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个性发展策略
时间:2022-02-11 11:36:28
导语:初中体育教学个性发展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缺乏个性化教学意识,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个性需求往往被忽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倡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所以,为使体育教学达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在个性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本文从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分析入手,提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探索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学生个性发展;发展策略
新课程标准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的“一言堂”式、“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以学生本身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学重心,因材施教,以激活学生对体育科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1]。
一、传统初中体育教学的弊端分析
(一)“一刀切”式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于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应该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层教学。然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教学被体育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乏味,学生个性化需求并没有引起教师的关注,进而降低了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二)体育课程的从属地位无法激发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积极性。虽然体育课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学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与“语数外”三大主科相比,体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如体育课时应占初中总课时的11%,这是初中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的,但现实情况是,体育课常被“语数外”三大主科挤占或借用,造成体育教学边缘化,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无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二、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造性大,他们的知识水平、身体素质均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力及顽强的承受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益加剧,人生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对于初中生来说,要趁早锻炼出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生活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发展。(二)培养学生稳定的个性特征。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不同,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进而充分释放他们的个性,在这一进程中,学生的身体机能处于活跃状态,并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感受,而这种稳定的心理感受是学生个性得以发挥的基础。(三)塑造学生健康的性格。性格的形成虽然与先天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后天的社会性因素、教育因素也可以塑造学生健康的性格。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其共性都是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同的是,体育教学不需要把学生固定在教室内,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自由、更宽松的教学环境,在这种师生互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中,学生的个性不会受到压抑,而且可以培育学生团结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三、初中体育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一)留心观察,掌握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学生的个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的喜动,有的喜静,有的合群,有的孤僻,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很容易显露出来,只要教师留心观察就很容易掌握。教师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和掌握的学生信息进行分类教学,一般来说,喜动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动作的协调性较好;而喜静的学生,对体育动作的领悟较慢,运动能力也不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区别对待个性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把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适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体育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差异化教学,并对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二)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个性意味着自我意识的唤醒,它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自我意识的成熟稳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后,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主性。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性、对抗性的比赛活动,按照学生的性别、个性进行分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制订比赛规则,其他事情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荣誉感,提高能力。这样的个性教学可以从整体上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因材施教,全面提升学生体育素质。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他们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就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因材施教。例如,从心理角度来说,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很自信,心态上有优越感,而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自信,有自卑心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有不同表现的学生,特别是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斥责、多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体育运动水平;而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提高对他们的体育考核标准,即高标准、严要求;对于那种漫不经心、敷衍了事的学生,教师应督促他们按规范化的标准完成动作和训练。总之,只要实行有效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每个学生的体育素质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四)创设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可以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如在一些球类运动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的犯规动作由学生判决,或者是教师故意出现判断上的差错,由学生来指正或纠正,这种情景化、游戏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个性特质。(五)提高教师水平,为学生做出良好表率。陶行知先生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示范作用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在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身体素质的高低,学生一看便知,所以,为了完成体育教学个性化的需要,教师需要身体力行,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提升自己的体育活动能力,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转变以往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分类教学计划、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多元化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绍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初中体育教学[J].时代教育,2017(02):151.
作者:谭金华 单位:重庆市开州区中兴初级中学
- 上一篇:多媒体汽车维修教学探究
- 下一篇:机械工程师职称论文要求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