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研究

时间:2022-01-11 11:40:49

导语: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研究

摘要: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的培养及对西方文学文化的介绍,在传承中国红色文化方面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以遵义红色文化为例,探讨红色文化引入英语课程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针对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师政治素养薄弱、教材不配套、评价体系欠科学等问题提出解决策略,探索高校外语类课程引入红色文化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遵义;红色文化;高校英语

高校外语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外国文化,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可能就会导致一些西方糟粕思想乘虚而入,甚至造成少数学生对其盲目崇拜。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介绍西方国家文化,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出发,兼顾本土文化。外语教育理应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最有效的途径之一[1]。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语言和语言教育皆具有社会文化性的属性,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它还有着社会建构功能,并包含权力斗争。高校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除了涉及个人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因素以外,还具有极其鲜明的社会性。随着对目标语言的深入学习,高校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会对其自身文化价值及文化认同产生深刻的影响。如果将范围扩大至整个国家,这种群体性的英语学习活动甚至能够影响社会群体的思想发展变化。高校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正处在思想变化的敏感阶段,必须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中国红色文化,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自身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让高校学生对自身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并通过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遵义红色文化

1.红色文化的定义。红色文化这一名词为中国独有,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或参与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幸福的革命斗争中,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制度和习俗等行为成果的总和,可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部分[2]。2.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遵义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革命文化,该文化是以遵义为核心地域的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遵义,是黔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红色是遵义的底色。红军长征期间,在这里转战95天,为遵义儿女留下了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发展进程的著名会议——遵义会议以及出奇制胜的四渡赤水、澎湃走笔挥就的《忆秦娥•娄山关》等众多丰富而又厚重的红色文化,留下了卫生员“小红”等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留下了586处革命遗址遗迹,2000余件遗物等丰富的红色资源。2015年6月,到遵义考察,做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重要指示。2016年12月,遵义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红色传承精神高地”目标,将遵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推动遵义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先后投入红色资源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30多亿,打造以遵义会议纪念馆为龙头的红色纪念体系。而今,以“时代楷模”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为代表的遵义儿女,则向世人展现了新时代遵义人民的精神风貌,对外彰显了“红色基因代代传”的城市品质。遵义红色文化旅游作为遵义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吸引了许多国外游客慕名而来。2017年6月,遵义市委宣传部部长郑欣在遵义文化旅游欧洲推介活动代表团赴英国、法国、瑞士开展旅游文化推介活动期间,将遵义红色文化作为活动的重点之一进行推介。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遵义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正在走向世界。历史发展到今天,红色文化作为遵义乃至整个贵州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当地高校学子的精神面貌和学习氛围,都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精神导向。在目前外语教学中,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文化基本是西方文化。大学生正值18―22岁的黄金成长期,他们大部分缺乏社会经验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尚不懂得辩证地看待问题,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能帮助英语教学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政治和文化认同,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格,形成规范的行为准则。2.有利于推动外语教育本土化发展。随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不断发展壮大,外语教学的导向也应有所变化。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外语教育的目标是以学习西方经济与科技为目的,培养有助于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外语人才,因此大量西方文化源源不断进入到外语教科书中,导致当前的外语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严重缺失。在高校外语教育中引入红色文化,强调传统价值观,有利于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本土化发展。3.有利于红色精神对外传播和扩大影响。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将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使用英语表达红色文化,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用英文讲好中国红色故事,有助于外国人深入地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以公正的眼光看待中国红色革命;了解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民主、自由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消除误会和偏见,从而使得中国能够在宽松的外部环境中得以发展壮大。4.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语专业学生。高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是双向的,在引导学生接受西方文化输入时,也应重视本土传统文化的输出。单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论多么出色,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中西文化的对等交流。只有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其思辨能力和双向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做到吸收西方优秀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三、遵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1.提升外语教师的人文和政治素养。新时期,外语教师应提高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当外语教师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同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承担起新时代“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的职责,才能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部分英语教师受西方文化的长期影响,可能存在对政治教育认识不够的问题,甚至还认为其与本专业学习无关。因此,在推行英语专业课程引入遵义红色文化过程中,重点就是让专业教师挖掘课程中蕴藏的红色文化元素,在课堂内外指引学生学习本地红色文化并能用英语予以表述。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英语专业课教师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入了解遵义红色文化内涵外延,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将红色文化内容融入专业英语教学之中,真正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刻含义。2.英语教学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1)校本教材创新研究教材是营造浓厚育人环境、实施育人的载体[3]。英语教师应深挖遵义红色文化的内涵外延,创新校本教材。首先,到遵义市图书馆馆藏资料室、遵义市博物馆宣教部、遵义市委宣传部等地调研,收集遵义红色文化的汉语素材和英文素材。遵义红色文化可分为历史上的红色文化和当代的红色文化。历史上的红色文化主要是以长征文化为主;当代的红色文化主要以“时代楷模”黄大发、排雷英雄杜富国、疫情防控狙击战期间驰援武汉的本土医护人员等为代表的新时代英模们的奉献精神。其次,与本校语言专家、文化专家进行充分研讨,确定增补入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的红色文化素材及其插入章节,之后与翻译专家商榷入选汉语素材译成英文的语言难度和风格。最后,编制完成英语听说读写译课程教材红色文化增补本。(2)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创新教学模式,第一,积极做好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学习的关系,实现“有温度”的教学;第二,邀请党校专家和本地新时代楷模前来授课,指导学生学习遵义的革命历史进程和红色文化传承,使其感性地理解并体验遵义红色文化的内容及其魅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主动传播遵义红色文化奠定基础;第三,创建第二课堂,利用专业优势和课程优势,培养优秀学生和双语志愿者,辅导其撰写导游词与解说词,让他们走进遵义会址纪念馆、红军山、娄山关等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双语讲解,或举办红色文化英文大讲堂、讨论会、演讲等活动,在实践中开展思政教育,增强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自信;第四,教学方式要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隐形植入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3)考核评价体系创新研究创新考核方式,改变以往针对英语教学单一陈旧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以及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采用集“课堂-课外、校内-校外,面授-自主、教师-专家”立体化评价体系,形成红色文化与外语技能测试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对遵义红色文化及其英译文本的熟悉和运用,有利于遵义红色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传播。(4)红色文化教育与高校外语教学整合途径研究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相结合,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切忌生搬硬套,应该力求因地制宜、自然弥合、浑然天成,将红色文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遵义地区高校的外语教师可以根据遵义独特的红色文化开展教学实验,提出具体的实现策略。

四、结语

高校英语课程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介绍西方文学文化的课程,还应该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红色文化教育,对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具有积极的意义。高校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和政治素养,将英语教学与红色文化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突出英语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在融入红色文化的英语课程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估等不同阶段,英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思路、方法、内容及测评方式;同时亦应遵循教学规律,循序渐进,以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思政教育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步、协调发展,最终达到英语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任海棠,邓秀梅.刍议创新我国外语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导刊,2017(4):80-83.

[2]李俊.贵州的长征文化和红色旅游[A].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中共遵义市委,遵义会议精神与长征文化——首届长征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372-379.

[3]汪承平,胡玉明,陆秀东.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9(8):12-14+32.

作者:杨鸿雁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