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操在德育教学的透析
时间:2022-01-05 10:30:05
导语:健身操在德育教学的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马季工作单位: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健美操教学中德育的目的和任务随着健美操运动的蓬勃发展,这项运动越来越受学生喜爱,并逐渐成为体育教学,培养复合型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以及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健美操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它能帮促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观,使学生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相结合,能正确认识身体好在完成远大理想中的重要性,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长久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去更加努力的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反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这些问题往往可以在健美操教学中加以提高。所以健美操教学为我们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极为良好的条件。当代学生的家庭培养方式,在教学中常常表现为怕吃苦,不能积极解决困难等缺点。所以,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及时改正,这样就可以将不当的行为扶正,进而转变。在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就要对德育及时纠正,不断加强学生的认识。德育素质应是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直观影响在健美操教学中,教育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动作示范,是教师肢体行为在学生面前的直观形象;二是在教学特定阶段,教师的情感变化、性格、品德等对学生在身心上产生的影响。学生会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加以认真的评价,所以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负责。
健美操教学中思想品德的个性化培养健美操教学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学习机会,不允许教师长篇地进行解脱和说教,因此,教师在课上要有针对性地向进行思想品德。(1)健美操教学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健美操课程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果断等品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项教材的练习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也有所侧重。例如在健美操的训练中,教师应着重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毅力,另外,通过团体操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协作,共同进步的团队意识。因此,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定出思想品德的具体任务,提出相应措施,保证教学训练高水平的完成。(2)在教育方式上要分清主次性。教师在教育学生方面上要本着“三心”,即爱心、热心和耐心的态度投入工作,在方法上主要是采取道理感化教育,实事求是,宽容待人的方式,多鼓励、少指责,要以爱心和热心为基准,用实际行动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当学生在性格上和习惯上出现问题时,教师应采取积极主动、及时帮助的态度帮助学生修正缺点,克服难题。最后要强调的是,在参加健美操比赛或活动时,教师应耐心的合时宜的让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关系的重要性;不能仇视对手,忽视观众,更要尊重裁判;以身作则等等,这些思想的灌输是很有必要的。(3)健美操运动是群体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长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健美操活动及比赛可以加深团体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与心理沟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忍不拔的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旦有了集体荣誉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训练并在训练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训练中就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而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后也会让他们感觉到个人努力是和集体的利益是分不开的,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为集体争光,才能在比赛和表演中取得好的成绩。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对学生进行室内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的讲述中国体育届的名人名事,运动员的爱国精神。让学生不仅爱好体育,还要有爱国的向上精神。(4)体育文化素养与德育相结合。随着学生知识量的不断增加,意识的逐步个性化以及对体育活动项目选择的自由度越来越大。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势在必行。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健美操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从而保持对锻炼的持续兴趣。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多种多样健美操俱乐部等教育形式,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亦学亦乐的目的,学生在俱乐部学习时明显表现出学习兴趣浓,练习积极性高,动作技能提高快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锻炼的兴趣、能力和个性品质,还对学生终身运动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学校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地方。健美操教学在学校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全面和丰富的。它不但能使学生强身健体,也能增强学校青春活力的氛围,它是体育运动中的新兴项目与学校阳光体育完美结合的组织形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具有人本化、校本化的健美操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在校园文化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 上一篇:建构主义与翻译教学透析
- 下一篇:职校体育对品德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