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时间:2022-07-02 03:58:21

导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一、动手操作,开掘学生创新潜能

动手操作是学生观察知识形成规律、掌握知识实际内容、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说、算、读、写等教学方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图形、数字等立体教具的摆放、拼接、剪辑、绘画等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多重感官的协同作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固有知识体系的检验和完善,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课堂上融入实践操作的环节,不仅能够为课堂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还课于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增进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实现知识内化,促进思维发散,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等学生已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拼接的方式找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可以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合而成,因此,三角形面积应该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12(底×高)。还有部分学生通过折叠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折叠成两个完全重合的长方形,因此,三角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两个小长方形面积的和,即12底×12高×2=12(底×高)。不仅如此,还有学生通过画图和拼剪的方式发现,任意一个三角形都可以剪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如此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实践操作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促进思维的发散,锤炼学生的品质,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二、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提出疑问是学生探索事物规律的关键步骤,是从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过渡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针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辨析,让学生在反复的论证和集体讨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激发创新意识。例如,在“除数是整百、整千数的除法计算”教学中,教师出示例题88700÷2800,计算时,教师提出,此题可以按照商不变性质进行转化计算,即计算887÷28即可。解题时,学生提出疑问。有人认为商是31,余900;有人却认为商是31,余9。双方争论激烈,教师也不需要立即给出答案。相应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余数为900才是正确答案。通过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其多维度、多视角思考问题,开拓创新思维。

三、放飞想象,盘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必要的想象,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想象是其个性特征的体现,是一切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打开学习思路,多角度地探索不同的解题方式,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激发创新能力。例如,在“相遇问题”的讲解之后,教师出题:“小红和小明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小红速度为52米/分,小明速度为48米/分,10分钟后,两人之间还有多少米?”学生纷纷开动脑筋,进行想象,并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在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之后,教师给出第二个问题:“两人如果不是同时出发呢,答案有什么不同?”于是,学生又展开另一轮思考和探索。这种开放式习题的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四、活实应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知识的检验、巩固和提高,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潜能,提升创新能力。例如,在混合运算的知识点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游乐园场景”,让学生通过游乐园游戏完成相关数学问题的解答。首先,为学生展示游乐园不同项目的价格,即:海陆空5元/人/次,惯性滑车4元/人/次,碰碰车和旋转木马3元/人/次,小火车、钻山洞、小动物抬轿2元/人/次。其次,提出问题,即:①需要多少钱才能玩遍所有的项目?②旋转木马和碰碰车各玩两遍,需要多少钱?③如果给你20元,你会怎么选择项目?学生看到这样趣味性的场景,一个个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解题之中,去思考属于自己的游乐方案,既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巩固了知识,开拓了思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马爱萍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