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专业教学跨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16 10:50:44

导语:大学外语专业教学跨文化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外语专业教学跨文化教育研究

摘要:在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中,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外语类专业都未能充分利用课堂开展学生跨文化能力教育,语言知识与技能教育占据了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就势必导致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发展进程缓慢。基于此种情况,文章尝试建构了一种语言知识技能与跨文化能力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外语类课堂教育模式,并通过两轮教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促进外语类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育效率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外语专业;跨文化教育;融合;跨文化能力

外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领域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2015版《外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提出外语专业教学中必须要把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作为培养的关键点,这就为我国外语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语言是文化的凝聚,同时也是文化生存与传输的根本载体,外语教学的本质就在于一种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与生成。但从现阶段我国外语教学现状来看,语言技能教育占据核心地位,跨文化能力培养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与非系统性特征。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也针对特定外语专业学生开设了文化内容的教学课程,但由于与语言技能教育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无法深入到深层次文化要素之中,进而严重影响了跨文化能力的生成。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颁发的《跨文化教育指南》认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应是一种独立的教学课程,而是应该融入到教育的所有课程之中,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开展大学外语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构建一体化的融合教学模式,将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外语教育的一系列课程之中。

一、跨文化研究问题与设计分析

本文研究所关注的终极问题在于: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同步实现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本文的研究当中我们对跨文化能力的界定采用现阶段最能为人们所接受的定义“基于个人对异种文化的知识储备、语言技能等,在对应文化语境中开展与源文化对话沟通交流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跨文化情境的设置并非完全是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而主要基于具有跨文化特征的文本材料以及视频、音频等语言材料,同时还需要从书面语和口头交际两方面入手协同确保整体交际的有效性与恰当性。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对于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以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为抓手,引导学生逐步增强自身的跨文化能力知识储备,并逐渐形成更加开放与包容的跨文化交际心态,最终完成量变到质变的有效转变,逐渐形成能与其他文化形式开展文化对话与沟通交流的能力。具体来说跨文化能力主要包含以下几种不同的能力:(1)不断获得新的文化知识的能力;(2)能将异种文化与自身文化进行对比的能力;(3)能从异种文化视角对某一材料或某一事件进行解读分析的能力。另外,本文的研究旨在在传统以语言技能教学为核心的外语教学模式中有机融合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综合培训,使其在掌握外语语言技能的同时逐步提升自我跨文化能力。基于以上对跨文化教学终极问题以及交际能力的研究,笔者决定将实践研究分为两轮展开,第一轮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第二轮则采用融合了跨文化交际培养的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分别搜集两轮教学中的相关教学数据,主要包含单元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况录播、教案、教师反思日志以及学生反思日志,另外,在第二轮教学实验中还需要搜集部分学生的书面作业。

二、第一轮教学研究分析

(一)教学具体计划。第一轮的教学计划共计设置6个课时,主要授课内容为《大学英语综合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十五单元的文章内容,该文章的具体题目为《ADrinkinthePassage》,教学对象为本校某工科学院的学生,该班级总人数为35人,英语水平整体相对较好。该文章主要介绍了南非种族斗争时期的一个民间小故事,一个黑人雕塑家在作品获奖之后与一个白人青年建立了超越种族限制的友谊,同时黑人雕塑家最终被白人青年邀请至自家饮酒的小故事。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在20世纪60年代种族歧视严重泛滥时黑人所遭受到的各种不公正对待。另外,课文也表达出了不同种族人民力图消除种族歧视,但是又无法与整个社会相抗衡的无奈心态。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不仅希望学生学习到文章中所富含的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从故事主角的文化背景入手去感知“种族歧视”这一特定的社会现象。该文章的具体教学过程分为9个不同的事件,同时不同的教学事件所对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等也完全不同,具体如下表1中所示。对表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有6个事件是与跨文化能力培养存在着直接联系的,均要求学生围绕“种族歧视”这一主题开展全方位的深度跨文化思考,学生通过“发现”“对比”“分析”来体会跨文化的核心内容。另外,在第一轮教学之中还有3个事件是与语言知识学习存在着直接的联系,这3个事件与跨文化教学学习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了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融合。(二)教学观察与反思。通过回顾课堂教学实况录播,整理教学反思对第一轮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在第一轮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事件4与8虽然均属于词语和语法教学的内容,但与“产出教学”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学习具体语法知识的过程之中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与“歧视”相关的词语,同时也具备对种族歧视的初步敏感性,但是这种敏感性的形成对教师具有较高的依赖,只有教师坚持不断地输入才能逐渐生成,参与度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对事件2和事件5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虽然两个事件的目标并非完全相同,但在教学内容方面基本完全重复,这就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的不充分;(2)教学事件6、7、9虽然符合跨文化能力培养的产出要求,但对其产出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所实现的教学产出既不能实现对所学词汇的现学现用,同时也无法表达出种族歧视的社会学含义。

三、第二轮教学研究分析

(一)教学具体计划。在第二论教学研究中选择《大学英语综合教材》第二册中第四单元的文章内容,该单元的文章题目为《TheTelephone》,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幼年时在黎巴嫩地区的生活状态以及童年趣味。后来,随着村子里安装了电话,与外界的联系度逐渐提升,人们也纷纷离开了家乡去外地谋生。在第二轮教学之中共设计了6个教学事件,其中事件1则同时布置了两个任务,实际操作性较强,同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事件2与事件3则为跨文化能力的提升做出了重要铺垫,并且需要融合“发现”“对比”与“分析”训练为一体,余下教学事件则是对教学事件1的总结与反思,具体如下表2中所示。在第二轮教学之中事件2、3是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这两个事件具体操作形式为:师生互动教学,教师通过设置支架式引导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深入地思考,并对具体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的评价与分析,在掌握具体语言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文化内里,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目标。(二)教学观察与反思。从上文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第二轮教学基本上实现了语言知识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深度融合,在第二阶段通过设置产出导向型教学任务,把对文章、语言的理解与使用与文化技能深度训练融合起来,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深度的跨文化交流语境,同时在这种语境之中学生能够与教师展开更深层次的互动交流,并逐步从文化角度来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技能,最终不断提升对特定文化内容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事件3中,学生可以发现在黎巴嫩地区的文化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一个长相极为丑陋、为人豪迈的女子居然受到了全村男子的欢迎。学生在阅读的初步阶段往往认为这位女子必然具备善于倾听、大方等优点,但是在经过教学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从特定的文化背景入手进行分析,即在黎巴嫩地区男人往往需要一个能够谈论政治的公开场合,这种场所往往与现代社会中的咖啡馆、茶馆等一样具有公共性特征,男人们对这一女子的欢迎并非是由于该女子本身具有什么优点与长处,而是她为男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表达自我情感的场所。由此可见,在第二轮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从自我文化角度来审视对方文化,同时也逐步加深了对对方文化形式的深刻理解,最终形成了以文化反思为核心的跨文化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上文通过两轮教学观察对大学外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融合策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对两轮教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的本质在于支架式问题的设定以及教学任务的安排与设定,在第二论教学中遵循了“目标设定———任务设置———任务实施———任务评估与反思”四部分,同时在每部分当中又融合了外语教学与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全面实现了对传统教学的有效改革,能在开展外语知识教育的过程当中,启发学生从特定的文化背景入手去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使其逐渐具备与其他文化开展深层次沟通的能力。在外语专业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起点应设定为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语言知识教育双重目标,同时本文的研究发现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还需要继续细分教学目标,将具体跨文化技能教育目标与语言技能目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的同时逐步提升对跨文化语境的敏感度,并将所学习的语言在跨文化教育中主动应用起来。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尽量选择少而精的任务,要促进学生通过任务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并掌握外语应用能力,具体而言可以依据授课内容进行跨文化语境设计,并规定学生要在特定文化语境下完成对应的跨文化学习内容。另外,任务的设定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可实现性,要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形成性评价则是保障跨文化能力培养教学效率稳步提升的重要方法,形成性评价必须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同时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往往是相伴而生的,最终在互动形成性评价的推动之下完善教学的各个方面,引导教师不断改进语言知识与跨文化能力融合教学的具体方法,提升跨文化能力教学的融合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睿思.中西文化差异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评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9,(4):124.

[2]吴艳,李丽华.文化安全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4):81-82.

[3]王柳.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跨文化课堂的实证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公选课“外眼看世界”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8,(4):70-78.

[4]高姝.拔尖人才外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探究———以齐齐哈尔大学英才班大学英语课堂为例[J].理论观察,2018,(8):174-176.

[5]张红玲,虞怡达,沈兴涛.基于竞赛的跨文化能力评价研究———以“外教社杯”上海市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为例[J].外语界,2018,(1):52-61.

作者:刘春富 徐艳艳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