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问题
时间:2022-05-21 03:27:43
导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院校的发展史,历史教育与文化的多元性培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舞蹈院校历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对舞蹈文化意识进行概述,分析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出现的误区,如对舞蹈历史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剖析、师生交流不畅,提出学校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重视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教学等措施,旨在探寻教师如何在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问题。
关键词:舞蹈院校;学生培养;文化意识;历史教学
学习舞蹈的人一定要了解舞蹈院校历史,“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重视舞蹈院校历史课,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舞蹈院校的历史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前辈们的辛苦历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实践能力有相当不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要紧紧抓住三个方面:一是民族风俗及舞蹈特点,二是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特点,三是舞蹈基础理论。
一、舞蹈文化意识的概述
c的繁荣发展,文化意识的概念也开始在各个专业领域广泛传播。舞蹈文化意识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礼节性,笔者认为学习舞蹈文化意识实际上就是学会尊重舞蹈、尊重创作,对舞蹈学习心怀一颗敬畏之心。舞蹈文化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不断发展的文化,带给每一个学习舞蹈或将要学习舞蹈的人新的灵感。舞蹈院校向来十分关注学生的舞蹈文化意识培养,其历史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重视历史文化,从历史中探寻舞蹈实践,增强学生的专业性。掌握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动作,有利于学生揣摩舞蹈艺术,融入舞蹈作品中去。舞蹈文化意识大概可以归结为三点:舞者对舞蹈创作背景的认知、舞者对舞蹈创作情感的认知、舞者对舞蹈所表达的意志的认知。舞蹈院校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通常都是基于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当然在以往的教学中,舞蹈院校对学生文化意识水平的培养还可以更好。
二、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出现的误区
(一)对舞蹈历史泛泛而谈,缺乏深入剖析。舞蹈院校往往比较重视舞蹈实践和舞蹈训练的学习,一般来说舞蹈院校对学生了解舞蹈历史的要求不高,这是目前很多舞蹈院校普遍存在的情况。学校忽略了历史带给学生的文化洗礼,给学校教室和学生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一方面,学生对待历史课不够重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也仅仅到应付文化考试的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忽略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让学生感觉课堂就像教师拿着课本朗诵了一遍,很难接收到额外的文化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将课本中的有效信息提炼出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二)师生交流不畅。舞蹈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都不大,他们的心思敏感,在教师面前很容易害羞、感到拘谨。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是微微抗拒主动与教师产生沟通的。舞蹈院校的历史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空闲时间主动地联系学生,因其通常是几个班级的历史大家长,教师每日疲于上课、批改作业、写教案、做舞蹈研究,很难再抽出时间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尽管教师希望在历史课上给学生带来好的教学体验,却总是因为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舞蹈院校历史的掌握程度,导致课程进度出现过快或者进度过慢的情况,让学生对舞蹈院校历史产生疲劳感,这对教师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除了师生交流少,师生之间的误会情绪也是阻碍师生交流的一个问题。比如教师的教学态度严苛很多时候是因为对学生的期望高,但是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师的苦心,甚至认为教师在做无用功,故意“折磨”他们,但是学生又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就会发生单方面的破裂。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是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的重要阻碍[1]。
三、舞蹈院校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建议
要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舞蹈院校首先要做出榜样,重视舞蹈历史教学课堂。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上一定有内容、分类型地为学生打造精品课堂,根据舞蹈文化意识的三个方面为学生展开文化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热情、文化情感和文化意志。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有利于教学的展开。学生要多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苦心,转变思想态度,积极接受舞蹈历史的教学。(一)学校重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舞蹈院校要重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舞蹈历史沉淀了太多优秀的舞者和故事,虽然舞蹈风格和动作在不断改进,但是历史中的精神和意志会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热爱舞蹈的人。学校可以在历史教学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和功夫,加强对舞蹈历史教学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级的舞蹈历史知识竞赛、积极鼓励学生学习舞蹈历史文化,传承并发扬历史舞蹈。学校还应该适当减轻历史教师的教学压力,鼓励教师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师重视各民族舞蹈文化的教学。民族舞是舞蹈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舞蹈文化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院校历史教学教师可以将历史上各民族舞蹈的发展史作为培养学生民族文化意识的主要轴线,以历史上各民族舞蹈风俗和特点的转变为支线,让学生深刻了解民族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舞蹈文化意识。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傣族的舞蹈手势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你认为各民族舞蹈发展过程中变化最大的民族舞是哪个民族?”“各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与其特殊的习俗是否有关系、有什么关系?”“你觉得哪个院校的民族舞教学最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民族舞蹈进行评价”等。教师要摒弃以前课堂上的灌输形式,善于向学生提问,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第二,在培养学生对各民族舞蹈的认知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有思考空间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判断点。比如扭秧歌,作为中华各民族的群体舞蹈,秧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寻找一个探寻方向,将“东北秧歌”和“陕北秧歌”这两个典型的秧歌代表放在一起对比,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分析两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别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区别,帮助学生掌握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2]。(三)教师重视培养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分析。在舞蹈历史中涌现出了无数经典的作品,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是创作者呕心沥血的成果,他们在舞蹈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或者自己理解的情感,每一个舞蹈动作都绝不多余。现在很多的舞蹈学生学习舞蹈看到形态,忽略了对作品的理解,始终无法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态度。第一,教师应该加强对舞蹈作品的解析,帮助学生追寻历史的脚步去体验感受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理解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这是历史教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历史是传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传承优秀的舞蹈作品是他们的使命与责任。第二,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舞蹈创作人,以他们作为榜样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比如我国知名舞者杨丽萍女士,她的代表作《雀之灵》和《雀之恋》表现了她对舞蹈的执著,从开始创作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了孔雀舞要表达的主题。孔雀是优雅、轻盈、单纯的象征,她就让自己的状态向这个主题接近。至今,杨丽萍可能都还在当时的热忱中,她为舞蹈创作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经典人物的塑造不是信手就能拈来,需要细细地品,每品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教师可以根据杨丽萍的经历,重点突出舞蹈内涵和舞蹈神韵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认知意识。(四)教师重视对学生的理论传授。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对舞蹈理论讲解。舞蹈理论是指导学生学习舞蹈的方向,在其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在舞蹈历史的长河中,舞蹈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不仅仅需要理解最新的理论,也需要了解以前的舞蹈理论。掌握舞蹈理论的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理论指导实践。舞蹈理论经过历史的洗礼逐渐演化至现在的版本,很多学生其实是不能理解现在舞蹈理论中的一些问题的,但是学生可以通过了解理论内容的变化,找出变化的原因,就能够很轻松地解决学习困惑的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理论教学,要在历史课上让学生真正理解舞蹈理论的意义。(五)培养舞蹈情感和意志。舞蹈情感是舞蹈神韵的组成之一,学舞先动情,加强对情感的感受是舞蹈历史教学的又一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播放纪录片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舞蹈作品的创作情感,多鼓励学生在经典的舞蹈作品中找到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学好舞蹈,真正理解舞蹈情感。舞蹈意志是一个舞蹈作品的灵魂,释放情感拥有舞蹈意志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经典,传承和创新舞蹈意志是现代舞蹈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因为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在现阶段很难赋予舞蹈新的意志,学生需要通过对经典的学习去不断揣摩舞蹈意志。只有在充分了解历史后,学生的知识才会得到更多的积累,舞蹈意识才会更加开阔,自然也就更容易理解舞蹈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知名舞蹈家的作品及故事为学生剖析舞蹈作品中的意志。(六)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加强历史教学的专题教育后,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教师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舞蹈文化的喜爱和理解程度并适当加强对学生的文化培养力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舞蹈院校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教学,舞蹈文化意识不可能一夕得来。舞蹈文化中积淀的是厚重的历史,这些对学生日后的舞蹈学习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所以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教学内容,有针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为学生的舞蹈实践做充分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瑶.传统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J].艺海,2018(6):76-77.
[2]孙蔚.关于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科教导刊,2016(5):77-78.
作者:冯苗苗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 上一篇:中医药名人档案在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 下一篇: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