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学习理论视角的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13 10:34:57

导语:复杂学习理论视角的网络教育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复杂学习理论视角的网络教育教学论文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相关研究,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调研,分别以“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为关键词进行匹配构建检索式,按“篇名”进行检索,排除无关文章,相关度较高的文章仅有26篇,而且对中外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及阐述教学计划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较多,其中有9篇文章对教学计划改革进行了实践研究。然后,本文从全国67所远程教育学校中抽取了18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调研学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广州、重庆、郑州、大连七个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研内容包含该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情况、选修课程与通识课程开设情况,并就相关问题深入访谈了部分网络教育学院教学相关的负责人和部分网络教育教师,目的是为了了解现行的网络教育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调研结果显示:

1.现行教学计划倾向以学科为中心的和以知识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缺少远程教育特色。

我国网络教育现行的教学计划,绝大多数是从成人教育对应专业的教学计划借鉴而来,或是全日制教学计划的删减版。这种侧重体现以学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以知识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多地关注教学计划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缺少远程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特色。

2.课程设置缺乏实用性、灵活性,未能充分体现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符合在职人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从课程内容设置来看,近90%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实践和实训类的课程很少,忽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从课程类型上看,80%-90%的学校没有设置选修课,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课。部分学校设置了公共选修课,但选修课的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没有提供专业选修课。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大部分为英语、计算机应用、马列课程、德育课程、数学,而道德伦理和社会文化、科学类课程不足。未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理念,不符合在职人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对网络教育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与创新研究,使之更加符合网络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是当前时期网络教育深化内涵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复杂学习理论支持下的整体性教学计划改革

首先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流程和内容进行了规范,此次教学计划改革的关键在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课程设置方式改革、课程内容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纳入到教学计划改革这个大系统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规范和指导。

1.依据专业实践岗位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依据,从总体上,网络教育专业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到确定某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时,需要进行专业能力需求分析。远程教育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岗位,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角色,因此我们采用学生调研、用人单位调研、专家调研的方法确定专业实践岗位的主要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并对角色能力进行细化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确定潜在学习者已有能力与岗位的能力需求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据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2.以关注真实境脉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

成人远程学习者具有职业性强、在职学习、知识更新快、差异性大的特点。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这些特点,尽量为学习者设计实用、灵活的教学计划,满足他们对灵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要。随着人们质疑和反思基于“原子论”的教学设计方法,复杂性理论支持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由于关注真实境脉中问题解决学习而逐渐得到认同,该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简单地学习一些被分解的孤立知识碎片,而是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综合为一个整体,协调运用各种复杂认知技能来完成面向工作实际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有能力把所学的知识有效迁移到现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

首先应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从把知识分割过细,缺乏联系转变为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化、职业化、技能化方向发展,增加与工作情境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课程,压缩专业理论知识,突出职业能力和各项技能培养。

其次,远程教育的最大优势就是其学习的灵活性,学生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灵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增加课程选修的比例,可以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根据学习者的岗位需求和兴趣,设置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通识课)。在通识课程的开设上,我国学者认为,外国语、计算机科学、马列课程和德育课程、数学、文学和艺术、自然科学以及哲学和伦理学、历史研究、自我认识和心理咨询、写作、社会分析和宗教思潮等,都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化、个性化、多样化跨学科的通识课程,拓展学习者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养。

第三,把职业资格证书等考试相关的内容纳入课程设置,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课程互认。远程教育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职人员,需要边工作边学习,因此学习时间就相对少而且不集中,而这种把认证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方式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从而避免了学生因学习重复的课程内容而浪费时间和金钱,缩短了取得某个证书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第四,在课程内容上的组织和设计上,打破“篇章节”的组织形式,课程内容模块化,采用基于知识点的教学设计,适应在职学生“碎片化”的学习状况。在课程内容上,弱化理论知识,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内容,根据实际工作设计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顺利迁移到工作情境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课程组织结构。

不同课程类型和比重的组合方式表现为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不同的课程组织结构适合于培养不同目标定位的人才。根据网络教育的特点和总体培养目标,在教学计划中,我们把课程分为五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专业实践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该专业的核心课,以专业一般能力和核心能力需求为主,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基础。选修课包括面向专业岗位的课程、专业拓展课、通识课,专业岗位课是根据该专业的若干个专业岗位或岗位任务设置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岗位需要从中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专业拓展课则关注特定实践领域的高级技能、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一般以专题类课程为主。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岗位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

4.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改革。学习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注重结论式学习评价方式已经不适应今天远程教育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和多元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改革单一的考试形式已是远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针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远程教育规律,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是远程教育学习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此次评价方式改革主要体现在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与手段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及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改革。具体内涵为:评价内容多样化,不以学生单纯的记忆性知识为评价重点,而是注重考核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学习评价方式与手段的多样化,包括闭卷考试、开卷或半开卷考试、课程作业、课程设计、在线考试,以及形成性考核、总结性考核等形式;评价主体多元化,除了学校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外,还要考虑学生自我评价,校外学习中心对学生的评价等。

三、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实践

依据以上修订原则和课程设置的框架,我们对土木工程本专科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本科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够胜任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现场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计划修订后,共29门课程(含毕业实践)。其中公共基础课5门,专业基础课4门,专业课6门,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9门,公共选修课5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分数减少,由专业基础和基本理论知识的课程转变为专业实践方面的课程,突出了实用性较强的核心主干课程,比如设置了施工安全技术、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设备、以及综合实验课等实用性较强,反映我校工科特色的课程。选修课的学分比例提高到30%,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大大增强,适应了不同工作岗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兼顾学生的兴趣取向。看似毕业实践的学分减少,但在实际进行教学计划修订时,综合考虑了土木专业实践环节能力的培养的基本需求,又增设了面向实践操作的综合性虚拟实验,所以,实际上,新的教学计划本质上有效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比重,突出工科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融入了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课程内容。课程的具体设置方式有很多种,针对在职人员的学习,比较受欢迎的有岗位任务驱动式和实践阶梯式。岗位任务驱动式重点关注实践岗位的技能需要,适用于订单式职前培养或在职人员培训;实践阶梯式强调在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上,兼顾专业特殊能力,培养学生应变和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素质。在考虑网络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特点的同时,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了解到目前该专业的从业人员在社会上的专业岗位主要涉及土木管理、土木施工、土木设计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向,分别设置了适应社会实践需求的专业岗位课,满足学生根据专业岗位或兴趣灵活选修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因此,我们把岗位任务驱动式和实践阶梯式相结合,提出了专业岗位适应式,既能关注到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又能培养学生应变和适应不同专业岗位的素质。在课程考核方式上,结合成人记忆力减弱、理解力增强等学习特点,改变考试观念,不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注重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检索和查找的方式运用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采取了多样化的灵活的课程考核方式,增加了开卷考试、课程设计、网上考试等考试类型。教学计划修订后,开卷考试、课程设计、网上考试的比例增加到50%。同时,加大所有课程过程性考核的比例,如课件点播时间占10%,在线测试成绩30%,论坛发帖10%,50%的过程性考核体现在最终课程考试成绩里,这也是适应网络教育学习特点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过程监控方式。该教学计划修订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进行了研讨,目的是让教师清楚教学计划制定的思路和课程设置的目的,并具体研讨确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材的选用,重点理清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程内容的横向涵盖和交叉,同一个基础知识不必在多门课程中重复讲解,以及专、本科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的纵向衔接问题。实践证明,这个环节非常有必要。

四、实施效果调查分析

该专业教学计划2011年春季开始启用,到2013年春季已运行一个完整的教学周期,为了了解新教学计划的实施效果,通过在线问卷调查搜集了学生的反馈与意见。该调查主要对象为2011春季与2011秋季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学生,共有716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503人,问卷参与率70%,剔除4份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499份。调查数据表明,90%的学生对该教学计划持认可态度。73%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内容实用性更强了,64%的学生认为课程资源丰富、内容比较新,49%的学生在课程内容的易学易用性,以及与工作实践的结合程度上持积极看法,38%的学生认为课程对职业资格考试帮助很大,但2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工作联系不大”,19%的学生认为“课程讲授内容太多,看不完”。从这一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教学计划修订后,增强课程实用性这一指导思想在课程建设时得到了比较好的落实,课程内容的易学易用性也得到改善,但仍然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课程讲授的内容太多。究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但在具体建设课程时,由于全日制本科教学的习惯以及未能在网络教学上投入足够精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课程内容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较大,内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投入的时间较少。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学计划改革能够保证课程设置上的实用性和职业化,课程内容才是真正确定课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则是影响课程效用的重要因素。基于知识点的“30分钟小课时课件”受到了94%的学生的欢迎。7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很好“,可以让我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选择课程”。但也有一些学生认为,课程选修的形式比较好,但也存在增加了学习环节,不知道如何在平台上操作,会错过选修截止时间等问题。这需要在实施课程选修的同时,改进相应的学生支持服务,比如在学习平台上明确课程选修的操作方法和时间,在课程选修截止前一周短信通知学生,以保证课程的选修成功率。

五、思考与小结

1.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理念到流程、实施,需要宏观上的整体规划和设计,需要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开发模式、教学运行机制、教学支撑平台、教学支持服务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同时,也需要学校领导、学科专家、网络主讲教师、社会实践单位等各方的参与和配合。

2.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需求为本”,突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职业化,提高课程设置的灵活性,打通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优化通识课程,是网络教育教学计划改革的关键点。具体涉及到某个专业的教学计划改革,还要依据该专业的特点、社会实践、学生需求,不可能千篇一律,更不可能有非常固定的模式可套用。

3.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看,课程资源在“实用、新颖、丰富”三个方面得到较大提高。但课程内容与工作实践的结合,以及课程的吸引力还有待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网络教学的热情和投入、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除了有效的教师培训和教师支持服务,网络教师教学的制度保障、激励措施、团队建设也是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4.从实施效果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新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修课、30分钟小课时课件等基本持积极看法。但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也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作者:徐春华单位: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