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及特征

时间:2022-04-11 08:25:46

导语: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及特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及特征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以及体育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而此种变化的合理性往往体现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进入21世纪在坚守“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宗旨下,“以人为本”,“终生体育”等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成为中小学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纵观新中国中小学体育目标的演进可以发现其如下特点:伴有政治色彩;逐渐向人性化转变;目标向多元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其推动力。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背景分析;演进特点

1.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内涵及价值

体育目标是指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通过体育活动达到的预期效果,它一般包括: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掌握体育健身方法;体验运动乐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人社会化的个性等。而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它包含了体育目标里大部分内容,但是它又属于学校教学目标的一部分,所以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是我国体育目标与学校教学目标的交集。

2.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及其背景分析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以及体育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不可否定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在特定的历史阶段都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就是说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其合理性体现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在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至1957年期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包括如下内容: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以“劳动和卫国”体育制度为基础,增进学生的健康,并使其身体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体育与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在生产和劳动、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中运用;培养学生系统地从事体育运动的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地要求达到劳卫制二级标准。在1958年至1965年期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调整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在生产劳动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发展,增强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提高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体制;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1966年至1976年我国处于期间,这一时期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为:高举思想伟大旗帜,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培养学生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以阶级斗争、两条路线斗争为纲领,彻底批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学生阶级斗争的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向解放军学习,增强体质,为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服务。十年“”期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的指导思想使学校体育跌至谷底。师资队伍,规章制度,场地器材等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1979年至1986年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必须的身体活动能力;通过体育培养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勇敢顽强和集体主义精神。由于前两段时期的影响,我国学生体质较其之前大幅度下降。这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在中国大地吹响,我国的体育方针由“普及与提高,侧重于普及”改为“普及与提高,侧重于提高”,“举国体制”与奥运战略初步形成。到了1996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更为具体,其内容包括: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发扬集体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其他方面基本稳定,全国掀起了改革热潮,旧的体育教学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形势。纵观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及其特定历史背景,可以发现这种变动不免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就像是生产关系,而国家基本国情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总是随着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我们说优先于时代的教育才是先进的教育,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应根据时代变化规律,以科学实际的方法去研究未来社会需要的体育教学目标,来指导学生与社会发展的脚步合拍,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当然有时候一些形势会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这也是客观事实。

3.新世纪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变迁

3.12001—2006年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于2002年8月又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它们是21世纪初学校体育工作的指路标,奏响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新乐章,新一轮课程改革随之启动。“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宗旨,“以人为本”,“终生体育”等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2006年我国学校体育目标规定: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些目标在新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最新的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当前学校体育目标内容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根据新的形势颁发了正式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

4.新中国体育目标演进的特点

4.1伴有政治色彩在建国初期,我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能够顺利进行,提倡学校应该注重军事体育活动。学校教育应为培养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服务,当时主要以劳卫制二级为标准,片面要求学生达标。虽然说不符和实际情况,但是也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可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刚刚有起色的体育事业受到“”和十年“”的严重冲击,其发展受阻、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举国体制”并且奥运战略初步形成,体育事业再一次复苏。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十一五”期间的体育目标,其中规定: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总之,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一直以来没有脱离国家政局也不可能脱离。但是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在逐步倾向于人性化。4.2逐渐向人性化转变由最初学习日本到借鉴苏联经验,我国体育工作者不断摸索、改进和完善学校体育目标。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目标。其实我国的体育目标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内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但现在更注重人的自由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概念。4.3目标向多元化发展以往我国体育目标只提出如何保证人民身体健康,以保障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随着国家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体育目标的范围逐渐扩大。休闲体育发展前景看好,像攀岩,蹦级,野外生存等一些具有刺激性的户外体育项目,它们能够让人们释放压力,心情舒畅。休闲体育可以使学生社会化,个性也会充分体现出来。并且据统计,199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值为1520亿美元,占GDP的2%。这说明我国体育事业正在逐步步入正轨,多元化的发展会使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切合实际,有利于其发展。4.4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其推动力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从国情出发,以大局为重。我国的体育方针是由国家依据综合国力及人民健康状况制定的,因此在体育方面我国体育方针直接体现我国国情,这为制定体育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应在不偏离主轨道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特色。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到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

5.结语

在风雨中成长起来的学校体育经历了种种磨难,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教学目标正一步步更新着,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是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站在大教育的高度上审视学校体育,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如今的学校体育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单位,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体育思想为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依据。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提出“科学化与社会化是我国体育腾飞的两翼”,学校体育虽然只是我国体育的一个子集,但是它潜在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校体育要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应该体现在体育教学目标上。实践要成功,科学的现论依据是关键。

作者:李培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P70-71.

[2]孟凡强,刘国等.休闲体育教育内涵解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0,P77-79.

[3]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5月.

[4]孟凡强.论亚竞技运动与现代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5,1.

[5][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艺体[2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