他们先自行完成,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以及一些作品进行比较,老师对此进行点评,同时向学生讲述制作网页的关键在于找到匹配的文字与图片并教授学生使用搜索引擎的技巧,并讲述相关素材的整理方法以及分类保存方法等。通过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自主操作,激发他们的灵感与兴趣,提高其对课程的理解与技术水平。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挥想象力、扩充视野、实践操作的平台,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化使得教学成效性得以提升,以此来让学生获取知识。

作者:包魏良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

第十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优化措施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要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若想教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明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那么该如何去做呢?1.了解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书写能力及计算能力等基础能力的课程。2.掌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2)信息能力。(3)自主学习能力。(4)信息品德。3.加强对课程整合的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其他课程进行探讨,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类所学课程的有效整合。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的整合,能够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是抓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权威、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教师这种特有的权威性,理所当然地将老师自己摆在重要位置,学生必须围着老师转。可是,在如今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教师只有正确认识,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竞争者、辅助者、学习者、导学者。

三、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

在信息教学中,我认为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整体是搞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本身要充分探究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材,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针对学生当前的状况,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所传授知识进行整体设计。在设计中,要有自己的特色,不受教材、课程标准的束缚,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状况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然后再分成小的教学目标加以实施,将计划落到实处。例如,在学习制作幻灯片时,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软件、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制作出自己的作品来,教师最后给予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课堂得到了优化,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作者:洪圣哲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