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教学本质与功能
时间:2022-01-30 03:54:07
导语:大学外语教学本质与功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重塑富有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
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亲密和谐的关系。古时的私塾、书院,老师和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和生活在一起,常常共居一室,谈天说地,争长论短,关系亲密和谐,令人向往。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还处处率先垂范,用自己的伟大的人格、高尚的品德,感染熏陶学生。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增长了见识、陶冶了情操。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形象地将这种师生关系比喻为大鱼和小鱼的“从游”关系,他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但是现在,随着学校规模越办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师生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教师上课来,下课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教师与学生之间似乎只剩下简单的授课与被授课的职业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淡漠;师生交流单一、贫乏。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割裂,教师与学生情感疏离,师道观念淡化已经成为当今大学校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无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更无法在精神上,思想上引导学生。面对日渐疏离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主动迈出交流沟通的第一步,为师生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重塑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些教师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们充分利用手机和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创建了例如QQ群、微信圈、微博等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利用这些平台,他们一起探讨人生、增长学问。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读书、学习、交友,帮助学生开启智慧的大门,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另一方面,学生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聆听教师的教诲和指导,在求学路上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古人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只懂教书。人文教师不仅教书还会育人。什么是人师?人师注重自我完善和提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风范影响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能以饱满真挚的感情投入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和愉悦的心理环境下,体验学习的快乐;能创造性地运用新方法、新内容、新观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能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深邃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在人师的教育理念里,人的价值和尊严是第一位的,人的完善和发展是最根本的。人师是教师的最高境界,从事人文教育的教师都应该朝着人师的方向努力。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树立以人文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做拥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活生生的人”,把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看做教育的终极目标。在设计教育活动、安排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时把人的发展放在首位。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次,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前提是教师尊重、信任和关爱学生。如果教师让每位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学生一定会推己及人,尊重、关爱、善待别人。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是学生成长不竭的源泉。
2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大学课堂
课堂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作为一名人文课程的教师如何创造富有人文情怀的课堂环境,赋予课堂以丰富的生活意义和人文价值,使课堂成为学生人格健全、精神成长的家园是落实人文教育的重要一环。美国卡尔.罗杰斯认为愉快活泼充满理解、信任和友好的气氛能导致学生思维能力的改观。正如疏松的土质能让植物茁壮成长一样,宽松的环境能让学生的心灵更为自由健康的发展。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感染带动学生;以鼓励和欣赏的态度激发学生;以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好学、乐学。只有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下,学生才会乐于表达、敢于发问,大胆质疑,在思想和思想的碰撞、灵魂和灵魂的交流中发现真善美。
3深挖语言教学材料的人文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涵盖了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是很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在介绍语言知识、分析语篇结构以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透过语言形式和符号,深挖其丰富的人文内涵,通过知识讲解、课堂讨论、文学欣赏、环境熏陶等方式让学生吸取人类优秀健康的精神营养。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为例,该教材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例如,《垃圾工》讲了一个垃圾工饱受歧视和侮辱,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继续着卑微而崇高的事业,并乐此不疲。故事向人们诠释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善心可依》讲的是一位相貌丑陋、身体残疾的父亲乐观向上、奋斗不息的励志故事,告诉人们一颗正直善良、对自己的不幸不悲、对他人的好运不嫉的“善心”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这些故事简单朴素,然而蕴含的道理深渊而富有哲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把这些精神食粮挖掘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在思辨中体验和感悟这些至真至善的人生道理。
4实行更人性化的测试评估办法
对学生的测试评估是教学的一部分,目前我们的测试大多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综合人文素质的考查,使人文教育不能落到实处。因此应改革测评办法,摒弃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做法,使评估标准多元化,方法手段多样化。例如可以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课内和课外、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可以把检验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的辩论、演讲、论文、研究报告等形式纳入考核体系,使考试成为以评促改、以考促建的学生考核测评机制,真正推动人文教育贯彻落实。
5结语
大学教育不仅传授知识、开启智慧,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修养身心、提升境界,使之成为一个有良知、有修养、有智慧的人,这不仅是大学教育治学和教育的根本,也是人文教育始终追求的目标。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站在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人文教师没有理由再固守陈旧的教育理念,不是做一个周而复始机械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是应该满怀深切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去感染激励学生,引领着学生在大学这所神圣的殿堂里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真正长大成人。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一位好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本文希望每一位英语教师成为这样的好老师,在转型的改革浪潮中坚守人文教育阵地,传播人文精神,撒播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甘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A].甘阳,陈来,苏力.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C].北京:2006.
[2]金耀基.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的位序[J].中国大学教学,2003(11):21-23.
[3]梁晓声.人文教育:良知社会的起搏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4]梅贻琦.大学一解[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5]仪垂杰.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N].光明日报,2006-10-28(7).
[6]杨叔子.人文教育:现代大学之基-关于大学人文教育之我感与陋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133-140.
[7]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出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作者:刘凤梅 武淑玲 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 上一篇:计算机探究式教学论文
- 下一篇:外语教学建设服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