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8-09 09:11:17

导语: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问题改进

高中体育教育是提高全民体质健康的根本途径,是形成运动兴趣与特长的有效途径,是初级教育与高等教育体育衔接的重要环节。从高中体育教育的根本要求来看,其需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一定的体育专长,有效地开展团体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具体的高中体育教育从业者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现阶段我国高中体育课堂构建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方法与模式;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其优化策略;高中-高等教育体育衔接;体育教学项目技术推广等多个方面。从上述的研究现状中不难发现,针对体育教学改革及其对于学生体质健康状态贡献相关关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而此种研究是未来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也是基本方向之一,值得人们予以充分重视。

1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因素分析

从高中体育教学体系以及课堂安排现状出发,其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首先,高中体育课堂时间相对较少。一方面受到高中文化课程压力较大的影响,体育课堂(包括体活)时间被文化课挤占的现象依旧严重,进而使得体育教学时间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教学内容以及其根本性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程度的目的也无从达到。其次,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不规范。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存在两个极端现象。即集体的体育项目以体能基础训练为主,如跑步、队列等,此种教学内容无法达到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更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则是在体育项目教学阶段主要以团体体育项目为主,如足球、篮球。而在组织模式层面上也更多的是依靠学生的自主组织,无法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能动性与专业优势,进而形成了学生在体育课堂体育项目训练中效果不佳的现状。最后,高中体育课堂考核模式有待革新。从现阶段的实践操作体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往往利用体育运动成绩以及体质健康程度来代替体育课程的考核。此种考核模式无法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进而在学生甚至是教师才层面上形成“上不上体育课对成绩没有影响”的错误观念,严重地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

由于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行动基础与基本兴趣,同时也受限于体育课程的组织模式,而使得现阶段高中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学生近视眼犯病率有上升趋势。以此文供职的学校为例,学生患有近视的比例超过了60%,无论是基于时间轴的纵向对比,还是与其他社会团体的横向对比,其均处于劣势地位;此外,学生的近视程度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学生平均近视度数为126°,而在2014年与2015年中,该数值分别为169°与152°。这说明近视已经成为威胁学生体质健康的首要因素。第二,学生肥胖现象明显。根据BMI(肥胖指数)调研数据显示,近年来高中学生整体处于肥胖高发现状,且存在明显的恶化趋势。BMI指数由2013年的0.84,上升到2015年的0.89,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且从肥胖学生占有比例中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该校高中生偏旁学生比例超过了30%,肥胖学生比例也接近10%。第三,体质达标比例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近年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程度监控数据中可以发现,其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主要问题多表现为高中生上肢力量缺乏、身体柔韧度下降、学生体质综合指数下降、体质健康达标率下降等几方面问题。从上述数据中可以得到这样的认知:现阶段高中生体质健康状况并不理想,并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这对于后续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及其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上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总结,在后续的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根本目的来进行综合施策,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丰富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较大的选择空间,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合理的教学步骤,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上体育课时,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正确的动作,教师如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学生就觉得没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学不会某种运动技巧,上课就打不起精神,可是当他初步学会,并且逐渐熟练后,就越练越想练。第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对新动作进行简单阐明、示范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各组学生自主学练,对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解决方法。然后各组由一名代表根据练习的实际情况,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找到的方法,并总结练习心得与效果,可以分流程进行。比如,从“为什么”到“怎么练习”到“有无改进方法”,最后到“效果怎样”。例如立定跳远教学,讲解其姿势要领时,同时也对学生提出要求“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半蹲充分,摆臂与起跳协调,蹬地有力,空中收腹、收大腿,落地时小腿前伸,手臂用力往后摆。”对于复习内容则要求学生多练、多思、敢于做、敢于改,小组长在训练结束时汇报复习情况。第三,形成基于体质健康监控与教学内容双重考量的考察体系。在后续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既需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态予以客观的评价,又需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为基础。在具体的构建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对体质健康变化情况为依据,并结合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表现来形成不同指标权重的综合考量体系。对于身体体质健康情况不佳的学生,如果在学期内存在体质健康向好的趋势发展则可以评价为合格以上;对于自身体质健康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却在学期内存在显著下降的学生则可以考虑评价为不合格。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将固定的评价模式转变为一种动态的评价模式,不仅能够客观上表征学生在一段时期内的体质健康变化情况,还能够通过此种方式反映学生在体育课堂以及体育锻炼中的实际绩效,对于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陆菊萍 单位:浙江省柯桥中学

第二篇:高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体育课是高中阶段学生进行身体综合素质提高的主要形式,体育课程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在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看教师的示范,听教师对动作要领的讲解,然后进行重复性训练。由于部分学生的体育理解和领悟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很难对教师的示范一次就看懂,在未能充分领悟动作要领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对动作的训练质量有很大影响,对学生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和兴趣都有负面影响。二是体育课教学内容略显枯燥,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多为跑、跳和单双杠等,对学生原有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部分学生因个人原因未能达到训练要求,容易产生自卑情绪,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课可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放松和身体放松,进行对技术指标要求较高的训练,将与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预期发生冲突,进而降低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三是体育教师所涉及的教学项目符合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倾向,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对这些教学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开展的活动不适合其身体情况。每个班级的体育课教师在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时,都出现了或多或少众口难调的情况。

二、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丰富教学形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对目标动作进行示范,或者请学得快的学生为大家做示范。这种教学形式的优点是直观而且简单,其缺点是学生无法对所示范的动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可以将教学内容清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对目标动作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示范动作可以重复播放,对于接受和理解较慢的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能够深入领会动作要领,进而能够进行正确练习。此外,通过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回放,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正确的体育训练动作,还在无形中被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所感染,有利于增加其克服困难的勇气,对其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科目,然而理论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运用合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术深入地了解,又有利于有体育职业发展倾向的学生进行系统学习。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体育理论知识的讲述中,应用到体育动作要领的示范中,能够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体验学习体育的成就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丰富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体育教学活动。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跑、跳、单双杠等,这些教学内容的竞技性特点非常明显,而趣味性的特点比较弱。这些教学目标对学生的体能和身体协调性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塑造健康的体魄,增强体育美学素养,并非是将学生培训成国家运动员。因此,增加高中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是当下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组织趣味性的体育竞技活动,可以让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学会团队协作,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也可让学生们在活动的参与中感受到体育教学的乐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参考大学阶段中的教学项目。高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年纪相仿,体能上的差异小,大学休闲类体育的教学内容对高中体育趣味性教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借鉴大学休闲体育的课程对高中生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而且能够将高中体育教学与大学体育教学进行有效衔接,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

(三)调整教学方式,提供多种体育项目可供选择。当下的中学生都是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对娱乐方式和体育项目有广泛了解。在进入高中学习生活之前,学生就对某些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然而某些略显枯燥的教学内容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的热情。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同一时间进行体育教学的班组不止一个,这些班组有同一学年的,也有相近学年的。学校可以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让同一时间进行体育教学的教师,根据个人专长设置难度适当且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项目,然后将这些教学项目提供给学生选择,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项目与个人体育爱好有较高的匹配度,这样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最终有利于学生个人体育技能、体育艺术素养和良好健身习惯的养成。因此,每一位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运动才能,结合当下高中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别具特色的体育教学项目供学生选择,提高教与学的匹配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中的寓教于乐。体育是音体美三种艺术形式之一,加强体育锻炼有益于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于学生运动美学素养的养成,有益于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育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和体育锻炼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刘显峰 单位:平度市第九中学

第三篇:分组分享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端,在素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得到了针对性的解决,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目标设置的合理性都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在现阶段,体育教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怎样采取合理、科学、有序的教学方式,来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效。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实现互动沟通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沟通的需求,更好的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素质[1]。下文针对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含义与意义进行的详细分析,相应的提出了应用策略,期望深化提高现阶段高中体育教育的教学成果。

一、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含义与意义

分组分享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创新的教学方式,该方式注重结合学生各自的规律与特点,将现有课堂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通过将学生们划分若干小组分组学习并分享来实现教学目的。分组分享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的成了学习的主体部分,可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的课堂中,通过各自互相合作与探究,学生主动性得到了更好的表现,同时也凸显了学生自身各自的优势及特长,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体育教学知识的目的[2]。分组分享法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差别是实现差异化教学,可以让老师了解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其教学核心是“分享”。在众多学科教学中,分组分享教学法有其明显的成果和优异的展现。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保证课堂效果的关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本体出发。高中阶段学生的压力较大,文化课教学的压力负担更大,故学生难以放松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更达不到心灵上真正的解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不够重视,学校缺乏完善的基础体育设施,在体育教学中存在严重不足。但是通过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可以根据本身爱好兴趣选择分组,可有效弥补当前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及教学课时不足的弊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提高课堂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可以创造足够机会完成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指导。另外,现阶段体育教学已融入德育教育工作,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应用,学生之间可以自我教育和自用分享,有利于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水平,同时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让学生多方面的思想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二、分组分享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分组分享教学法对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可以教学实际情况与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将教学课程进行操作与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明确体育教学的基础目标,更好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水平。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环境,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过程,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3]。

(二)合理分组

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进行多方面充分了解,以便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到合理分组。尤其在不同层次及体育素质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锻炼时,教师需要合理把握教学环节,采取合理的轮换方式,使学生可以获得充足的参与机会,保证使教学效果效率最大化。比如在进行跳远教学时,教师要将身高相仿的学生分为一组,关注学生的心理公平,让学生摒弃先天条件等因素,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三)科学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合理、科学的引导至关重要,不同体育项目的结合与锻炼,根据小组之间的对比,确保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有效展开体育学习活动。

(四)重视课堂评价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和心理素质是不同的,教师要制定一套完善且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以多元化和多样性为重要原则。体育老师评价的自身传统的观念也要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对学生的体育素质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对学生生理、理论水平、体能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让学生主动的发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实现体育学习更好的突破,增强学习信心[4]。以往单调的教学模式在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到来很难适应教学需求,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师也要在推行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同时,多多研究其他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三、结语

分组分享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便于更好的挖掘学生的体育潜力,形成良好的优越的学习氛围。创新型的教学方法的不断开发与研究,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具体需求,以此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加强身体素质。

作者:苏晨光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第四篇: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较大的差别,再加上对于体育动作领悟能力有所不同,这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的差异,采取必要的教学方式,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而分层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高中体育中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得学生都能够积极融入到体育学习当中,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法及其意义

(一)内涵

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的分层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根据学生原有的体育基础以及个体素质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将学生划分成为多个层次,并根据学生所处层次的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实现再次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意义

在高中体育教学当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发展,逐步增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这也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规范,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能够将相同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块,对其进行体育锻炼教学,使得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来说,采用分层教学法的体育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尤其是能够增强体育基础较弱学生的自信心,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分层教学法对高中体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到:

(一)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之时,首要的任务就是需要做好层次的划分,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这对于分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因此,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之时需要加强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这一环节的重视。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其一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表中教师可以罗列出对体育的爱好、身体素质或者较为擅长的项目等,要求学生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填写;其二是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测试,以便于能够更为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为分层教学的进行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做好科学分层

科学的分层能够确保教学更具针对性,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要想做好科学的分层,一方面,教师需要采用自愿的方式,使得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准自主的选择合理的学习层次,并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防止出现学生所选层次与自身实际水平不相符的情况。同时,在实际的分层过程中,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体育基础水平,科学的制定出适用于不同层次的教学计划,安排好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处于高层次的学生往往有着多个训练项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多加观察,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特长,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三)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任务,制定多层次的目标是分层教学法最为基础的一项属性。要想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对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处理,将教学目标逐步细化,用子目标的实现促进总目标的完成,这就要求在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针对性,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确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能够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在制定多层次教学目标之时,还需要立足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逐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采用创新性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在开展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说,针对高层次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身体素质较好,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对于中等层次学生而言,由于他们自身体育动作不熟练,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而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加强示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运用直观效果,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进行,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之时,教师需要做好层次的划分,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逐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周晓龙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一中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自我国新课改以来,文化教育的品质提高了许多,但是体育教学的情况还是不如人意,可能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大多数的高中学校还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所以,校方往往容易忽视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有益之处,更不可能让学生有效地树立起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活动以及研讨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机制。

1.高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现状

1.1高中生的体育认识

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都比较肤浅表面,尤其是体育锻炼对于学生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具备足够深刻的了解,对体育知识更是掌握得寥寥无几,没有形成一种高中生对体育该有的意识和观念。高中生不管从心理还是生理上来说都趋近于成年人了,对具体事物都会有自己的认知跟判断,虽然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往往行动上落实不下来,很难养成锻炼的好习惯。而对于那些喜欢体育锻炼并想要去坚持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积极参与。一般来说,高中生对于终身体育都会有一定的认识,只是还不够全面、深刻,仍然很需要学校的支持跟引导。

1.2高中生的体育意志

体育意志能够能动性地体现学生的体育意识,也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性,并且为此能够在克服重重困难、障碍的情况下实现目的的一种心理。体育意识首要的原则就是持之以恒,许多学生都缺乏一颗坚持的心,不管在什么样的事情上。而对于体育锻炼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大部分学生都有过想要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但是却都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因为一些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而不了了之。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意志相对薄弱,吃不了苦,不愿意努力,所以在体育锻炼上总是坚持不下来,也就很难说具有终身体育意识。

2.影响高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

2.1学生自身因素

对于高中生所处的阶段,由于身体机能发育基本成熟,所以总体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两性差异,对各种事物都表现得极为敏感。尤其是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顾虑的方面比较多,同时也因为体力不比男生强,所以更怕吃苦受累。而男生参与的积极性虽然比女生大,但是他们的体育活动都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打篮球、踢足球,形式较少,得不到全面的锻炼。另一方面,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其学习的最大的动力来源。但是,高中生的心理变化不定,再加上缺乏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导致学生对体育锻炼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也不能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

2.2体育教师的因素

教师是组织学习的指导者,也处在一个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教师能够左右学生的学习,干预学生的认知。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素养对于教学的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一,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切,很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不具备应有的专业水平,往往一个教师身兼多职,并且教师的技术水平不够高,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做出正确的指导,导致学生产生厌恶心理;第二,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观念,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其行为意识,才能正确的教导学生,但是有的教师的道德水平却远远不及其知识水平,使得学生无法以教师为楷模,教师也因此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3.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

3.1教学设计

第一,加强理论教育,虽说体育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但是理论基础也同样重要,只有加强理论的教学,才能让学生不断提高终身体育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以及正确的方式方法,体会到体育对于学生的真正作用和好处,从而为之后的实践打下稳健的根基;第二,教材的选用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来选定教材,并且教材安排也要根据男女学生的不同来明确内容,使学生从中正确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性,摆正自己对体育的态度,并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2教学实施

体育不同于别的学科,必须实施开放型教学,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本着放宽、放活、放手的基本原则进行教学实践。在师生关系上主导和谐、亲民的感受,教师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也积极配合教师的安排,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友善的发展。在成绩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应该一概而论,提倡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以兴趣入手,辅助学生练习导入,使学生感受到身负的责任,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3.3教学环境

优良的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态度,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为学生创造积极锻炼的有利条件。学校也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使学生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和判断。

4.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只有建立起完善的体育教学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观念态度,才能带领学生学好体育,树立起正确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其今后的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智新 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当今这个学生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时代,如何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多个方面都能良好发展是高中教学活动需要思考的大课题。而体育教学更是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如果学生没有在在校期间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那么他们很可能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关键时期因为身体状况而耽误学业。所以本文将着重从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意识培养这一领域来论述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究。

一、教学活动与体育意识的关系

精神层面的思想观念对于学生具体活动的展开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体育锻炼的观念。体育老师通过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标准的体育活动,如何让体育在学生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等等多种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活动是一件好处很多、终身受益的事情。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教学活动直接塑造着孩子们的体育意识,推动形成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学生如果较早地树立起来良好的体育意识,无疑会有力促进当前的体育教学活动。不用老师的强制引导,学生也愿意去享受体育这节推动全面发展的课程,这就会在校园中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积极和睦的教学氛围。因而,综合来说,二者是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二、培养体育意识的策略探讨

1.加强思想引导和观念宣传

之所以培养良好的体育意识,就是因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让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阶段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形成健康的体魄。因此不论是学校整体还是班级教学都应该加强这一方面的思想引导,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宣传媒体,利用校报、校广播、校电视台等多个终端推进体育活动的宣传。另外,学校管理层还可以考虑增加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理论课程,进一步培养体育意识。在班级教学中,体育老师的作用可以说十分巨大,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形象会让学生有着效仿、学习的动力,会让学生追随老师一起加强锻炼。而老师的优秀体育意识观念如果能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那么这样的培养结果会是深刻有效的。

2.让学生选择适合的体育活动

很多学生之所以体育意识薄弱,不愿意参加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遇到自己喜欢或是擅长的活动。比如有些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过多地表现自己,这样的学生其实很适合空竹这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通过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他们也可以很好地展示自己,从体育中获得乐趣。所以适当地增加一些体育活动类别,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是很重要的方面。

3.进行体育活动的评价考核

体育意识难以真正培养起来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在教学体系中没有更加严格地纳入到学生的测评之中,通过评价和考核,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评价考核不一定要非常死板地进行,它可以通过学生班级内部竞赛、小型体育比赛以及学生个人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来进行评价。各种各样丰富的评价方法不仅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反而让学生更主动参与其中,感受体育的乐趣。而这无形之中也是对于学生课业活动的一种丰富,对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锻炼。

三、培养体育意识的教学意义

首先,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教学意识,让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身素质,推进全面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础,还让学生在意识层面注重体育活动,在观念上发生有利变化。其次,它还让体育教学的课程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节在高中时期讲授的课程,更是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影响一生的塑造课程。走出高中校园,学生仍旧记得老师的谆谆教导,持续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最后,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能够让校园形成一种活泼向上的氛围,能够处处看到学生运动阳光的身影,从而最终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意识培养二者之间有着深厚的联系,而良好的体育意识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少年强则国强,这句话不仅仅希望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人文素养,更是要让他们有着强健的体魄,健康的身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一件影响深远,益处极大的事情,它让体育锻炼不断坚持,让体育的魅力不断传播。而我们也希望看到体育教育活动更加完善,良好体育意识更加浓厚。

作者:汪蓉 单位:湖南省武冈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郑红钢.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研究,2008年[2]张德洪.

第七篇:高中体育探索式教学模式分析

高中体育的教学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模式,不断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教育的质量。本文在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下,深刻分析探索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优化教学效果的改革策略,以求不断改进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平。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养成,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情境表现以及创新能力。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相互融合性培养,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以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一、探索式教育模式内涵

探索式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以及发现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的,其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有意义的发现学习的效果要强于无意义的机械学习的效果,探索式教育则是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避免无意义的机械学习。探索式教学模式强调探索活动在学生知识技能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倡学生通过再发现获得新知识。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知识以及技巧,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进一步参与技术探索中,整个过程中师生相互交流,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

二、探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促进知识与技术的内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采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思维,在活动中解决疑惑并获得成功。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有效疑问,引导教学实践,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以及能力。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设计、分析、综合、抽象以及概况等思维以及实践过程,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思维认识的深化,进而完成知识以及技术的内化过程。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作为一个实践性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体育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人生中,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体育思想的最新发展,也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体育意识是现代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设置问题后,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在实战策略的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并及时给予专业化的培养,可以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高中的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健康的身体,还在于给予学生情感体验。在探索式教学模式中,一直将学生的主动性放在核心位置,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探索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求知欲,并对困难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在学习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可以不断促进学生体育学校的主动性,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探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体育教学创新情境。教师选择合适的问题,设置导入式情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步骤中,最重要的是情境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新媒体,探索创新型情境的创设,优秀的情境有助于引入学生进行深刻学习以及探索,是一个成功的开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体验的情景,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创设的情境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必须要符合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

2.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而且能把微观领域的知识理论而直观化,就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课堂气氛自然活跃,学习气氛也会变浓,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3]。在探索教学模式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反思。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设置的情境中,学生为解决感兴趣的问题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收集信息并进行思考。通过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多采用讨论等协作式教学方法总结结论。在教学中使用反思活动,不断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迁移以及运用看,进而领悟新策略,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实践结果进行推广应用,不但丰富知识的广泛迁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探索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是现代教育理念的运用体现。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探索教学能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促进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圣建明 单位:江苏省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霍海伟.“四环探索”教学模式在体育生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聂胜强.教育公平视野下临沂市普通高中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李志勇.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8(12):205—206.

第八篇:高中体育教学思考

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我们所熟知的体育教学。就体育这门学科而言,其教学的中心目标便是努力培养学生实现心理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具有完善的人格及心理素质,进而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教师就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积极钻研、努力创新,实现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多样化

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探究某一事物的巨大动力;注意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前提。对高中生而言,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大多都是建立在丰富的学习情感及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就会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探索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首先,多媒体教学。影视资料可以为学生呈现较为直观、准确、科学、生动的客观事物,能充分激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进行跨栏技术中跨栏摆腿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将动作以慢动作、回放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并伴以适当的讲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技能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将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其次,竞赛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所要做的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掌握体育知识,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活动教学,进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像是游戏教学、团队教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方法时,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才能有所增强。

二、树立新的指导思想,提高教师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育指导思想就是要紧扣教育部门及各大教育机构的教学政策方针,以新课标及素质教学的需求为依据,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取知识、掌握相应技能。由此可见,在高中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努力结合教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并对体育教学内容、方式、过程进行创新改革,实现体育教学的多样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体育学科的乐趣所在,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各方面同步提高的优秀人才。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则在依据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将完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作为教学的核心,并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的,让学生实现终身学习、终身运动。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高中学校而言,教师还要将体育教学当做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让学生在拥有强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使学生自信而强大地面对即将来临的升学、考试等压力。借助体育教学内容中对体育运动战术技能及运动形式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与发散思维,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以后的学习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不难发现,良好指导思想的树立,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创新意识、完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重视体育德育功能,促进多样化教学的发展

与高中其他学科相比,体育德育教学作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这门学科具有的趣味性、开放性、竞争性及运动性,使它更能让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情感上拉近与教师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敢于并勇于主动参与。在这一优势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多样化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适时地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努力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只有这样,高中体育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讲一些运动员的训练故事或是学习历程,让学生在运动员的运动训练生涯故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体育竞赛的项目、战术及体育运动竞赛的精神,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体育精神的精髓,使高中体育教学涵盖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师在德育功能的指引下进行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创新改革,实现真正的多样化体育教学。就高中体育教学教法而言,其主要是与学校体育实际教学相联系。在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对加深教师对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促进体育教学课堂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正处在不断改革的阶段,为此,教师应当积极把握这一时机,努力发挥体育课堂的优势、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在体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未来。

作者:王金梅 单位:宿迁青华中学

第九篇: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是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应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指导,创新体育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通过广博的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以及坚实的体育技术技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标教学环境下高中体育教学发生的一些变化,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1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关的几个概念的理解

学校体育: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组织开展的一切体育活动的总和。包括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训练、学校运动会和体育节,以及学校组织的其它体育活动。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为实现除课余训练外的学校体育目标而选择的体育内容总和。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以及在教师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课:通常指每周两节或三节体育课堂教学,是实施“体育课程标准”的基本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必然延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自我锻炼能力。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界定是“人的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会方面都处于一种安宁完全状态”。具体指:一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二是心理要健康;三是适应社会能力强。影响人的健康有多方面因素,如遗传、自然环境、营养、生活习惯、医疗卫生以及体育锻炼。另外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环境等也是影响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是研究人类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诸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相互关系相互作用,它与现代医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相互渗透、交叉,促使人们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现代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①人体生长发育;②个人生理健康与卫生健康;③心理和情感道德健康;④人与环境健康;⑤消费健康与公共健康;⑥安全教育及意外事故的防止;⑦营养学;⑧慢性病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⑨烟酒对人体的危害等。

2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体育教育是以培养合格的高中生为目的,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其目标在于培养高中生在以下方面的能力:

2.1培养社会竞争力。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敢于正视胜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胜利中找差距、失败中找原因,总结经验,以坚定的信心去拼搏直到最后胜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竞争意识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2.2培养抗挫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设置一些较难的环节让学生去接受挫折,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承受力,引导学生在面临挫折时把挫折看成是一种锻炼,通过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2.3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多种人际关系交往活动,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与集体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与学以及配合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通过体育项目中需要的团结和契合度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3.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3.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它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思想,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新的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3.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3.5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新课标下的高中体育应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手段,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了解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并以此让学生学会在体育项目的进行中选择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方法,思考怎样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等,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

3.6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应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学生成绩做多维评价,充分发挥考评在体育教学运行中起的导向、调节、激励、鉴定作用。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要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以及创新能力上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体育教学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以及合理考评机制的建立来培养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抗挫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作者:刘福余 单位:贵溪市实验中学

第十篇:高中体育教学策略研究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能否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练身体的良好习惯。”虽然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的推行下,高中体育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仍不够,导致教学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需要,远离学生的生活,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全面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促使学生展开学习行为活动的积极因素。对体育感兴趣,学生才会有学习与探索的动力,才会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反之,对体育不感兴趣,他们就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甚至会产生逃课的行为。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选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下面笔者简单介绍几种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一)导入激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论任何学科教学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高中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可以说,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即开端,其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兴趣。但很多体育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一上课就直奔主题,根本没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知力因素,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力求做到“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

(二)游戏激趣

不论年龄大小,游戏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吸引力。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寓游戏于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和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边玩边学,进而在游戏的过程中轻松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如在每节课的热身环节,教师可设计一个“反动作”游戏,即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出和教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帮助学生完成热身。这样,变简单枯燥的热身活动为生动有趣的游戏,学生就会兴趣高涨,积极地参与到热身活动中去。

(三)竞赛激趣

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而体育课又具有竞技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争情境,组织竞赛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竞争中展示自己,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竞赛的形式应多样化,让各层次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二、合理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高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强健学生的体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这点来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只要是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并能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的内容都可以选择。既可以是教材规定的内容,如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排球等,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社会上比较时兴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滑板等,还可以是创编的内容,如体育游戏、合作比赛等。具体来说,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应注意三方面。一是教学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的提高。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特点及获得知识的方式来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以为他们自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与社会体育接轨。教学内容的选择若脱离学生的生活,就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可能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在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时应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生活,并与社会上流行的体育项目相结合,以唤醒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使他们日后步入社会仍能够很好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三是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灵活多样,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育项目众多,教师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时应注意融民族体育、健身项目和娱乐活动于一体,内容涉及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突出健身性、休闲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发展其个性,培养其自我锻炼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的总称。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笔者简单介绍两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法

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得到提高,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若体育教师仍采取以往“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准备活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学生再练——放松下课,显然不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此,体育教师可采取探究式教学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需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旁加以启发、指导,以避免学生思维枯竭,走入“死胡同”。

(二)分层教学法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都不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学生,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实施分层教学法,以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如耐久跑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将他们分成好、中、差三组,在练习距离、强度、休息时间和练习次数上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较大进步。

作者:陈道深 单位:西藏昌都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