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10篇

时间:2022-08-18 11:02:35

导语: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在我国,虽然体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国家先后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教师法》、《体育法》等10多个有关体育和体育教育的行政法规,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对体育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的体育意识不强,把更多经费投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够。一些高校在学生一年级仍然开设公共体育基础课,其项目和内容与中学体育一致,不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体育教学处于呆板状态。

2、高职院校体育课师资薄弱。教职人员配比和师生比例失调,大部分从中专或技术学校升级或合并而来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各高职院校从扩招以来,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各院校招聘了大批的年轻教师到教师队伍中,使得初级职称的比例有较快的增长。从而反映出教师整体的学历和职称相对不高(一部分院校的体育教师经过继续教育才能获得本科或者研究生学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科研能力相对薄弱,那就需要加大力度让这部分教师进行培训、进修,从各个方面得到提升来满足教学、科研的能力。

3、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教学方法落后。《新纲要》明确要求,"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应达到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选修课"。一些高职院校只是在大学一年级阶段开设体育基础课,而且教学的内容比较单调主要以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为主,最基础的田径运动基本是已经遗忘。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一直被固化为指标式的教学任务,探究性、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无法在教学中开展;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被动的学习状态使教师的教学失去了学生基础,也就谈不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尝试。在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学生中普遍存在喜欢体育活动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情况,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课程内容陈旧乏味,不符合追求时尚的需要,课程的内容几乎全是竞技运动项目,自然会兴趣索然。在课外活动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即使有零星的课外活动,也都局限在篮球、足球和乒乓球3个球类项目上,其他项目基本上不开展(不多数学校没有其他项目活动的场地)。单靠每周2节体育课远远不能维持学生现有的健康水平,更别说提高身体素质了。4、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建设滞后。某高职院校在校生3500人,据调查:该院的基本体育设施是这样的:标准田径场地一个,篮球场地16个(2个已经荒废还有8个待建中),篮球20个,排球场地3个(2个待建中),排球30个,羽毛球拍10副,能用的足球场地一个,足球5个,这样的体育设施,一些体育教学内容根本没有办法按计划实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因场地器材的局限,使得进行实际操作的老师非常为难,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谈起。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人才竞争激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祈祷了重要的作用。

1、转变观念,确立终身体育、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体育教学课程和内容,增加与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体育知识,以适应学生未来职业的需要。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培养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心的目标体系。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形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2、重视教学人才培养,加强师资培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解决学院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有计划地调配和充实体育教师队伍。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置科研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分等级给予奖励。加强培训,不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或培训,吸取他们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优秀成果,同时,学校要支持体育教师参加校级以上的学术(培训)活动,拓展体育教师的视野,提高业务能力。

3、优化教材,丰富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18、9岁的成年人,正式张扬个性与自我的时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敢于尝试新事物,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他们个性与自我的发展。在选择教学模式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努力研发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个性与自我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体育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体育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体育类必修课和需达标项目,增加体育类相关的选修课程,丰富体育类的集体活动,组织多种体育比赛和相关的活动展示。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参考学生的意见,内容多样化。

4、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完善体育场馆设施及教学器材。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场地器材设施相对落后。应扩建和维修体育场馆、器材相结合,尽量解决场馆、器材不足的问题。体育经费方面,要保证日常办公经费,教学、科研、训练经费,体育场地维修和体育器材经费以及教师福利待遇经费。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特殊,因而必须保证其福利待遇。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进修学习等都应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制定有效的措施来稳定体育教师队伍,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有着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及提升院校教学质量中重要的作用,因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必定能较好地适应于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必将有力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有效发展。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应重视和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优秀的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加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更要完善当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

作者:乔洪辉 单位:周口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

1、高职体育教学开展的现状

现在很多学生离开了学校就不去进行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和学习只是他们在学校进行的必修课,没有开展终身学习的习惯。阶段性的学习方式是现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很重要问题。现在高职院校的老师对于教学设计不是很重视,因为体育教学一直是一个辅助性的学科,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总是随性的开展教学方法,没有在课前很好的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计划。老师开展的教学总是自己讲解自己来示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就算是参与教学活动也是老师指定相关的游戏规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有所提升。现在老师对于理论学习非常重视,但是理论教学要和实践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体育的课程开展不是为了学习理论是为了在今后的锻炼中培养自己的身体素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觉体育课程很枯燥,老师的这种千遍一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能够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体育训练。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开展的有效措施

2.1、重视教学设计

在开始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要加强体育理论教育。一个人的生命在于不断的运动,体育理论教学可以让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的重要价值,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终身的体育锻炼,在学生时代就要先打下牢固的基础。还有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选用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育教材的选用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传授合理的锻炼方式和练习方法,在开展的时候要学会预防和处理一般的运动损伤,让学生了解各类体育比赛的相关规则和项目。男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就是要过多的采用对坑性的项目,女生可以采用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形体美内容,这样开展出来的体育项目就会充满趣味性和娱乐性,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享受到体育的快乐,这样才能坚持终身锻炼的原则。还有就是在进行体育竞赛的时候要不断的增强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趣味运动会、拔河、跳绳、兵乓球等相关的比赛,还要进行篮球、足球和排球的对抗赛,这些都能够促进学生的锻炼热潮,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锻炼意识也就更加的深刻。

2.2、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案

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为无论在任何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都是进行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每个小组里面我们可以选出一个组长来进行小组的管理,老师教会学生进行训练的基本要领,让组长来进行带领,当小组长在进行带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因为是学生开展的自主训练,学生在进行训练的时候会非常的用心,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小组间的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还有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小组管理意识,不设定唯一组长制度,要给每一个学生都当组长的机会,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只是选择体育素质比较好的学生来当组长,这样对于那些体育素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就不喜欢来进行体育学习,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没有受到重视。当进行小组长轮岗制度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在进行体育课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组长的指令也会服从。

2.3、开展实践教学方法

我们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游戏创设过程中来,在进行游戏创设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和对活动的参与能力,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到的内容来进行游戏项目创设。因为高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高于初中学生,所以他们在进行创设的时候,能够创设出实践性质比较高的游戏。现在比较流行的综艺节目都可以穿插到游戏的过程中来,在整个游戏进行的过程中来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素质。现在网络上比较流行撕名牌的活动,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带人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让学生自己来准备名牌,在结束课堂内容之后,让学生来开展这个游戏,其实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邀请一些老师来一同进行参与,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互动,更加可以邀请一些文化课老师来共同进行参与,当他们在进行参与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培养老师和学生的培养,可以把老师和学生编成一组,通过体育课堂的互动形式,让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这将有助于学生在进行文化课学习的时候和老师的关系建立,还有就是老师在进行活动的时候也可以发现学生的一些学习潜质,因为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是很压抑,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是不能够完全的展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老师看到学生在平时看不到的优势,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可以更加的客观,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能力不是表现很突出,但是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反应速度非常的快,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大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2.4、开展个性化教学方式

老师在进行传统模式优化的时候,要对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肯定,让学生对他们的主体学习地位进行完善,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兴趣能进一步的提高。老师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体育达标不是我们进行教学的目的,我们开展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素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可以采用高职的那种学分制度和选课制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更加的生动和灵活,也能够区分男同学和女同学的爱好,男孩多喜欢竞技类的游戏,他们喜欢在激烈的竞争中来玩,但是女孩对这类运动的兴趣度就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要进行区别对待,可以给女孩开一些健美课或者瑜伽课,这样不但能够让他们锻炼身体,还能够让他们加强对体育的喜欢。个性化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对体育运用的课程性质减弱,更多是让学生对体育的实用性进行了解,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热情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开展全民开展体育活动的目标,我们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入这种意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的学分化个性发展理念,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好的体育项目来进行专项学习,学生因为是自己进行的选择,对于所选择的内容也很喜欢,还有就是对于选择的活动也很在意,他们在学习的动力上就会提高,专项的学习让他们对于一项体育运动掌握的更加明白,可以让他们在专业技能更加的完善。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找到了适应他们自己的体育学科,并且对这个学科进行专项学习,这样可以有效的优化学习的体育学习时间。

3、结语

在进行高职体育教学体系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很多方法,也寻找了很多的途径,先对现在的高职体育教学体系进行了解,了解到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针对找出来的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进行改革。改革是开展教学的最为有效活动,可以让原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很好的匹配,在进行匹配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让学生学习理念有所提升,打破原有的体育观念,在学生心目中体育课程不是进行放松的课,也不是自习课,更多是进行学习体育技能的课程。女同学在上体育课不仅仅得到了锻炼,还能够有效的起到了减肥和保持体形的效果,对于体育课认可程度就会逐渐的加大。

作者:曾子健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体育教学软件条件的现状

(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

1.学生的身体发展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上升,但是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机能指标反而持续下降,肥胖的学生越来越多,以及学生的近视率居高不下。好多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到1.90米,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不到1.5米,甚至是1.20米;在引体向上的测试中,有些男生一个也做不了。为了防止一些学校为了追求达标的优秀率而弄虚作假,有关部门大大降低了“新达标”的测试标准,尽管降低了测试标准,但是达到优秀的学生还是极少。

2.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高考的落差,会因人的性格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心理发展走向。性格外向、开朗、乐观、自信的学生会充分认清当前状况,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只需稍加引导,就会调整好心态,立足眼前,继续努力拼搏;性格内向、自卑、不自信的学生,会产生焦虑、忧伤、沉沦、失望、挫败、颓废等心理活动,认不清当前状况,意识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使其意志控制力降低,纪律上自由散漫,造成一副什么事情都无所谓的心态。从而很难听进去正面教育,不把上课当成一回事,课余时间更是把自己关在宿舍里,跟电脑相依为命。肥胖的学生对运动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形成一种越胖越懒,越懒越胖的恶性循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电脑、平板电脑、MP5、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腾讯QQ到微博,再到微信、易信等软件的推广,人们交往的方式增加了,大家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反而减少了参与运动的时间。有些学生上课的时候也在玩手机,下课后回到宿舍更是挂在网上,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网虫,他们沉迷在网络里,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即使做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气喘吁吁。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高低程度对体育教学的开展、教学目的、教学效果等产生直接的影响。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轻松、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生的认可;同时,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水平。反之,使课堂索然无味。

2.师资力量薄弱。山东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总人数与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为1:696,体育教师总人数与在修学生的总人数比例略为1:386,根据《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评估指标体系指导大纲》中规定,每120-150名学生应配置一名体育教师,经比较可见,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数量不足。

3.教师的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由于在教育界被教师广泛应用,所以又称为“教师期望效应”。在体育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信心,特别是对身体协调性差的学生,在学习某一动作要领时,多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明白教师对他们的信任,让他们拥有满满的自信去反复练习,给他们以较高的评价,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体育教学硬件条件现状

(一)体育教学硬件条件状况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规定要求,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所必须的硬件设施配备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仅能够维持体育教学的进行,场馆、器材严重缺乏,学生课外活动和竞赛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大大降低了学生课外运动的积极性。场地设施器材管理不善,导致有些体育器材、场地损坏严重,存在安全隐患。近年来高职院校大量扩招,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了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体育教师与受指导学生的比例不合理现象。

(二)体育场馆、器材的利用率

学校体育场馆的利用率不高,平均利用率大约在3.5%左右,有的学校场馆对外开放,有的直接闲置,不对学生开放,只有教师们在里面活动。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只有在上体育课的时候才到体育场去,其他时间跟体育场没有任何接触,而常去体育场的学生仅仅达到学生总数的五分之一。体育场地如此低的利用率,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何来,学生的身体素质如何提高,而这又是谁之过呢?

三、学校重视程度

(一)学校领导对软件方面的重视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校领导的决策,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方向起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忽视了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导致体育教师的引进速度远远落后于入学新生的增长速度。有些学校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还由于编制名额短缺的因素,着重引进专业技能人员,发展专业技能;而出现了十几名体育教师面对成千上万名学生的状况,导致了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发展的失衡,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强健体魄的支撑,何谈技能的发展?

(二)学校领导对硬件方面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领导的决策同样直接影响体育设施的建设,有些观念陈旧的校领导认为体育教学跑跑步、踢踢球就可以了,忽视学校体育队学生终身体育的影响。学校的硬件建设是一大难题,特别是场馆的建设和运动器材的配备上,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每年用于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太少,对场地、器材的维护力度不够,管理不善等因素,致使场地、器材不足。运动环境不良,大风、沙尘等同样影响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危害着学生的身体。

四、发展对策

(一)强化学生的运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生命在于运动,有人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从校领导到班主任,再到任课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强调运动对身体的重要作用,强壮的身体是以后工作、生活的必要保障。要提倡学生组织各种趣味性体育竞赛,使学生从获得比赛胜利的喜悦感当中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自觉地加强平时的身体锻炼,把注意力慢慢的从网络转移到运动之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养成我要运动的好习惯。

(二)提高自身素质,鼓励创新教学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自身拥有渊博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的一个主要特点,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要有高水平的运动技能,不断完善自身素养,通过听课、讲座、培训、网络等方式进行学习,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倡个性化教学,让课堂充满乐趣和活力。

(三)加大体育运动的投资额度,提高场地利用率

加大体育运动的投资额度,优化场馆的管理,制定明确的场馆使用规则,入馆相互监督,科学、绿色、文明使用场馆。入馆后师生平等,公平竞赛,运动时彼此成为战友,结束时成为益友。学生是学校之本,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增多体育竞赛的场次,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赛事,须通过学校审核后,取得的竞赛名次,给予学生适当的加分,充分提高场地、场馆的利用率。

(四)提高院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院校领导的决策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发展,而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和谐开展。领导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改变原有的体育教学观念,了解现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以及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掌握现今体育教育的现状,为学校体育的发展领航。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

再好的方案也比不上不折不扣的执行,执行的如何必须回头来检验,不检验一切都是空谈。现在学校一般是针对教师做的网上评教,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教师之间的评价,我们不妨再增加一份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以及学生对参与运动的兴趣和意愿,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效果。五、小结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开展,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发现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参与运动的兴趣低下,教学方法落后,场地、场馆不足,师资队伍薄弱,师生比例失衡,领导忽视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等等。我们应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利用本校资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体育教学进行革新,把过去的单纯体育技能的教学转变为人文体育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运动,形成良好的氛围。从校领导到任课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师生共建体育教学新局面。

作者:刘岩平 单位:山东商务职业学院

第四篇

1如何构建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

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之下,依照特定的原理设计的具备相应的功能和结构的体育教学策略或者模型,同时也是在特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程序和活动结构,体育教学模式既是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系统的实践化以及具体化,也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综合载体。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究竟如何定义?河南教育学院李小莉将其界定为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程相互配合,转变原有课堂内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为课堂内、课堂外、校园内、校园外相互结合,把课内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体育教学内容、运动训练、健身娱乐、群体竞赛、更好地融合为一体,有利于更好地来共同完成学校设定的新型教学模式的体育目标任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征独特、鲜明,不仅把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融成一个整体,还把体育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推动了理论与实践、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紧密有效结合。“课内外一体化”,就是开展有计划、有目的、计划地课外体育,前提要保证常规体育课,同时在进行学生综合成绩测评时要将课外体育的情况按比例纳入。“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势在于:将课内教学、课外锻炼、运动与竞赛纳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体系。更加注重课程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技术与体能训练、身体与心理练习相互促进。拓展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整合了现有的体育资源;不同身体状况、体育爱好、运动水平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体育课内容、体育锻炼时间,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教师加深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科学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提高体育健康意识。同时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起到重要的作用。

1.1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1.1.1国外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体育的组织与开展会明显地受到“大教育观”思想的影响,承认学生一定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存在,将“通过身体的教育”的体育教学理念贯彻到底,学生广泛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是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的主要组成成分。

1.1.2国内

我国的体育俱乐部早期出现于沿海开放城市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引起了广大体育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注意,相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钱杰分析和研探了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提出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考核制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大学生个性,发掘潜在创造力,培育文化修养,促进终身体育思想完善为主线的个别、灵活、多样和选择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完善扩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自主权,以培养体育的能力为中心的考核制度。总之,要实现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目标,除了利用体育教学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职业素养以外,也要依据“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职业岗位标准的规定。

1.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原有的系别,班级,按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重新组合进行教学,是全面培养人才,尤其具有高职职业特色的改革方向。(2)有利于高职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需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与健康体育的力量相结合。(3)丰富了学校的校园体育文化,有利于运动代表队的选拔。(4)有利于学校体育资源利用最优化,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作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终身体育紧密衔接起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多个环节,保证了体育教育的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进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要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关键,要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1.3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题理论依据

根据教育部[2014]4号《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和教育部[2012《]全国普通高等职业(专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推进课程改革,须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须保证一定运动强度,其中,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占全部锻炼内容的比例不得低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要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低于30%;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增强体育教学的特色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当中,加强保障、完善机制、健全制度。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可选择、有实效、多样化的锻炼项目,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课外体育锻炼,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h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须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措施定期开展体育相关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传统和特色。建立体育教研、科研制度,形成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课余训练、教学质量、体质健康、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前瞻性、战略性、应用性项目研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有效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带头示范作用,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教育和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可见推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2如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

学校体育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对教学的规律要掌握了解遵循,要以素质教育、健康教育为目标,网络空间信息化为载体,体育锻炼自觉性相融合为基础,学校体育场馆作为依托,通过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把课内教学、课外锻炼、运动训练、群体竞技融为一体。

2.1构建体育理论教学与运动实践一体化

(1)在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教育工作,总结和积累的教学经验相对都比较丰富,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缺乏理论的教导和升华形成经验教学,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寻找学校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得以联系的中介与桥梁。(2)课程设计要义技能的学习,要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需要要求人人都要学,对于教学过程,主张按运动技能掌握的规律来安排,同时运动技能的系统传授更为重要。

2.2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一体化

2.2.1重构课程体系,将课外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既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也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文化科学教育、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又是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2.2.2转变教学组织形式,推行“2+3”一体化模式

(1)普及选项教学。力求选项自由,择师自主,教学内容、教材的结构和方法更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符合。体育课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由技术“教练”向知识教育和能力指导方面转化。体育课教师要指导学生能根据自身需要及特点选择正确的适合的健身方法,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结合专项实践教学渗透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人体运动变化规律等精讲多练。同时,对体育课教师也有更高要求,要使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增强,这就要加强专项运动竞赛活动组织方法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参加课外各类体育赛事和教学比赛。(2)推行“2+3”一体化模式。构建“2+3”的模式,要注重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把课外体育活动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安排在学校的总课表之中。即两节课内体育课,加上3次课外体育活动,使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竞赛成为良好的互动学习过程,这样有利于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生通过在课中的学、练,在课外的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形成兴趣与项目、基础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从而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得到激发,使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健康,为实现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2.3实施体育网络课堂教学与体育文化建设一体化

(1)建设校园体育网络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习惯为目标,结合学生校内外生活和个体差异的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和整合体育网络课堂内容,建设校园体育网络教学。(2)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对优化校园环境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2.4促进学校体育考核评价与健康提高一体化

(1)要使高职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成为现实,就要求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育课堂教学考核为基础,要采用体育课综合考评的方式,在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当中纳入课外的体育锻炼、训练和竞赛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纳入到学生综合成绩测评当中。(2)体育考核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还要考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3)体育考核方法的运用上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动态地全面的评价,做到实现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结合,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设想

(1)未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能动性的发挥。今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将会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2)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技术教学为主的旧课程体系,将改革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3)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信息化和空间为平台的体育教学模式将网络资源共享,师生互动相结合,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增强学生自我完善和合作意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同时也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4)以信息化为手段构筑课内“三自主教学模式”和课外“俱乐部教学模式”一体化.创造性地建构体育教学一体化的网络体系,为新形势下体育教学、体育科研和高水平运动的训练构建一条新路。(5)以课外俱乐部名义组织各种比赛,得到公司,企业的赞助,增加体育经费,促进校际与社会的交流合作,发挥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功能。(6)改革高职体育教材,增加运动项目的裁判规则以及各项目的考核评价方法。

4结语

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围绕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进行,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中越来越显现: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学生被动参与体育,课外体育形同虚设,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所下降等等。这需要在体育教学中灌输“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终身体育理念。职业专门性是高职体育课程所具有的特点,学生通过体育课上的学习和课外的锻炼,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和身体的运动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结合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高职体育教育的特性,针对职业岗位标准,利用体育手段,使职业专门性身体技能和身体素质得以促进和发展,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目的。

作者:付鹏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第五篇

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育目标不明确

因为中国高职教育很晚才开始,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缺乏自身特色,大体上仍是按照普通高校体育的培养路径,所以现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还尚不清晰,没有形成完善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体系。在教育改革的作用下,虽然有的学校已经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兴趣和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学整体目标进行了调整,但仍然没有充分结合高职教育理念,特别是没有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能力本位思想,所以依然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目标。

1.2思想观念陈旧,体育教学意识不高

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优化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职学校也已经着手开展了教学改革工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改革的重点仍是放在了重点专业建设和学校知名度的提升上,很少有高职院校将体育教学放在首位。而且大多高职学校的领导、教师存在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基本持“口头上重要,行动上次要”的态度,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状况也很少关心。

1.3教学内容一成不变

由于目前我国没有一套针对高职院校发展的体育教学大纲,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大多是竞技运动类的项目,这些内容学生接触较多,较为熟悉,这就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消极懈怠、逃课的现象。

1.4教学方法落后,有待创新

当下素质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仍采用“四步法”进行体育教学,即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总结讲评。这种传统、古板的教学方法虽然重视了基础部分,也有利于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但却很少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同时,也无法满足学生通过运动获得情感体验、愉悦身心的需要,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学习兴趣。

1.5教学配备不足,教学条件有限

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资源的配备是否完备充足,这里所说的教学资源主要是体育设施器材和教师队伍。我国很多高职学校由于受体育场地较小、体育设施短缺的困扰,正常的体育教学开展受阻,也不利于学生开展体育项目训练,导致体育教学效果不佳。另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体育知识不足、教师数量少、素质低等特点,“一专多能”型教师比较匮乏,导致有些教师在教学方面马虎了事。

1.6教学评价方式不合理

高职院校衡量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和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考核,同时这也是督促学生课外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以往的体育课程的成绩评定是以各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这种绝对性的统一标准使得一些学生会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锻炼,违背了体育锻炼的精神实质。另外,有一些学生上课表现很好,但由于身体素质等原因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这种不看过程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势必会挫伤一些基础较差、体能较弱的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考核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反感体育运动,最终使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落空。总体来讲,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特征不突出;体育课程内容落后,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教学模式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调动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融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于一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要能充分展现其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性等综合职业能力特点,为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体育需求服务。笔者认为,要合理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改善当前的体育教学现状,还要结合“终身体育”、“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目标,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进行,既要完成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又要凸显高职院校的个性。为此,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从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2.1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

“终身体育”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人们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当前,在现代体育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大幅度地提升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为教学观念并付诸实际行动。为此,高职院校要明确本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真心实意的投入到“终身体育”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另外,学校可根据自身场地、器械建设等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保证每位学生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

2.2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对高职院校体育教材进行改革,使其逐渐向着实用化、专业化、定向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要深入研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特点,根据学校自身职业导向性的特点,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增添特色体育教学内容,编写一套适合本校特点与发展的教材。例如:针对导游、餐饮等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增添一些提升形象的内容,如形体训练、韵律操,也可以增添一些消除旅途疲劳、缓解肌肉酸疼的内容;针对建筑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开设爬绳、爬杆、攀岩等项目,训练学生的协调性、耐力和注意力;针对医学类专业,可以开设运动保健、按摩矫正、运动创伤与急救的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为宗旨,以增长学生见识,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比如可以将时尚体育项目(如健美操、拉丁舞、街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武术、跆拳道等)以及休闲体育项目(排球、乒乓球、网球等)纳入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程体系,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实行弹性课程制度。比如,可以设置必修、必选、选修3类课程体系,尽量多地提供课程种类组合,保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组织开展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促使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总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始终突出“健康第一”的体育运动理念,内容的选择要始终围绕“最精华、最典型、最实用”的原则,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2.3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除了改革教学内容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体育教学模式。首先,新的教学模式要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要彻底突破以运动技术为主的旧的教学模式;其次,要增加理论课课时设置,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内容的选择要讲究科学性、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时代性,要让学生领悟到体育锻炼对自身身心健康以职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树立自主锻炼的体育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还要以就业作为目标方向,打破原有培养体育优等生的教学理念,要借助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教学与今后的职业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体育教学氛围,转变当前“大而杂、广而粗”的教学现状,为实现全民健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4采取多样化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制

体育课程评价方式单一一直是制约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下大力气改变当前只注重结果、只注重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要根据新时代的教学标准,实行“全员锻炼”的教学理念,切实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平时表现、努力程度、进步幅度、出勤率等指标列入体育学科评价的范畴。例如,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他人评价与自己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本质,采用这些评价方式对学生体育课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不仅能使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和公平,还能真实反映学生学的习态度,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一线岗位高技能型职业人才的场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生要加强身体锻炼,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要想全面高效地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堂教学思想,积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不同时期的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意识,积极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体育教学课改工作效果。

作者:韩少勇 单位: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第六篇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有益于学生更好适应未来的工作

高职教育指向的是生产和管理等一线的高级能人才,是按职业或岗位设立专业及课程体系,学生毕业大多可直接入职就业率较高,岗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确定,高职体育教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大学期间得到科学全面的锻炼,对于未来学生面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具有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今后就业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使自己的抗压能力和拼搏精神得到锻炼,对于满足未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的压力都具有很大的帮助。

1.2、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择业的迷惑和强大的就业压力,对于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是一种很强的考验,虽然高职教学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多已确定,但是也不免会面临这种压力。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就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加强,使学生能够是更乐观的态度面对这些困难,也有足够的身体条件应对未来可能的较强压力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可以实现学校到社会的顺利过渡。

1.3、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今的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适当,强调的更多的是与他人的合作及团队之间的协同工作,很多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对于锻炼学生团队协同合作具有很大帮助,在这类团队合作性质的体育项目中,学生可以更多的尝试与不同性格的人进行合作,在未来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会面临到类似的问题,如果在校期间这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的未来的集体当中非常有帮助。高职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课程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他的课程设计更多的考虑的是学生自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使用程度,对于学生如何与其他人产开合作是没有太多设计的,体育教育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1.4、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

高职体育教学除了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外,也是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借助适当参与体育项目,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缓解自己因为学习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内心的压力,通过参与体育项目可以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带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当中。

2、高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一方面强调的更多的是动态的、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有自己全面的理论教学方案。但是目前我国高职体育教育过多的强调“一刀切”,并未对学生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案,普遍采取的是学生自由选择体育项目,学校老师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后期体育教学过程中也未给予适当的建议。同时高职体育教学理论教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很多的教学素材与高中、初中并无二致,并且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过分呆板,吸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学生考核标准不科学

在较为陈旧、呆板的教学方式上已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科结束后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又不很科学,这更加剧了学生对高职体育教学体系的不满和敷衍了事。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标准不科学主要表现在,过分的强调标准化、正规化的考核标准,在学期结束末期,体育教学老师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及标准过分的强调标准化、正规化,把考核标准过多的局限在时间、数量上,对学生体能、认知的提高上没有进行评价。

2.3、高职体育教育重视度不足

目前各高校在资金、师资等教学资源上对高职体育教学的投入是不够的,除非专业体育生,大多数学生会把经历更多的投入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当中,而学校也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对学生的教学贵在因材施教,而学校这高职体育教育方面更多的是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选择,而没有进行适当引导。对高职体育教学重视度不足还体现在体育器材的不足和陈旧上,目前多数高校体育器材想多学庞大的在校学生数量来说,还是非常缺乏的,在已有的有限器材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陈旧、器材保养不足的现象存在。

3、对高职体育教育的改进建议

3.1、个性选择+适当引导

我国自古重视教育的因材施教,随着时展,教育观念也不断更新换代,现在更多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经验和知识的不足难免会对自己的选择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学校及高职体育从业教师应该对学生在选择自己体育项目是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根据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而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3.2、优化体育教学观念

在学生选择学习项目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而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师应该优化目前的教学挂念,首先应该让体育教学与其他教学尤其是就业指导类课程产生互动和联系,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有个自我认识和有针对性的锻炼。另外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时处在一种“散养”的状态,在让学生从体育时间再和你感受体育教学美丽的同时,也应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让学生身体素质和理论认知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强化。

3.3、高职院校加强体育教学的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在资金、师资等教育资源上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让学生享受到更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首先应改善学校体育器材,使得学校存在的体育器材能够满足学生的普遍需求,使学生不能因为没有足够的体育硬件器材而得不到锻炼,同时还应加强对体育器材的保养,使体育器材不能过分老化。其次,在师资力量上要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师兼多班的现象存在,这是不合理的,应该保证每堂课每个班级都有专职老师进行教学,同时对体育教师任用上也应慎重,强调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教学能力,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另外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强调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直接的互动,保证学生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也是体育课程与学生专业课程利用适当的方式能够实现较好的融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体化的认识。

3.4、优化体育教学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职体育教学大多单一采用竞技体育的标准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数量、时间,对于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加强没有过多的考核,这是不科学的。学校应重视使高职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进行适当的区分和相互补充,考核标准适当加入竞技体育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但也应该加入一定的素质考核和理论考核的因素进来,通过对学生理论、素质考核可以更加纠正学生的态度和认知,使学生在强调自己身体素质得到提升的同时自己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也得到的提高。

4、结论

高职体育教学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满足未来工作压力的基础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抗压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作为高校重要学科,应当完成自己更大的教学使命,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优化自身的形式、思想,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应强调个性发展+适当引导的原则,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锻炼的时候,也能更多的享受高职体育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充分发挥时代所赋予的教育功能。

作者:韩少勇 单位: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第七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五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体育行政领导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非正式访谈等形式获取相关资料,通过数椐统计和对比分析、总结出了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椐现存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创新发展策略。

2.结果与分析

2.1问卷设计及信度、效度检验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征求部分专家的意见,根椐研究需要拟定了《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发展问题调查问卷》,运用德菲尔法将问卷中涉及的三十六道题目经过12名专家的匿名评选与修改形成最终问卷,问卷可信度为0.88。问卷设计成功后,向湖南省十五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并全部收回,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2.2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现存问题分析

始于上世纪末的新课改带来了体育教学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思潮和理论应运而生。“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不断被大家所接受,体育课程改革改变了过去课程大纲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的状况,学校体育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高职学校成立较晚,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以前的中专院校升格而来,高职体育教学延习了老中专式体育授课理念和模式,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研究相对滞后,高职学院成立之初,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更多学校照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学校和学生实际,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的选择等未能体现高职特点,造成体育教学改革成效不明显,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得到有效激发,学习质量不高。实践证明,照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学生体育学习成长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以发展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针和思路的明确,高职教育研究风起云涌,不同专家学者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其中对高职教学改革影响较大的是从“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思想的改变。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影响下,由原来的重视学科教学到重视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与人格成长,各学科专业对自己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市场对高职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体育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门公共课程,与其它专业学科一样应该适时根椐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的要求作出适当的改革,以更好服务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这一系统工程。鉴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特选取湖南省十五所高职院校教师和体育行政领导为调查对象,征对高职体育教学现存问题展开调查,从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来看,现阶段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65%的人认为高职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设计不能突显高职特点;55%的人认为体育教师对高职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研究不够,教学内容选择与设计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需要。100%的人认为现阶段高职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90%的人认为教师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学生兴趣未能得到有效激发,部分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有待提升。65%认为课余体育开展不好,课堂学习没有得到有效延伸;还有64.5%的人认为高职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开展落后,对高职体育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理论等研究不够。有60%认为当前高职学生的身体和人格素质问题下降,体育教师课堂上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40%认为教师仍注重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学生体育课参与态度和习得结果,课堂教学中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和德育内容不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目标定位模糊,教学内容设计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课程目标是构成课程内涵的核心要素,是课程发展研究的方向与灵魂。高职体育是高职学校课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目标是高职体育的出发点与归宿,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方向、内容选择、过程实施和评价等问题。从调查和访谈情况来看,近来年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学生素质能力的变化,原有的体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已不再完全适应今天的高职体育教学,各所学校体育教研室内部都开始研讨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但岂今为止高职体育目标和内容设计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现有教育教学研究更多停留在教育模式与方法的讨论上,高职体育需要辅助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去实现等问题需要继续探讨,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仍不太清楚。有的学校在教学研讨中仍然把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改成功的例子作为自己的学习的榜样,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选择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1.2体育教学、科研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学科教学研究有待深入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学校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许多高职院校均提出了质量建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总的指导方针的指引下,各校特色专业和学科均加快了改革发展步伐,相比之下,体育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地位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改革研究相对滞后,高职体育课程的功能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湖南省十几所高职院校调查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并不理想,教学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都不高。在所调查的80名教师中,近三年来人均论文数量不到为2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仅3篇,主持和参与课题共43项,省级以上课题18项,其中国家级学会课题1项。从所报课题和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看,关于高职体育教学研究的只占总数的五分之一;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动机来看,为评职称进行科研是体育教师从事科研最主要动机。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学、科研带头人的指导,多数高职学校体育教研室教科研活动开展不多,听课、评课流于形式,导致大部分教师对教研、科研工作不感兴趣。

3.1.3高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有待加强体育教师教学创新意识是指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教学创新的认识和积极投入改革创新的态度、情感及创新思想行为等方面,并通过自身示范、感染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成长的意识行为。高职教育的不断变化发展呼吁教师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作为新时期下的高职体育教师们也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当今变化了的教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技能是高职体育教师教学需要掌握的必备的技能,它包括教学准备技能、口令指挥和队伍调动能力、语言讲解和动作示范能力、纠错能力、教学总结评价能力和裁判等方面。从实践教学经验来看,教学技能水平高的老师往往能较轻松地驾驭课堂,更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对几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走访发现,大部分高职体育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创新和教学技能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3.1.4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落后,课余体育学习氛围不佳,体育课堂教学没有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是体育文化建设主要方面,课余体育活动同时是体育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也是对体育学习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和学生体育参与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另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遵守规则、公平竞争、团结合作,平等互信等思想的传播,而这些也正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人格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同时体育活动的灵活多变对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从所对校园体育活动开展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普通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关注不够,存在着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参与体育活动学生人数不多,各项体育竞赛活动组织和开展的次数不多、质量不高等现象,高职体育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

3.2建议

3.2.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高职体育课堂教学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管和科学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训练的有效监督,同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加强体育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每次研讨活动要做到研有所成,学有所获,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2.2根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素质特点,科学定位体育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高职体育课程应根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和高职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设立要立足于体育学科本身教学目标的实现,与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体育行为等一般能力和职业能力同步提升。具体来说,课程安排上须考虑到学校、学生和专业的不同特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五个分目标内容根椐高职学生素质特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和不同专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等作出适当调整,虽不能偏彼,但必须有所侧重,以体育学科知识为载体,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通过体育内容教学来达到促进高职学生能力成长的目的。

3.2.3教师需要开拓思维,转变观念,教学中坚持教学方法手段的不断创新。在高职学生素质下降和学习兴趣不足等问题的情境下,高职体育教师们需要积极调整心态,转变思维方式,教师注意力应该从原来的只关注知识内容到同时关心学生学习态度、从只关注教学技巧到同时关心课堂组织管理上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寻求创新,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技能水平和课堂驾驭能力,来适应肄已发生变化了的教学新环境。教法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动力之源,高职体育教师只有找到了符合高职学生新的教法和学法,才能让高职学生体育课中真正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学习的热情。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都有了高涨的热情,体育课堂自然会变得活力十足,生气十足。

3.2.4重视和加强青年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培养。教学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自修和培训学习两种途径来完成,培训学习可以有校本培训和外派培训两种方式。校内培训主要通过有征对性的教研活动和技能竞赛等形式来展开。外派培训要有选择和征对性进行,同时也要避免走过场。通过培训学到的新的知识和好的技能要在校内积极加以推广,力求把新知识和新技能运用到教学训练当中来,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科研能力提升方面,体育工作部门需要制定教师科研工作学习制度和科研成果激励措施,保证科研学习时间,促成良好科研学习氛围,调动体育教师科研学习积极性。另外体育工作部门要积极向学校或有关部门争取体育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搭建好体育科研学习平台,提升体育科研工作水平和成果质量。

3.2.5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重视课余体育活动对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作用。把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与课堂体育学习充分结合起来,把课余体育锻炼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作用,每学期在体育教学部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各种业余体育锻炼和竞赛活动,并把校园中开展较好的一些项目作为传统项目,纳入学生体育竞赛工作计划,每年定期举行全校性的传统运动项目比赛,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形成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气氛,促进学生体育习惯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并通过其反向作用来提升体育课堂学习质量。

作者:李建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

1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思路

1.1坚持“健康第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但是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和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以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素质能力与完成动作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体育欣赏的能力和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为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筛选教育教学内容方面和运用教学方法方面,都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和基本思路,注重将学生的健康体魄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和重视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只有注重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积极锻炼的习惯。

1.2尊重个体差异,客观对待不同需求,努力确保学生不同程度受益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身体素质而言,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受益,教师要注重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充分认识和体察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特长和运动技能技巧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并结合具体实际,按照学生的差异实际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最终形成相应的教学步骤和具体的教学措施,亦即实行差异性教学。教师在尊重学生个体实际需求和差异性教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可以保证大部分学生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使每一位个体均能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体验和收获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从而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而适应整个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

2创新高职体育教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2.1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体育教学不乏强制体育的烙印,甚至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实际,存在片面追求规范化和格式化的倾向,进而导致课堂教学失去了个性和活力。在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中,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不一致,部分学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失败情绪,以致对体育锻炼采取消极情绪,这对培养学生形成健身意识和健身习惯具有较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坚持高职体育教学遵从和应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首先在于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此为指导,教师在整体设计体育教学时应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为依据,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注重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把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等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健康体育理念和快乐体育思想,使每一位个体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体育实践,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2.2坚持“个体化”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要求教师要能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中,教师要进一步深入剖析和认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认真研究和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的教学理念,在妥善处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的同时,重视培养个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始终体现“以生为本”的发展主题的教育思想,进而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开展学习。在实践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体验和既有知识水平,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关注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性,与学生积极互动,深入交流,共同进步,实现教学相长。其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实际,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要求,营造和创设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思想意识和技术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心健康水平,是创新体育教学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

2.3坚持“体育”与“德育”相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

体育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健身意识,还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素质。在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灵活的教学手段,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竞技教学和团队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思想观念。高职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矫正,体育教师应从这一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体育教师身兼“技能培养”和“思想引领”的人生导师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教学,在教学中达成彼此的相互配合和协调,进而激发自己走出自我意识,学会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应合理布置教学情境,妥善运用教与学的教育功能,实现教师引领、学生自我教育的良性结合,进而使学生树立和形成自觉锻炼、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使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也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自我学习过程,这是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开展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

3实施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教学改革的举措

3.1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增加体育选修课的种类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对有效开展素质教育、落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学校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的指导思想,逐渐改善办学条件,拓宽办学思路,在原有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体育选修课的开设。同时,在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每年要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供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和自身条件来选修。选修课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意识和兴趣,使学生在积极参与和自主学习中加强体魄。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有其特殊的实际,他们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思想充满活力,行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了加强自己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高职大学生更需要在确保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至少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方面的特长。

3.2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参加校外体育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应以学生的身体锻炼为主,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强化学生的锻炼欲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思想和锻炼习惯,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身体锻炼等互为支撑,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既可以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专长的发挥,所以,学校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要重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技术,更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素质,只有将这两者有效结合,才能使学生在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的对抗中发挥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体现自己的力量和美感,激发个体对体育的兴趣和意识,从而自觉地去开展学习、主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技术,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另外,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就必须创造良好的校园体育环境,经常开展不同项目的课余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训练队,加强业余体育训练的指导工作,在为参加省高校组织的相关项目比赛做好备战工作的同时,也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进而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3建立体育教学规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体育教学基本工作条件高职体育教学应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实施规范,高职院校应统筹专门的教育研究力量,注重研究高职体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建立高职体育教学的科学标准和评价指标,有效发挥顶层设计和科研引领的作用。此外,学校还应完善体育教学的基础设施条件,投入必要的运行经费给予保障。经费保障是办好教育的坚强后盾,对于体育工作来说更是如此。学校的各项群体活动、体育器材配置、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及各运动队的训练和比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和各项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进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和身体游戏娱乐需求,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体质健康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结语

教育的一大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因而高职体育教学要紧跟时展步伐,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改进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和领会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提高教学的艺术和水平,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思想教育的能力,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作者:王平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

1.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相结合的必要性

1.1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场地、器材、设备等进行合理的运用,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能力以及在所处环境中的自我调控能力。通过大量的身体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对于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够很好掌握,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1.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的体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德育、美育、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折能力,使素质教育的内容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实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尤其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耐力训练、强度训练、难度训练,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良好意志品质。

1.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工业大发展的今天,具有较强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技能人才非常受欢迎,这些能力不仅在专业课当中可以进行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游戏、锻炼项目等同样能够得到非常有效的训练,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2.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是从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上来的,所以受传统体育思想和观念的影响,体育教学总是片面强调以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在新的形势下,势必不能满足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学生的各种需要。例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2.1师资力量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与其它专业相比,普遍缺乏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教师数量不足就会导致精力不足,无法顾全每一个学生,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更无法展开兴趣教学。教师质量不高就会造成教学手段落后,使学生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在此外,学校对体育老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也是导致师资力量不足的一项原因。这样一个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师资力量的缺乏严重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质量。

2.2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落后

迄今为止,50m、100m、800m、仰卧起坐、足球、篮球、铅球、排球等项目依然是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项目,甚至是只有这些项目。学生们从小学体育课就学习其中一些项目,到了高职学习阶段,体育课内容不变,难免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出现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此外,高职体育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填鸭式”模式,教学目标也是以竞技训练为主,教师讲解示范后就是学生单一的重复训练,甚至是命令式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3教学资源不足,设施陈旧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随着近年来高校扩张的不断进行,高职院校的学生队伍不断扩大,体育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陈旧落后的问题便愈发凸显。很多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经费不足,运动设施简陋,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无法保证老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和训练。

3.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相结合的发展对策

3.1立足高职教育需求,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教育思想、方针的贯彻以及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需要靠广大教师的引导和体育教学实践来完成。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有效结合的关键。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教师要对自身严格要求。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其未来职业需求,转变应试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道德水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拓展自己的体育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以博学的知识、精湛的体育技能、高尚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师德形象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职前教育与职后继续教育,经常参加岗位培训,做好教学业务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与教研活动,多层次、多方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3.2结合学生职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一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需要,将一些受欢迎、有长期健身效果的体育锻炼项目引进课堂,使高职体育的教学内容体现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授课内容要结合职业特点,根据职业特点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选择“抑其过补其缺”的教学内容开展体育锻炼,使学生身体的发育成长与职业技术和职业体能的发展提高保持同步。此外,安排一些适应性、有助于恢复体能、提高学生生存能力的项目,突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改变单一的体育课型,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重新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体系,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安排上,一年级开设体育基础课程,努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注重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二年级开设选项课,以人为本,遵循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以“三自”教学为指导,让学生自主选择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地点,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技能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适应学生职业需求,创新高职体育教育

体育运动当中有一种新兴的项目,那就是拓展训练。在拓展训练当中,学生的自身潜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自信心得到有效的增强,这个训练,还可以帮助学生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让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对集体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能有更强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群体合作更加默契,并可以通过最快速有效的方式让学生在关心他人的同时改善人际关系。特定的体育游戏规则使学生之间通过互帮互助更好的完成任务,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团体协调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有效提高。

4.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教学必须围绕高职院校办学指导思想,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等方面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起来,使高职体育教学具有高职院校的特色。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如何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与自身相适应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生职业及综合训练的需要,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刘波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学生科

第十篇

一、“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高职院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为载体,构建起课内外体育平台,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近些年来,黑龙江省高职体育教学开展了系列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竞技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学内容较繁杂,健身效果差,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新结构期望能对此进行变革,向以提高身体素质为中心转移。

二、“两种关系”

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关系;课内外体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关系。学生为主体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前提。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必须使学生对学校各类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与“主导”是相互作用的。坚持课内引领向课外辐射相结合,是处理好课内外关系的基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践行“高职体育教学新结构”使笔者学院认识到,课内外体育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渠道,课外体育同样是实现高职体育教育目的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不仅仅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伸。

三、“三位一体”

即“健康至上、终身体育”“无处不体育”观念——课内外体育——围绕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形成一体化,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形成保障。大学阶段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站,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健身观,使学生懂得参加体育活动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需要。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行为意识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来落实,运用先进理念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渴望和追求,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运动情感体验中不断积累,形成习惯。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因此,在课内外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总结传统体育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简单实用的活动上,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都能充分展现、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真正做到脚踏实地,认真负责,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四、“四方协作”

即学院、体育教学部、分院和体育教师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笔者学院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极为重视,体育教学部为此制定相应的对策。在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上,围绕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突出强调体育课程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在设计思路和观念上,把以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向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转移。同时,体育教学部为各分院指派课外指导教师,与分院党总支书记、学院与分院学工部门、群团组织形成协作,使学生课外体育开展有保障。从而形成了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全院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大好局面。

五、“五个统一”

即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观念相统一;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康至上、终身体育”和“无处不体育”思想认识相统一;体育知识、技能传授与提高身体素质,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未来需要相统一;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达成目标相统一;体育课内外管理和要求相统一。在课内外教学中,根据高职体育教育新要求,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行发展,相辅相成,使学生成为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技术技能人才。高职体育教学新结构在实施中,突出高职体育特点,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学生实际贴近,使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具有个性,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今后从业所需的身心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育课内外管理和要求是协调统一的。高职体育评价是一个持续动态发展的过程,用以辅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应始终贯穿于课内外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总之,在职业教育新常态发展要求的指引下,体育教育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中心,必将成为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一致目标。

作者:高家良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