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途径探析
时间:2022-11-25 03:37:54
导语: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途径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且具有可行性。在外语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实施课程思政。设计教学目标时,在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同时,纳入具体而具有操作性的思政目标。分析教学内容时,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和教材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自然渗透。确定教学方法时,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突出学生主体,使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进行教学评价时,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反思、合作、创新等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外语教学;实施途径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本科教学应该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专业教育和隐性思政教育相统一,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1]。由于外语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会频繁接触异域文化,容易受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外语知识水平和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外语教师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有鉴于此,本文以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主要教学环节开展课程思政和专业教学设计,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最终指向并实现学生的专业成长与精神成人。
一、外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外语是我们进行国际交流的最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外语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世界各国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容易受不同思潮的影响,如果培养不当,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崇洋媚外思想。因此,外语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素质要求”放在了外语类专业培养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之前:“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2]无论是外语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还是教育部制定的本科质量标准都要求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外国文化和其他事务,不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培养通晓外语,具有中国自信、有中国情怀、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外语课程既具有工具性特征,又具有人文性特征。外语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赋予了其开展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外语学习以文本为载体,课程文本主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等,自带人文价值导向和思政育人功能,这种思政教育资源与文本内容水乳交融,在学习文本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中外优秀文化,学会做人做事,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良好的人文价值根基。此外,语言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便于开展学生讨论、辩论、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的实践活动,而课程思政可以自然渗透到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感悟,提升客观分析能力,提高个人修养,形成良好品格。
二、外语教学中各环节实施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做好目标设计,突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和展开。课程教学目标之首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3]。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且处于基础地位。当前,很多外语课程在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出现的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偏重外语知识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育人”教学目标的缺失导致有些教师认为课程思政是可有可无之事,没有将之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中。要想真正实现育人效果,首先要把思政目标纳入教学目标中。需要注意的是,思政目标要具体而明确,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哪一个方面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如何引导学生做人处事。教学目标的设计通常要把握SMART原则,即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测量的),a-chievable(可实现的),relevant(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指在一节课能完成的)。思政目标和知识能力目标一样,都应按照上面的标准进行设计。思政教学目标的表述,要与语言知识能力目标一样,具体而明确,且必须是基于这一堂课特别设计,不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目标,如有的老师在每一节课写上“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或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这样的目标就是宽泛的,不是针对本节课设计的。《综合英语》中InmyDay课文里讲述了一位母亲的老年痴呆现象。该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设计为:(1)学生能够用课文中的关键英语词句来描述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2)学生能够用英语谈论老年社会。(3)通过课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状况,感悟生命善待老人。前两条是本课的知识能力目标,第三条是思政目标,都是具体的。有了明确的思政目标后,教师心中才会有思政,设计教学活动时才会考虑思政教育的贯彻实施,才会在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二)优化教学内容,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是进行语言学习的载体,同时也是影响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关键要素。外语教师需要认识到,让学生掌握语言点不是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单纯讲解知识点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脱离课程内容的说教无异于空喊口号,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引起学生反感。因此,只有将思政教育和教材文本内容结合起来,自然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入心入脑的理想效果。教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出蕴含在教材文本中的隐性教育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取舍和加工,必要时进行相关的补充和拓展。对于教学内容的择取,重点应把握关联性和时代性两个原则。只有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才能使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有关,使学生感同身受,有受到教育的可能。比如YourCollegeYears一课讲述的是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发生的变化。笔者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同样地将自己班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变化也作为教学内容。在学习课文中讲述的几方面变化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身上的变化,哪些是好的,哪些不是很好。在讨论课文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如何有意义地度过大学时光。关于课程内容的时代性,教育部吴岩司长在解读“金课”标准时指出,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前沿性。由于出版周期等原因,外语专业教材一般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选编出版的。教师要在原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其现实意义,就必须联系现实,并在必要时补充与之相关的新信息。比如GlobalizationisaDualPower一课讲的是全球化的优势和弊端。我们在本课学习过程中补充了特朗普提出的“美国优先”政策和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比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两个国家政策上的差异。最终学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是顺势而为,为沿线国家人民谋福祉;而美国是逆势而为,只为一己私利。这种对比使学生更加赞同我们的政策和举措,不仅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坚定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课程内容联系学生生活、联系实际,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就会得到大大提高。(三)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思政在设计好教学目标,组织好教学内容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其效果同样受教学方法影响。有的老师进行思政教育时,采取单纯讲授、说教的方式,不仅没有任何说服力,还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对思政教育反而起了副作用。外语教师要改变以前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形式,突出学生主体,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活动,使学生的一些优秀品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主题式讨论是外语课堂可以经常采取的方式,如FundamentalTechniquesofHandlingPeople一课的主题是如何与人相处。任课教师首先让学生描述他们与舍友之间的主要矛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用课文中所学到的方法商讨如何友好而又机智地解决矛盾,并选出最佳解决方案。学生在此讨论过程中认识到为人处世要与人友善,要懂得换位思考,要理性而智慧地解决问题。课上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成果汇报展示。有一篇课文题目是TheKindnessofStran-gers,讲述的是一个美国人不带一分钱,仅仅依靠陌生人的帮助,从美国西海岸出发,横跨美国多个州,到达东海岸的故事。笔者组织学生做了一个项目,将学生分成六组:英国、美国、秘鲁、西班牙、俄罗斯、日本组开展调查,了解不同国家的人对待陌生人的态度,然后在班里做汇报展示。学生分头采访了来自上述各国的外教和留学生,采访结束后进行资料整理,并在班里做展示。每组汇报展示后,学生们发现,原来每个国家的人都不会盲目轻易地帮助陌生人,而是将自身的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去帮助别人,这与中国的情况是一样的,并不像学生在调查前所认为的外国人比中国人对陌生人更友好。只有创新教学方法,学生才乐于参与,教师才能够在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和行为引领。(四)丰富教学评价,促进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有的外语老师经常是期末考试一次性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导致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通宵搞突击。基于以上现象,教学评价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可以创新形式。教师不但可以自己给学生出题或者布置任务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比如在培养学生外语写作能力时,教师先给出范文以及具体的指导,然后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写作检查单,具体列出自查的项目,如开头段和结尾段的写法、中间段落的开展、单词、语法的使用等。学生根据清单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修改,修改稿上交后,老师再根据学生写的情况提供另一份清单,学生进行二次自我评价和再度修改。学生自评不只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作文的工作量,重点在于使学生在一次次自评中发现自己的写作问题,不断反思,并且感受到自身水平的逐渐提升。这种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精神和努力做到更好的习惯。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学习效果。例如,大多数课程一开始会安排复习环节,任课教师经常采用听写或者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上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或句。这种检查方式往往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笔者尝试将复习环节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负责一次课,课前出题并组织开展该环节的活动。学生们脑洞大开,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检查其他同学的复习情况。学生设计的复习活动呈现多样化,全班学生参与度特别高,课下复习的积极性相比从前大有提高,比老师组织的复习效果好很多。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复习习惯,而且合作出题、合作制作PPT、合作组织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创新能力。
三、结语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会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外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在外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挖掘现有教学内容中课程思政的自然依托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并通过多元的教学评价,促进课程思政,实现专业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取得学生专业成长和精神成人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DB/OL].
[2]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邱开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路该怎么走[N].中国教育报,2017-03-21.
作者:梁文霞 李锦霞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上一篇:谈高校大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的影响
- 下一篇:学生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